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為中華不滅而加入,朱元璋去和州
“章先生說,我們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天命之說本就不可信,你就算對天下人說上無數次,到要造反的時候,還是有人要造反。”
“所以,章先生的意思是,治國就該實事求是,遵循真理,既然天命不存在,那就該大大方方的承認他不存在,否則既愚化了民眾也愚化了自己!”
“愚化民眾也就罷了,愚化了自己才是真的自掘墳墓!就比如現在,有許多儒士,已經主動愚化自己到開始主動承認胡人是其真命之主的地步了!”
“而至於要江山穩固,就只能是從制度改革上下手。”
楊憲回道。
宋濂聽後問道:“那他章先生打算怎麽改,而讓天下人願意接受他的富貴與否由中華之民眾自己決定的觀點?”
“章先生打算讓各階層皆出代表參與義軍的建設,哪怕一個社的小官裡,也是大同社員、地主豪紳、士子商賈各佔三成,只是正官要由大同社員擔任,佐官則按此原則分配。”
“當然,義軍軍隊裡的官校則只能是大同社的人任官校。”
“總之,各階層的代表與大同社一起,決定新政的走向和天下的走向。”
楊憲說後就道:“為了天下士林中,心懷天下百姓的人,來協助我義軍一起造福百姓,章先生特地讓我設了禮賢院,專門禮請天下賢士來禮賢院,共商天下大計,且選出代表任參議,與章先生等一同執政。”
楊憲說著就對宋濂道:“公既然來此,不如來禮賢院,研討天下之事?”
宋濂不禁擰眉深思,他沒想到章誠這支義軍,沒打算用儒家的“天命之說”來保證將來打下的江山長治久安,而是打算用“不斷改製”的方式來確保長治久安。
而理由則是,“天命之說”不是實事求是得來的真理,容易愚弄民眾和自己,並不利於長治久安。
宋濂很想說。
以“天命之說”為主張的歷朝歷代,其實也有許多皇帝或者執政者還是在通過改製的方式,以圖中興國家,延續國運。
但很多時候,事實證明,改製反而在加速國家的滅亡。
所以,他不知道,章誠隻願意靠“改製”來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動力在哪裡?
難道他覺得民智大開後,改製就會更加有利?
宋濂雖有此疑問,但他還不能否認,因為他還沒見過,一個民智大開的國家在進行改革後,會不會更好。
他只知道,在以往民眾盡量被馴順的朝代中,改製的確在很多時候都變成了對民眾的進一步掠奪。
但宋濂疑惑歸疑惑,他沒有直接反對,而不選擇加入禮賢院。
因為他不得不承認,眼前這支義軍的確如楊憲所說,在調動民力方面最是厲害,比縱有大量鐵騎卻連收個稅都顯得很困難,組織民眾修個河卻會鬧得天下大反的元廷強太多,意味著得天下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宋濂不可能不抓緊機會加入,而避免,若晚點的話,就會在將來真的改朝換代後而敘功時,於資歷上,反而落後一大截。
至於能不能在民智大開後,就可以通過不斷“改製”的方式來穩固統治。
宋濂決定將這個疑惑需要爭論的點暫且擱置。
反正現在這支義軍是歡迎他這種士大夫,那他就不能因此過於清高。
大不了將來真的出現這支義軍因為改製不當而出現速亡的情況,他也不怕。
因為那樣的話,反正也無非是退回到“君權天授”的模式,那樣他作為地主階級的人,還是沒什麽影響的。
於是,宋濂也就還是打算加入了禮賢院。
章誠在得知宋濂來了禮賢院後,也很是高興。
因為他知道宋濂這人文章寫的好。
無論是《送東陽馬生序》還是《奉天北伐討元檄文》都很有水準。
章誠尤其是喜歡宋濂《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一文。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其文中的這一段內容,連後世近代孫中山這些人都還在用。
而現在章誠身邊其實很缺擅長寫文章的人來做宣傳之事。
所以,章誠很願意看見宋濂的加入。
宋濂不知道章誠只看重了他的文采。
但他本人其實是因為想當宰執一樣的大官,才選擇冒險加入義軍的。
畢竟他要是真的隻想靠寫文章活,還不如在元廷乾呢。
要知道,元順帝可征召他當翰林編修過的。
正因為此。
宋濂在見到章誠且在寒暄互相奉承一番後反而沒有提什麽文化上的事,而是直接問章誠:
“章先生真覺得開民智後,就只靠改製便能讓江山穩固?”
