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第943章 消息!風聲!
  尼雅·旺手中的宣花斧使大力猛劈向徐曉樂,蕩起空氣中呼呼的風聲。

  秦曉樂見狀,使手中長戟劃出一抹耀眼的寒光,看似直擊的招式,卻又使長戟槍尖如龍頭擺動,槍尖後的月牙刃如伺機奪人性命的毒牙,迅捷、狠辣的攻勢,使尼雅·旺識得其中的危機,趕緊使斧回護自身。

  “叮叮當當”的兵器聲中,二人皆是勒馬倒退泄力,旋即再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

  秦曉樂不想與這廝拚蠻力,勒馬往旁邊閃出,拍馬奔馳起來,尼雅·旺卻是緊追不舍,兩匹馬一前一後角力追趕,秦曉樂於馬背上待得這廝便要接近自己之時,突地勒馬使長戟施展回馬槍中的招式。

  你看他手中長戟以平緩的起手式開始,瞬間使長戟完成直擊、挑刺、橫掃的組合攻擊,長戟四面八方形成的虛影,使尼雅·旺擋得了東卻防不了西,這廝絕望中不禁仰天長吼。

  “吾命休矣!”

  話落!秦曉樂手中的長戟已然刺穿他的胸背,將之拋落馬下,旋即割下首級掛在長戟槍尖上大喝。

  “尼雅·旺已死!諸軍將用力,全殲吐蕃賊寇。”

  尼雅·旺的死訊迅速在吐蕃軍中蔓延,諸多吐蕃將領見主將首級被高高挑起,再無有與唐軍戰鬥的士氣,竟是各率麾下之兵往來路逃離戰場,準備撤回大非城,卻不知,此時的大非城早被徐念蔣率領的五千騎兵和五百親衛攻破。

  徐念蔣奉徐曉樂將令奪取大非城,率軍來到城下,懶得與敵人周旋,命令五百親衛使迫擊炮數輪齊射,炸得城樓上的守軍七零八落,面對這如雷擊的火球炸響,吐蕃軍兵士以為是引來天遣,使城中兵士多是跪地禱告,任憑將領如何呼叫上陣禦敵,皆是再不聽軍令,打開城中往烏海方向的城門,擁擠出城,逃命去也。

  見得城樓再無反抗之兵,秦念蔣傳令騎兵攻入城門,擊殺、驅散城中吐蕃軍,迅速佔領城池之後,使軍接管軍需倉庫,貼出告示安民。

  隨後不久趕往大非城的鄯城守軍,按秦念蔣的吩咐,將鄯城運來的城防炮和床弩分別於城樓布防,待城防工事布局妥當,秦念蔣率軍繼續攻克大非嶺,同樣是炮火的打擊下,很快解決戰鬥。

  使部份兵力據守大非嶺後,秦念蔣回城便遇見大批逃回的吐蕃軍,旋即命令城樓守軍以守城炮和床弩展開攻擊,直是炸得吐蕃軍哭爹喊娘,欲要再退,卻已然被秦曉樂率領的二萬五千唐軍包圍於大非城下。

  前有阻擊,後有追兵,奈何!

  率殘部逃回大非城下的吐蕃軍副將,見得大勢已去,不願兵士再作無謂的犧牲,遂傳令於此城下,已然被唐軍追殺得狼狽不堪的近二萬軍士放下武器,待得兵士放下武器後,這位副將卻是勒馬往有標識唐軍主將的旌旗之處,拜見唐軍主將秦曉樂,乞求放過投降的吐蕃軍士。

  唐軍騎兵數十面旌旗之下,秦曉樂勒馬望著吐蕃副將上前。

  這廝控馬於唐軍主將之前,跳下馬背,跪地說道。

  “乞求將軍慈悲,能否網開一面放我等兒郎一條生路,此等大恩大德,便是我吐蕃供奉的佛祖也會感念將軍有好生之德。”

  秦曉樂聞言,笑著說道。

  “你等吐蕃蠻族,數次侵犯大唐,累犯天威,雖惡行該誅,然、我大唐乃文明之邦,既然你等願意投降,本將軍便給你等一絲活路,且往城中關押,待得本將軍與吐蕃元帥噶爾·欽陵交涉後,那時再決定你等的去留,於此期間,本將軍可保證投降兵將的性命無憂。”

  吐蕃副將聞言再拜,隨後起身,步履艱難回往已然丟下兵器的軍士中,等待唐軍將麾下二萬軍士分散帶往城中關押。

  ……

  因為吐蕃元帥噶爾·欽陵麾下將領的不作為,使其傳遞軍令拖拉而導致吐蕃軍於吐谷渾至大非城一線騷擾大唐軍鎮的駐軍,沒有及時收縮而被秦曉樂用奔襲的方式大敗,使吐蕃軍兵力損失近十萬,糧草、牲畜、軍械更是無數,吐蕃數戰失利,旋即陷駐扎吐谷渾的另一支有大約三萬兵力的吐蕃軍成了孤軍,隨時有被唐軍消滅的可能。

