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卡拉馬佐夫兄弟(全兩冊)》第十六章《卡拉馬佐夫兄弟 2》(8)
  注釋
  1 本附錄中的信件均節選自《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家人與朋友信件》(Letters of 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 to His Family and Friends),轉譯自英譯本,譯者王林園。若無特殊說明,本附錄注釋均為譯者注。——編者注
  2 阿·尼·普列謝耶夫(1825—1893),詩人,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改判流放烏拉爾斯克十年。謝·杜羅夫(1815—1869),詩人、翻譯家,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同陀氏一同改判四年苦役。亞·帕利姆(1822—1885),作家,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成員。

  3 阿·尼·邁科夫(1821—1897),詩人,純藝術派代表人物。

  4 尼·尼·斯特拉霍夫(1828—1896),文學批評家。

  5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1822—1885),自然科學家、哲學家,主要著作《俄國與歐洲》。

  6 奧茲米多夫(1844—1908),莫斯科附近的一位農場主,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後又追隨托爾斯泰。

  7 1878年4月3日,莫斯科各大學的學生示威遊行,遭到攻擊,事後五名大學生致信陀氏。

  8 伊·謝·阿克薩科夫(1823—1886),文學家,斯拉夫派代表人物。

  9 王林園,畢業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CATTI一級筆譯。

  [1] 修士和苦修士的軀體從修道室裡抬到教堂裡去,在誦經以後再從教堂抬到墳地的時候,唱誦雅歌“生活如何甜蜜……”;如死者為司祭,則唱誦讚詩“扶助者和保護者……”。

  [2] 《新約·路加福音》中記載了一位被七個惡鬼附身的娼婦瑪利亞。(詳見福音第8章)
  [3] 原文為意大利語:incognito。

  [4] 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劇作《奧賽羅》中的主人公。

  [5] 屠格涅夫(1818—1883), 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6] 普希金創辦的進步文學與政治雜志,1866年被迫停刊。

  [7] 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

  [8]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主角。

  [9] 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中的台詞。

  [10] 法國詩人。

  [11] 法國詩人、文學批評家,代表作《詩藝》。

  [12] 原文為法文:Ci-glt Piron qui ne fut rien Pas même académicien.
  [13] 即Punch,一種果汁雞尾酒的名字。

  [14] 俄國檢察制度中,案件公判前進行預審的官員成為預審推事,而起訴後進行預審的是檢察官。

  [15] 戴奧吉尼茲,古希臘哲學家,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每天白天打著燈籠在街上“尋找誠實的人”。

  [16] 原文為法語:passons。

  [17] 原文為法語:c’est ini。

  [18] 原文為拉丁文:sine qua。

  [19] 別林斯基(1811—1848),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評論家。

  [20] 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男女主人公:奧涅金和塔季雅娜。

  [21] 原文為法語:Les femmes tricottent。

  [22] 又稱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局,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於1826年設立的特種間諜機構。

  [23] 俄國革命報紙,1857至1867年由赫爾岑和奧加遼夫合辦。

  [24] 原文為法語:Cette charmante personne.
  [25] 按這個虛構的地名隱含有“畜欄”的意思。

  [26] 原文為法文:Vaus comprenez, cette affaire et la mort terrible de Votre papa.
  [27] 原文為拉丁文:de ideabus non est disputandum.
  [28] 原文為法語:qui frisait la cinquantaine。

  [29] 多馬,《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對主耶穌的復活持著“非見不信”的態度,被稱作“多疑的多馬”。

  [30] 原文為法語:C'est charmant.
  [31] 原文為法語:C'est noble, C'est charmant.
  [32] 原文為法語:C'est chevaleresque.
  [33] 原文為拉丁文諺語:sum et nihil humanum a me alienum puto.
  [34] 原文為法語:C'est du nouveau, n'est ce pas?

  [35] 原文為法語:Quelle id'e!
  [36] 原文為法語:le diable n'existe point.
  [37] 果戈理代表作《欽差大臣》中的主人公,故事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在窮困潦倒之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而鬧出一系列笑話。

  [38] 《聖經》中的讚美詞(原意為“上帝是可讚頌的”)。

  [39] 原文為法國哲學家笛卡兒(1596—1650)的名句:Je pense, donc je suis.
  [40] 原文為拉丁文:O, Sancta Maria。

  [41] 原文為法語:Ah, mon père。

  [42] 原文為法語:Ca luisait tant de plaisir et à moi si peu de peine!
  [43] 歌德創作詩劇《浮士德》中的兩個角色:主角浮士德與魔鬼靡非斯脫斐利。

  [44] 希臘神話中曾統治世界的古老的神族,後被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推翻並取代。

  [45] 原文為法語:Ah, mais c’est bête enin!
  [46] 原文為法語:Monsieur, sait-il le temps Qu'il fait? c'est à ne pas mettre un chien dehors!
  [47] 原文為法語:c'est à ne pas mettre un chien dehors.
  [48] 原文為法語:Le mot de l’enigme。

  [49] 原文為拉丁文:Nota bene。

  [50] 原文為德語:Spagiren。

  [51] 原文為德語:Gott der Vater。

  [52] 原文為德語:Gott der Vater, Gott der Sohn。

  [53] 原文為德語:Gott der Sohn, Gott der heilige Geist。

  [54] 原文為法語:à décharge。

  [55] 出自古羅馬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的詩,比喻專製統治對羅馬民眾的愚民和腐蝕。

  [56] 原文為法語:Le diable n’existe point!
  [57] 原文為法語:chef d'oeuvre。

  [58] 果戈理小說《死魂靈》中的三個人物。

  [59] 原文為法王路易十五的話:aprés moi le d'luge.
  [60] 原文為拉丁文:Nota bene。

  [61] 英國小說家安·拉德克利夫所著小說《奧多芙的神秘》中,女主人公被困的一座黑暗城堡。

  [62] 原文為拉丁文:vivos voco!
  [63] 出自奧斯特羅夫斯基的諷刺喜劇《艱難時世》。

  [64] 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對宙斯說:“裘必特,你發怒,可見你無理。”後世用這句話代指在論戰中發怒,實際上是自認理虧的表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