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174.第173章 173把他們都忽悠到北方去團建
  第173章 173把他們都忽悠到北方去團建
  李文忠說此事不著急,等他先給天子通個氣啥的,免得最後費力不討好。

  對於朱元璋的脾氣,李文忠是有著一定的了解。

  更何況現在又不是在戰時。

  沒必要玩什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

  誰要敢玩這個,老朱必搞死這個人。

  他本身就是一個猜忌心極重,而且對權力的掌控欲特別強的人。

  王布犁倒是覺得國子監的景色還是不錯的,他想要釣魚。

  李文忠頷首,這些個讀書人還是有些品味在的。

  王布犁也很淡然,這又不是他建立的大明,沒必要如此上心。

  你要是有主人翁意識,老朱就得要你的命。

  你一個駙馬,也配做大明的主,那置朕於何地?

  王布犁倒是想要給朱元璋這位帶頭大哥帶句話,伱要的我不想要,我要你的給不了。

  說的好像誰都願意要他的江山一個樣。

  王布犁跟著李文中在國子監轉悠了一圈,尋找比較合適的釣點,約定下一次來釣魚。

  “那個學生倒是坐的住。”

  他們二人也是裝模做樣的走到教室旁邊,裡面的學生都在大聲喧笑,只有一個個頭不高的人依舊認真讀書。

  李文忠頷首,回答道:
  “那個小小少年是解縉,他是跟他兄長解綸一同來拜訪宋濂的。

  故而在國子監學習一陣,才七歲,素有神童之稱。”

  “哦?”

  王布犁瞥了一眼那個少年的身影。

  解縉同宋濂能搭上關系。

  還得是他去年娶了歐陽修十六世孫歐陽衡的女兒,這才有了機會。

  同時解縉也拜了歐陽衡為師,關系更加的親近。

  刑部主事茹太素見了解縉後對他非常賞識,連忙以自身作保,讓他補為縣學廩膳生。

  這樣解縉在國子監學習的這段日子,也能有糧食供養,不至於日子過的拮據起來。

  對於一個神童,他們都願意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是自方孝孺之後,下一代讀書種子。

  “咱看這個小人可比許多大人都要強上許多啊。”李文忠雙手背後小聲道:“可能是他爹早亡,故而人就成長的極快。”

  對於李文忠有感而發的話,王布犁也是頷首。

  “走吧,甭打擾這幫人學習了。”

  王布犁慢悠悠的溜達,一個教室一個教室的看過去。

  大抵是連老師也不管學子們,誰願意學,就教授誰唄。

  如今陛下聚集了三千人在這裡,可又是不開科舉,連老師們都不知道要如何去回答學生們的問題。

  從上到下都是彷徨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裡。

  本以為推翻大元,讀書人的好日子就又來到了。

  可這個好日子只不過讓趕在前頭的讀書人趕上了。

  天子又一手把後面的門給關上了。

  如此多的讀書人全都給拒之門外。

  什麽時候開,一點音信都沒有。

  這幫學子沒有鼓噪著去皇宮外靜坐聚集,就說明還是有腦子的,不敢去找洪武皇帝鬧事。

  但大家前途都沒有了,就剩下一個淮西子弟們冷嘲熱諷,以及在國子監內橫著走。

  他們都是有人舉薦的。

  你要是也想有個被舉薦的機會。

  那就去舔他們,給他們當走狗。

  當然也有不少人,不屑於這樣做。

  可耐不住現實的壓力,國子監的不少學生都是以淮西子弟奔走,願意當狗的。

  尋常人想要有這個機會,都找不到門子咧。

  大聰明有言,當狗有什麽不好?
  尋到他大哥之後,王布犁根本就不等太子朱標,直接翹班回家。

  “二弟,今天怎麽有空來接我了?”

  王貫眾很是驚喜。

  對於大哥如此沒有常識的詢問,比自己都年長幾歲,放學還要人接?
  王布犁隻得胡咧咧道:“出了人命案子,尋找線索,我往這邊走一遭。”

  “啊,是不是食人魔的案子?”