  噶爾·欽陵接報吐蕃軍慘敗,唐軍約有十多萬兵力,領軍將領乃秦曉樂的消息後,頓時不從容了,他深知這位唐軍的年輕將領可是比薛仁貴難纏得多的人物,此人行事無跡可尋,善於帶兵,其麾下的金吾衛乃是大唐的精銳,如今領兵十多萬應對吐蕃,怕是大唐朝廷此次下了重創吐蕃,收回失地的決心。

  這位吐蕃傑出的軍事、政治家,接報各處傳來的軍情,召集麾下主力部隊的將領,於中軍帳掛著的地圖前,分析秦曉樂率部攻擊吐蕃駐軍一連串的軍事行動,發現就是一個“快”字,每戰決不拖拉,更不戀戰,達到目的便迅速撤退,轉戰另一戰場。

  看清秦曉樂率軍行動的軌跡,噶爾·欽陵大叫一聲:“不好!”

  旋即對身邊的將領說道。

  “駐守吐谷渾的三萬軍危矣!”

  謀士噶爾·讚魯獲悉弟弟噶爾·索倫戰死的消息後,因一直沉於弟弟死亡的悲痛中,除了對唐軍的仇恨,早已失了平日對軍情的敏銳,此時聞得大帥驚叫,接著聽說三萬吐蕃軍危險的話語,趕緊收拾悲痛的心緒,一旁說道。

  “大帥此慮因何而感?吐谷渾駐軍乃我吐蕃精銳,佔盡天時地利,不至於因我軍暫時失利而影響軍心,被唐軍圍殲吧,軍報大唐有十多萬軍,下官以為言過其實,如是唐軍主將徐曉樂麾下有如此多的兵力,怎會行以偷襲一地,迅速轉戰的策略,大可率軍與我吐蕃正面交戰,這才是大唐軍中將領一貫的作風,是也,下官猜測,徐曉樂麾下唐軍不會超過五萬之數,自然不敢與我吐蕃二十萬軍正面交戰,所以才行各個擊破、襲擾我軍的策略。”

  別說這廝的猜測倒是有些準確,也算得是吐蕃國不可多得的謀士,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徐曉樂的性格,並非是那等循規蹈矩,自信而又自大的唐軍將領,所以,他漏算了秦曉樂領軍的思想,對於戰場情勢的把控,不會呆板更不會墨守成規,而是根據敵我態勢,在毫無規律之中靈活地運用使軍的戰術。

  聞聽得噶爾·讚魯之言,吐蕃大帥噶爾·欽陵再是仔細看圖,心中終是不寧,於謀士對情勢的分析半信半疑,一時拿不定使軍馳援吐谷渾還是傳令吐谷渾駐軍退回烏海的主意。

  便在此時,又有軍報呈上,卻是秦曉樂所部佔據大非城、奪下大非嶺,擊殺噶爾·欽陵麾下愛將尼雅·旺,俘虜二萬吐蕃軍的消息。

  獲悉此噩耗,噶爾·欽陵身子突然晃動起來,差點摔倒,好在被身邊將領扶住,卻是一口鮮血噴出,大聲呼道。

  “痛煞我也!”

  噶爾·欽陵急怒攻心致使噴血的情形,嚇得殿堂中一乾將領扶他坐下後,大聲呼喚隨軍郎中前來侍候,卻被他揮手製止。

  待稍許歇息,心緒平定,噶爾·欽陵傳令使駐守吐谷渾的三萬軍回撤往大非川一線待命。

  隨後,噶爾·欽陵留下三萬軍駐守烏海、河口兩地,親自率近五萬吐蕃軍往大非川匯合從吐谷渾撤出的兵力,他是欲想讓唐軍,再次兵敗大非川。

  烏海城中吐蕃軍調動軍隊的動靜,被甲頭兒布於此處的眼線很快發現,迅速將此軍情稟報頭兒得知,而往吐谷渾傳達噶爾·欽陵軍令的數名吐蕃騎士,卻是被甲頭兒麾下的斥候營軍士於途中擊殺,並搜獲使吐谷渾駐軍往大非川待命的軍令。

  甲頭兒獲悉如此重大軍情,急報徐曉樂得知。

  秦曉樂看過吐蕃元帥給駐軍的軍令,聽甲頭兒稟報重大的吐蕃軍情,速召集眾將軍議。

  “吐蕃元帥噶爾·欽陵欲結集兵力於大非川阻截我軍對烏海的攻勢,使駐守吐谷渾的三萬軍往大非川待命的軍情被我軍截獲,此為千載難逢的機遇,我軍可再行攻其一部,趁勢奪取烏海城,斷其進入大非川吐蕃軍的後路策略。”

