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462章 君臣疑舍臣保君,孝懿帝邊疆不穩
  第462章 君臣疑舍臣保君,孝懿帝邊疆不穩

  九月十七日

  劉禪下令虎賁中郎將糜芳乃國之功臣,今被人蠱惑致使大禍,故而免去其中郎將之職以及所有官職,送回侯府,三年內不得出府一步。

  詔書經過中書台草擬、加印,再由尚書台審核通過,來到外朝丞相府。

  諸葛亮卻以給事中、錄尚書事的權利,將其打回尚書台,拒絕奉詔,認為此詔有違國法,是乾預正常國家程序,重新審核。

  若要平吳國,定要先平遼東。”

  在還在服喪期的劉璿以及甄太后的見證下,群臣為劉禪上諡號“懿”,溫柔賢善曰懿;溫和聖善曰懿;體和居中曰懿;愛人質善曰懿。是為漢孝懿皇帝。

  劉禪以薑維為南中郎將,負責鎮守襄陽;鄧艾為東中郎將,鎮守合肥;羊祜以益州刺史、西中郎將的身份,鎮守巴蜀,重新督造戰船。

  “陛下之情,臣不該忽視,然國事面前,不可任性而為。

  按照諸葛亮遺願,將其以薄葬於鄴都惠陵左。

  諸葛亮被劉禪話語中的孺慕之情打動,但是為了大漢、也為了劉禪,他必須這樣做。

  任命其子,白康為太傅、中正令,恩準其歸國養老,並賞賜諸多財寶。

  隨即白浚、法正等人與司馬師、王基等人開始了舌戰。
    直到五月,白公康交接完國內政事,臨朝,當場拿出了一些經過中正府評議,品評下降的官員證據,要求吏曹和丞相府將這些人或免職、或貶官,這場辯論才落下帷幕。

  “丞相,真的要做到這種程度嗎?除了糜芳,其余的人朕都可以任由丞相查辦,但是糜氏真的不行。”

  如果丞相都辭官,朕又該聽何人呢?難道是司馬懿嗎?他雖然能力超群,但畢竟是降臣,朕或許有所倚重,可心中仍舊有所顧慮,做不到像對待丞相一樣,完全信任他。

  董允出列道:“臣自問有些謀略,請戰淮南。”

  又有遼東夷亂,天下哪有如此湊巧之事,臣認為定是東吳與歲貘人和高句麗人勾結,這才有了如今的戰事。

  第二次詔書十分順利的抵達丞相府。

  便以太傅、中正令白康;司徒、中書令司馬懿作為兩位輔政之首;白浚為右丞相、領尚書事、給事中,法正為左丞相、錄尚書事,給事中,副之。

  既然幕後真凶查不到,抓不到,臣實在是無顏面對南征將士,陛下還是將所有罪責推到臣的身上,以平複朝中諸官吏的怨氣吧。”

  九月二十日

  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三郡被兩國攻破,村莊被焚毀,百姓被屠戮,三郡隻得依據堅城駐守。

  劉璿點頭,認可了董允的提議,開口:“如此可有卿毛遂自薦?”

  “這···”

  車騎將軍董允出言道:“吳國割據江東,不過是憑借地利的原因,今來攻淮南郡,不過不甘心敗亡,趁著先帝新逝,想要分一杯羹。

  在其運用錄尚書事權利,以及其余尚書的幫助下,認定為此詔不合製,打回中書台,重新擬招。

  臣查辦奸細案,若成功還好,這天下非議都可平息,可如今半途而廢,臣又得罪七成的朝臣,已然不能再如以往。

  故陛下可遣一員上將,領兵支援東吳,相信東吳見援軍已至,定然不會久戰,引軍而退。

  又問遼東可有人願意出戰。

  而且兩族還在不斷向西攻打,意圖攻入昌黎郡,肆虐遼西。

  劉禪同意了諸葛亮的致官,免去其丞相之職,任命為太子太傅、太學祭酒,基本遠離朝政。

  “陛下,白氏的德行,有目共睹,有史可查,這些年來通過白王之手,選拔出來的國之良才,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

  劉璿有些沒反應過來,問道:“司徒今年五十有九了,還是在朝中輔助朕處理政事好了,遼東艱苦,司徒沒必要去受苦。”

  劉璿以自己初登大寶,經驗尚淺,準備選擇幾位重臣,進入中書台,輔佐自己治政。

  中書侍郎王基出列,為司馬懿解釋,並搖旗呐喊。其余司馬懿一派的大臣都紛紛出言誇讚。

  再者白王忠君保國,並沒有什麽過失,有些人想要剝奪其權,恐怕是別有用心。還望陛下謹慎考慮。”

  由於白國與雒陽之間的距離,以及白康來朝需要一段時間交界國內的政務,估計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

  司馬懿趁機上表:
  “中正府全權負責國家評議之事,恐權勢過重,往往運用人情互相輸送,這對於國家的選材不利。

  九月十日
  遼東傳來軍報,歲貘人征服了三韓地區(馬韓、辰韓、弁韓),自立為朝鮮王,與高句麗王勾結,誘殺了遼東都護,霍亂遼東。

  關平、鍾會、文鴦都出列請戰。

  其余還有司空裴秀,車騎將軍董允,禦史中丞州泰,尚書令費禕,前將軍郭彰,後將軍關平等人次之。

  司馬懿堅定道:“自從臣投漢以來,未立寸功,可陛下與先帝不以臣敵國身份,屢屢拔擢官爵,臣實在感激涕零,無以言表。

  宣武十四年

  司徒府負責全國戶籍管理,與中正府相配合,相得益彰,故請求過問中正府之事,以相互約束。”

