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開局就死了諸葛亮》第470章 江東初定
  吳宮,大殿。

  “孫策立業於江東,至今四十年有余。這吳國皇宮,竟然比我大漢的皇宮還磕磣!唉!磕磣也就罷了,孫權做事也太絕,連個侍婢也沒給朕留下!”

  “陛下,那日在公安城外,聽聞陛下曾當眾說過:他日攻克建業,吳國皇宮不會留下一個活口。”馬承哈哈笑道:“以末將看來,孫權是怕了吧!”

  馬承說罷,眾將皆苦笑不已。

  “陛下有所不知。”顧雍趕緊解釋道:“吳國屢次遷都,自孫權稱帝之後才定都建業;孫權崇尚節儉,體恤江東百姓,從未大興土木。吳國皇宮,自然不能與大漢皇宮相比。”

  顧雍剛剛說完,立刻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緊改口道:“陛下恕罪!微臣的意思是……大漢國力強盛,府庫充盈,絕非吳國能比。”

  “罷了,該修就修,該建就建。”劉閃不以為然地說道:“朕要是再加幾個嬪妃,我大漢的皇宮也快住不下了。不過,朕從未想過擴建成都的皇宮,朕更喜歡洛陽的那座皇宮!朕聽聞,洛陽的皇宮有個銅雀台?”

  “陛下,洛陽的皇宮氣勢恢宏,除銅雀台之外,還有金虎台,冰井台。”

  “哦?朕為何從未聽聞?”

  “陛下,微臣曾出使魏國,略有了解。當年,曹操共建有三台,前為金鳳台、中為銅雀台、後為冰井台。其中的銅雀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層高樓,離地共27丈;樓頂銅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飛,神態逼真;台下再引漳河水,經暗道穿銅雀台流入玄武池,規模宏大,可以操練水軍……”

  “大將軍!”劉閃打斷顧雍的話,滿心期待地盯著薑維:“大將軍,依你之見,朕何時能遷都洛陽?聽聞曹操廣選美女置於台中,不知朕遷都時,那些美女尚在否?”

  “陛下,我漢軍征戰多年,今幸得江東平定,我可趁此機會整頓兵馬,待到明年再選吉日出兵。屆時,五年之內,末將可保陛下高居洛陽。”

  “大將軍,明年才出兵?還需五年?”劉閃略有不悅地問道:“大將軍,如今江東歸漢,二分天下已成。我軍士氣正旺,此乃伐魏乃最佳時機,何故等到明年?”

  “陛下,此時正值秋季,北方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我蜀中、南中、江南的兵將難以適應,此為“天不時”;魏將羊祜死守潼關,滿寵集重兵於宛城,鄧艾又集大軍於舒城,我短時間難以攻克合肥、壽春,無法控制淮水,此為“地不利”。今,江東初平,兵將急需休整,各地恐生叛亂,若倉促興兵,恐受掣肘,此為“人不和”;自古發兵,無不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我卻“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因此,我絕不能倉促興兵,請陛下慎察之。”

  薑維說罷,諸葛果也鄭重地說道:“陛下,臣妾夜觀天象,中原大地旺氣正盛,星曜倍明,奎星犯太白,不利我西川,北方未可圖也。此時,確實不宜興兵。”

  “諸葛夫人,既然星象不利於西川,那……朕從荊州、揚州發兵,這總行吧?”劉閃滿心期待地問道。

  “陛下,我大漢的根基在西川,龍脈也在西川。不論從何處發兵,不僅難有戰果,更有損兵折將之險。所以,還需靜待時機,最好以防禦為主。”

  “既然大將軍和夫人都不建議出兵,朕就順應天命。”劉閃說罷,突然想起一件要事,趕緊問道:“大將軍,你說陸遜將歸我大漢,為何未見其人?”

  “陛下,陸遜確已降我大漢。”薑維正色說道:“前日,末將與陸遜暢議軍事,皆認為明年回春後才是出兵的時機。所以,陸遜與夫人已經回到吳郡,或許他也會四處遊歷一番,待到春節過後,必往成都複命。”

  劉閃欣喜地點點頭,又想到了諸葛瑾,於是說道:“速派大船去往歷陽,將諸葛瑾和一眾將領接來建業……呃……還是算了,朕親自去請。”

  “陛下,散朝之後,末將就與夫人立刻前往歷陽,必勸服諸葛瑾和眾將為大漢效力,陛下不必操勞,可在建業靜候佳音。”

  此時的孫權已經逃往倭奴國,江東已經歸漢,眾多的吳國舊將身後無主,自然是勸降的最佳時機。

  此時的大漢,由於得到曹節的認可,在眾多世家大族以及士族群體的眼中,政權的合法性也將受到認可。只要給這部分勢力足夠的利益,讓其歸於大漢並不困難。

  劉閃相信,薑維能勸服累世公卿的陸家,勸降諸葛瑾應該不難,再有諸葛果這個侄女相勸,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只要陸遜、諸葛瑾二人歸降,再勸降其他的將領就容易多了。

  劉閃正在暗自欣喜,薑維又說道:“陛下,我大軍出永安東征以來,收降的吳國兵卒共計二十余萬,其間有十余萬被充作奴隸屯田,一些被編入軍中作戰,也有許多編入後勤運輸糧草;當初,我收編這些兵卒時曾做出承諾,我大漢平定江東後,他們皆可回家。今,我大軍之中,各營各部,提出歸家者甚多。然而,鄧艾卻屯大軍於舒城,我得謹慎應對。”

  “這些原屬吳國的兵卒,他們編入我漢軍之後,也為我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江東即已歸漢,我許下的承諾絕無背叛之理。這些兵卒,每人發放半年糧糧,外加銖錢五百,許其歸家。”

  “陛下,一次性全都放歸,恐有不妥。”薑維謹慎地說道:“陛下,若是全部放歸,我在揚州境內,源於益州和南中的兵馬就只剩十五萬,還請陛下三思!”

