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好萊塢之路》763.第763章 現身說法
  口碑和票房上面的成功,必然會成為影片衝擊奧斯卡的助力,雖然頒獎季還沒有拉開大幕,但十一月份轉眼就會過去,CAA、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斯坦頓工作室在輿論上面的造勢,早就開始了。

  如今的社會形勢,尤其是天主教的一系列變化,確實變得對電影很有利,但也不能就此放松。

  大筆的公關宣傳資金,也紛紛投入到了很多主流媒體上面。

  圈內影響力巨大的《好萊塢報道者》,更是墨菲和二十世紀福克斯投放的重點,每隔幾天總會出現對《聚焦》極其有力的報道。

  “墨菲-斯坦頓的新片《聚焦》,是今年到現在為止最不張揚、是最無可爭議的年度最佳作品,故事鋒芒收斂又暗流湧動,情節駁雜曲折又豐富飽滿,人物群像鮮明,在有限的表演空間裡個個有血有肉、靈魂附體,用一腔熱血,匯成了靜水深流。從各個層面,都體現出了當今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最高的成就。”

  而且,在有了足夠的收益作為基礎後,《好萊塢報道者》的記者們,還采訪了剛剛頂替馬爾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來加州中南教區上任的奧利維拉-羅德裡格斯大主教。

  “《聚焦》這影片描述了教會歷史上‘令人痛心的時刻’,教會必須面對那些被隱藏的、令教會蒙羞的事情。”

  相比於前任馬爾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奧利維拉-羅德裡格斯大主教工作作風要溫和許多,對電影所反應的事情更是直言不諱,“教宗並不會勸阻我們不要看這部影片,而是提醒我們要從影片中發現教會存在的問題,積極解決問題,預防新的問題出現。”

  天主教會煥然一新的態度,也讓《聚焦》更加備受稱讚。

  不少媒體上面,都出現了像是“影片《聚焦》擠破社會毒瘤,促使天主教會改革”之類的報道。

  這些都有助於《聚焦》繼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十二月份也悄然到來,新的美國電影頒獎季拉開大幕,在整個頒獎季公布的第一個獎項上面,墨菲和《聚焦》就成為了大贏家。

  哥譚獨立電影獎把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的獎項分別授予了墨菲和《聚焦》!

  這可以說是非常罕見,哥譚電影獎自從更名為哥譚獨立電影獎以來,獲獎的幾乎都是獨立影片,很少有六大公司發行的影片能拿走重要獎項。

  《聚焦》獲獎並沒有引起爭議,似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哥譚獨立電影獎在公布最佳影片是《聚焦》的同時,還給了相應的評語——為了肯定無畏的精神,令人震撼的無畏……這部電影戳破了醜聞,引發波士頓、美國國內以及國際關注,促使梵蒂岡天主教會發生改變。”

  無論從哪方面講,《聚焦》始終都保持著極好的口碑和近乎火爆的關注度。

  這些最為直接的反應在了影片的票房上面。

  在影片上映第三個周末到來之前,北美票房就突破了4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線,然後放映規模進一步擴大,由1800多家上升到了接近3000家,基本出現在了北美各地的影院裡面。

  有了足夠的銀幕作為支撐,《聚焦》在這個周末的票房雖然稍有下滑,但幅度不大,周末三天再收2720萬美元,北美票房漸漸接近了7000萬美元。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開始進入歐洲部分國家的電影市場,由於之前的一系列造勢和出色北美票房與口碑,一個周末的時間就從英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德國等天主教影響深刻的國家當中卷走4500萬美元。

  《聚焦》的全球票房也順利突破了一億美元大關。

  後面的一個周末裡,二十世紀福克斯繼續在海外擴大上映規模,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提,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歐洲的另外一些國家,也加入到了放映行列之中。

  這一個新的周末過後,影片的北美和海外票房相加又收獲了5000多萬美元。

  至此,《聚焦》這部影片的票房已經超過了1億6000萬美元。

  隨後,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斯坦頓工作室的奧斯卡宣傳開始了新一個階段的計劃,邀請各個主要角色的原型人物出來現身說法。

  早在影片籌備的時候,斯坦頓工作室就與以馬蒂-巴龍和羅比-羅賓遜為首的原型人物達成了協議,只要影片的立場和質量沒有問題,他們都會參與到實地宣傳當中。

  隨著頒獎季的深入,馬蒂-巴龍率先加入到了《聚焦》的造勢宣傳大戰裡面,他的一篇關於《聚焦》這部電影的文章,出現在了《華盛頓郵報》上面。

  馬蒂-巴龍文章中表示,電影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映之時,他就專門去看了,並且徹底傾倒了。

