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積極!謀劃!
“皇上;臣妾倒是以為可使王方翼往幽州奉旨巡視軍政,使幽州都督衛孝傑整軍應對秦軍施壓之勢,堅守古北口關隘不與秦軍發生衝突,而於滄州方向徐軍,可使老將裴行儉率軍於瀛州一線坐鎮,如此,平州、滄州方向秦軍不足懼也!”
武則天想的是“頭痛醫頭”針鋒相對的方略,這女人雖於朝政、禦人皆有大智慧,卻於行軍布陣還是不行,如是李靖在此,定然會大罵她“不懂便不要瞎指揮”軍務,想秦軍兩面異動,無非是欲形成對幽州駐軍兩面夾擊之勢,表面看來是有突破幽州防務進軍長安的目的,其實矛盾的焦點仍是娘子關柴榮之軍,無非是對朝廷施壓的姿態罷了,如果此時朝廷擺出與秦軍決戰的動向,如因此而引動東北、齊州秦軍作亂,以秦軍強大的戰力,大唐江山危矣。
李治終是跟隨父皇處置過不少軍政,對待這等軍國大事還是有些主見,對於武皇后和王方翼的提議很快否定,殿堂上面色陰沉言道。
“傳旨英國公秦世勣尋找徐天問責徐軍異動意欲何為,使幽州衛孝傑按兵不動並靜觀徐軍意圖,敕封裴行儉為檢校右衛大將軍,河南道行軍總管,節製河南道數州之軍,密切監視齊州徐軍的動向。”
“明日辰時擺駕回長安。”
連著兩道口諭,李治定下應對當前局勢的基調,同時為並州之行劃上句號。
此次巡遊山西使李治萬般疲憊,這疲憊因娘子關駐軍兵變和接到長安城京兆尹傳來的秘奏有關,細思兵變發生的因果,李治感自己也有過錯,若非自己惱怒之下對柴榮起了殺心,又豈會有今日之煩擾。
李治此時仍未意識到自己受武則天影響太深,使朝廷諸多軍政以皇后之意而行之,違背祖上禁止“后宮參政”的遺訓。
……
薛仁貴領軍於娘子關前擺開陣勢卻不敢妄動,這廝還沒傻到有憑區區數千之軍便能攻克關隘,捉拿柴榮的膽氣。
程咬金率大軍趕到關隘前與前鋒軍匯合,薛仁貴稟報柴榮軍據守關隘不出,程咬金眼望關隘守軍兵士,見其士氣高漲,毫無懼怕大軍兵臨關隘之色,心中也是驚疑柴榮這小子那裡來的這麽大底氣,稍許沉吟,這老鬼想必是猜到些什麽,不禁自言自語。
“是了!定然是秦文遠那混蛋在後面暗中支持,說不得這混蛋此時便在關隘之中。”
想通此節,程咬金以對秦文遠行事風格的了解,手指娘子關隘左右兩面綿延的丘林說道。
“若是老夫沒有猜錯,此兩面丘林中定然埋有伏兵,你等休得妄動,待老夫單人獨騎往娘子關中會會柴榮那小子,若能勸其歸降,當免去唐軍自相殘殺之勢。”
薛仁貴聞言大驚,想真是如程老將軍說的那樣,如是關隘內柴榮軍殺出,兩面丘林中伏兵發難,豈不是自己所率前鋒已然遭受屠戮。
這廝抬頭左右掃視,終是感受到娘子關關隘前透著的煞氣。
程咬金再三叮囑大軍不可妄動之後,獨自勒馬於關隘下大聲喝道。
“你等速去通報柴榮那小子,便說他程爺爺駕到,還不快來迎接。”
關隘上守軍自然有識得這位大唐老柱國的統領,聞言叮囑守軍不得傷了這老鬼,旋即往軍營稟報。
娘子關駐軍中軍帳裡,秦文遠端坐帥位,柴榮等一乾將領分坐左右兩側,聞得稟報程咬金單槍匹馬欲進關的消息,徐天大笑說道。
“柴榮且去將那老匹夫請進軍帳!”
柴榮得令,也是笑呵呵出軍帳迎人。
程咬金進得中軍帳便見秦文遠微笑望著自己,這老鬼心頭那個氣喲當真是怒不可遏,手指秦文遠大聲喝道。
“你個小混蛋,老夫就知道你在此地做鬼,想如今這等危急情勢下竟然不慌不忙,當真氣煞老夫。”
“嘿嘿!叔父休得氣大傷身,且坐著歇息喝杯茶水再說,朝廷軍政大事自有如今的能臣處置,你老忙個什麽,我等不妨靜觀事態變化,看看李治那皇帝小兒該如何處置當前的危機。”
“你倒是說得輕松,老夫可是奉了李治那皇帝小兒的旨意捉拿柴家小子,身不由己啊!”
