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顧七她隻想種田》第350章 變通之法
  第350章 變通之法

  劉守正聽著來了興趣,問:“若兩年監察百姓皆有善用,那此後又該如何呢?”

  “回大人,若是百姓能在監察之下皆是善用,則可免五年租金稅賦,待五年過後,則每年需繳納一成田賦。

  如此三年後則需要繳納每年兩成田賦。直到十年租期結束,原本贈出去的荒地和山地則要重新收回到縣衙手裡。”

  竟又收回到縣衙手裡了!

  眾人詫異。

  這般做法雖然耗時久了些,且前五年與當地府衙來說全然沒有收益,但後五年卻是也增收了不少稅賦。這對於一個原本就貧瘠沒有產收沒有油水的邊緣小鎮來說,已經十分不易。

  若是往後能逐年適當提一提田賦比例,又或者收取一些租金,豈不更美,何苦要收回來。

  雖說收回來後荒地變成了良田,變賣時價格能翻上好幾翻,可那臨海鎮的百姓若是各個都能買的起田地,想來這些年也不至於貧寒到這般境地了。

  再則這種卸磨殺驢的做法難免會傷了那些頭幾年出了大力開墾的百姓的心。

  荒地不值錢,良田卻值錢。辛辛苦苦以舉家之力開墾出來的田地,誰不想給子孫後代留著,若是就這般被收回去,幸苦了足足十年的營生豈不又白忙乎了?

  這一點,不僅書房內其他人不理解,劉守正更不理解。

  朝廷對地方官的官職調令有所長短,但一般三五年變更一次並不算稀奇。

  特別是七品知縣之職,若無明顯過錯,在職期內功績尚可,五年足以往上提上一提,這還是針對那些通過科考入門,身後沒有家族勢力做支撐的寒門入士舉子而言的。

  若是那些家中有些門路的世家子弟,在地方上即便是一年提上半級也不算出挑。

  更何況那位蕭光平蕭大人可不是尋常的世家子弟,他出身自上京蕭家,其曾祖父曾在高祖時期任太尉之職,是三司之一,正一品大員。

  而其祖父則最高位居禮部尚書,正二品。其父乃則在太宗時期做了太子太傅,後因病亡故。

  蕭光平是家中四子,十七歲以科舉入士,做了戶部員外郎,從六品,後因言行有誤,被貶至晉安郡羅松縣做了知縣。

  蕭光平雖說是被貶到了羅松縣,可其父當時任是當朝大員,果不其然蕭光平任期一滿就又重新被調回了上京。此後短短六年一路升遷,直至任職大理寺少卿後方才停了下來。

  大理寺少卿同地方郡守一樣乃正四品官職,屬同級。可地方官和京官自然不同。

  一個天子近臣,每日都能上朝面聖,見得聖言。

  一個天高皇帝遠,聽著逍遙,實則其中滋味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就如同他劉守正現在的境地,雖是正四品的實權官職,可也正是因為已經官居四品,想要再往上走一步何其艱難。

  若不想盡辦法千方百計給自己疏通關系,就有可能被按在渝中這鬼地方一輩子。

  劉守正手指輕輕敲打著案面,將這幾日堆積得鬱氣,壓到心底,卻仍舊弄不明白那位蕭光平蕭少卿,當時在羅松縣提議荒地免租之法的用意何在。

  此法雖有成效,且確實能解當地百姓之疾苦,只是要初見成效至少得在三五年之後。

  說句不好聽的,三五年後,此法若出了差錯,汙點自然要算在蕭光平頭上。

  可要是此法成效斐然,這功勞和其增加的地方賦稅可都算在了後面調任過來的新知縣的頭上了,屬於典型的吃力不討好。

  畢竟以蕭家這樣的家世背景,即便蕭光平在當時的蕭家僅僅是嫡幼子,並非蕭家掌家之選,但以蕭家在朝中的地位,且蕭光平犯的本就不是什麽大錯,如論如何都不可能任由其平在羅松縣蹉跎一輩子。

  結果也是如此,那位以任性和好運出名的蕭光平蕭大人不過在職三年就被家中給重新提回上京去了。

  劉守正實則不明白蕭光平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舉動是為了什麽,不過此時也不容他再深想。

  只聽王和彬又繼續道:“雖說十年後開墾過的土地確實重新收歸回了官府,不過當時的羅松縣知縣再收回土地後又讓人再臨海鎮內貼了告示:

  凡是參與過開墾的百姓可以優先購買這些土地,且是以市價五成的價格購買,至於市價。

  當時是請了羅松縣和臨海鎮內數加牙行一起擬定的。”

  眾人揚眉,那位蕭光平蕭大人,因其家世顯赫且平生事跡委實光怪離奇而出名。

  所以他早年在羅松縣任知縣之事雖不如其後來在上京為官時鬧出的事情那般人盡皆知,但也同樣有不少人都知道。

  只是自從蕭光平從羅松縣離任後,就再也沒人去關注過羅松縣此後的情況如何了。

  如今聽王和彬所言,似乎羅松縣之後的知縣也是個頗具實幹才能的賢官,不僅沿用了蕭光平原先的政策,還將其後續做了補充。

  站在王和彬一旁的同知賀庸好奇問:“那十年後臨海鎮可有變化?”

  “變化斐然。”

  王和彬點了點頭,認真道:“大家或許有所不知,臨海鎮雖然是隸屬於羅松縣下,實際情況卻是東南沿海外一處面積還算可以的離島,與羅松縣縣城隔海相望,本叫臨海島。

  島上山多,水多,灘塗多,唯獨田地最少。

  島內百姓多以捕魚為生,也有農戶,只是不多。

  自從臨海鎮的佐官請求蕭大人將臨海島上多余的荒地山地免費贈送給臨海百姓後,有農戶開荒耕種,另有農戶圈山種植果樹,甚至還有農戶包了沿海的灘塗地,以網圈海,養殖魚類扇貝。

  原先在臨海鎮管轄下便有數個靠近海域的村落,村中百姓常年以出海捕魚為生。

  閩州府人多喜食海味,漁民若能順利出海歸來,船上的海味並不愁賣。

  奈何海外時常會有狂風巨浪,又有倭寇作祟,出去的漁船常常遭逢海難,船上漁民九死一生。

  如今這些漁民租賃了灘塗地後將灘塗地外的海域用織網全養起來。

  起初兩年不見多少成效,待第三年後,養殖的魚類和海味數目便開始增多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