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開局就死了諸葛亮》第133章 借用“天爐戰法”
  在薑維的“二分天下”計劃中,今年並不是佔領荊州的時候,更不是“滅吳”的時候,因為這需要大舉用兵,如今的大漢,還沒有如此強大的國力來支持。

  陸遜回到南郡後,他將八萬大軍屯於宜都郡,並且親自坐鎮宜昌城,不過幾天之後,蜀軍卻無半點動靜。

  “丞相,有點不太對!”全琮不解地問道:“前幾日,關索還氣勢洶洶地過來砸城,這幾日,怎麽沒了動靜?”

  “丞相!據信使來報,蜀軍的木筏並未繼續增加,並且扎木筏的蜀軍也消失不見,蜀軍會不會有詐?”全琮繼續問道。

  “全將軍,何必心急?蜀軍在攻,我在守。隻我守好各處城池,再嚴密監視江面,蜀軍乾不出什麽大事。”陸遜不緊不慢地說道:“我八萬大軍屯於此地,蜀軍怎敢來攻?今,我只需安坐城中,蜀軍來則戰之,不來則守之,如此一來,蜀軍必退。”

  “報……”

  “稟丞相:朱然將軍派人回報,蜀軍已退去多時,可能已經退往信陵!”

  “怎麽可能?城外寨中屯滿蜀兵,朱將軍卻說蜀軍盡退?”

  “稟丞相,朱將軍看得很清楚:蜀軍寨中空無一人。平日所見者,皆是草人!”

  陸遜懶得去算計蜀軍退走的原因,他隻采用“敵退我進,敵進我守”的戰略,於是說道:“既然如此,就令朱將軍引兵三千往信陵試探,務必緩緩而行!”

  次日,朱然領著兵馬沿江而上,在信陵城以西才發現蜀軍的蹤跡:蜀軍在這裡扎了十幾座蜀軍營寨。

  這些營寨扎得十分堅實牢固,寨與寨之間的距離不足200步,各寨之間可以相互應援。

  並且,這些營寨與信陵城融為一體,組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線。如果不逐一摧毀這些營寨,吳軍絕無攻佔信陵的可能。

  從永安到宜昌這一線,載有兵卒或糧草的戰船很容易順江而下。然而,因為這一段的水流比較湍急,重載的戰船卻很難逆流上行。

  另外,在夷水一線,夷水要塞仍有蜀將王訓的三千兵卒駐守,其中多余的糧草早被搬走,吳軍也沒辦法從這條線路迂回至巴東。

  “丞相!據細作和哨探回報:秭歸城中,只有五千蜀軍和幾千傷兵;信陵城和周圍的營寨中,蜀軍數量大約一萬五;秭歸和信陵由吳懿鎮守,梁虔、梁緒、句扶、李歆為副將。”

  “蜀軍主力到底何在?”陸遜疑惑地問道,眾將啞然。

  至此,陸遜又有中計的感覺:自己率領重兵,不顧一切地返回宜昌駐防,薑維的主力卻不見了!前幾日,關索作勢攻打宜昌,這應該是故意將自己的主力調回!

  “派出所有哨探!就算找遍荊州,也要找出薑維的蹤跡!”陸遜不悅地喝道。

  “報……”

  一名信使匆匆來報,陸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稟丞相:武陵郡守衛荊,從長沙郡發來急信求援:武陵郡內,沅南、漢壽、作唐、孱陵等縣皆有蜀軍活動!多縣的縣令和官員已被蜀軍斬殺;鶴峰縣縣令劉般叛逃魏國。”

  “武陵郡?”陸遜意識到不妙,幾乎是發狂般地吼道:“建始!蜀軍的主力一定在建始!”

  陸遜意識到自己又輸了,這次輸在了戰略上:薑維虛晃一槍,誘使自己突破圍堵回到宜都,但薑維的戰略重心並不在南郡諸縣,而是荊南四郡!當陸遜意識到自己上當的時候,對於吳國來說,武陵郡的行政管理已經名存實亡。

  現在,蜀軍應該暫時不會攻取宜昌,但蜀軍隨時可以攻打;陸遜暫時沒辦法攻破信陵和夷水要塞,因此,他不得不留下重兵防守宜昌。

  經過深思熟慮,陸遜在宜昌留駐三萬兵馬,由呂霸、呂睦這兩兄弟駐守;另外,陸遜在宜昌以東的宜都也留駐3萬兵馬,由朱異、張承二將駐守,腿部受傷的周胤也留在宜都養傷。

  陸遜一再要求這幾人隻守不攻,將各處防守細節安排妥當後,陸遜親率十二萬大軍往武陵方向開進。

  與此同時,位於建始城中的劉閃、薑維和眾多的將領正在商議禦敵之策。

  “陛下,我兵進武陵,陸遜必從宜都、松滋方向來援,我得早做打算。”

  “不錯!”劉閃點點頭說道:“陸遜兵馬眾多,大將軍有何禦敵之策?”

