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江寧書院城
江寧城不愧為六朝古都,她似乎天生自帶人氣光環。
自從華夏拿下江寧之後,到現在已經一年多時間了,一年多兩江承平,江寧似乎又成為了那個江南的文化經濟中心。
原本逃走的富商大戶紛紛回到了江寧,他們的產業雖然已經都轉到了複興軍的手中,但是這些人的根底本就不在城內。
坐落於各處的莊園才是他們的根底所在。江南地區的士紳地主階層根深蒂固。太平軍掃蕩了一波只是減弱了他們的實力。
倒是給後面的複興軍限制這些士紳地主創造了條件。
表面上複興軍對這些地主沒有多加打壓, 反而做出了保護私有財產這樣的承諾。
實際上這只是相對比於太平軍而言。
複興軍出台的限制地租的土地政策要是在以往,肯定會受到這些地主的抵製。
但是經過了太平軍的打壓之後,他們就能夠很從容地接受複興軍的新制度。這就是對比產生的效果。
就像一個人天天吃糠咽菜,你突然間讓他隻吃白米飯,他都有可能覺得很香。
不過這些大戶的回歸倒是讓江寧的城市更加的繁華。
城市裡面總要有有錢人,有了有錢人才會有打工人。
沒有有錢人就缺錢消費的主力,沒有打工人就缺少人氣。
沒了有錢人, 那麽那些打工人、做生意的人賺誰的錢去呢?
有錢人能夠將城市外面的資金, 拿到城市中來消費。相當於向城市輸送資金。
沒有外部的輸入,城市就沒辦法發展。
如果將一座城市看做一個有機的整體,那麽肯定是輸入越多,城市的發展越快。
到了下關的碼頭,李存訓帶著江寧的官員在碼頭迎接董書恆。
許久未見這個老部下,李存訓的唇間已經留起了短須,顯得比以前成熟了很多。
他現在已經是江寧府的總長。
這次到江寧視察,也是董書恆點名讓他過來接待自己的。
那些省中的高官要下來接自己,全部都被董書恆拒絕了。他一個人下來轉悠,不希望所有人的都圍著自己轉,反正開會的時候都會見面。
“怎麽樣,存訓?在地方上做的還順心嗎?”董書恆問道。
李存訓從侍從室離開了之後,先是到江西的地方歷練了一下。
華夏建立的時候,江寧城的總部機關全部抽調北上,他就是在那個時候調到了江寧城。
那時候,江寧突然間走了很多人,一下子似乎蕭條了很多。
經過了很長時間才緩過勁來。
“總統好, 總統請放心,存訓一定會做好的。”李存訓沒有談困難。
作為一個地方官員, 解決難題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本來他們就不要做什麽具體事情,不讓他們解決難題,那麽要這些人幹什麽呢?
“我看這碼頭周圍就發展的不錯嘛。比我上次看的時候要繁華多了。”董書恆看了看下關碼頭的情景。
靠近碼頭位置修建了大量的商鋪以及倉庫。沿著碼頭的主要道路,通向城市的方向。
“總統,咱們這裡現在是江西、湖南、湖北、雲貴川等地商品北上的集散地。”
“各地的商品到了我們這裡一般都會暫時停下來。然後再選擇用鐵路還是走船運北上。到淮北以及徐州的商品一般走鐵路。鐵路的速度快。再往北的話,就要走運河了,也有些大宗的商品會走海運。”
……
李存訓滔滔不絕地說道。他知道董書恆最喜歡聽人匯報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你要是在他面前溜須拍馬來虛的,那麽董書恆會非常的反感,覺得你是在浪費他的時間。
董書恆就是一個純碎的實用主義者。
作為董書恆的第一任大秘,李存訓對董書恆的了解要比一般人多一些。
“江寧的區位優勢是很好,而且這其中也有歷史淵源。畢竟在歷史上她一直是南方的中心。”
說著董書恆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過,存訓,你作為一方大員,應該知道任何區位優勢都不會是永遠的。我跟你說,以後我們的鐵路會繼續發展,也許再過十年,我們能夠建成橫跨長江的大橋。這不是幻想,現在我們在黃河上正在搭建鐵路橋,全部使用鋼鐵建造的鋼架橋。那麽離我們在長江上架橋還有多遠呢!”
“我打個比方,如果新京直接有一條鐵路從河南通到了鄂北,再沿著湘南繼續向南延申。那麽,那個時候,西南的貨物還會從江寧轉運嗎?”
