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開局就死了諸葛亮》第79章 清明祭英魂
  薑維成功地以襄陽城為誘餌,使得吳、魏兩國在南陽郡大動兵戈,大漢趁機置身事外,這是薑維在戰略上的巨大成功。

  然而,薑維並不滿足於此,他要火上添油,再在魏國的雍、涼二州燒上一把火。

  薑維的目光,此時轉向了大漢的北方,魏國的西北部:羌人!

  春秋時期,義渠羌部落建立了義渠國,其領域包括甘省東部、陝省北部、寧省及河套以南地區,後來被秦所滅。

  到了漢代,羌人經過長時間的遷徙和分化,很大一部分羌人已經與漢民族逐步融合,但還保留著一些自己的特點或習俗。其實,羌人已經不再屬於“異族”。

  到了三國時代,羌人主要聚居於三個地區:一個是河湟地區,一個是塔裡木盆地以南至蔥嶺的西域諸國,另一個是隴南至天山一帶。

  當初,漢武帝為開拓邊疆,北擊匈奴,西逐羌人,他在涼州設立四郡,廣築城池,隔絕了羌、胡之間的聯系,並且加強對羌地區的統治,激起羌人和匈奴人的反抗。

  在這之後的一百多年,直至東漢末年,僅僅是“東西羌”和“白馬羌”就爆發了五次反抗大漢王朝的暴動。不過,由於羌人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組織比較松散,很快就被漢王朝鎮壓了下去。

  十幾年前,丞相諸葛亮修明政治,大漢朝廷對羌人實行的是“和夷”政策,主要以安撫羌人為主,同時重用薑維這個羌族將領,羌人與大漢之間幾乎沒有敵對關系;

  而此時的曹魏,卻斬殺多個部落的羌人首領,並襲擊羌人,強征軍需,引起涼州各地的羌人強烈反抗。

  現在的雍、涼二州還在魏國的控制之下,但他們的主力都在爭奪襄陽,無暇西顧,兩州空虛。

  如果領一軍迅速越過這二州,進入羌人聚居區,宣傳大漢的新政,使羌人像南人一樣歸順大漢,等到時機成熟時,漢中兵馬北上,羌人東進,雍、涼二州就唾手可得。

  現在的羌人都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更不是“五胡”時代亂華的那羌,當然,這些事只有劉閃才知道。

  在劉閃看來,薑維的計劃確實非常完美,但還是激起朝上多數文臣的反對,或許就因為薑維是羌人,或許是他們身為漢人在骨子裡的那種優越感。

  劉閃自認為勇猛比不過那些武將,謀略比不上薑維,論治國比不上蔣琬,論聰明比不上黃月英。就因為他是穿越者,擁有“上帝視角”,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一點閱歷而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閃存有“民族大一統”的思想,與這個時代的人截然不同,他也知道現在的羌地跟南中一樣,將來都屬同一個國家,自然對薑維的建議持支持態度。

  因此,劉閃堅定地排除異意,堅決地支持薑維領兵前往。不過,劉閃覺得不差這一點點時間,因為很快就是24節氣中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到了漢代甚至更早的時候,清明節已經演變成祭祀先祖的日子。

  在一千多年之後,清明節更是上升到緬懷先輩和英雄烈士的傳統節氣。劉閃希望將這種風俗提前到現在,趁著“大漢英雄紀念碑”落成之日,祭奠死去的英靈,同時激勵軍中將士,在百姓中建立起“參軍光榮”的理念。

  位於成都南門的“大漢英雄紀念碑”,還在修建時就引來百姓的密切關注,因為百姓們已經從各地的榜文中獲悉,所有為大漢複興而死的兵將,他們將與大漢的前“車騎將軍”張飛、前“前將軍”關羽、前“驃騎將軍”馬超,以及大漢的丞相諸葛亮等人一樣,名字被篆刻於碑上,並有專門的史官記錄其生平,使之名留青史。

  因此,這座“大漢英雄紀念碑”的建造,受到了蜀中百姓的大力支持。

  在今年的清明節,大漢皇帝將率文武百官,親自前來祭奠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國之君,親自祭奠臣子或普通兵卒,這種事情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在這個時代,“皇權至上”的觀念早就深入人心,百姓們都不相信這種事情會生。因此,一大早就有數千百姓前來圍觀,一探真偽。

  這日清晨,當身著素衣的劉閃,以及朝中的文武百官出現在碑前時,百姓們終於相信傳聞非虛,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

  一群精心挑選的兵卒手捧花環,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碑前。

  劉閃首先接過花環,面向紀念碑莊重地躬身行禮,在這之後,一百多名文武官員也陸續送上花環並行禮。

  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花環進獻完畢後,將由劉閃宣讀祭辭。

  然而,劉閃接過孫玄送上的白娟,莊重地來到碑前,正欲高聲誦讀時突然傻了眼!

  劉閃似乎忘了:自己還沒有完全認識這個時代的文字!孫玄撰寫的祭文,連個標點符號也沒有!
  臥槽!怎麽會在這種莊嚴肅穆的場合出岔子?

  劉閃恨恨地看著手上的白絹。

  此時,文武官員和數千百姓都在盯著,劉閃也不慌亂,他面向碑身躬身行禮,稍稍拖延了片刻時間,腦中已有了基本的大綱,稍稍整理之後朗聲念道:
  “自恆靈帝始,漢統衰弱,國亂歲凶;自黃巾之後,群雄並起,生靈塗炭;為平天下之亂,為安四方百姓,昭烈皇帝,順天繼皇;為複漢山河,壯士赴戰場,生當斬敵寇,至死亦不降;天地同泣,舉國同殤。”

  劉閃躬身行禮,腦中迅速整理言辭,然後繼續念道:“壯士雖已去,生者當更強,值此清明際,全民寄哀傷。”

  劉閃又在躬身行禮,文武官員也跟著行禮。

  此時的孫玄卻汗流浹背,因為這根本不是他擬好的祭文!

  在孫玄看來,這篇祭文,不符合傳統祭文的格式,許多地方用詞不當,而且跟大漢皇帝的身份不符。

  不過,孫玄在納悶之際,細細品來,拋開那些不當的用辭,它表達的意境,比自己擬的要好得多。

  孫玄仍在大汗淋漓,劉閃已經轉過身,面向文武官員和後方的百姓,高舉右手大聲說道:

  “朕乃漢之君,值此漢佳節,率我漢臣民,祭我漢英魂;願我漢兒郎,入我漢家軍,拓我漢山河,複我漢天下!大漢萬年!大漢萬年!”

  “陛下萬年!大漢萬年!”

  “陛下萬年!大漢萬年!”

  文武官員和現場百姓齊聲高呼,現場氣氛既悲壯又熱烈,不少人已經熱淚盈眶,身為大漢臣民的自豪感和責任感空前高漲。

  祭祀活動結束後,劉閃就在“大漢英雄紀念碑”前向大將軍薑維下令,令他盡快整頓兵馬,擇日揮師北伐,光複大漢山河。

  全場百姓聞之,震天動地的歡呼聲經久不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