  “陛下,武陵郡大部分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其間水網密布,大小河流數百條之多。末將以為,我應以步兵方陣盡量阻滯吳軍,然後用機動性高的騎兵加以震攝,等到願意遷居的百姓完成遷徙後,就率軍退回建始。”

  薑維的戰略比較穩妥,蜀軍可進可退,不在意城池的得失,戰爭的烈度和主動性控制在自己手裡,很容易實現預設的戰略構想,自然獲得眾多將領的一致認可。

  “諸位將軍,朕有一法,如果進展順利,應該可以重創吳軍主力!”

  蜀軍才九萬兵馬,而陸遜有十二萬之多!武陵大部為平原,很難打出大規模的伏兵戰術,如何能重創吳軍?

  眾將都表示懷疑,劉閃分析武陵郡的地形後,提出一個大范圍騰挪的“天爐戰法”。

  劉閃說出比較細致的方案之後,薑維和眾多將領經過慎重思考,然後又做了細致的推演,都覺得此種方案可行,無不驚歎此計的玄妙。

  吳、蜀兩軍共投入二十多萬大軍,劉閃提出的方案獲得眾多將領,特別是大將軍的認可,他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不過,只有劉閃自己才知道,這種打法在一千多年以後,一位舉世聞名的抗倭名將早就用過!自己不過是將其照搬過來而已。

  這位抗倭名將使用這種戰法,在長沙會戰中,以低劣的裝備重創了裝備精良的倭國軍隊,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也獲得了M國總統杜魯門授予的“獨立勳章”!這套“天爐戰法”,也成了M國多所軍校的重點教案之一。

  武陵郡跟長沙郡地形很相似,都有“水網密布”的特點,由於地形的差異,武陵郡更適合蜀軍防守,劉閃將這個戰法照搬過來,薑維再根據地形加以改進,其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作戰方案確定之後,薑維派出快馬信使直奔松滋,將行動安排告知傅僉和高翔。

  幾名史官抑製著激動的心情,顫抖著記下這次會議的詳細經過和內容。

  蜀軍兵犯武陵,陸遜自然焦急。急令朱然、張梁、丁奉率軍先行,自己領著主力穩步推進。

  次日,三員吳將率一萬先鋒,迅速趕到洈水。

  此時,傅僉、高翔二將早已在洈水河邊扎下營寨,試圖阻擋吳軍渡河。

  “聽聞蜀將傅僉勇猛無比,聽聞高翔久經戰陣,以吾觀之,不過如此!哈哈哈!”朱然大笑道,其余幾個將領皆滿臉的疑惑。

  “此二將皆背水扎營,安能不敗?”朱然大笑後接著說道:“我等先扎下營寨,然後派人去寨前挑戰,先將其拖住,待丞相的大軍到來,蜀軍必敗!”

  幾名將領依朱然之言而行,在蜀軍營寨以北五裡扎下營寨後,張梁則自告奮勇,帶著三千兵馬前去挑戰。

  公元226年時,孫權帶兵攻打石陽,張梁曾作為前部先鋒並多次立功,被拜為禆將軍,封沔中督。如今,他發現蜀軍扎的營寨確實有漏洞,自然想再立新功。

  高翔並未將張梁放在眼裡,不屑地引三千兵馬出戰,兩軍接戰後各有損傷,張梁衝破多名蜀軍的阻擋,拍馬來到高翔跟前,趁其不注意時,手中大刀猛地砍下。

  高翔趕緊挺槍阻擋,卻有幾名吳卒向自己殺來,眼看不敵急忙引軍退走。

  眼看高翔敗回,傅僉又率軍前來接應,與前來支援的丁奉戰成一團。

  幾人戰了幾個回合,朱然又拍馬殺來,傅僉勉強抵擋一陣,眼看不敵,趕緊引兵退回寨中。

  此後,吳軍多次前來挑釁,蜀軍都堅守不出。

  次日傍晚,陸遜率軍趕緊到,他察看蜀軍的營寨後,心頭暗喜,欣喜地說道:“朱將軍說得沒錯!蜀軍背水扎寨,漏洞甚多!此戰,蜀軍必敗!”

  “傳令:潘濬,引兵五千,多帶強弓硬弩,趁夜繞至上遊渡河,迂回至蜀軍身後!”

  “諾!”

  “張梁,引兵三千,自此刻至明日晨,不停地佯攻蜀軍大寨,務必將其拖住!”

  “諾!”

  “朱據、孫桓,各帶三千兵馬,明晨到蜀軍營寨兩側列陣;朱桓,引兵三千,多帶重型裝備,明晨至蜀軍營寨正面列陣;各部依計而行,不得有誤!”

  “諾!”

  PS:1、由於審核原因,文中那位名將不方便出現姓名,請大家包涵;另外,吳國的幾個人特別容易混淆,排骨再次簡單說明(以下的“最高”,是指未死的情況下,史上在吳國擔任的最高職務):呂霸、呂睦是呂蒙之子。呂岱,最高任大將軍、大司馬。呂壹,相當於吳國的特務頭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