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驪山!言重!
正是這如撫慰心靈的清音及時讓他醒悟,使他終是意識到自己處在在危機的邊緣,差點便使魂魄墜入無盡的虛空,隨著對顯現的經文不停的悟解,從一個個充滿誘惑之力的心魔裡使自己的魂靈得到升華,他終是明白人的心境與世間萬物、自然的變化戚戚相關。
“若夫修道,先觀其心。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心動無靜,不動了真。心為禍本,心為道宗。不動不靜,無想無存,無心無動,有動從心。了心真性,心無所住,往無所心;了無執性,無執轉真;空無空處,空處了真。”
仿似洪鍾大呂般震響的道音,使秦文遠突感丹田裡道樹上的果實瓜熟蒂落,五彩的祥光彌漫他的四肢百骸,其身暖洋洋如嬰兒在母親的腹裡。
“吾從無量卻來,觀心得道,及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
再是有滾滾的道音傳來,秦文遠感受著新生的喜悅,清越的嘯聲就如剛來到世間的生命,第一次發出震響天際的哭音。
隨著這仿若是帶有哭音的嘯聲,徐天感覺心潮澎湃,似鬼魅的身影竄出經閣,於經閣外的空地雙腳盤膝,雙手不停捏印。於他手腕處纏著的小妖此時也變身為蟒,盤繞在他的身邊,嘴裡吐出丈八的蛇信“噝噝”作響。
此時,烏雲聚集天空,伴隨由遠而近的電閃雷鳴……
此等天空異常的氣象,早引得四方雲動,驪山東西南北的峰巒間,僧、道兩派勢力的大多門人、弟子群集,皆是於各峰仰望天空,不知此為何等預兆,而門派中的高手卻是飛身趕往引動天空動靜最大的“天玄教”附近查看究竟,諾大的動靜引得“天玄教”除了關閉山門外,便是使教中所有門人弟子皆如臨大敵般警戒起來。
長安城皇宮裡,皇上李治得偵騎司李義府稟報此乃為徐天欲突破功法引動天機,皇上不明因果,急召李淳風進殿詢問。
欽天監李淳風聞召,趕往皇宮晉見皇上,言及天空異象,這廝似已窺得天機,又聞皇上言及秦文遠於驪山突破功法之事,拍手大笑道。
“皇上;齊王爺所習功法恐怕與道門盤古大帝有關,傳說修此功法之人,中階以上,每突破一層皆便會引動天機,直至最終引起天劫,臣觀天象,烏雲密布,有隱雷之聲,想是齊王爺已然於此功法領悟到某種高度,如今之天象異常,恐怕正是與齊王爺有關,臣請奏往驪山就近觀看。”
李治聞言,心中大駭,無論如何想不通人之力怎會引動天現異象,這豈不是說徐家能有今日之成就是得天而定,想他才是那個得天眷顧的貴人,對帝國的安危而言,是輔佐帝國還是鉗製帝國的興衰,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李治如是著想,這卻是他想得多了,將單純的事與政權結合,許是每個帝王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心存懷疑一切的執念,也是帝王為什麽終身不得不小心應對包括皇親國戚在內,掌握帝國實權的重臣,使恩威並施的手段,忠君的思想讓他們打消覬覦皇位的野心。
這皇帝當得真尼瑪累。
李治傳口諭,使皇宮禁軍和貼身近衛護駕,親率李淳風等在內的諸多朝臣一並往驪山觀看究竟。
秦曉樂本是皇上貼身近衛,自然也得隨駕往驪山,卻是滿足了這小子欲往驪山去看自己的父親到底在做什麽,竟然引得老天爺爺如此。
長安城距離驪山不過數十裡路程,縱馬疾馳很快便至。
此時的秦文遠,盤膝雙手結印,意識已然進入到道家“無為”的境界之中,所見皆是自然之道的運行,而從這些自然之道的運行中,他終是有些明了何為隨心所欲合於道的深層內涵,使自己的身心邁入更高的層次,便在他感受到自己的身心似乎要與自然有機的融合之時,他體內丹田裡的道樹金光大盛,將早在若乾年前便在體內形成的黑白陰陽八卦圖案染上一層金色,而那些曾浮現他腦海裡的金色符文此時似受到某種召喚,仿若電影的膠片,一幀幀播放竟是成完整的經書懸浮他腦海的意識中。
“轟隆!”