  王貫眾立馬就來了勁頭,這個案子在別處討論度漸漸消散,但是在國子監可是一丁點都不低。

  得益於朱元璋不開科舉,許多學子變得閑的蛋疼。

  他們就開始成立什麽破案團夥,想要破獲這個食人魔的案子。

  從而像王布犁一樣入了朱元璋的眼,然後娶他的女兒,走上人生巔峰。

  畢竟王布犁這個大明第一個平民駙馬已經打好了樣,後來人照著抄就行。

  “不是,大哥,這個案子過於複雜,我勸你別摻和,也別有那麽大的好奇心,我都不想接手,免得連累咱們全家人的性命。”

  刑部尚書錢塘不是沒有給王布犁提過,拉上元縣的兄弟們一把。

  但此事直接被王布犁拒絕了,在大明跟白蓮教做什麽對抗?
  人家腦子不正常,你腦子也不正常嗎?

  尤其是這種風險大,還沒什麽收益的事。

  在破案這方面,王貫眾還是服氣自家弟弟的。

  一聽會把全家人性命都搭進去,王貫眾他也不再提了。

  反正就是一個看熱鬧的心態。

  為了看熱鬧把命丟了不值得。

  當然也有不少人跟他打聽弟弟為什麽不接手這個案子,王貫眾以前也是想要鼓動弟弟接手的。

  所以一直都是推脫這是上元縣的案子,又不是犯在了江寧縣。

  可現在聽著王布犁這麽一說,便明白了這個案子的棘手之處。

  想當初劉禦史鬼混的故事滿天飛的時候,王貫眾就發現弟弟對外稱抱病查不了案子,結果仵作就死了這件事。

  待到劉禦史的屍體被領回去之後,弟弟才回去上值。

  “二弟,你這兩天在我們國子監成了風雲人物,名聲直接蓋過了方孝孺、馬君則、解縉、齊德。”

  前三個人都聽過,王布犁隨即詢問:“第四個人是哪的人?”

  “是咱們的小老鄉啊,也是應天府的。”

  王貫眾便開始誇耀齊德,相比於其余人,自然是要支持小老鄉啊。

  這層身份就是天然的盟友。

  王布犁稍微思索了一二,大抵明白齊德是誰了,那就是建文帝的第二大文臣啊。

  朱元璋對他極為看重。

  因皇宮三大殿的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老朱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選擇朝中為官九年並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

  只有齊泰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老朱前去祭祀,朱元璋為他賜名泰。

  齊德也就成了齊泰。

  他同黃子澄就成了朱棣打靖難旗號,要清君側的兩個奸臣。

  相比於黃子澄,齊泰是有眼光和戰略規劃的,沒有那麽激進。

  黃子澄請李景隆率部討伐燕軍,是齊泰出面極力反對讓李景隆充當主帥。

  可他齊泰在建文帝心中的地位,還是不如黃子澄的。

  以至於成就了李景隆的威名!

  “二弟,改天我把齊德請到家中一聚,你尋機引薦引薦他。”

  王貫眾嘿嘿笑了兩聲:“況且你身為駙馬都尉,也是能向天子舉薦的吧?”

  “他還年輕,這麽早當官做什麽?”王布犁連忙拒絕:“更何況你都說了他是個讀書好苗子,如何會走舉薦的道路,他必然是會考科舉的。”

  王貫眾也是頷首,此子許多老師都說了,一旦科舉考試,必定會拔得頭籌,應天府鄉試第一非他莫屬。

  要是表現好點,齊德興許就能成為大明第一個三元及第的讀書人。

  這份名流青史的機會,王貫眾認為齊德是不會放棄的。
    “倒是我拔苗助長了。”王貫眾幽幽的歎了口氣:
  “怎麽優秀的都是別人,而不是你大哥我呢?”