  說完此話,秦曉樂接著頒布軍令。

  “著廖桓老將軍統領鄯城駐軍據守大非城,房勇、杜子淹、魏無涯接管據守大非嶺上的守軍,你等皆不得使軍主動與吐蕃交戰,如遇有吐蕃軍攻擊,可依賴守城利器和險要的地形進行反擊,傳令廊州、河州守軍往大非城結集待命。”

  “劉浪、單思敬、程大寶、尉遲小黑、李敏忠、徐念蔣等隨本將軍,輕騎突襲吐谷渾吐蕃駐軍,甲頭兒率斥候營軍士密切關注吐蕃元帥所部的動向,隨時傳遞消息。”

  秦曉樂分派任務完畢,待三萬騎兵和五百親衛補充糧草準備出征之時,將征戰情形寫成奏折使傳信兵,快馬呈報皇上得知。

  午時剛過,秦曉樂率軍往吐谷渾方向縱馬疾馳,暮色時分,唐軍已進入吐谷渾屬地,大軍行至稱為“棲鳳嶺”的寬闊之地,眼見天色已晚,礙於高山谷地不利夜間行軍,秦曉樂傳令全軍歇馬休整。

  隔日黎明,待得能看清道路之時,唐軍已然拔營推進,距離吐蕃軍營不足數裡,秦曉樂吩咐秦念蔣率親衛,待騎兵發起衝鋒後,尋得有利地形狙擊敵軍將領。

  三萬唐軍騎兵得主將軍令,同時開啟衝鋒模式,大地上形成兩翼張開的戰鬥隊形,縱馬衝鋒,踹入敵營。

  吐蕃軍營值守的哨兵,突然見得有大量唐軍出現視野,一時之間有些愣神,竟是忘了敲響示警的鑼聲,待得反應過來,唐軍已如風般襲至,稀裡糊塗便做了刀下的亡魂。

  唐軍衝進敵營,迅速擴大戰果,於吐蕃軍營中對毫無防備的軍士肆意砍殺,使吐蕃軍中便是有倉促組織起來抵禦的軍士,此時、猶若在數萬騎兵形成的汪洋中顛簸的小船,能保得性命已然不錯,如何又能與似波濤洶湧般衝擊的騎兵抗衡。

  吐蕃主將見唐軍已成碾壓之勢,慌亂中聚集數千騎兵欲殺出一條血路逃離,卻又被秦念蔣麾下的狙擊手用槍點了頭顱,不斷的槍聲中,多少吐蕃將領應聲倒下,使沒了主心骨的吐蕃軍士,仿若被捅破巢穴的野蜂,驚得於原野中四處逃散……

  此戰、使秦曉樂率三萬金吾衛將士征戰吐蕃的策略,自此完全奏效,數次速戰,殲滅吐蕃近十萬大軍,折斷吐蕃元帥噶爾·欽陵一條有力的臂膀,使唐軍再次打出不可戰勝的氣勢。

  擊破駐軍吐谷渾的吐蕃軍後,秦曉樂會令軍士,使擄掠的吐蕃軍戰馬皆馱著軍需物資隨軍行動、余留的物資全部燒毀,旋即率部迅速轉移,兵鋒所指,竟是吐蕃軍據守的烏海城。

  大唐朝廷接連獲得秦曉樂率軍重創吐蕃軍,佔領大非城的喜訊,使二聖聞奏自是大喜,李治覺得禦駕親征西涼的條件已然成熟,除指派朝廷官員往大非城面見秦曉樂,商議撫慰吐谷渾貴族的事宜以外,特旨使薛仁貴加緊調兵遣將,準備征戰西涼。

  大唐戰爭機器再次開動,使朝野對征戰西涼的氣氛高漲,此戰與秦曉樂率軍應對吐蕃,本質上雖都是抵禦外敵,然、規模卻是不能相比,皇帝禦駕親征,震動四方,引得大唐多少英雄兒女竟相望。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一時、大唐各地衙門有大量披掛甲衣,持各種兵器的青年要求隨軍參戰,此等情形,各地衙門迅速奏報朝廷,李治獲悉後大是欣喜,頒旨各地衙門善待從軍兒郎,對軍屬實施免除稅賦的新政。

  便在朝廷派出官員往大非城,準備出征西涼之事時,秦曉樂率軍已然轉戰烏海一線。

  噶爾·欽陵率五萬軍到達大非川一線,派出大量斥候打探吐谷渾駐軍是否已按軍令於此駐扎待命,卻是未獲該部軍士的任何消息,這老小子心中頓升起不好的預感,於軍帳中大聲對斥候統領喝道。

  “再探!”

  待斥候統領出帳,又對諸多將領說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