一聲驚雷從烏雲中爆響開來,幾道閃著銀光的弧線撕破此時暗黑的天空,發出“霍嚓”的聲音如銀龍的爪子伸出,彎曲抓向秦文遠盤膝的身軀,卻又好像在顧忌什麽,閃著銀光的電弧竟是只在他的身周逞威,禍亂這周遭的草木和山石。
就在不遠處,有秦文遠的夫人們和諸多“天玄教”的弟子皆是心驚膽戰觀望這嚇人的情景,驚呼閃電似擊中秦文遠之時,突見這廝站立身軀,雙手頻繁結印拍擊四周,仿似他要把身體裡使不完的力用盡一般。
有誰能知道,秦文遠此時已經臨界七層“盤古心經”心法,他之所以結印拍擊四周,正是欲引動自然之力助其破界,便在眾人以為他有些瘋魔之時,突見這廝滿頭黑發飄飛,似龍吟的嘯聲刺破空天,震得漫山的樹木“嘩嘩”作響。
“轟隆隆”雷聲大作,此起彼伏,“霍嚓嚓”閃電在烏雲間肆虐,暴風雨眼看便要來臨。
“格老天,你欲阻止秦某突破,老子偏就不信邪,哈哈哈!”
老天似聽到秦文遠狂妄的笑聲,再是雷電交加,使突來的傾盆大雨如水箭擊打這廝。
但見秦文遠狂笑的嘯聲中,雙手舉天,仰頭迎接風雨。
你看他身邊盤著的小妖也是立起桶般粗大的蟒身,蟒頭似生出兩隻小角,蟒身上的鱗片也有了些暗淡的金色,這蛟蟒雙目發出凶光,護著主人竟欲與雷電爭鋒,卻是因未得主人的意念而不敢妄動,顯得甚是焦躁不安。
此時、秦文遠身上的衣袍已經全部破裂,仿若爆炸的氣浪使布片四散飛向雨箭,破片與雨水相撞,綻放出水形的花瓣。
秦文遠突破了,進入“盤古心經”七層初階,周身發出綠瑩瑩如玉的光彩,這光彩形成一圈光幕將他與小妖同時圈在其中,使雨水被隔離開來。
小妖與秦文遠心靈感應,知主人已經突破,這蛟蟒倒是靈性,使粗大的蟒身盤在秦文遠赤裸的身前,遮住這廝形如玉質的光潔之身。
秦文遠再是盤膝坐下,雙目緊閉,似乎在穩定剛剛突破的心法,使體內仍奔流不息的真氣導入四肢百骸。
天空中的烏雲,隨著雷電、風雨的停歇而消散,滾滾湧向天邊,陽光灑向濕潤的大地,林木間升起輕柔的霧靄,山巒被塗抹上一層柔和的乳白色,把此時的驪山峰巒渲染得朦朦而又有些迷幻。
李治率朝臣在大批禁軍和禁衛的簇擁下趕到驪山,尋到“天玄教”的山門前。
“天玄教”得皇上駕到的消息,徐天的師兄婁顏率諸多長老將皇上等朝臣迎進教中道觀,卻得李治口諭欲見徐天。
時、秦文遠正是緊要關頭,自是無法晉見皇上。
眼見得天空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婁顏害怕驚擾皇上龍體,勸告皇上還是道觀中靜候,卻是挨不過皇上一意孤行的執拗,隻得使皇上和一乾朝臣往“天玄教”後山較高之處的亭子中俯瞰徐天破關的動靜。
聞得皇上親至,秦文遠的諸位夫人紛紛前往參拜皇上,得李治笑顏撫慰後並使其退下不必多禮。
秦文遠於雷電風雨中,豪氣乾雲的模樣使皇上大為驚讚,更是將秦文遠身旁的蛟蟒小妖視為神獸,暗歎這秦家當真是得天寵幸,竟有此等祥獸守護。
待秦文遠突破後平靜調息,天空烏雲、風雨雷電散盡之際,李治身後陪著他的秦文遠師兄婁顏奏道。
“皇上且請往教中歇息,教主剛剛突破心法,估計尚有數個時辰方能醒轉。”
李治欣然允準所請,卻是率眾多朝臣於“天玄教”中道觀品茗之後,傳旨大隊人馬往驪山皇家行宮駐扎,留下秦曉樂和欽天監李淳風於此等候秦文遠醒轉後往行宮見朕。
此時、佛門、道門和諸多江湖門派修行的大佬,似也從天現異象中窺視到什麽,皆是心驚有修行之人竟然能引動這般大動靜的天現異象,這可是修行中人可遇不可求的天緣,秘典中記載只有那種得天認可的仙體方能引動天象如此。
遠在昆侖的道祖座下門人和東北道觀的徐天師父智仁大師,似乎知道此等似天劫的異象為昆侖道門聖子秦文遠突破功法所致,對本門能有這等逆天之才皆是歡欣,昆侖山再是對天下道門發出道旨,其意乃是當尊秦文遠道門聖子的身份,任何江湖門派不得稍有怠慢,否則、便是與昆侖山道門為敵。
秦文遠於調息中只顧享受突破“盤古心經”帶來的如登天般悅樂,如何知道身外之事,這廝如今的面容更是如十幾歲的少年,俊美得讓此時離他身邊稍近的兒子徐曉樂也是不停嘀咕。
“老爹這模樣怕是還得迷倒不少小娘子喲!”