  “大哥,你都這個歲數了,還是要現實一點的,天賦這種東西,真的能把人與人之間拉開很大的距離。”

  王布犁見大哥情緒有些低落,不得不給他上阿q的法子:
  “你們國子監三千多人,就四個出名的,其余人跟你一樣都是籍籍無名之輩,都有三千多個咧,這樣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王貫眾的嘴角抽抽。

  他就知道自家老弟安慰人也跟捅刀子似的。

  什麽叫他娘的像你這般籍籍無名之輩,足有三千多個?

  王貫眾拳頭都捏緊了,要不是打不過這個弟弟,非得給他一點來自哥哥的關愛。

  “對了,大哥,你們國子監的學生都討論我什麽啊?”

  “他們就是羨慕你唄。”王布犁說道這裡,臉上也露出得意的笑容:
  “想我弟弟年輕帥氣,又孔武有力,思維縝密能破案,還能為民請命不畏強權殺使者,敢於跟上面對著乾,托你的福,哥哥我在國子監也算是小有名氣。”

  “王布犁他哥?”

  “這叫什麽話!”

  王貫眾哼了一聲,翻了個白眼。

  喊他名字的確實不如那五個字多。

  “你能不能不要這麽聰明,搞得我這個當哥的實在是沒有成就感。”

  “被人喊王布犁他哥,沒有成就感?”

  這話聽得王貫眾讓他氣得牙癢癢。

  “哈哈哈。”王布犁瞧著自家大哥這模樣,開口道:

  “你想要在官場廝混的如魚得水,這面皮可不行啊,大哥。”

  對於弟弟的心得體會,王貫眾確實兩手一攤:
  “也許我這輩子都當不成官了,先不說科舉什麽時候重開。

  光是國子監這些學生,我大半都比不過,興許連鄉試都不一定能考過。

  所以我就指望著你這個弟弟什麽時候能舉薦我一二。”

  “你這不是聽明白的嗎?”

  “人生難得糊塗。”

  “對了,你的同學都喜歡建功立業嗎?”

  聽到弟弟這麽說,王貫眾當然頷首:
  “他們哪一個不希望名留青史啊,讀書人都愛點虛名這毛病,我也有啊。

  要不然別人縱然不知道我真名,但總喊我那個是王布犁他哥,我心裡也是極高興的。”

  王布犁心裡便有底了,明初這幫讀書人還是挺好忽悠的,正好把他們都騙到北方去搞團建。

  死了一了百了,活下來的大抵是有用之才。

  朱小四你也不用太謝我了。

  誰讓全天下就我一個人,支持你當大明的新話事人呢!
  兄弟倆奔著自家回去。

  朱標確實很開心,他覺得國子監的學生有很多都是可造之材。

  待到同李文忠走的時候,還問王布犁哪裡去了。

  “他們哥倆回家去了。”

  朱標哦了一聲,他也清楚王布犁的哥哥也在國子監讀書,不過在國子監附近出了食人魔的案子,以及大明科舉關閉,他就偶爾來這學習。

  國子監三千多人,少一個人不來上課短時間也發現不了的。

  “表哥如何這般愁眉苦臉的?”

  朱標很快就發現了同行的李文忠神色不對勁。

  “王布犁給我出了一個餿主意,可我思來想去覺得這個主意絕佳,打算去碰一碰陛下的霉頭。”

  “啊,這?”

  朱標當即愣在原地,隨即急切的道:“表哥,你快與我說一說,免得父皇那裡碰壁。”

  李文忠便說了王布犁的好主意,既然國子監的學子們大多都無心學習,莫不給他們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自願報名前往北方團建,無論是教諭百姓,還是去當使者溝通朝鮮,切斷他們與北元的聯系,亦或者是策反蒙古人,或者去蒙古部落當諜子。

  他們願意去就行,建功立業就在眼前,將來他們也可以成為勳貴,用得著旁人舉薦?