  “大將軍,你沒搞錯吧?”劉閃奇怪地問道:“鄧艾在舒城和淮水一線,總共也才二十萬兵馬;我江東已定,手上又有十五萬大軍,可全部屯於江北駐防,難道還怕他不成?”

  “陛下,雖是十五萬大軍,至少要除去五萬的運輸隊,再除去四萬水師的槳手,能用於作戰者僅六萬而已。”

  “大將軍,不該這麽算吧?”劉閃解釋道:“這十五萬大軍,皆是久經沙場的精壯老兵,如今的長江水道由我控制,陸路的運輸隊可以暫時取消;水師的四萬槳手即可劃槳,又可搬運糧草,也可操戈作戰;因此,我可用於步戰者也有十一萬,再加上兩萬多騎兵,防禦鄧艾綽綽有余。”

  “陛下,並非如此。”薑維苦笑著說道:“水師劃槳已經精疲力盡,如何還能裝卸糧草?如何還能操戈作戰?”

  這確實是個簡單的道理,薑維一經解釋,劉閃立刻就恍然大悟:長久以來,大軍的糧草運輸隊、水師槳手,一直都是降卒或奴隸兵在擔任,他們並未計入“精兵”;
  另外,劉閃也忽略了人的體能有限:水師的槳手,他們很難兼任糧草運輸和作戰任務。由此看來,十五萬大軍要防禦鄧艾南下,確實是捉襟見肘。

  “既然我早有承諾,就必須以信義為先。這些降卒和奴隸,已經是我大漢的百姓,我更該信守承諾。”劉閃略加思索後說道:“立刻在豫章、吳郡、丹陽三郡發出詔令,有償征召十萬百姓,補充槳手和運輸隊的不足。”

  “陛下,吳郡和丹陽剛剛歸漢,這些郡縣的行政職能尚未建立,詔令難以下至各縣。”顧雍為難地解釋道:“再者,揚州各郡,早已沒有青壯年百姓可征,要征召十萬民夫,絕無可能。”

  “孫權能將楊州糟蹋成這樣,朕實在佩服!”劉閃面帶苦笑,咬咬牙說道:“就按朕先前所說,軍中原來的吳籍兵卒和奴隸兵,每人發五百銖錢和半年糧食,皆恢復為百姓身份,即刻令其回家;願意留下者,算是正式加入我漢軍;一個月內,在江夏、南郡、長沙三郡征召八萬百姓,盡快補充槳手和運輸隊。”

  聽聞一個月征召八萬徭役,那些吳國舊臣全都驚得張大了嘴;劉閃之所以放那些兵卒和奴隸回家,除了信義之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孫權抽走了四萬童男童女,揚州各郡勞動力極度缺乏,必須盡快恢復糧食生產。

  “陛下仁德,微臣佩服!”顧雍由衷地讚道,不過馬上又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建業城中的百姓稍好一些,其他各郡縣的百姓,全都面帶菜色,食不果腹,恐難以堅持到秋收啊!”

  “孫權能堅持到現在,朕實在難以想象!”劉閃搖搖頭,立刻令道:“我在荊州各郡,大漢銀行的糧倉尚有部一些存糧,為安揚州百姓,可立刻開倉放糧;令王訓、顧譚、顧承三將,即刻前往洞庭湖和江陵運輸糧草。會稽、吳郡、丹陽三郡,一月內各運達二百萬斛;俄何,派騎兵前往三郡安撫百姓,通知其到各縣治所領取糧食。”

  劉閃說罷,又令道:“顧雍,立刻統計會稽、丹陽二郡所需官員數量,七日之內報來;鄧芝,替朕給蔣琬寫封書信,令他舉薦官員前來二郡任職。”

  “陛下放心,只要老臣出馬勸說,再加上朝廷指派,這二郡很快就能恢復行政職能。”

  顧雍自信地說著,步騭卻忍不住發話了:“陛下,揚州六郡中,豫章郡早已歸漢,行政職能完善,廬江、九江二郡仍然戰事未絕;余下三郡中,丹陽、會稽二郡皆在指派官員,為何單單沒有吳郡?”

  “步大人,吳郡的百姓也是我大漢的百姓,朕自然會向吳郡放糧救急。然,吳郡是由步大人代孫權治理,郡內各縣的官員任命,還得步大人自己想辦法。”

  步騭聽罷,臉上很是為難,趕緊叩拜道:“陛下,吳郡行政職能的重建迫在眉睫。微臣家裡雖有些錢糧,卻無人可用,朝廷若不指派,如何能重建吳郡之行政職能?吳郡的治理又從何說起?”

  步騭的臉色很是難看,他感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歧視,更感覺到身後無主的無奈;劉閃看似莫不關心,心頭卻在暗中發笑,等待著步騭的妥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