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左》第1618章 離島政策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霸主,需要諸多因素的疊加。

  首先少不了的是在文化思想、科學技術領域處於世界發展的前端,把先進的生產力轉化為國力。

  其次是從上到下所有人的團結一致,將人和轉化為大勢。

  正所謂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再次也要有對手衰弱的良機。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此起彼落,是世間正理。

  尤其是國家之間,專著對手衰弱的良機蓬勃發展,進而完成反超,是世界歷史的常態。

  當然了,還有一個因素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但也絕對重要。

  那就是地理位置。

  一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處在什麽位置,會對國家的氣質和屬性產生巨大的影響。

  處於內陸的國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航海強國。

  在陸權時代,哪個國家的產糧更多、哪個國家的騎兵更加強大,誰就能成為霸主。

  這也是中國接連出現漢、唐這樣的中原霸主,也有匈奴、突厥、蒙古這樣橫掃八方四合的強權。

  英國能夠在近現代後來居上,成為世界霸主,就跟它的地理位置分不開關系。

  英國是一個島國。

  這就決定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都跟海洋分不開關系。

  這是存在於英國人骨子裡的因子,讓他們對於海洋的感覺非常敏銳,總是能夠抓住機會。

  而英國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和歐洲大陸的距離。

  島國保證了英國在面對歐洲大陸風雲迭起的局面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當有利的時候,英國會積極介入歐洲事務;
  當不利的時候,英國又能輕易地切斷和歐洲的聯系,以免被拖入沼澤。

  相反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就沒有這種便利,因此總是在各種亂局中焦頭爛額。

  當然了,和大陸的距離又不能太遠。

  否則的話,就無法進行收放自如的策略調整了。

  畢竟這是風帆航海時代,帆船的航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英國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在風帆時代完美的得天獨厚。

  一旦歐洲有事,英國的艦隊可以足夠效率參與進來。

  在防禦外敵的時候,英吉利海峽又完全算得上天塹。

  英國正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將離島政策玩的出神入化,也把歐洲眾國玩弄於股掌之間。

  只是後來科技發展,蒸汽機和鐵甲艦的出現,令英國的優勢漸漸削弱,進而帶來的則是霸主的易位。

  倘若認真研究的話就會發現,美國的地理位置其實和英國極其相似。

  相比起整個歐洲,美國又何嘗不是一個離島呢?

  恰好蒸汽輪船的出現,航速的提升,於是令美國取代了英國的位置,也後來居上。

  因此在左夢庚的眼中,帝國又何嘗不是歐洲之外的離島呢?
  英國能玩的東西,帝國同樣也可以玩。

  區別只在於,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決定了,帝國沒辦法更加深入地干涉歐洲事務。

  要想改變歐洲的發展趨勢,帝國必須要借力用力,充分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

  帝國選定的目標,就是荷蘭。

  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日漸衰落,而且深居內陸,根本沒有力量去幹涉英國內務。

  西班牙和帝國在世界各地有著激烈的利益衝突,是帝國首要解決的對象。

  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同殖民地的聯系,並不會被英國切斷。

  沒有迫切的利益考量,這兩個國家怎麽可能被帝國利用?
  法國是陸地大國,強處在陸軍,而非海軍。

  而且一直以來的對抗中,法國都處於下風。雖然能夠驅逐英國的侵略,但是卻望洋興歎。

  唯獨荷蘭。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發展的一切財富都需要從海外輸送,偏偏航道全都處在英國的威脅之下。

  只需要讓荷蘭人認清楚這個事實,他們自然願意按照帝國的想法,卻打斷英國正在進行的資產階級革命。

  於是徐爾爵僅僅畫了兩個叉,英國在荷蘭人的眼裡立刻變得面目可憎起來。

  明明不久前他們還宣稱,英國是他們的親密朋友呢。

  只能說,在國家利益面前,什麽都不可靠。

  背著帝國使團,荷蘭人舉行了一次關門會議。

  “殿下,雖然不知道中國為何對英國如此仇視,但是徐先生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一旦讓英國議會擊敗國王,該國的工業和商業沒有限制的發展起來,必然會成為荷蘭的強大對手。我們該采取措施了,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利益。”

  安東尼·范·迪門地位飆升,已經能夠出席這種會議。

  他是毫無疑問的親華派,理所當然地站在了帝國這一邊。

  “我們不能失去新尼德蘭,否則我們的國家將沒有未來。”

  馬頓·特羅普的份量擺在那裡,他的話令高層紛紛陷入思考。

  說實話,每一個荷蘭人看到地圖上的那兩個叉,都不免心驚肉跳、後怕不已。

  “光憑荷蘭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必須要讓中國拿出更多的東西來,另外也要保證其他國家不會成為英國的幫手。”

  荷蘭人默契地忘記和與英國議會貴族相同的信仰問題。

  上帝又變不出銀子來,一旦英國強大了,也不會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對荷蘭寬容。

  恰好此時英國內亂,不趁機削弱英國的實力,是對荷蘭的不負責。

  不過荷蘭人還算是明智,知道光憑荷蘭一家之力,是沒有能力干涉英國事務的。

  既然觀點是帝國提出來的,為此而出力不是應該嗎?

  在荷蘭人內部開會的時候,帝國使團也在同葡萄牙駐荷蘭大使迭戈·卡洛斯交流。

  “一旦法國放棄加泰羅尼亞的話,西班牙平息叛亂將會輕而易舉。到了那個時候,西班牙沒有了後顧之憂,葡萄牙將陷入滅頂之災。”

  迭戈·卡洛斯向帝國通報了伊比利亞半島的情況。

  加泰羅尼亞人從來都不服從西班牙的統治,三十年戰爭讓他們看到了獨立的希望,因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起義。

  他們得到了法國的幫助,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

  但是現在三十年戰爭即將進入尾聲,法國已經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於支持加泰羅尼亞人便沒有那麽積極了。

  明眼人都感覺到,法國放棄加泰羅尼亞將會是時間問題。

  這其中,葡萄牙是危機感最重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