  後來電影在波士頓放映第一場,最後演職人員名單出現時,全體演員被劇組主持人請到舞台上,接著電影角色的原型記者們也被請到舞台上。在那裡,他們接受了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起立鼓掌致敬。

  他如此寫道:“那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感動時刻。我想到了從前我們進行的調查和經歷的磨難,那些付出塑造了電影的故事原型。隨著電影的播出,我們曾經努力帶來的影響也會被放大。我想到,公眾現在也許知道為什麽社會必須需要有記者的存在了。我還想到了整個電影的奇異之處:性侵是一個沉重悲哀的主題,一部反映這種題材的電影如何能出現在這匪夷所思的時代十字路口,與眾多名人、狗仔隊和隆重的采訪一起贏得全世界的矚目。”

  馬蒂-巴龍還在文章中說,多年來他有很多次都產生了把自己參與調查報道的故事拍成電影的想法。但是此前他只是想想而已,直到2010年前後才真正開始行動起來。當他見到了將在《聚焦》中扮演自己的塞斯-羅根後,他才開始體會領悟到塞斯-羅根會把自己演繹成什麽樣子。

  “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間不到兩個小時,聊天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那不太像是一個采訪。那次見面是一個觀察會議,很像心理醫生觀察病人的感覺,只不過我們兩個會面後,他對我的觀察結果不會像心理醫生那樣保密,相反他會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讓數百萬觀眾都看到。”

  對於塞斯-羅根的表演,馬蒂-巴龍稱讚:“這個角色與我很像,很多新聞界同行看電影時第一眼就認出來了。”

  這種以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原型人物的觀點往往對影片有很重的份量。

  在馬蒂-巴龍之後,其他的人也先後露面,為《聚焦》造勢。

  “看到這部電影時,我感覺自己像通過鏡子觀看過往發生的那些事,真實的就像是那一切剛剛發生。”

  羅比-羅賓遜接受福克斯新聞台的專訪時,說道,“在別人的推動下回看往事,這種經歷不總是愉悅舒適的。當年,團隊的每一個人都耗費數周時間去采訪受害者。那期間,我聆聽了不少讓我想盡力忘記的故事。但是現在唐尼扮演了我,通過電影將關於天主教的一切不好的回憶全部帶了回來。”

  薩莎-佩弗在接受家鄉媒體《哥倫布電訊報》采訪時,也表示電影非常真實,仿佛又讓她看到了曾經心神不安的那些事情。

  此外,她還說道,“當我聽到墨菲-斯坦頓導演要把當年的事情拍成電影的時候,我非常緊張。劇本講述的故事是真正發生過的,幾乎不可能允許對故事有什麽改變,我認為他們做到了真實於歷史,我也為此十分感激。”

  還在從事深度調查工作的邁克爾-雷澤恩德斯則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道,“觀看電影的觀眾中,有的人可能在之前從來沒有讀過我們的報道,我希望電影播出之後,更多受害者能勇敢地站出來。這些受害者和他們的故事能給新聞業,尤其是現在處於困境的紙媒打下一針興奮劑,幫助新聞媒體在深度報道的同時振興自我。”

  這些原型人物出來為影片唱讚歌,也加大了《聚焦》衝擊奧斯卡的砝碼。

  各個角色的原型人物以各種方式現身說法,墨菲當然也不會閑著,十二月中旬的一天,他進入CAA所在的死星大廈前,也專門接受了接著的采訪。

  “你們說教會對兒童的性侵案發生率並不比別的人群高?對,我承認這一點,但問題是其他人做出了這樣的事,會受到懲罰,而他們不會!”

  面對記者的提問,墨菲很直接的說道,“這一點影片中也有描述,教會有人去掩蓋這一罪行,令受害者更悲慘。”

  接著,他就把話題轉向了影片真實性的問題,“我們同一時間采訪報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從多個視角還原十幾年前所發生的故事。電影的每一版腳本,我們都會給當年的這些記者、編輯看,直到得到他們的認可。”

  說完這些,墨菲進入了死星大廈,接下來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與比爾-羅西斯商議。

  他今天過來,是為了索尼哥倫比亞影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