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第944章 剿殺!妥當!
  “秦曉樂用兵,善於奔襲作戰,本大帥甚是心憂駐守吐谷渾之軍的安危,如是此部駐軍受到唐軍襲擊,損兵折將,將影響我吐蕃使西涼軍生亂,欲趁大唐不能兩線應戰而棄守鄯城、廊州、河州的戰略目的,且、我軍遭此重創後只能退兵自保,如今前方大非城再入唐軍之手,以唐軍城防火器的犀利,對不善於攻城戰的我軍,無疑是道危險的屏障,我軍只能圍困城池引徐曉樂率軍馳援,拖住他用兵的長處,攻其所短,使其陷入我軍的包圍,如此,方能扳回我軍失利的局面。”

  噶爾·欽陵倒是打得好主意,卻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秦曉樂竟然敢率孤軍深入烏海,冒險行切斷他後路的策略。

  他所以敢兵出烏海城往大非川,正是相信了謀士噶爾·讚魯對秦曉樂部不過數萬兵力的估計,想自己麾下如今尚有駐守吐谷渾三萬軍,加上所部五萬軍和駐守烏海的兵力,於大非川一線擊潰徐曉樂部問題不大,犯了自以為是的軍中大忌。

  等待吐谷渾駐軍消息的時間是痛苦的,噶爾·欽陵失了為帥的沉著,於軍帳中焦燥地來回走動,蓋因在損失大量兵力的情況下,這部駐軍對整個戰局極是重要,當真容不得有半絲的閃失,否則,他便要考慮如何退兵自保,那時的情形,將對吐蕃軍十分危險,如果不慎使吐蕃二十萬大軍全部折戟沉沙於大唐邊關一線,吐蕃國力將受到沉重的打擊,再無有敢與唐軍硬懟的能力。

  秦曉樂率軍先至河口,將於此處的數千吐蕃軍剿滅後,留下三千人馬,以李敏忠為統領駐守此處,隨後提軍兵臨烏海城下。

  駐守烏海城的吐蕃守將乃吐蕃貴族努·卓丹,這廝生得頭大耳闊,膀粗腰肥,不高而矮小的身軀,偏又使一柄比他身子還長的潑風大刀,聞報唐軍襲來,大驚之下,趕緊奔到城樓並吩咐緊閉城門,站立城樓之上,見得有數萬唐軍騎兵已然擺開攻城之勢。

  這矮胖子仗著城高牆厚,並不把數萬唐軍放在眼裡,對守城兵士大聲喝道。

  “你等不必慌亂,使弓弩、投石車擊殺敢於攻城的唐軍便是,待得大帥回兵,我等便出城兩面剿殺這部唐軍。”

  城樓兵士得令,迅速將用於城防的弓弩、投石車、擂木等器具準備妥當,待唐軍攻城開始便發動守城的防禦之戰。

  秦曉樂勒馬於軍前,馬背上用望遠鏡觀察吐蕃守城情形,見得這胖子於城樓耀武揚威,收起望遠鏡,取下背上的狙擊步槍,於馬背上瞄準這廝頭顱,旋即扣動扳機。

  清脆的槍聲過後,城樓上的吐蕃兵士見得主將碩大的頭顱瞬時被掀去半邊,使靠近努·卓丹身邊的數位將領,被這廝頭顱爆出的血漿腦花濺得滿面皆是,突發的情況,頓時讓城樓上的兵將皆是驚呼、慌亂起來。

  便在吐蕃軍這等驚呼和慌亂之中,秦曉樂傳令秦念蔣吩咐五百親衛炮擊城樓。

  “轟轟轟!”

  拖著煙霧的炮彈在城樓炸響,巨大的響聲中,城樓上磚石紛飛,爆炸的威力撕裂城樓上用於防禦的重型兵器和守城兵士的軀體,煙火中,四處是被被爆炸氣浪拋飛的殘肢斷臂、武器碎片,慘叫著摔下城樓的兵士。

  一波炮擊之後,有數十枚火箭彈齊射向城門,劇烈的爆擊聲中,城門轟然倒塌。

  見得城門倒塌,秦曉樂傳令吹響衝鋒的號角,隨後、竟是縱馬當先往城門衝去,身邊將領見主將率先衝鋒,害怕有失,皆是拍馬緊隨……

  隨著衝進城門的唐軍騎兵越來越多,城中二萬多被炮火嚇破膽的吐蕃軍倉促、慌亂中忙著應敵,兩軍交戰的情形可想而知,沒了主將的吐蕃軍,此時是各自為戰,首尾不能兼顧,只是靠著軍人的本能作出反擊,如何是有陣型、相互間掩護殺敵的唐軍騎兵對手,不到兩個時辰的戰鬥,吐蕃軍大部兵力已然死傷遍地,余下的人馬蜂擁出城逃命。