“此事有何難處,朝廷欲拿某家侄兒總得要有個理由吧,如是欲以莫須有的罪名加諸柴榮身上,哼哼!叔父請恕某家萬難答應,便是朝廷有千軍萬馬,大不了魚死網破便是。”
秦文遠此言頓激起娘子關柴榮麾下將領的豪氣,中軍帳裡皆是起身站立,拱手向帥位端坐的秦文遠請令殺出關隘。
長安城中,秦世勣獲太子李弘召見並接皇上旨意,於皇宮中告退便往“齊王府”尋找秦文遠。
“齊王府”裡,秦曉倩攜弟弟秦曉樂拜見叔爺,言及父親不在府中,徐世勣沉聲問道。
“你姐弟可知父親現在何處,可有方法使其歸家?”
秦曉樂嬉笑而道。
“啟稟叔爺,我等並不知父親現在何處,不知叔爺尋父親何事,可否由小子代勞。”
見得侄孫嘻皮笑臉的模樣,秦世勣知道問不出秦文遠行跡,暗忖秦家軍異動之事和娘子關柴榮敢於率軍與朝廷之軍對持,定然與秦文遠脫不了乾系,否則皇上如何會傳旨讓自己問責侄兒意欲何為。
“難不成這渾小子此時便在柴榮軍中?”
秦世勣如是想著,已然敢肯定侄兒此時便在娘子關軍中坐鎮應對唐軍。
望著眼前面帶恭敬表情的姐弟,秦世勣也不好多說什麽,反倒是欣慰秦家有此遇事深藏不露的子嗣,感歎兄長的後人皆能撐起秦家的基業。
再是於府中與姐弟閑聊數語,秦世勣回到自己府邸,派出心腹侍衛持自己書信往娘子關尋覓侄兒。
隔日,秦世勣於府中聞得皇上回宮的消息,趕至皇宮求見李治。
待秦世勣得皇上宣召於甘露殿見駕進入殿堂之時,卻是見李治面色陰沉端坐龍榻,有偵騎司統領李義府和新任長安城京兆尹府尹張行成跪伏金鑾之下正與皇上匯報什麽。
見秦世勣進殿,李義府和張行成立馬住口不言。
秦世勣對二人的動靜見怪不怪,穩步於金鑾之下拱手而道。
“臣參見皇上,因徐天不在府中,臣不知其所蹤,故未能按皇上旨意問責徐天,還請皇上示下當如何處置此事。”
李治聞言,本是陰沉的臉色越發陰沉,強忍心中不快,沉聲言道。
“秦文遠不在府中,秦卿家不會使人打探其蹤跡嗎?莫不是秦文遠乃你之侄兒,使朕之旨意敷衍了事吧!”
秦世勣被皇上呵斥心生不滿,卻是隱忍心緒回道。
“請皇上恕臣辦事不力,臣請旨往娘子關助程將軍一臂之力,待有秦文遠蹤跡後再行問責之事,請皇上恩準。”
“退下吧!娘子關軍情暫不用你,且聽聽偵騎司、京兆尹的奏報再說。”
秦世勣聞皇上所說,心中再生驚詫,退下一邊注意聆聽。
京兆尹府尹張行成繼續先前被秦世勣進殿時打斷的話語。
“皇上,臣奏報高陽公主與房遺愛密謀作亂,欲擁立荊王李元景篡位之事,如何處置還望皇上早拿主意。”
張行成奏報之事使秦世勣聽之後心頭巨震,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高陽公主、房遺愛、李元景這些皇親國戚會作出此等被殺頭的反叛之事。
此事起因說來荒唐,卻原來高陽公主與僧人辯機偷歡,事敗之後,李世民大怒,下旨腰斬僧人辯機並斥責高陽,使其不許進宮。
高陽公主本是驕傲專橫之人,如何受得此等打壓,常使心中不平,加之公爹房玄齡去世之後其爵位由丈夫長兄房遺直承襲,再使高陽不滿,竟是對父皇李世民懷恨在心。
李世民駕崩後,高陽便時常與頭上綠蔭一片的丈夫房遺愛商議,一旦天下稍有動亂便起兵謀反,擁立荊王李元景上位。
高陽與房遺愛的謀劃得到駙馬都尉柴令武和妻子巴陵公主,武安郡公薛萬徹的讚同,使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九江公主駙馬執失思力等諸多皇親國戚參與此事之中,慨因這些皇親國戚皆是不滿李治和武則天於朝廷的施政方略,用人等事宜均是違背先帝遺命。
