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親事
羅二爺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他道:“今年,已經有很多人種辣椒了,聽幾個小子說,酒樓裡的辣菜,一個勁兒的掉價。
上回,有兩家因為同時給酒樓送辣椒,當著面的互拉價位。
到現在,連普通的飯館子都上了辣菜。
最早一兩一斤的鮮椒,現在乾的才賣三百文左右。”
“那也不便宜了。”沈志也打聽過了,開始他還想把乾辣椒賣給酒樓。
後頭親眼看到酒樓給辣椒壓價不說,菜市上也有人開始賣了。
可惜,這東西太貴了普通人根本就不會買,買也是買幾個嘗嘗味道。
於是,他就暫時打消了念頭。
羅二爺道:“這個價說不準還會降,菜市裡的乾椒,基本上還是賣給了酒樓飯館。
你們這個打算怎麽賣?”
“我們現在有六十斤左右的乾辣椒。”沈笑在辣椒坐果前,給噴了些醋,一株大概前後采摘到五六斤。
加上她空間裡的兩株長的特別的好,差不多一株結了十斤。
全部曬乾後,差不多有七十斤的乾椒。
她道:“我想把這些全部賣掉,五兩銀子十斤乾椒送配方。”
“辣椒留著吧,方子我給你賣十家,每家十兩。”羅二爺夾了一塊藕片。
“可以嗎?”沈笑和沈志同聲問道。
“有什麽不可以的,反正他們也不差十斤乾椒。”羅二爺又道:“你這罐給我留著,我好拿去給他們都認認。
嗯,你們覺得先賣給這家怎麽樣?
我頂喜歡他家的羊肉湯的。”
沈笑抱拳道:“交給羅二叔,就全憑您做主。
這十家,銀子咱們對半分。
若以後再有人主動找您買方子,銀子全歸您。”
她把哥哥們寫好的配方交給羅二爺。
“哈哈,不用不用,只要你們回頭給我送幾罐就行了。”羅二爺十分豪爽的道。
結果,這店家試過辣椒油之後,不但當場付清了十兩方子錢,還把這頓飯免單了。
沈笑知道這都是借了羅二爺的光,人家不要分她的銀子,但她不能白沾光。
管氏拿著十兩銀子,道:“這都是人家的情義,咱們本來就借了人家的勢。”
沈大伯道:“明個,給送點東西過去,不是金貴東西,但是個心意。
羅二爺白天都在衙門裡,孩兒他娘,你明天和孩子們去一趟吧。
銀子咱先收著,等回頭賣完了十家,再封五十兩紅封給人家。”
所以第二天來賣石榴時,管氏不僅給羅二爺家送了炸好的辣椒油和兩斤乾辣椒,還把花生和粉條挑出乾的送來一些。
紅薯都撿好的送了一大袋子。
管氏是第一次見塗氏,她不好意思道:“你瞧瞧這倆孩子,來府城找他們羅二叔幫忙,就那麽空手去見人了。”
“嫂子,都是自己人。”塗氏知道昨天的事,丈夫遇事,一般都會和自己通通氣。
“我家那口子,可是說了,二郎和七兩,都是他的子侄輩兒。
從前,他們不少給家裡送東西。
你們家裡種的那些稀罕物,我們都有口福吃到。”
羅二爺的妻子塗氏,每次在他們來時,都熱情招待。
特別是對沈志,最近那是越看越滿意。
今次,見到了管氏後,塗氏終於開門見山的問,“嫂子,你家二郎訂了親事沒有?”
沈志一聽,耳朵刷一下紅了,起身道:“娘,嬸子,我去看看騾車。”
說完給塗氏一拱手,就退出了房門。
沈笑就看著自己二哥,很快就消失在了這個院子裡。
管氏簡直想撫額,她道:“他嬸子見笑了,二郎今年十四,還未曾說親。
不知道是哪家的閨女,年方幾何?”
塗氏道:“我娘家本家一個侄女,今年也十四歲了,我那兄弟,是個經年的老童生了,現在在私塾教書。
她娘去年開始,就托著我給孩子物色物色。
我覺得二郎就不錯,精神,又有上進心。
你看要是可以,我就說和說和。”
管氏心裡有些疑慮,但是見見也無妨,“那就多謝他嬸子了。
只是我家情況,羅二爺也都清楚。
就是普通人家。”
“誰還不是普通人了。”塗氏笑道:“也是我沒有閨女,有的話,定然與嫂子做個親家。”
“你有兩個兒子,也都是聰明又好學……”
沈笑聽著伯娘與塗嬸子商業互吹對方的兒子,真是想笑又不能笑。
回家的路上,她一路都在看沈志,她二哥個頭不低,人又長的白,確實是不錯。
“二哥,塗嬸子要給你說媒,是個童生家的閨女。”
沈志瞬間耳朵紅了,道:“長的好看不?”
“這我哪裡知道,二哥,要是相中了,你可就是咱們家定親年齡最早的人了。”沈笑道。
像她大伯結親晚,是因為戰亂家裡除了幾畝地,房子什麽都沒了,多少年都住在茅草屋裡。
而大哥結親晚,很大原因也是自己家的財力有限,兄弟姐妹們那會兒都小,人家有的姑娘不願意嫁給老大。
到了大姐,情況就好了許多,大姐又能乾。
“好看能當飯吃呀?”管氏道:“咱鄉下人娶媳婦,要看能不能乾,畫上的人好看,但那是仙女兒,不下凡的。”
“娘,既好看又能乾不好嗎?”沈志有自己的想法。“像您,不就又好看又能乾。”
“……”沈笑捂嘴偷樂。
而管氏則是橫了兒子一眼:“貧嘴。”
“娘,我說的都是真的。是吧七兩?”
沈笑連連點頭,“伯娘是天底下最好看最能乾的。”
“你們啊,就哄我玩兒吧。”管氏頓了頓,又道:“不過,二郎啊,你們塗嬸子上門去說和,還不一定將來如何。
你們倆別和外人提這事兒。
萬一人家沒看中,也落不了什麽話把。”
“嗯。”沈志自然滿口答應。
而沈笑則道:“為什麽看不中,我二哥也是一表人材的。
在村裡,那也是排前排的帥小夥兒。”
此時,馬車已經到了張家灣和他們縣城之間的路段,行人和車馬越來越少。
管氏看看前後車輛都離的遠,就道:“門戶不太對應,他們家是讀書人家。”
“咱們家也是讀書人家,還是耕讀之家。”沈笑不同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