  待城中大勢已定,秦曉樂傳令單思敬率數千人馬盡快加緊城防,使人修繕被擊毀的城門。

  烏海城原吐蕃軍的議事大廳中,秦曉樂召集眾將,再施軍令。

  “著令單思敬率五千兵士和傷殘的將士駐守烏海城,待大軍休整一夜後,著劉浪、程大寶和尉遲小黑以烏海城為前進基地,統領一萬五千騎兵對駐扎大非川的噶爾·欽陵部實施擾襲的策略,起牽製吐蕃軍的作用,切記休得與其正面作戰,待本將軍率徐念蔣等數千將士沿原路繞回大非城,完成對噶爾·欽陵部的前後夾擊之勢。”

  眾將得令,各自領命行事。

  隔日天明,秦曉樂率軍出城,迂回大非川往大非城疾馳。

  此時,在大非川中的噶爾·欽陵,已然獲悉駐守吐谷渾的三萬軍被徐曉樂率部奔襲並擊潰的消息,這廝聞訊,再是口吐鮮血並陷入短暫的昏迷,待隨軍郎中救醒後,於榻上傳令全軍急速往烏海城退兵。

  如是他此時知道烏海城已然易手唐軍,恐怕會被活活氣死。

  便在噶爾·欽陵部撤出大非川往烏海城快速行軍的途中,這位吐蕃元帥終是接報烏海城失陷的消息,強撐著病體仰天長嘯,悲忿而道。

  “吐蕃二十萬大軍兵敗,某家之錯也!使數萬吐蕃將士丟棄性命換來的戰果,如今將蕩然無存,如今情勢,我等當收攏各部殘軍,據險要之地,稟報大王遣使與唐廷求和,我軍方有一絲出路,否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啊——”

  話落,這廝又是昏迷過去,謀士噶爾·讚魯使人侍候大帥,吩咐全軍迅捷佔據大非川外一處險要之地,派出數十小股部隊,往四處收攏被唐軍擊潰的吐蕃殘部。

  秦曉樂率部抵達大非城中便見到朝廷派來宣撫吐谷渾貴族的官員,稍事歇息,這小子便召集眾將軍議,吩咐數百唐軍兵士護衛朝廷官員往吐谷渾行宣撫之事,待朝廷宣撫官員往吐谷渾去後,再傳令廊州、河州結集在大非城的兵力,速往河口和烏海城,替換哪裡駐守的金吾衛騎兵。

  待分派得當,使信兵快馬奏報朝廷,唐軍已然攻克、佔據烏海城的消息,請求朝廷派兵補充鄯城、廊州、河州守軍兵力,並派員接管烏海至大非城的防務,行使扼製吐蕃的重任。

  吐蕃國王廷,吐蕃王芒松芒讚接報噶爾·欽陵兵敗的消息,震怒之下,召集吐蕃大相噶爾·東讚域松以及一乾王朝官員,商議如何應對戰敗的危局,大唐朝廷接下來會如何對付吐蕃的情勢。

  噶爾·東讚域松大相乃是元帥噶爾·欽陵的族親,在芒松芒讚王爺接到稟報兵敗之時,他已然接到噶爾·欽陵的書信,從中獲悉其欲使吐蕃王朝派員與大唐求和,使於前線的十萬吐蕃大軍,獲得生機的想法。

  為保前線十萬大軍安危之事,便是噶爾·欽陵不在信中說出,作為吐蕃大相,噶爾·東讚域松在獲悉前方戰事的情形後,也會將此危及吐蕃王朝的重大事情在王朝朝廷上提出,使吐蕃王芒松芒讚拿出主意,作出與大唐是戰是和的決定。

  吐蕃王朝諸多貴族的廷議中,芒松芒讚將吐蕃襲擾大唐兵敗的消息道出,頓引來廳堂上諸多嘈雜的聲音,多是不敢相信大唐能擊敗吐蕃軍的這個消息,好像這吐蕃軍是不可戰勝的強軍一般。

  蓋因這吐蕃年年襲擾大唐又進佔吐谷渾得利,再是於大非川戰敗不可一世的唐軍,便使這些貴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起來,當真是蕞爾小國未開化的臣民,如何知道似大唐這等人傑地靈有諸多英雄兒女的龐然帝國之底蘊,想與大唐硬懟,無疑是以卵擊石。

  待得吐蕃大相噶爾·東讚域松根據現今情勢,說出吐蕃將面臨大唐報復,而吐蕃因征戰消耗的資源等問題,不管從哪方面講,吐蕃皆無有與大唐繼續交惡的理由和實力,請求與大唐議和是唯一的出路。

