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第300章 出發朝歌,白國五大氏
  第300章 出發朝歌,白國五大氏
  跨過高大的宮門,穿過長直的石板大道,踏上長長的宮階,兩旁站立著如同胡楊樹似的宮廷守衛,他們終於見到了這次目的的關鍵人物,大漢皇帝劉莊。

  劉莊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中年漢人,因為距離的關系,他們對於他的面容看不真切,但是從聲音可以聽出來,這個人對自己和其他人十分苛刻。

  “臣光祿勳府郎中蔡愔,奉命出使天竺求取佛經和高僧,今,成功完成使命,請陛下審視。”

  蔡愔穿著代表自己身份的官服,佩戴著屬於自己的六百石印綬,恭恭敬敬的將手上的節杖遞給一旁的宦者。

  劉莊見蔡愔成功完成任務,和顏悅色道:“蔡郎中辛苦了,聽說此行不下萬裡,走遍國家不下數十個,實乃博望侯第二啊!”

  他們用的是略顯生硬的漢語。

  修武白氏傳承自漢初的修武侯白煒。他們一直在大漢軍中深耕,在漢軍中有大量的人脈,可以說是白國能夠在大漢存在的隱形保障,這點連漢帝都不清楚。

  兩位做出了明確的分工,攝摩騰留在白馬寺翻譯經文,而法蘭則外出傳法,這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位於朝歌的白氏。

  從他們的口中,劉莊清楚了天竺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文明的含義,就如同華夏的意義一樣,而如今的天竺分為諸多國家,其數量比之西域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大漢,百姓最尊敬不是有權勢的人,而是有學問的人,也就是說,相對於尊重程度來講,當兵不如當官,當官不如做學,只要你是一個方向上的大家,就連當朝太傅見到你也會下車以禮相待。

  於是他們決定先尋得當世名門,河北世族,天下亞氏的白氏的幫助。

  劉莊看著這幅巨大的被他命名為“萬國輿圖”的地圖,心中發出感歎:“天下何其大矣,大漢何其小矣。”

  而在大漢的潛規則中,諸侯國國籍的官員,在朝廷內部的仕途發展會受到天然的限制,那些大漢直屬郡縣的官員會天然的排擠、遠離他們。

  不過在這個時候,做學問只有那些家資豐厚,傳承有度的大族才有可能出現大師,因此天下出大儒大師最多的,就是白國,而白國裡面最多的就是白氏與其他五大氏族。

  而天竺諸國如今還用著,華夏,春秋時期的邦國製與遊牧民族部落製的雜糅,即國與國之間有等級,但是卻並沒有一個天下共主。

  他們是因為對白氏有大功,被白國宗室白氏,特批保留氏名的公族子弟,能夠以白氏之名,傳承下去。

  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少有人信佛,因為人一問,禮佛能做官嗎?兩位大師就沒辦法回答了,這是天然的劣勢。

  兩位高僧在鴻臚寺已經住了有將近一年了,這一年為了翻譯經文,兩位高僧已經能夠很流暢的說漢語,也能夠基本上認完漢字,並清楚的明白他們的含義。

  然後在白河的邀請下,登上了馬車。

  劉莊身體微微前傾,臉色疑惑道:“兩位大師來過大漢?”

  雖然明面上,這兩支白氏與白國沒有了聯系,但是暗地裡,他們與白國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為兩支都是從白國出來的,每年都會派人回白國祭祖。

  白河對法蘭如此尊敬,是因為法蘭是一位佛學上的大師,相當於儒家的大儒,道家的高功,農家的大賢。

  如今整個天下,就只有三個白氏,白國的宗親白氏和白國之外的公族白氏(修武白氏、雒陽白氏)。

  這日,法蘭來到了雒陽北門,準備隨劉莊安排的官員一同前往朝歌,官員姓白,名叫白河,今年五十八歲,是致仕前往白國祭祖的原太傅府屬官,太傅長史。

  這日,劉莊有感兩位大師久居鴻臚寺也不是個事,於是下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禦道北興建僧院,並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永平十一年

  不過自從光武帝以來,白國國內的政局發生了變化,除了與白氏同休的蘇原全三氏,王氏超過黑氏,穩居第四氏。

  他立即起身,隨從將坐墊放回馬車。

  最後劉莊見佛經多是用的天竺的梵文,看得腦袋疼,而兩位大師如今也少有能力將其中的內蘊翻譯出來。

  等到法蘭走近,白河上前一步,行禮道:“早就聽說雒陽來了兩位天竺大師,學問深厚,經常為百姓解惑,想必您就是其中一位吧!”

