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埋葬大清》第554章
  第554章 康乾盛世的真相

  PS:本章已修改完畢,可以訂閱了!

  面對朱皇帝的感慨,曾誠卻不知道該怎麽寬慰朱皇帝。

  跟著朱皇帝一起說那些生員太蠢?

  是的,那些生員確實沒什麽腦子,辦出來的事兒也確實特別蠢,可是這話朱皇帝能說,曾誠這個大明內閣首輔大臣卻不能說。

  如果曾誠說了,是不是就證明從禮部到國子監再到府學、縣學、社學,整個大明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勸朱皇帝想開點兒?就那些蠢蛋們乾出來的那些破事兒,換成哪個皇帝能想的開?

  正當曾誠都倍感無奈的時候,坐在朱皇帝旁邊的崔老漢卻咧嘴笑了起來:“皇上,這民間老話說林子大了,什麽樣的鳥兒都有,咱大明這麽大,又趕上了吃喝不愁的盛世,也少不了得出些沒腦子的笨蛋,你要是因為這個就生氣,那可不行。”

  旁邊另一個老漢也跟著勸了起來:“皇上,咱大明的生員也不可能就這點兒吧?要是咱大明的生員全都是這種沒腦子的蠢貨也就算了,可是不還得有些不蠢的?你老人家不能光因為這幾個沒腦子的生氣,你還得想想那些不蠢的。”

  其他的幾個老漢也跟著七嘴八舌的勸了起來:“就是就是,這五根手指頭還不一邊兒長呢,更何況是千千萬萬的人了?老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可不就是擺在眼前了?”

  “老話說治病得去根兒,既然這些生員們犯了蠢,就說明哪個地方的根子出了問題,要是書不對就把書給他們換掉,要是先生教的不對就找他們的先生,找到根子了,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這些蠢蛋不念著伱老人家的好,這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可都念著你老人家的好兒呢,要不然怎他大清朝的時候有人反清複明,現在就沒人喊著要反明複清了?”

  “……”

  幾個老農的勸慰還是很有效果的,朱皇帝心中鬱結散去大半,忍不住哈的笑了一聲後望著幾個老農問道:“剛剛崔老丈說咱現在是吃喝不愁的盛世,這個咱可不敢認,畢竟還有他大清的康乾盛世嘛。”

  眾所周知,大清是有盛世的,而且是鼎鼎大名的康乾盛世。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康乾盛世這個詞到底是怎麽來的。

  “盛世”一詞最早是拿來讚頌傳說中的上古時代,如西漢末年的崔篆就在《慰志賦》中寫有一句“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這裡面的“盛世”,指的是就商朝的成湯、武丁時期。

  史書中常見的“堯舜之盛世”(《後漢書》)、“古盛世”(《晉書》)等說法,也是相似的用法。

  在兩漢之人看來,“盛世”乃是一種對理想的向往,而非對現實的讚頌,比如東漢末年,張紘死前在給孫權的建議書中,第一句就是:“自古有國有家者,鹹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

  意思是說,創建“盛世”是歷代統治者的理想,但他們統治無方,很少有人能實現這一目標。

  到了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拿“盛世”來讚頌當朝,比如西晉的潘安在《西征賦》:“當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質。”意思是說:我這樣粗陋的人,竟然如此幸運,能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

  唐宋以後,這種用法更為常見了,比如唐人羊士諤在詩中說“盛世當弘濟”;宋人邵雍在詩中說“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況複在中都”;元人許有壬在曲中說“生盛世,遇今年”;大明進基的唐時升直陳“幸逢明盛世,悠悠以徜徉”。

  反正都是在念叨“我真幸運,躬逢盛世”。

  除文人外,此一時期的皇帝,也開始喜歡在詩文中稱頌當朝為“盛世”,比如著名的高粱河車神趙光義在填詞中就有“承平此事比應難,盛世歡娛情好尚”、“務本含靈皆自化,和平盛世縱遨遊”等自誇的句子,大意無非是“朕的盛世讓人愉悅逍遙,實在了不得”。