  這個主意,可謂是極大膽。

  “不行。”

  朱標立即就拒絕了。

  國子監的學子可都是搜羅來的天下英才,都是讀書苗子,如何能讓他們去幹這種風險性極大的事。

  要知道,培養一個讀書人,一個家裡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

  特別是在動亂剛剛結束後,讀書人就更加顯得珍貴起來了。

  打天下靠不上他們,但是治理天下,就需要他們來了。

  其實國子監裡聚攏的並不是天下英才。

  不過是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這幾個文風鼎盛之地,夾雜少數四川人。

  其他省份的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雲南都沒有納入統治呢,兩廣更是被譽為不毛之地,流放才去的地界。

  福建出來的文人直到大明後期還被看不上。

  以上幾個省份才不被明人稱為南方呢,在他們的定義裡,南方就那一小嘎達。

  至於華北不說也罷。

  否則朱元璋為了平衡,也不會搞出南北兩榜的事情了。

  自元朝末年,河北諸處,自兵後田多荒蕪,居民鮮少!
  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目標,讀書排老幾啊?
  更不用說南方文風鼎盛,讀書的學子水平整體都要比北方學子強上許多。

  什麽遍訪名師、購買書籍,幾乎都不是北方士子能夠具備的條件。

  就如同解縉等讀書苗子,一早就被名師給惦記上來。

  通過家族聯姻,大家的關系網編織的極為密切,外人想要打破,絕無可能。

  李文忠對於朱標雖然尊敬,但現在大明能做決定的事並不是他,所以李文忠還是不顧朱標的反對向朱元璋做了匯報。

  朱元璋聽完李文中的諫言,倒是頗為認同的點點頭。

  什麽讀書種子?
  只有有利於他大明,該去填線就去填線。

  他相信南方讀書的氛圍濃重,難不成就只會出一個讀書種子?
  還不是那群家夥都喜歡吹捧他,就是為了出仕做準備。

  這一點,朱元璋看的還是極為清楚的。

  “陛下,咱認為王布犁說的對,燕雲十六州丟了幾百年才重新回到我漢人的政權當中來,他們長期被異族統治,對漢人政權的認同度相對較低。

  若是將來北方士子不能通過讀書考取進士之類的,那就會更大的打擊北方士人報效我大明朝廷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利於鞏固我大明對北方的統治。

  若是那些蒙古人在暗中勾結對我們不滿的士人,怕也是一樁麻煩事。”

  李文忠就直接把王布犁的話給複述了一遍,他雖然讀了不少書,屬於皇族親戚裡的“攻讀中學學位的存在”,可有些事情也想不到。

  別說李文忠了,縱然是朱元璋也沒有料到,還會有這種後果。

  朝廷當中南人當官就已經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將來他們在提拔南人。

  長久下去,大明還是天下人的朝堂嗎?

  朱元璋本來就是想要成為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淮西集團的皇帝,所以他才會利用黨爭,不斷的削弱淮西集團的實力。

  如今算計丞相胡惟庸,就是朱元璋為了削弱淮西集團的深謀遠慮。

  朱元璋心中是什麽人都不重要,只有鞏固皇權才最重要!

  “文忠說的在理。”朱元璋先是讚同了一句:“就算讓他們去北方教書,也比在國子監裡無所事事強上許多。”

  朱標想要反駁也說不出話來,這完全是為了大明考慮。

  “可是,爹,北方艱苦,若是有些讀書種子還是要慎重派往,萬一水土不服,怕是。”

  “怕個屁!”

  朱元璋有些時候也不慣著自己的好大兒:

  “咱這個當皇帝的都舍得把老四派到北平去吃沙子,他們哪一個讀書人的身份能尊貴過老四這個皇子的身份?
  老四都能去北方吃苦,他們既然想要在大明當官,憑什麽不去!
  你這個當哥哥的就惦記著陌生人,一點都不關系你親弟弟是吧?”

  朱元璋的喝問,一下子就把朱標給說的啞口無言。

  他知道,自己在執政上還是有著極大的“進步空間”。

  “咱辦事霸氣些,顯得你仁慈些,並不是讓你變得婦人之仁。”

  朱元璋指著朱標呵斥道:“你給咱記住,莫要婦人之仁,否則如何守得住咱大明江山!”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