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薑女貴不可言》第178章 半喜半憂
  第178章 半喜半憂
  縣令一職在高門大族眼裡雖是鬥食之官,卻也不是一般人輕易夠得上的。

  要麽需有辟入公府或軍府的經歷,要麽得有為郎、博士或國學助教的經歷,再不然也要經歷過察舉——這些人中多數出身於縣令長或令長以上官宦之家,真正孤微單寒子弟可說少之又少。

  北地經歷過大動蕩,用人方面不比南地嚴格依從家世品流,更多還是參照前期施行過的察舉製。

  這固然有其好的一面,譬如化元元、移風俗。卻也難免被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

  察舉興起於前朝,燕朝一度延用。作為搜羅人才、選拔官吏和任用升遷的清流正途,也是求仕者必由之途,從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不少都是察舉來的孝廉出身。

  然而發展到後來,這種鄉舉裡選之法也和時下盛行於南地的九品中正製一樣,被世族大家所壟斷,成為他們互相吹捧、安插私人的工具。

  孝廉,顧名思義,在家做孝子、出門做廉吏。

  最初,被舉者還多為州郡屬吏或通曉儒經的儒生,強調為人立身以孝為本、任官從政以廉為方;中期以後,吏治腐敗,考核松弛,察舉不實,這就導致魚龍混雜,有越來越多的濫竽充數者。

  如此一來,又和吏治腐敗互為因果,造成了惡性循環。

  民間曾流傳過一首童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父母,被選拔定性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汙泥一樣肮髒,被稱為是乾吏良將的竟然像雞一樣膽小。

  北涼入侵之前的幾年,許是世道將亂,門檻更進一步降低,鄉郡富戶,但凡使點銀子就能舉個秀才、察個孝廉。

  而察和舉又有不同——“舉”是以底層民眾的評議作為主要的參考標準,若果鄉鄰都說此人在孝行廉潔方面堪為典范,朝廷則任用之;“察”主要依賴於上級官員對下級官員的觀察和評定,若上級認為某人在某一方面有所作為,則提拔任用。

  前者出於民眾的認可,後者完全可由上級圈定,因而“察”與“舉”比起來有明顯人為操縱的空間。

  吳友德就是察來的孝廉,非是郡國歲舉的孝廉。

  察舉之後,還要經過公府舉辦的考試,朝廷確定選得其人後,才會量才錄用。

  吳友德原也要和那些歲舉的孝廉一塊到洛邑參加複試,盡管考試的內容是與他八竿子打不著的“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他也信心滿滿。因為和前頭那關一樣,家中皆已“打點妥當”。

  誰料還未動行北地就天翻地覆,複試終究未能完成。

  宣和之亂後,北地幸存的有識之士大批南流,理政人才急缺的情況下,吳友德這樣一個半成不就的孝廉倒成了還算不錯的人選。

  雖無傲人門第,也非官宦之家,甚至為官者基本素養都缺乏,可也正因如此,吳友德毫無良心上的包袱,比之尋常人更能豁得出去,也從不介意在人前顯露自己對孔方兄的癡迷。

  范廣原是區區一縣佐,因能寫會算被吳友德看中,一手提拔成了縣丞。

  跟在吳友德身邊的那些年,范廣大可算是大開了眼界。

  吳友德此人雖未讀得幾卷書,卻頗有些儒雅彬彬之態,還很有一套長袖善舞的本事。巫雄本就地處偏遠,再經他上下左右一番運作,徹底成了州中之“國”,任他肆意施為多年也未起過風浪。

  說是肆意妄為,吳友德卻也不是那粗蠻夯貨,他亦有自己的底線。譬如從不愛對民用強,隻喜軟刀割肉,凡事都講究個有理有據,讓那些刁民縱然有口也難言。

  范廣對其從一開始的瞧不上,到後來的五體投地。

  只可惜吳友德年歲大了,進取升遷全然不思,在巫雄這一畝三分地上待的甚是足意。年前一場重病之後,更是雄心不複,甚至生了致仕之心。

  一介縣令的去留用不著呈報朝廷,只需上稟州郡即可。州郡那邊也沒多留,吳友德卸任一事便就這麽定了。

  吳友德離城那日,范廣親去送行。

  虎倀也好,狼狽也罷,終是多年相知相交,真真假假好歹有那麽一絲情誼在。吳友德語重心長地慨歎一番,話裡話外都勸范廣及時收手,否則恐有“涸澤之危”。屆時再想回頭,怕也無岸可回。

  范廣何嘗不知水滿則溢的道理,但當他舉目望著遠去的車隊,綿延近三十余輛,無需逐一打開來看,也知裡面裝的都是何物。

  他更清楚的是,這些還只是吳友德多年積蓄的一部分。

  給吳友德鞍前馬後的這些年,野心和欲望隨著眼界一並開闊,卻只能睜眼看著上官吃肉喝湯,自己跟在後頭勉強沾點油腥,兩下一比較,讓他如何能夠甘心就此抽身而退?

  吳友德走了也好,沒了壓在頭上的這座山,才是他真正大展拳腳的時候。

  但一切的前提,需得打點好繼任的巫雄令。

  送走吳友德之後,范廣多方打探繼任巫雄令人選,得到的消息是將由某參軍直接領縣令長。

  這讓他大松一口氣。武人好!武人直來直去,沒有那些花花腸子,容易說服,也更好掌控。

  不想臨了又有變更,參軍變成了刺史公子。

  范廣這下更是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對於豳州子民來說,天子什麽樣、天子生了幾個龍子,這些都不打緊。比起朝廷,比起皇城,他們更關心的是與自己休戚相關的刺史府。

  刺史府內風吹草動都為人津津樂道,幾位公子更是眾目所聚、焦點所在,自然有不少傳聞流出。

  若來的是別個,范廣都未必有把握,偏偏來的是凶頑暴戾的五公子蕭元度。其荒唐行徑、其庸劣品性,幾乎人所共知,范廣亦耳聞不少。

  可見連上天都在幫他!
  不過他仍不敢大意。大手筆使錢,進一步打探其好惡喜厭,美婢屋宅、嬉遊賭樂很是做了番安排,這才終於把人盼來。

  乍見之初,范廣一半喜一半憂。

  喜的是這五公子與傳聞無絲毫出入,憂的是屋宅沒送掉,他似乎也不太愛宴飲……

   我抗拒不了誘惑,多躺了一天。。ヘ(__ヘ)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