董書恆這麽一說倒是真的引起李存訓深深的擔憂:“這……總統,是存訓的眼光太狹隘了。”
“你沒想到這一點也沒關系,但是你要知道一個地方要發展,要依靠兩個實力,一個是硬實力,一個是軟實力。”
“硬實力就是你要發展自己的產業,現在江寧有重工業基礎,這裡的航運便利,可以利用好周邊的礦業資源。擁有了煉鋼廠之後,你們就可以考慮發展一些下遊產業,比如機械製造業。這個產業以後的市場會非常的大。發展的好了,這以後就是華夏的基礎。”
“再說這軟實力,軟實力就是一個地方的政治環境,人文環境。政府是否能夠做到高效廉潔,能夠有效地服務地方的經濟發展,這就是一個地方的軟實力,如果一個地方的軟實力好了,工廠主自然喜歡將自己的工廠建在這樣的地方。”
“像江寧這樣的大城市,要想發展起來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要發展光靠農業是不行的。當然,無農不穩,農業的發展是一個地方穩定的基礎,但是它無法對城市的擴大做出貢獻。”
“江寧要想能夠變成真正的大都市就要有工業來吸引更多的非農人口進入城市生活。農民依賴土地,是不能夠生活在城市中的。只有工人,他們依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工資,需要生活在生活物資齊全的城市之中。務工人口的增多,能夠促進城市的擴張。而且這些人的消費,亦能夠促進城市的商業的發展。”
“還有一點,就是要重視教育的發展,因為工業的發展依賴科技,而教育能夠培養出創新科技的人才。同時,院校也能夠促進一個城市人文環境的發展。這也算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
……
董書恆將自己的一些對於城市發展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跟李存訓說了一下。
實際上,江寧的發展也有很多的限制因素。
江寧的周圍有很多商業城市,比如揚州、滬上、蘇州、杭州,這些大城市都離著江寧不遠,勢必會分走很多江寧的發展動因。
當然了,這實際上也是江寧發展的一個優勢,那就是周圍資源更多,會跟江寧競爭,也能夠為江寧所用。
“嗯,總統,今天聽您說了這麽多真是受益匪淺。我們以前看待城市發展還是有些目光短淺了。原來治理城市和農村還有這麽大的區別。”李存訓說道。
“我相信你能夠做好的,其實每個城市都有她的定位,有些城市要成為一個區域性的大中心,有些城市純粹就是作為一個小區域的行政中心,為本區域服務。定位不同,發展的要求也不同。”董書恆繼續說道。
“江寧的定位應該是一個服務長江中上遊的大型中心城市,而不僅僅是江蘇行省的省會。我對江寧的期望很高。”
“嗯,總統,屬下不會讓您失望的。”李存訓點頭說道。
李存訓和董書恆一起上了一輛馬車。這輛馬車比較特殊。這是一輛有軌馬車。
因為下關碼頭這裡的貨物吞吐量比較大。
江寧府專門在碼頭的主乾道上建造了一條有軌馬車。
兩條類似火車道的鐵軌,向著遠方延伸。
坐在有軌馬車上明顯舒服的多了。因為是在鐵軌上跑,減少了馬車的阻擊,馱馬可以拉動更重的馬車,所以有軌馬車可以建造得更大更長。
有軌電車出現之前,有軌馬車就是城市短距離有軌交通的主力。
甚至是火車就是在有軌馬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董書恆現在鼓勵各地使用有軌馬車。華夏現在擁有大片的草原,大牲畜的成本很低。
發展有軌馬車還能夠,解決草原上馬匹的銷售問題。
很快,華夏就要有自己的有軌電車了。
徐壽在歐洲很忠實地踐行了科技的搬運工這樣的角色。
他的人還沒回來,有軌電車的技術就已經回來了。當然這些技術裡面還有他的功勞。
正是他與西門子合作建造了第一條有軌電車。
到時候董書恆給這些有軌馬車稍加改造,就能讓其變成有軌電車。
城市內,大牲畜還是不能太多,不然影響市容。
不過他們可以在農村繼續發揮作用。即使是以後有了柴油機。
牛馬等牲畜依然可以在農村地區發揮作用。畢竟他們吃的是草。而柴油機是要吃油的。
柴油機用壞了就壞了,牛馬老了,還可以賣肉。它們可是一生都在為人類服務。
進入江寧城,董書恆見到道路似乎得到了修繕。城內的整體布局沒什麽變化。
只是城外的建築變多了。甚至還有那種新建的成排的工人住房。
到了城內,董書恆見到原來總部使用的大宅院,現在大都變成了書院、學院。
“總統我們現在將所有的學院、書院都搬到了城內來。現在江寧這裡有女子師范學院、男子師范學院、江寧書院、江寧理工學院、江寧中醫學院、淮·克技工學校等近十所書院、學院或者職業學校。”
“我們將原本內城的那些大宅院基本上都改成了學校。組成了一個江寧教育聯盟。”
“為了節約成本,所有的書院公用內城的一個公共大圖書館。這樣就可以將這些學校的圖書集合起來,形成資源共享。也便於各個學校之間的學生相互的交流。”李存訓指著馬車外面的那些掛著大牌子的學校介紹道。
這個真不是董書恆教的,應該是他們自己琢磨出來的。這樣的模式後世倒是非常常見,也算是達到一種群聚效應。