  張氏是從漢初開始興起的,最先是河內張氏,一部分逐漸遷入白國,就是張良所在的家族。

  因為大漢有一條規定,凡是擔任朝廷官職的官員不得與諸侯王等外臣有書信往來,違背者,死罪,諸侯王國除。

  雒陽白氏傳承自光武帝以來的白宣之後。他們的方向是大漢的政壇,因為自從白國被光武帝封王后,除非皇帝特命,白國的白氏子就不得在朝廷中擔任官職。

  攝摩騰和法蘭以佛禮行禮道:“南無阿彌陀佛,貧僧攝摩騰/法蘭見過漢國皇帝陛下。”

  永平十二年

  法蘭一到雒陽北門外,就看到一架馬車停在不遠處的一顆老槐樹下,一位發跡斑白,脊椎挺拔,身穿青色儒袍的老者正端坐在馬車一旁的坐墊上。
    身為僧侶,法蘭還是很好辨認的,遠遠的,白河的隨從就提醒他,可能是法蘭大師到了。

  白河轉頭一瞧,只見太陽底下,一位身著天竺袈裟,頂著一顆明晃晃的腦袋,緩步向自己這裡走來。

  因此,前漢以來,白國五大氏變為了蘇、原、全、黑、王。

浜斾竷.涓€鍏闆.涓夊叚.涓€鍏涓

  法蘭回禮:“南無阿彌陀佛!施主有禮了。”

  蔡愔十分激動道:“謝陛下讚賞,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不敢言苦。”

  劉莊這才點點頭道:“看來兩位大師不僅佛學深厚,就連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不菲啊”

  根據兩位大師的口述,再加上蔡愔的理解以及歷代藏書的發現,一個簡易版的世界地圖被劉莊繪成。

  然後又看向下面一直站定不語的兩位高僧,略帶尊敬道:“想必兩位就是從天竺來的佛教高僧了吧!”

  張氏弟子多信奉道教,是為白德山上,成為天師數量最多的氏族,他們以晚年信奉道教的張道良為始祖,與在長安的張良後人以及其他郡的張氏作區別,自稱為白德山張氏,或白國張氏。

  王氏祖先是白國的白氏公族,因為戰國時期,白國稱王,一部分白氏子變為白姓的公族後,以王為氏,逐漸形成白國中的大氏。

  因此每次劉莊與兩位高僧見面,一旁都會有一個專門記錄的官員,將他們的對話一字不差的寫下來。

  白氏則是最近才興起的,距今也不過幾十年,而子弟多在雒陽顯赫,多為官宦和武將,以修武白氏和雒陽白氏為主。

  要是見到皇帝,他也會對你尊敬有加。

  攝摩騰和法蘭正式入住白馬寺,並將所有翻譯好的和未翻譯的經文搬入寺院,佛教正式在華夏有了第一個落腳點。

  很快,他們取得了劉莊的許可,並派出安排了一位官員,讓他可以隨這位官員一起前往朝歌。

  白河雖然貴為秩千石的太傅長史,但是學問上沒有多麽深厚,比不得常年深跡其中的學者。

  於是為了留住這兩位大師,也為了表達大漢對西域的重視,就下令讓他們暫居接待外賓的鴻臚寺,就地在鴻臚寺翻譯從貴霜帶來的佛經,並派出博士弟子秦景招募二十個太學生,專門輔助他們。

  而貴霜再往西就是安息,再往西就是從商周秦時就流傳下來的大夏。

  而劉莊也經常將他們召進宮裡奏對,所問除了佛經的一些疑問外,還有諸如天竺和貴霜等國附近的情況。

  自從兩人入住白馬寺,為了宣傳佛教,兩位大師也是愁白了頭,因為此時的百姓多尊儒而摒棄其他學派,而佛教初來乍到,根本就沒辦法傳教。

  而黑氏因為深耕墨家與黑山,逐漸隱退,新興的張氏和公族白氏崛起,相互爭奪白國第五氏之位

  白國五大氏,秦漢以前為蘇、原、全、孫、黑。只是漢初,孫氏叛國,孫氏至此衰落,從白國五大氏除名,轉而王氏代替孫氏成為五大氏之一。

  因為每代都會有白氏子降氏,而很多都以王為氏,為了緊緊依靠白氏宗室,他們以王氏抱團,成為白國人數最多的氏族,漢初的王彰就是白國王氏子弟。

  於是當初白室為了方便在大漢朝堂施加影響和安插耳目,就將白宣一脈分成兩部分,白宣嫡脈,也就是白麒一脈留在白國繼承王位。

  白宣支脈,也就是白麟、白麣等白宣的次子脫離白國,進入雒陽,繼承白宣宣國公爵位以及白麟的文成侯的爵位,白黎,白倉等人都是屬於雒陽白氏。

  劉莊沒有再問,因為有些東西不是適合在這裡詢問,等下了小朝會,他自會找來蔡愔將他此行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問個明白。

  然後命令將這幅萬國輿圖存入南宮的“東觀”中封存,禁止任何人閱覽,因為他明白這幅輿圖的現世會激起多少野心家,又會讓後世的帝王不顧民力,窮兵黷武。

  如果不是熟讀史書的人,根本就想不到,這兩支是白氏安插的後手。而他們也一貫繼承了白氏的風格,不管是在軍中,還是在朝堂上,都十分低調,盡量不惹人注目。

  因此,鑒於公族白氏的特殊性,這白國第五氏還是被張氏所得,只是張氏的當世家主十分明白,張氏在白國的影響力是不如白氏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