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第六〇七章 錫蘭茶園
曾滌生跟董書恆講了很多歷史上的文官文化。這些東西在書上是沒法直接看到的。
都是曾滌生這樣的官場老油條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慢慢總結出來的。
自從隋唐科舉制度建立以來,文官漸漸形成了一個文化傳承。
讀書人通過讀書考科舉,最終是要完成自己身份的升華,是要保持或者改善自己和家族的生活狀況的。
這裡面是有很強的特權思想。
當然了,在此過程中很多人也會去忠君報國。
他們將這種忠君報國看作是獲得特權的交換。
現在複興軍雖然改革了科舉,降低了考試的門檻和官員的起點。
最初這麽設計的時候,董書恆就是要削弱官員的特權思想。
包括後面告誡他們只是為百姓服務的。就是要讓他們確立一種做官只是一種職業, 一種比較神聖的職業的認識。
但是在本質上還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
尤其是隊伍中龐大的由舊時期幕僚、師爺轉變而來的官員。
他們在最開始的時候辦事的能力確實不錯,也不敢將原本吃拿卡要的那一套帶到工作中。
但這只是因為當時的淮海軍體量小。新成立的監察部在李虎的帶領下也足夠的勤勉,不給他們犯錯的機會。
可是,時間長了,這些人的本質就漸漸顯露出來了。
尤其是在光複之後,很多人走上了更高的崗位, 管理的區域更加的偏遠, 這種地理上的偏遠會讓很多人的膽子變大。他們將原本官場中的那一套拿出來。
拉幫結派、排除異己、貪汙受賄……
種種行為都冒了出來, 而複興軍自己培養的官員以及那些書院出來的學生在官場上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
雖然還不是普遍的現象,但是出現的一些個例已經讓董書恆頭痛不已。
其中甚至有一開始就是進入複興軍的元老級人物。
剛開始的時候,監察院還能對付。
但是後來有些地方官員甚至將檢察院派下來的人都給收買了。
他們通過拉幫結派,在地方上形成一個利益集團,對上欺瞞,對下通過拉攏打壓的手段不斷地擴大這個集團的規模。
這種事情在前朝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曾滌生很直白地告訴董書恆,這樣事情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的。
只能像董書恆所說的,下一代人成長起來了,老百姓群體中的讀書人比例高了。那些人會用律法作為武器來保護自己了。
還有就是電話、電報普及之後,地方官員沒辦法對地方上的事情完全隻手遮天。
這樣的情況下,只要保障高層的清廉,就能有效的遏製或者緩解這種腐敗現象。
短時間內想要緩解這樣的情況,只能給他們樹立一個敵人。
惡人總要惡人磨。曾滌生建議董書恆在監察院中補充一些舊官僚,這些人只能固定在監察院系統內部。
讓他們去對付這些原本的幕僚、胥吏。因為他們了解這些人的手段。
這些舊官僚的品性不一定要多好,但是一定要是那種有能力、有手段的人。
這樣讓兩方鬥起來,至少能夠維持住一種平衡。
董書恆也覺得這樣有道理。
他原本想建立一個地方評議會那樣的制度,先將地方民主給弄起來。
不過, 曾滌生一下就給否定了。
他告訴董書恆, 他想搞的那個評議會只會被這些人利用。
因為現在的情況下,地方上能夠進入評議會以及願意進入評議會的肯定是那很少一部分有文化的人。
而這些人大部分還是當地的地主或者商人,這些人都是最容易產生私心的。
到時候,那些官員只要的讓渡一部分的利益,那麽雙方就很容易勾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龐大,更加牢固的利益群體。
滿清的時候,地方官場就是這樣的,地方官、胥吏與那些士紳一起聯合在一起欺壓百姓。
在這樣一座大山壓迫之下,普通人就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當初從滿清投過來的舊官僚,董書恆手中確實儲備了一批。
當初都放在了一些閑職上,現在要挑出幾個還是很容易的。
最後董書恆邀請曾滌生出山幫他做事,只是曾滌生毫不猶豫就婉拒了。
他現在這個狀態比他出山發揮的作用還要大。
不過他答應會將自己對一些時政的想法寫成劄記,定期交上去。
離開長沙之後,董書恆繼續南下,他將從湘南進入粵西然後進入雲貴。
接下來他要去西南軍區看一下,順便到騰衝府去見幾個重要的人物。
在此期間,這次由聖軍策劃,廓爾喀新軍以及緬甸王軍參加的戰役也因為大嚶帝國第二批遠征軍的到來而結束。
聯軍曾經一度打到了加爾各答的城下。
聯軍的火炮都已經轟進了位於下城的印度人聚居區。
給這裡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但是第二批的三萬英國遠征軍以及一萬多從南方羅伯特將軍那裡調來的軍隊。直接開進加爾各答,讓這裡的軍力瞬間充盈了起來。
英軍甚至組織軍隊出城在加爾各答城北與聯軍進行會戰。
聯軍的素質以及火炮的數量和威力畢竟不如英國人。
在會戰中聯軍的傷亡慘重。當然英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面對這樣的情況,陳玉成主張主動退軍。