“這樣很好,你們這裡可以成為一個書院城了。乾脆就將內城變成一個江寧書院城。將政府機關都搬遷到外面去。”
“是的,總統,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回頭我們就找院校的負責人談話,尋求大學城建立的可能性。”對於董書恆的建議,李存訓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去實踐。
“不過這個主意雖好,可是這個得總統您先去說一下。要是讓高官知道是我的提議將他們都給趕出去,以後我的日子就難過了。”李存訓苦笑道,董書恆做事就喜歡這樣雷厲風行,他剛才那可不是僅僅說說而已。
董書恆笑著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他說道:“現在我們已經推廣小學教育。在各個地方建立小學堂。隨著讀書人的基數在變得越來越高,以後希望能夠進入書院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多。你們這裡求學的書生還會爆發增長。”
“所以說,以後書院的規模還會越來越大。”
“江寧本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江南的文氣有一半都匯聚在這裡,這裡真是一個辦學的好地方啊!”董書恆感慨道。
後世人的稱南京的經濟比不上蘇州、上海,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就是靠著那麽多的高校支撐下來的。
學生也是一群需要消費的群體,而且他們的錢都是來源於城市的外部,也是向城市內輸入資源的人群。
一個城市的學生越多,對於這個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存訓,你們不僅僅要自己培養人才,還要能夠將人才留下來。要留下人才,一方面要將江寧變得更加的美麗宜居,另一方面要給人家創造就業的機會。”
……董書恆給李存訓上了一路的課。他們第一站趕到了江蘇行省政府,在這裡董書恆和江蘇的官員開展了一場座談會。
了解了江蘇的建設情況,也提了一些建議。江蘇這裡的發展基礎是所有省份中最好的。
雖然北部地區劃給了徐州市,東南地區劃給了滬上,但是江蘇的體量還是很大的,它的境內還是有揚州、江寧和蘇州這樣發達的城市。同時還有淮海軍初創時在東台、高郵留下的工業基礎。
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江蘇都走在了別人的前頭。
接下來的一天中,董書恆去參觀了淮·克的兵工廠,它早就想去看看那些巨大的要塞炮是怎麽製造的。
“克魯伯先生,在這裡生活的怎麽樣?”董書恆在這裡見到了小克虜伯,並且親切問候他。
“哦,親愛的總統先生。感謝您當初將我引領道華夏這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片創造奇跡的地方。”小克虜伯感慨萬分。
他到華夏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親眼見證了董書恆帶著手下統一了一個跟整個歐洲差不多大的帝國。
然後他還親自參與了華夏的經濟建設。
他已經和妻子瑪麗加入了華夏的國籍,宣誓為華夏效忠。這是他們最初的時候就做出的決定。
接下來,小克虜伯向董書恆介紹了一下的工廠的建設和投產情況。
淮·克集團在江寧建造的是煉鋼、機械、軍工聯合體。其核心其實還是位於江北的煉鋼廠。
考慮到城區的生活環境問題,淮·克的煉鋼廠最終還是建在了江北地區。
那裡既有火車站又有水運的港口,對於大型鋼件的運輸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軍工廠卻是建造在了江南,主要還是考慮到工人的生活問題,江北地區畢竟有些荒涼,兩者之間有水路相連,交通也很方便。
重炮的鑄造廠房非常的高大。董書恆不懂技術,看不大懂工藝。
只是大概知道一些簡單的原理。
“總統,您給我們看的新式火藥太棒了,既然有了這種火藥,解決了發射藥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研製更大口徑的火炮了。而且這種火藥對於後膛炮來說非常的友好,它幾乎沒有什麽殘渣。”小克虜伯興奮地說道。
就如同火藥一直限制了槍支的發展一樣,它也限制了火炮的發展。
“總統,跟您匯報一件事情,您之前交給我們研製的鎳鉻合金裝甲的研究已經有了眉目。這種裝甲確實要比普通的鋼製裝甲強上很多。”小克虜伯興奮地說道。
在合金鋼的研製上,華夏這邊似乎已經要超越了普魯士和英國。
這讓小克虜伯的心中隱隱有些得意。以前他將自己的父親看做無法超越的目標。現在他似乎可以走到父親的前面。
PS:求票!推薦兩本書《我的劍渴望鮮血》、《靈魂畫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