此話卻是被與他站立一處的諸位姨娘聽見,盧月兒使手扭住這小子耳朵,嬌聲說道。
“有老娘等在,你這混蛋爹爹便不敢在外招花引蝶。”
其時、盧月兒等諸位夫人因均得秦文遠的內功調理過身子,尤其於房事中梳理經絡,使其容貌皆是與嫁入秦文遠之時並無多大變化,一家老小,盡如不老的妖怪般青春年少,當真羨煞識得秦家人的親朋好友。
秦文遠突破,並非如婁顏師兄所說那樣調息數個時辰便可醒來,而是盤膝數日使身周的瑩光完全收斂,方在長嘯的聲音中醒轉。
這廝醒來見自己赤裸,趕緊使意識從系統裡轉來衣褲穿上,意念如今功力同樣得到提升的小妖隱入手腕,這才意氣風發起身與諸位夫人見面,望見兒子和欽天監李淳風在此,面帶微笑之色說道。
“你等不在皇宮,怎地來到此間!”
李淳風恭敬答道。
“皇上使我等於此恭候王爺行功事畢,引王爺前往見駕呢。”
秦曉樂也是一旁嘻嘻笑道。
“老爹如今這模樣,嘖嘖嘖!咱都不好意思叫你老爹。”
“你個小混蛋怎麽說話呢,不管老子怎樣,都是你妥妥的老爹!”
父子二人笑話使徐天的夫人們皆是捂嘴嬌笑,李淳風也是一旁對這爺倆的隨意甚感徐家家風和諧,沒有別人家父子間那等死氣沉沉的拘謹。
秦文遠率眾回教中將事務安排妥當,又是耽誤半日的功夫後方才與師兄婁顏及教中長老等告辭,在諸多門人稽首恭送下,攜諸位夫人和兒子、李淳風往驪山中皇家行宮去見皇上李治。
驪山西秀嶺第三峰峰頂北端,坐落有建築規模宏大、壯麗的皇家行宮,此為大唐皇家於驪山避暑、休閑的別院,行宮中有建築奢華的溫泉池,此時,李治便在行宮裡的“湯泉宮”接見徐天。
太監瑞安於行宮大殿傳皇上口諭。
“著齊王秦文遠往湯泉宮見駕,諸位王妃夫人且於行宮中歇息。”
秦文遠吩咐兒子照顧諸位姨娘,隨太監瑞安穿過曲折的回廊來至“湯泉宮”裡,但見李治這小皇帝穿得一身休閑龍袍,隨意坐在彌漫茶葉清香的靜室。
秦文遠拱手參見皇上,李治擺手隨意而道。
“今日非在宮裡,齊王且請隨意便是。”
秦文遠聞言,微笑與李治隔桌而坐,有宮裝侍女奉上香茗,退在一旁肅立侍候。
李治瞧著秦文遠如玉的面容,心中暗歎自己貴為帝王,卻哪裡有秦文遠這等機緣獲得天寵,隻這帶有青春氣息的身軀便是他不可求的。
“齊王突破功法,想必道法更勝往昔,便是有移山填海的本事也不為過,還望齊王能護佑大唐,使李家的基業千秋萬代。”
“皇上言重,秦某僥幸突破道經心法,自然當循本門無為之精髓,斷不會逆道而為,於紅塵俗世中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想我大唐帝國,當該循發展的軌跡,皇上當率諸位能臣勵精圖治,開創帝國盛世,秦某乃帝國臣民,行守護家園,守護帝國、使百姓不受外族侵犯之任當責無旁貸,皇上且請放心,徐家只求一隅之地繁衍生息,使子孫萬代續存於世,並無覬覦天下的野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