便在李治、武則天大肆打壓朝廷老臣之時,高陽公主等便開始積極謀劃,使謀反的計劃從萌芽開始逐步成熟。
就在李治攜武則天出巡山西並州,發生娘子關兵變時,長安城各方雲動引起偵騎司和京兆尹散布城中的探子警覺,此事經京兆尹張行成加急奏報皇上李治之後,李治傳旨張行成徹查此事,卻是被張行成終於發現高陽公主等密謀篡位之事。
李治於並州行宮再得張行成奏報,心急之下,不得已放下親自處置娘子關兵變之事,傳旨匆匆回到長安皇宮,進宮便宣召張行成進宮匯報,恰逢徐世勣也是進宮奏報問責徐天之事。
所有事湊在一起使李治此時有些失了方寸,心裡除了氣憤就是心痛,想這些謀反之人多是至親骨肉,為何就要做下如此叛逆之事。
他卻不知自己和武則天對朝廷諸多貞觀時期老臣的打壓,正是扯著雞毛使雞骨疼痛,怎會不引來既得利益者的反叛,使同樣在朝廷打壓老臣之時便被外放地方的駙馬如房遺愛和柴令武等走到一起,成了高陽公主欲擁立李元景篡位的同黨。
這李元景也是不知死活,心中覬覦皇帝之位日久,竟是認同高陽公主計謀,答應房遺愛和柴令武等出兵推翻李治,使其能出口被朝廷打壓的惡氣。
有道是;“是福不是禍、有禍躲不過!”
皇親國戚謀逆之事,此時比起娘子關兵變尤為緊迫,李治強行使自己心緒平複後,對張行成的奏報做出如此決定。
“高陽等叛逆之事,徐愛卿如何看待此事?”
李治這話問得突兀,秦世勣聽聞過後雖是心裡有些忐忑,卻是十分平靜回道。
“臣不敢置評此事,皇上但有吩咐,臣遵旨照行便是!”
“善!朕賜你天子之劍,可先斬後奏並調集長安駐軍捉拿高陽、李元景等叛逆賊子,休得放走一人。”
秦世勣跪地接旨,李治再是言道。
“李義府、張行成協助徐世勣捉拿叛逆,將所有叛逆捉拿後皆押入天牢待審。”
二人接旨後,秦世勣恭接皇上所賜寶劍,三人面色凝重告退,自去準備一應抓捕活動。
……
娘子關軍營,秦文遠與程咬金、柴榮等將領端坐中軍帳裡,程咬金對秦文遠護著柴榮的強勢之語,緊皺眉頭言道。
“依你小子之意,如今之事當如何處置?”
“此事簡單,徐某以為朝廷欲解決娘子關駐軍兵變之事當先有誠意,叔父可奏報皇上對柴榮的處置,秦某的底線乃是朝廷不得傷及柴榮性命,不得追究娘子關駐軍兵士罪責,朝廷可使其解散駐軍,使兵士各歸故裡,如此,娘子關兵變之事當可平息。”
聞得秦文遠提出的建議,程咬金暗忖如今也只能按此方法解決。
“就依你小子提議,老夫這便回營上表奏報皇上,你小子當約束兵士於關隘不得妄動,休使事態惡化,待皇上旨意到來,那時再做打算。”
二人商議妥當,程咬金告辭秦文遠出關回營。
待這老鬼走後,秦文遠對柴榮說道。
“你且傳令娘子關兵將,待朝廷旨意到來,使部分軍士先作解散狀爾後聚集,其余兵士則護著軍中家眷、糧草等隨你往東北龍城駐軍進行休整,使娘子關駐軍真正成為柴家軍並由你統領,往後你部便為安東都護府近衛軍,協助你父親治理安東軍政。”
柴榮得舅父秦文遠如此安排,當真是感激涕零。
正是由於秦文遠此等安排,使柴氏血脈終得有一支存留,世世代代存續於世。
程咬金回營聚集眾將,將於娘子關中柴榮軍願意妥協而提出的條件使眾知曉,卻是絲毫不提徐天坐鎮關隘之中的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