這樣再打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聯軍於是向北撤到了帕德巴拉城修整。同時希望能夠通過這座城市對加爾各答進行監視。
這次戰役雖然沒有拿下加爾各答,但是聯軍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最大的一塊就是英印軍全面退出了北方恆河流域。
起義軍的北方聯盟的危機被解除了。
巴依女王掌控的北方義軍趁機反攻,成功拿下了英印軍拋棄的所有地區。
巴依女王幾乎是每到一處,城內留守的仆從軍就開成投降。
英國人的撤退讓他們士氣盡失。當地的百姓也被義軍的各種口號所吸引,渴望加入北方聯盟。
廓爾喀人得到了根德格河流域的大片土地。
他們終於有了一塊適合耕種的平原地帶,這將極大的改善廓爾喀人的生活。
原本就在聖軍控制之下的朗布爾區成為了聖軍的後方。
聖軍的領土向西推進到了根德格河,與廓爾喀交界。向南擴展到了重鎮拉傑沙希。
這一塊位於雅江和恆河之間的平原地帶被石達開命名為河中地區。這裡的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至少可以養活上千萬的人口。
而緬甸王軍則獲得了河口西側的庫爾納地區。
按照三方的約定,聯軍將繼續留在帕德巴拉威懾加爾各答。為後方爭取更多的時間。
因為他們需要慢慢地消化這些土地。
北方聯盟的義軍也在抓緊整合其內部各個勢力,同時還在向西和南兩個方向進行拓展。
在西邊,他們受到了旁遮普軍團的阻撓。英印軍在那裡的實力不弱。
在南邊,巴依女王親自帶兵幾乎橫掃了馬爾瓦高原。
詹西城本來就位於高原的北部。巴依手下的騎兵部隊大都來自這裡。
橫掃高原之後,他們就在南面建立了一道地理上的屏障。
溫迪亞山脈能夠幫助北方聯盟擋住英印軍孟買軍團的北上。
而當前的加爾各答兵團則完全被聯軍牽製在加爾各答城。
隨著聯軍撤兵,已經回到加爾各答指揮軍隊的羅伯特將軍準備組織軍隊進攻。
可是就在這個緊要的關口,加爾各答爆發了瘟疫。
之前聯軍進攻的時候,英國人將防守的重點放在了自己人居住的上城。
而對居住在下城貧民窟中的當地土著疏於保護。
導致了這些土著居民被殃及池魚,死傷慘重。
但是因為封鎖的原因,這些死去的人沒有足夠的柴火火化。
當地人只能對他們進行土葬或者水葬。
而同樣因為聯軍的封鎖,這些屍體只能拋在下城的附近。
這裡的居民的生活用水就是那些小河中的水。
而這些水源都被屍體給汙染了。
再加上那些偷吃屍體的老鼠橫行。
下城的貧民因為饑餓甚至會去捕捉那些老鼠吃。
就這樣,可怕的瘟疫最早在下城的印度人貧民區中流傳。
得病的人會全身發寒,但是身上不停地冒汗,隨即患者就開始口渴,不停地喝水,但是並不撒尿。
緊接著患者的身體開始浮腫,就像是吸了水的海綿一般。
最後患者會死於急性的腎衰竭。
英國人從來不管下城的這些印度人的死活。
以至於沒有及時地察覺到這樣的情況。
直到白人區也開始流傳這種疾病,殖民當局才開始重視起來。
也許是到白人區乾活的的土著貧民帶進來的病菌。
也許是老鼠或者是蚊蟲什麽帶過來的。
這個時期的西醫才剛剛起步,並不成熟,沒辦法做出溯源。
要不然在克裡米亞戰場,英法聯軍也不至於因為幾次瘟疫就損失那麽多的兵力。
依然還在總督位置上的約翰·拉姆齊很果斷地封鎖了上城和下城之間的通道。同時還采用了一些他們知道的防疫手段。
原本準備出征的大軍只能停了下來。
因為整個加爾各答幾乎都要停擺了,原本那些負責乾體力的當地土人都有可能攜帶瘟疫。
聯軍的那邊也知道了加爾各答正在鬧瘟疫。
在複興軍援助的軍醫的建議下,還沒有發現瘟疫的聯軍也采取了很多必要的措施。
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全面收縮防禦,不再與加爾各答的軍隊會戰。
……
錫蘭島的北部濃密的叢林中,張德帥整帶著幾名助手還有幾百名從泰米爾國王普維基利那裡借來的精銳艱難地前進。
為了避開英國人的眼線,他們只能在叢林中隱秘前進。
好在這些泰米爾人戰士都是在叢林中長大,這種叢林中的行軍對他們來說就是小兒科。
他們在叢林中遠距離行軍,甚至都不需要帶多少補給。
因為在這裡幾乎看到的一切東西都能成為他們的食物。芭蕉樹、棕櫚樹的樹心,樹上的猴子、蜥蜴、變色龍……
幾名泰米爾人士兵將一隻烤製過的猴子送到張德帥面前,討好地想讓這位大人物挑選最美味的部分。
看著那烤好後就像是一個嬰兒形狀的猴子,張德帥差點忍不住吐了出來。
他寧願去啃乾巴巴的壓縮餅乾,也不吃這玩意。
他們的此行的目的地是錫蘭島中央山脈邊上的一棟莊園。
任務是情報部長季明山親自下達過來的,任務等級很高。
情報部從葡萄牙人那裡得到了一條驚人的消息。
1848年東印度公司秘密派遣英國人福瓊到中國,然後再1851年他帶著1.7萬粒茶種以及2000株種苗回到了印度地區。
這些種子和幼苗被分到了三個地方分別培育。
而他們這次要去的馬克伍德莊園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茶樹的培育種植基地。
ps:二更送上,求月票,求推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