  十一月

  而與遼東叛亂一同送到雒陽的,還有吳國派出步騭領兵八萬,攻打合肥的軍報。

涓€涓.浜屼笁涓€.涓€涓冮浂.鍏涓€

  還請丞相多多考慮,不要棄朕而去。”

  諸葛亮被冷落,朝野對於劉禪的非議一時間銷聲匿跡,甚至有聖君的名號傳出。

  臣致仕於國於陛下,甚至於臣自己都是最有利的事情。

  就在劉璿準備在其中任命時,司馬懿站了出來:“老臣請戰。”

  沒有了中書和尚書之權,諸葛亮只有奉詔。

  劉璿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去年歲貘人終於征服了三韓,有了三韓地區,又有吳國船隊物資的支持,歲貘首領認為自己羽翼已豐,便與高句麗王相約,自立為朝鮮王,相約為友。

  今糜芳觸犯國法,卻因為前功而不受到懲罰,此口一開,貪官汙吏將不再視國法為猛獸,而是認為有機可乘,存有僥幸心理,以身試法。

  這次聽聞漢皇逝世,料定漢國國內必定沒有時間理會自己,便接受了孫吳的資助,叛出大漢,攻打漢郡。

  劉禪對於諸葛亮的離世十分傷心,追諡為“忠武”,是為蜀忠武侯,其子諸葛瞻承襲蜀侯爵位,任命為散騎常侍、丞相府司直。

  劉禪見白藝年近九十,已經幾欲不能言,便同意了白藝的請求。

  白浚、法正等諸葛亮的門生故吏,知道這些人目的不純,便與其不斷辯論:

  劉禪對此十分不高興,特別是在司馬懿、糜照等人添油加醋的攛掇下,直接免去了諸葛亮錄尚書事、給事中的權利。

  劉禪崩逝,二十六歲的太子劉璿繼位,尊其母甄皇后為皇太后,封其弟劉瑤安定王、劉琮西河王、劉瓚新平王、劉諶北地王、劉恂新興王、劉虔上黨王。

  宣武十六年

  諸葛亮苦笑道:“聽聞先帝去世前,與陛下留有十四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白王以耄耋之齡,不辭辛苦,為國選材,嘔心瀝血,陛下豈能傷功臣之心。

  “可司徒的身體,年齡?”

  既然無法政令通達,再居此位,於國不利。而陛下也會給天下人留下包庇臣,任用酷吏的印象,於陛下不利。

  張遼、原昭、高順等老臣接連去世,新星代將領開始登場。

  不過,第二天,諸葛亮就向劉禪遞交了辭呈。

  蜀侯、太子太傅、太學祭酒諸葛亮於雒陽蜀侯府病逝,享年五十六歲。

  司馬懿笑道:“陛下可不必顧忌老臣之身,昔日白王以耄耋之年尚能為國選材,臣不過耳順之年,為陛下平定遼東,可也。”

  劉禪還欲再勸,可諸葛亮去意已決。

  由於天下未定,孫吳仍舊盤踞江東,故而眾臣以及太傅白康認為,不宜立廟,將孝懿皇帝的牌位送入昭烈皇帝的烈祖廟中供奉、祭祀。

  劉禪本不準備同意,但是司馬懿以及一些重臣不斷抨擊白氏權柄過重,陛下應該有些防范。

  今遼東叛亂,臣實在難掩心中之羞愧,故而請陛下準臣報答先帝與陛下之恩,臣就算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四月
  太傅、中書令、白王白藝上書請求致仕:
  “臣年老昏聵,常不能為陛下提供良策,闡明道理,已不能升任太傅、中正令一職,還望陛下憐憫。”

  劉禪略帶哀求道:“先帝、東敏公都一再向朕推薦丞相,讓朕多聽從丞相之言。

  況今之天下,賢才何其多也,若臣不在,有白浚、法正可代替臣行國政,進而費禕、董允皆可再替之,陛下可待白、法、費、董如臣。”

  劉璿當即任命董允為大將軍,領兵五萬,支援淮南郡。

  為了補缺諸葛亮的職位,朝廷任命法正為左丞相、給事中;白浚為右丞相、錄尚書事,兩人互相配合,主管政事。

  因此這其中的關鍵之處在遼東,若遼東不平,每當想要南征吳國,遼東都不會安定。

  河南尹費禕為尚書令,主管政令;南中郎將董允為車騎將軍,主管軍務。

  其老首領去世後,本該繼位的親漢長子,被次子篡位,與一向不服漢化,逃入深山的高句麗勾結,一直想要叛漢。

  新皇登基,政治力量重新洗牌。

  今母后新逝,又有多位老臣接連去世,太傅又因為身體緣故,極少來宮中教導朕,有時又因為身份的緣故,不能明說。

  歲貘人是距離漢三郡最近的部族,因此受到漢的影響最深,這些年來,遼東都護不斷支持其討伐不聽號令的三韓人,結果被其坐大。

  “陛下可以放心司徒的能力,當初司徒任職偽韓,與蜀忠武侯對峙於漢中,多年武侯不得進,被武侯引以為同道中人,今不過是一夷亂,於司徒不過略施小計耳。”

  “既然如此,遼東之事就交由司徒負責吧。”

  隨後劉璿改任司馬懿為大司馬、給事中,領兵五萬,東征遼東,平定二王。前將軍郭彰、後將軍關平等在此列,作為副將。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