  但是吧,大清之前的歷代皇帝們多少還都要點兒臉,即便是著名的高粱河車神趙光義也不過是在填詞的時候自我吹捧幾句,臉皮遠不如大清十二代明君聖主們的厚實。

  大清的十二代明君聖主們將“以盛世指稱當朝”這種用法推向極致,其使用次數遠超此前歷代之和。

  比如,有學者統計,“盛世”一詞在康熙五十六年的《萬壽盛典初集》出現73次,在乾隆三年的《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出現52次,在乾隆五十年的《欽定千叟宴詩》出現39次,在乾隆五十七年的《八旬萬壽盛典》出現62次。

  其中最常見的是“恭逢盛世”、“盛世豐年”之類的陳詞濫調,如《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所收,胤禛在雍正六年的諭旨中即有“當此太平盛世”之句。

  甚至到了晚清,在已是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大清的明君聖主們也依舊喜歡以“盛世”自居。

  比如,同治十三年,“皇太后四旬萬壽”時,清宮所製樂章是:“皇帝仁孝兼隆,聖母萬福攸同。盛世人民樂愷,清時景物照融。”(皇帝仁慈孝順,聖母皇太后也棒棒的,盛世下的百姓都樂開了花。)
  再比如如光緒十五年,載湉大婚之時,樂章中又有:“平治修齊逢盛世,中宮位定采蘩時”。

  既有皇帝稱當朝為“盛世”在先,臣子們當然爭相效仿。尤其嘉慶年間後,清人追念王朝的過往“榮光”,更是大讚盛世。

  比如,嘉慶十三年進士姚瑩曾言:“本朝康熙、乾隆之間,天下富庶,教化洽隆,豈異域殊方所能仿佛者?”

  編寫《海國圖志》的魏源也說:“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余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

  至於後來被無數包衣掛在嘴邊玩命吹捧的“康乾盛世”,反倒是充滿了諷刺意味——所謂康乾盛世是通常指清朝玄燁、胤禛、弘歷的統治時期,從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共計134年,當然也有某些學者試圖更精確一點,把“康乾盛世”的起點定為鼇拜倒台的康熙八年,終點為王倫起事的乾隆三十九年,前後一共105年。

  但是不管哪一種計算方法,康乾盛世這個詞都不是什麽好詞,因為大清涼了之後,民&國時期的學者們對清朝皇帝自稱的“盛世”多有批判,即使肯定清朝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也僅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稱為“清朝的盛世”或“清室盛世”,視之為清朝最昌盛的時期,而不是將其放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予以褒讚。

  慣用的“康乾盛世”一詞,要遲至某個光頭校長虎踞琉球之後才出現。

  據歷史學者李華川的考據,鄧拓是最早使用這一概念的人。鄧拓將孟森所言“嘉道守文”前,加上對仗的“康乾盛世”,並在《論紅樓夢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一文中如此闡釋:

  “歷史已經證明,清代的所謂‘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個時期,即是封建經濟發展到爛熟的時期,也是它的內在矛盾和外部矛盾開始充分暴露的時期。”

  顯而易見,在鄧拓的語境裡,“康乾盛世”這個詞帶有諷刺、否定的意味,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康乾盛世”都是作為史學界慣用的諷刺性概念存在。

  比如1963年所出《中國財政史講義(初稿)》中說:“清統治的衰落,具體到財政的紊亂和枯竭,早在所謂’康乾盛世’前期階段,已開其端,而且逐步滋長……”

  又如,錢宗范1975年在《康熙》一書中批判說:“他們把康熙統治時期的中國,謳歌為‘太平盛世’,或者和後來的乾隆統治時期並提,說成是‘康乾盛世’,這種觀點是明顯地站在地主資產階級的立場上,美化封建統治階級的剝削本性。”

  伴隨著這種諷刺性的否定,“康乾盛世”一詞,也逐漸為人熟知。

  然而到了80年代之後,很多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被重新評價甚至反攻倒算,“康乾盛世”這個原本是用來諷刺的詞匯自然也被賦予了一層新的外衣,一些學者開始用“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稱讚清朝中期的經濟發展、廣闊疆域和文化建設等。