  吐蕃王芒松芒讚聞言,不禁低頭暗忖。

  想吐蕃王朝從吐谷渾依附大唐開始,便致力於將吐谷渾納入自己領地的行動,為此、甚至不惜在大唐與西突厥的戰爭中,接受西突厥歸附並與大唐作對,無非也是想削弱大唐軍力,影響其對吐谷渾的控制,若乾年過去,不知耗費多少吐蕃人的性命和錢糧,好不容易因大非川的勝利而駐軍吐谷渾,得以行使對吐谷渾屬地的控制,短短兩年的時間,便被唐軍反轉戰局,悔不該貪心不足蛇吞象,行派軍騷擾大唐邊關,促使西涼同時作亂的策略,達到迫使大唐因兵力不濟,棄守鄯城、廊州城,使吐蕃據佔大唐邊城的目的。

  想到此處,芒松芒讚心中感歎。

  “是本王高估了吐蕃的軍力,本王之錯啊……!”

  縱是有千般不甘,卻是萬般無奈,此時的芒松芒讚,再不敢拿吐蕃的生存作最後的賭注與大唐繼續硬懟,他得保存足夠使大唐忌憚吐蕃的軍力,求和方能贏得使吐蕃有喘息的時間。

  芒松芒讚以大相噶爾·東讚域松出使大唐,欲使這位吐蕃能臣在與大唐求和談判時,達到大唐同意吐蕃與吐谷渾和親,請求將吐谷渾的一塊戰略要地劃給吐蕃的目的。

  噶爾·東讚域松奉吐蕃王命出使大唐,正是大唐戰爭機器開足馬力,準備揮軍征戰西涼之時,行往大唐京城途中,沿途皆看到有著甲、持械的青壯武士奔走,控馬疾馳的武將,這廝驚懼大唐如此情形,更是害怕此等情形是針對吐蕃而起,使人打探,方得知大唐皇帝正準備禦駕親征西涼,心中稍安。

  聞得如此消息,噶爾·東讚域松除哀歎吐蕃消息閉塞之外,對大唐在與吐蕃交戰期間,敢於使軍兩線作戰的實力,更是驚懼,害怕大唐出軍,施行先滅吐蕃,再揮師西涼的戰策。

  這廝到達長安,稍事歇息便知會大唐鴻臚寺丞,言及欲進宮拜見大唐皇帝。

  時、李治接到秦曉樂佔據烏海的奏報,過後數日又接吐蕃欲向帝國求和,已然派出使節往大唐的消息,遂率百官從洛陽皇宮移駕長安。

  長安皇宮太極殿上,李治掩飾不住心中的興奮,對諸多大臣笑著說道。

  “秦曉樂;帝國有勇有謀之將也!以區區三萬金吾衛將士,行詭異的兵法之策,使軍善用強而避之,對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策略,殲滅吐蕃軍十余萬,奪回大非城、烏海城,俘獲敵軍數萬並糧草牲畜無數,請求派軍補充數州城防之事。著令兵部調集兵員往鄯城、廊州、河州接防,奏請朝廷派員接管大非城至烏海一線軍政的提議,諸位卿家以為誰能擔當此任。”

  諸多大臣聞言,興奮上表推薦各自看好的武將,李治皆覺得不妥,卻聽程咬金說道。

  “皇上;臣以為不如使洮河道行軍總管李敬玄兼任此職,並以左武衛將軍、檢校左羽林軍將軍黑齒常之相助,此二人領兵有方,驍勇善戰,如此,當無慮也!”

  程咬金所說,李治聞言,覺得甚合心意,遂傳旨使李敬玄兼任河源都督,黑齒常之為河源副使,節製烏海城沿吐谷渾一線,大唐邊關重鎮及數州城軍政。

  有翰林學士聞皇上口諭,旋即擬旨,使兵部派員傳達皇上旨意。

  便在朝廷商議使何人出任西線軍政大臣,剛剛定下人選,有鴻臚寺丞進殿,應吐蕃大相的請求,稟報吐蕃使節求見皇上之事。

  李治聞言,稍加沉吟,隨後說道。

  “明日辰時過後,朕於甘露殿接見吐蕃使節。”

  此話說過,李治諭令朝廷諸位宰相,參與明日與吐蕃使節求和的儀式和談判。

  諸事安排妥當,李治於殿上繼續言道。

  “薛仁貴;如今吐蕃戰事將告一段落,爾為征戰西涼的元帥,諸事可準備妥當,朕欲傳旨使欽天監觀看星象,定下出征之吉日。”

  聞皇上所言,薛仁貴奏道。(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