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第358章 絕望的董其昌
  河南,彰德府。

  董其昌一大早就坐著馬車往發掘現場趕,剛剛出府城北門,路上就碰到大批的文人聚集在韓王廟前。

  這韓王廟是記念北宋名臣韓琦的廟宇,宋徽宗時期就建起來了,元大德年間重建,重建到如今也已經三百多年。

  安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商朝時叫做殷都,三國時叫做鄴城,北魏以後叫做相州,全都牽連著一大堆歷史事件。所以圍繞著甲骨發掘地有一大堆的文物古跡:韓王廟、天寧寺、文峰塔、彰德府城隍廟,如果放在幾百年後,此處還將添上新世紀發現的曹操墓葬高陵和袁世凱的墓葬袁林,文旅資源豐富到不行。

  而今天在韓王廟前聚集的文人自然是來自甲骨社,他們正在彰德府外集會,鼓噪著要出個什麽新的條陳,或是寄去京城,或是寄去開封。

  董其昌是最開始在彰德府挖甲骨的,也是甲骨社的負責人,全社的文人以他為尊。

  見到董其昌的馬車,許多人都聚集上來,邀請董其昌一起到韓王廟中去聚會。

  董其昌聽的一個頭腦兩個大,連連擺手。

  他已經調動了自己能用上的所有資源,希望甲骨發掘能夠得到朝廷的支持,但是依舊是這個場面,韓王廟裡這樣的聚會又有什麽作用?
  董其昌隻覺得這些事情吵鬧。

  董其昌坐車來到安陽城外的村中,進入自己租下來的農家小院,先詢問了范允臨這兩天的發掘情況,接著就搖頭說道:“我已經同儲君寫信請求,不過想來幫助也不能很大。”

  范允臨疑惑問道:“弱侯不是剛從南京籌來一筆錢嗎?”

  董其昌不禁苦笑:“那些錢財頂多撐得上一個月。”

  范允臨是個悠遊林下的性格,入贅徐媛家後便整天和夫人一起唱和遊玩、研究金石古董,此君考上進士之後隻當了八年官,感覺當官太累了,去年被升為福建右參議,此君直接不去上任而直接回家,打算回家修房子、養歌妓,過快活日子。

  被董其昌請到安陽來負責現場工作,也隻管花錢,不管算錢,雖然知道使用錢財緊張,但根本不明白甲骨社的運營情況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安陽的甲骨文的確牽動天下士人之心,焦竑把自己家狀元樓的藏書都變賣了一部分,專門籌措了幾百兩銀子送到安陽來,但是這些錢財和甲骨發掘的龐大投入比起來實在也只能算杯水車薪。

  實際掌控甲骨社大全的董其昌早就心焦欲死了。

  別以為董其昌辭官之後就全心縱情於山水,只是個藝術家,其實董其昌是個非常老練的政客。

  他過去處理政事從來都是遊刃有余,既維持著名士作派,也在政壇上混得風生水起,直到甲骨文的出現才把他的生活攪得一團亂。

  歷史上董其昌萬歷十七年考中進士,沒當幾年翰林就成為朱常洛的講官,要知道當時還沒有爆發爭國本事件,朱常洛作為皇長子基本上就被認為是鐵定的太子,董其昌這麽一個新科進士,沒幾年就成為太子的講官,升遷速度堪稱是坐上火箭。

  而董其昌擔任講官不久就告病回到松江,利用京官和書畫家的雙重身份,在當地塑造名是人設,日子混的相當不錯。
    而且他並沒有完全遠離朝堂,之後幾度再復出,先後擔任過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最後居然做到了河南參政。

  要知道河南參政可是從三品的官職,一般的進士從翰林開始想要跳到這種級別,一切順風順水也要花費好幾年時間。

  而董其昌卻是大半時間都在家養病,用業余時間就一步步升官。

  而他的河南參政也隻當了一年,他就再次以養病為由回家,這也就是王文龍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

  而董其昌這一次辭職也並不是無的放矢,他辭職之後正好躲過了“爭國本”“妖書案”“偽楚王案”這一段萬歷年間黨爭最激烈的時代。

  如果還不相信董其昌是個政治天才,那可以再看看原歷史上他之後的操作:萬歷皇帝死後董其昌教過的朱常洛即位,董其昌馬上再次出山,成為太常少卿、國子司業。接著在天啟年間一路升到南京禮部尚書,在任一年,再次辭官退隱。這就已經是尚書級別的高官了。

  到崇禎五年他再次出世,直接執掌詹士府,等到黨爭再起,他馬上又辭官。

  此君在歷史上一輩子在家閑居的時間比當官的時間多,藝術成就比政治成就大,但是卻能夠當到正二品的南京禮部尚書、有實權的太子詹事,甚至還混到了一個諡號“文敏”,且成為明代藝術成就最高的幾人之一。

  董其昌一生既能結交東林黨,又與反東林黨人惺惺相惜,絕對是一個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到出神入化的神人。

  但這一切都是原本歷史之中的董其昌,而在這個時空,董其昌碰見了甲骨文。

  作為金石學家、大書法家,董其昌對於甲骨的喜愛出於真心,他也真的是為甲骨的保護傾盡全力,為此不但破費家財,而且動用了自己政治上的所有人脈和關系。

  本來不好去求的人求過了,該明哲保身的地方也留不下面子了,搞到現在,甲骨越挖越多,不知什麽時候是頭,但是家中的資金已經接近枯竭,政治上的活動余地也不大,卻什麽政策都沒有換回來。

  他這個原本明哲保身的政治精算家已經幾乎混到焦頭爛額的程度。

  董其昌幾次想把這個爛攤子一丟就回松江去繼續過自己的名士日子,但是每當看到那一筐一筐的甲骨文,他卻又放不下自己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於是只能繼續咬牙投入。

  這也真是董其昌骨子裡還是個藝術家性格,換成別人早就崩潰了。

  董其昌把如今甲骨社的運營情況解釋一番,無奈的說:“甲骨社之中靠士人自發接濟已經是寅吃卯糧,發掘甲骨買地要錢、保護甲骨要錢、研究甲骨更要錢,全都只見投入,不見產出,這樣的日子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我估計頂多再有一年,不光我的家資將要淨空,便是甲骨社也將分崩離析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