  比如1994年蘭丕煒所著《中國封建盛世的興衰》一書,明確將“康乾盛世”列為中國古代三大盛世之一,1998年清史學者李冶亭又出版《清康乾盛世》一書,詳敘此“盛世”的歷史。

  2002年,著名清史研究者戴逸(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接受《中華讀書報》記者采訪時,更是直接宣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

  然後,康乾盛世這個概念就被包衣們拿來各種吹捧,很多人也因為這些所謂專家學者們的瞎逼忽悠而信以為真。

  可惜的是,康乾盛世這個說法從來都不是正面的,所有涉及到的經濟發展、廣闊疆域和文化建設等概念也都是那些專家學者們瞎雞兒扯王八犢子。

  比如說,包衣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大清曾為中國開疆拓土1300萬平方公裡——仔細看看《中國歷史地圖》就能發現,大清所謂的1300萬平方公裡其實全是以前的王朝取得過的,沒有一寸是大清自己增加的。

  曾經以為1300萬平方公裡是大清一直都有,後來發現其實是1820年才有1300萬,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就維持了二十幾年,屬於典型的取極值玩法。

  關鍵是這1300萬平方公裡也是典型的雙標算法。

  大清所謂的1300萬是按近代標準跟列強條約畫地圖算的,只要條約上有,藩屬、和親、羈縻、朝貢、無人區、地圖迷霧都進圖,而以前的王朝碰不到列強,簽不上條約,隻敢把實控區域畫進圖,而且由於種種原因,實控區域還不一定都能畫進地圖。

  包衣們最常用來懟其他秦粉、漢粉、唐粉、宋粉、明粉的話術就是大清這1300萬是實際掌控,而其他什麽秦、漢、唐、宋、明之類的全都不是實際掌控,而且包衣們最喜歡拿烏思藏、朵甘思來說事兒。

  實際上,大清所謂的1300萬從麻子哥開始就有很大一部分被沙鵝滲透實控,別人即駐軍又收稅,反倒是大清連根毛都撈不著,而且還不僅僅只是沙鵝這麽乾,連尼泊爾、哈薩克汗國、浩罕國等一眾小國也都敢這麽乾。

  包衣們常說大明丟掉了交趾、奴爾乾都司等地盤,但是他們從來都不說自麻子哥的《尼布楚條約》到庸掙的《恰克圖條約》再到倒光十五年的《浩罕協定》都是大清跟其他國家白紙黑字簽下的條約。

  其中,跟大清簽訂《浩罕協定》的浩瀚國前後存在不足200年時間,面積最大時東至喀什,西至布哈拉,全國僅有兩萬士兵。

  當然,大清不在乎,因為大清單方面把浩瀚國等一眾屁大點兒的小國都當成自己的“屬國”,這樣就完全OK了,因為大清覺得就算是被打那也是被自家兒子給打了,不丟人!

  (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浩罕協定》,簡直能超出你的想象極限!)
  再比如說包衣們經常吹捧的康乾盛世人口增長這一點——實際上,自從智人誕生以來,人類的數量就一直在增長,即便是在中原堂口的歷史上,隨便哪個朝代的人口也都是正增長,只有大清把這當成功績。

  再再比如說包衣們常常吹捧的大清經濟發達——整個清代生鐵產量最高為嘉慶年間的4000萬斤,而明朝的最高產量是嘉靖年7500萬斤,大清的巔峰還不到300年前大明巔峰時期的六成(數據來源:《中國礦物志》,國務院自然資源部地質調查局)。

  再再再比如說包衣們常說的大清鐵騎……大清鐵騎沒有終結蒙古帝國,終結的是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如果非得把實控地盤屁大點兒的林丹汗算成蒙古帝國,那也能算!
  還有包衣們常常吹捧的大清滅掉了準格爾“帝國”——這是一個全世界老百姓都沒聽過的十八線小帝國,清軍比準格兒部的總人口還多幾倍,然後大清還跟準格爾部打了一百多年。

  即便是不提疆域、經濟、軍事實力以及從麻子哥開始就不斷跟人簽訂的各種條約,大清也實在是沒資格說盛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