“當然!”
章誠回了一句,且意識到這宋濂好像不只是想乾寫寫文章的活,也很關切政治改革。
宋濂道:“可到時候只怕亡的不是國,而是天下之禮。”
章誠道:“禮法也要與時俱進嘛!豈能逆勢而為?”
宋濂接著又問:“那章先生想必真覺得以前歷朝歷代的改製,很多時候反而成了累民之政,皆與不開民智有關?”
“當然!”
章誠笑著回了一句,就問著宋濂:“在不開民智的情況下就改製,這種改製能叫改製嗎,那叫裱糊!”
“願聞其詳。”
宋濂笑著拱手問道。
章誠道:“如果改製不想著發動民眾啟發民眾,隻想通過地主官僚完成改製,興利除弊,再好的改製方略也會變成累民之政。”
“這是為何?”
宋濂好奇地問了一句。
章誠道:“因為地主官僚們天生只有吸食民脂民膏的動力,沒有富國富民的動力,隻讓他們自己改,他們只會把善政改成弊政,所以,要想改製成功,必須讓民眾開智,參與改製,不然,被愚化的民眾還只會覺得是改製不對。”
宋濂不由得問道:“那為何歷朝歷代敢為天下先而改製者,不知道開民智而改呢?”
“因為他們本質上只是想裱糊一下,並不是真的想改。”
“畢竟他們也是地主官僚,不到萬不得已,是不願意開啟民智發動民眾的,畢竟一旦開啟民智發動民眾,他們是不能安享富貴的,會更有壓力的,誰不想既當人上人又能輕輕松松的當人上人還能名利雙收的當人上人呢,誰願意一邊雖然富貴至極一邊時不時的就因為一二不當之舉而被覺醒了的民眾謾罵?”
章誠說道。
宋濂聽後頷首,問道:“那章先生打算在開民智後怎麽改?”
“這不是要與你們商量嘛。”
章誠笑著回道。
宋濂愕然:“我們?章先生不是口口聲聲都在說我們地主官僚是壞天下改製事的根本嗎,為何還要與我們商量?”
宋濂雖然寬厚,不因章誠把古今改製不成功的事怪罪在地主官僚身上而生氣,但他也好奇章誠為何還要與他們商量。
“因為你們眼下是這片土地上的文明命運的真正掌舵者,保守者是你們,激進者也是你們,你們是選擇一直把百姓綁在這片土地上為你們吸食,還是選擇讓他們出去為你們開拓資源,全在於伱們願不願意轉型。”
章誠回道。
“轉型?”
宋濂更加愕然。
章誠點首:“天下大勢,浩浩湯湯,不可擋,你們若不轉型就只能被碾碎為齏粉,若願意轉型,或能富貴更久遠,且拭目以待吧。”
宋濂不是很明白章誠的話,當彷佛又明白一些,所以問道:“章先生的意思是,就像是這新出現的火器,他將革新的不僅僅是南北之實力,還有更多的地方?”
“不只是新出現的火器。”
“還有其他,天下發展到這個地步,再隻守著這片土地愚民弱民,就算把愚民之術玩出花來,也無非是把秦漢以來的故事重演一遍而已,而且只會更糟,就像現在,都弱化到被韃子徹底騎在頭上的地步了!乃至南北漢民都快不互相視為同族了!這樣下去,將來我華夏只怕還得弱到被逼易服剃發的地步!”
章誠這麽說後,宋濂猛然一顫,他不是愚笨之人,自然確信章誠的話不是信口胡謅,而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事。
所以,宋濂在沉思半晌後,就對章誠拱手道:“既如此,余願和章先生一起商量怎麽在開民智的同時來改這天下之製,而不拘泥於成例,以求中華不滅而長興也!”
章誠對此自然表示歡迎。
無論如何,章誠因為沒有急著進行更激進的土地革命,所以還是讓一些開明的地主豪紳願意為了打造一個穩定有序的太平盛世與他合作。
所以,章誠所部接下來內部非常穩定,培訓人才和恢復生產都進行的很順利,許多士子也慕名而來,進入了禮賢院,兵馬也在加緊擴編和訓練,神機營的規模增加到了五千,步弓手增加到了六千,馬軍增加到了兩千以上,合計總兵力已破萬,轄區目前也很大,從集慶、到六合真州之間的廣大農村區域幾乎皆已為其所據。
轉眼便已是元至正十五年的正月。
滁州這邊,張天佑和耿再成等已正式奉郭子興命,扮青衣軍來攻和州。
但從全椒城出來的張天佑到和州前面的步陽關時,因步陽關的地主豪紳把天佑兵真當成了地主武裝,也就以牛酒相待,希望天佑兵真能護住和陽,避免滁州一帶的義軍來這裡。
而張天佑也就因這些招待被耽擱住了,沒有如期而至,反而是分道去了步陽關別處接受地主豪紳的款待。
從滁州城出來的耿再成在率兵到達和州城時,便沒有看見張天佑假扮的元兵。
耿再成隻以為張天佑已經先到和州。
畢竟全椒離和州更近。
所以,耿再成便直接來到了和州城城下,也不再做掩飾,直接去青衣裝扮而叫開城門。
元兵因此發現了耿再成一乾人真面目,且又見耿再成部兵力不足,就出大量步弓手,射箭驅趕耿再成部。
耿再成因此中箭,而不得不倉皇而逃,其部也跟著大潰。
元兵當即追趕,卻在路上遇見了正來和州的張天佑部。
張天佑當機立斷,立即率奉命來全椒傳令讓自己打和州的趙繼祖等與元兵大戰,且擊破元兵還搶佔下了吊橋,而攻入了和州城。
耿再成這邊還不知道張天佑已攻入和州城,只在逃回滁州後,向郭子興和朱元璋等說:“舅爺所部恐已先全軍覆沒,所以我到和州城時並未看見舅爺的兵,反被元兵用大量步弓手擊潰,眼下元兵還正朝滁州追來。”
“什麽?!”
郭子興自從被趙均用、孫德崖差點害死後,本就越發惜命膽小,聽耿再成這麽說,自然更是害怕,當即就站起身來,看向朱元璋等人:“這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道:“父帥勿慌,眼下這不過是耿鎮撫的一面之詞,我們應該立即去打探虛實才是,看看是不是真有大股元兵來和州,同時也收集潰兵,打聽舅爺的真實情況。”
郭子興這才有了主意,點頭道:“元璋說的很是。”
郭子興說著就看向諸將問:“你們誰願意領兵去打探虛實?”
結果,郭氏麾下諸將皆不言。
朱元璋見此便主動出列道:“父帥,還是讓元璋去吧。”
“那好!”
“咱給你兩千馬軍,你立即出城打探虛實,收集潰敗,一有確切消息,立即派人來報!”
郭子興現在也沒有辦法再棄朱元璋不用,也只能信任朱元璋,何況,他自己也不敢親自帶兵出去打探了,所以,也還是決定讓朱元璋出去打探。
朱元璋也就因此率兩千馬軍和耿再成等出了滁州,沿途收集潰兵,並南越步陽關,且在到了和州附近後,就對耿再成吩咐說:“你讓每個人準備十火炬,待天黑以後,點燃火炬,滿山遊走,大聲呼喊,以吸引元兵主意。”
耿再成稱是。
“徐達、吳良、吳禎、唐勝宗、陸仲亨!”
“在!”
“你們隨咱去和州城下看虛實!”
朱元璋隨後吩咐了一句,並先策馬往和州而來。
“是!”
徐達等隨後跟了來。
很快,朱元璋就帶著數十騎到了和州城,而彼時,在他們後面山巒處已有大量火光成線,並有大量呼喊聲,似有數萬大軍集結於此一般。
和州城的張天佑也因此火光嚇得不輕,忙登城而視,卻看見在城下的是朱元璋,並不是回攻的元兵。
張天佑大喜:“原來是元璋兄弟,快開城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