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清首富》第二百一十二章 逼你選擇
  吳家雖然是商賈人家,但十三行不是普通商賈,迎來送往的達官貴人多了去了,所以對這等官面文章倒也自有一套應對的理路。

  光兒也是廣州頂級富豪出身,大家子的去路,平時鬧起來小孩子氣,這時正經起來也是行動有禮的,當下由吳承鑒領著,開香案接了頂戴、官袍、封誥。官袍雖然賜下,卻是成年人的尺寸,顯然是庫房裡隨便拿出來的,光兒穿不上,回頭得另外定做,當下光兒連同頂戴、封誥一起捧著,由吳承鑒領著向那典簿答謝。

  那典簿十年苦讀,卻只在京中混了個從八品,所以對商戶人家一下子買了從五品頂戴很是反感,但看在錢的份上,脾氣總算好了點,再說了,吳承鑒是正五品郎中,光兒是從五品員外郎,如果不是京師來人的身份,他反而要向吳承鑒低頭呢。

  當下循例以欽差的身份,對光兒勉勵了幾句便要走了,穿隆賜爺又暗中塞多了個紅包。

  那典簿臨走前道:“以後好好做人,別以為攀上了和中堂,就能一輩子順風順水。官場上的門道,可沒那麽容易走!哼!”

  吳承鑒聽了這話,臉色微微一變。

  他早就懷疑事情與和珅有關,現在和這個典簿漏的口風一印證,怕是果然如此!

  送走了那典簿與禮書,蔡巧珠歡天喜地的,對吳承鑒說:“三叔,光兒得了封誥,竟然成了從五品員外郎,這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們趕緊開祠堂,向列祖列宗報喜吧。”

  吳承鑒心中煩躁,但眼看蔡巧珠滿臉高興的樣子,一時不願拂逆她,又還沒將事情弄清楚,便敷衍道:“讓人選個日子去吧。”

  蔡巧珠這時滿心歡喜,一點也沒留意到吳承鑒的語氣:“我這就去。”

  吳承鑒看著嫂子興衝衝離去的背影,口中卻喃喃道:“這官如果真是和珅處來,可萬萬不能做的。”

  他正急著要與和珅逐漸保持距離,甚至破掉關系——這事本來去年就該做了,因周貽瑾失蹤而有所耽擱——現在如果光兒再得一層來自和府的蔭庇,那吳家與和珅就更加牽扯不清了。

  他叫來幾個心腹,讓他們即刻分頭從總督府、粵海關、廣州府、江湖道等分頭進行調查,又派人去請一位熟悉禮製朝書的老學究來鑒定封誥。

  吳家的情報網還是很發達的,尤其是吳承鑒上位之後,對神仙洲這樣下層的消息渠道有所略,而對各種上層的消息渠道則更加傾重,所以不到半日時間就有了消息,知道這次封官各個環節全無問題,封誥文書經過仔細鑒定也是真的,然而這就更叫吳承鑒心中不安了——和珅沒來沒由地突然來這麽一出,究竟為的是什麽?難道是自己的圖謀被和珅看破,以至於對方先發製人麽?

  吳承鑒雖然心裡要跟和珅保持距離,甚至有意要跟對方破裂關系,但這裡頭有兩個難處:就是既要保持距離,又不能露出痕跡,若要破裂關系,還得選好時機——若是在和珅風頭尚勁的時候就暴露意圖得罪了他,吳家將死無葬身之地,可要是事情做得太晚,萬一和珅倒台自己還沒撇清關系,那就遲了。因此上此事極難,簡直跟行走在萬丈懸崖上的鋼絲差不多。

  所以在北京那邊周貽瑾早有布局,雖然周貽瑾失蹤後事情有所耽擱,但這些耳目還是有在繼續起作用。就這樣居然還打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明明北京那邊有吳家的店鋪在打聽消息,但給光兒的封官吳家事先竟沒得到一點消息,吳承鑒就能想見此事對方必定做得極其機密,而和珅會把事情做到這般機密,所圖當然不會簡單!
  一念及此,吳承鑒心中更是煩躁,不由得又想:“貽瑾要是在就好了。”

  他為人頗多遠謀急智,但遺傳了一些吳國英的性情,易怒易躁,之前每次出現情緒波動,往往都是周貽瑾將這情緒撫平的,可惜現在周貽瑾不在了。

  這段時間他的心力都放在海外的危機上,對其它事情一時間難免分心乏術。而蔡巧珠-蔡父蔡母-魏老實-潘有節-和珅之間的聯系都是單線往來,更不牽涉其他人,而要憑一點蛛絲馬跡而猜到事後之事、情內之情,這等功夫除了周貽瑾,吳家可沒第二個人有這能耐,因此吳承鑒竟被全程蒙在了鼓裡。

  便在這時,吳七進來說:“昊官,大興街那邊,蔡老太太來了。”

  吳承鑒呆了一呆:“這才半天功夫,她怎麽來得這麽快……”忽然間他眉頭皺起,喃喃:“這個亂子,不會是這老婆子惹出來的吧……”

  ——————

  吳承鑒這邊煩躁緊張,梨溶院那邊卻歡喜交加。

  這時光少得官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吳家園,整個吳家園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都炸了。

  光少因為吳承鈞的貢獻被朝廷封官了,而且還封了員外郎這樣的大官,雖然下人們一開始不知道員外郎是個什麽官,但經過口耳相傳的普及後知道是比知縣老爺還大三級的從五品大官,這一下子所有人看光少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從仰恩堂到梨溶院,雖然只是短短一段路程,但蔡巧珠還是感受到了這個變化。回到梨溶院,進了屋子,蔡巧珠要抱光兒,忽然想起兒子如今是從五品的大官了,可得尊重些,便把一些親昵動作都收了,對光兒說:“往後你也是朝廷命官了,可得更生性些才行了,別再當自己還是個孩子,壞了朝廷的體統。”

  光兒得了封誥,正在新鮮期呢,想起自己做了大官,也就有模有樣地點頭:“好。”便到廂房讀書去了。

  蔡巧珠見光兒連走路的姿勢都更端正了些,心中更是歡喜:“好了好了,果然生性了。”

  這時屋內只剩下吳六、連翹、碧桃,三人同時向蔡巧珠恭喜。

  這事蔡巧珠滿得緊,連兩個丫頭都不知道,但打小伺候的少爺有了出息,連翹、碧桃自然是極歡喜的。連翹說院子裡要掛些喜慶的物件添加喜氣,碧桃說要趕緊找西關最好的裁縫為光少趕製一套合身的官袍。

  蔡巧珠道:“這事啊,我原以為沒指望了,不想卻是喜出望外。得趕緊給阿爹阿娘報喜去。”

  碧桃道:“我去。”

  吳六道:“還是我去吧。”

  蔡巧珠想想,這事有些前因後果吳六更明白些,便讓吳六去了。

  吳六去得快,回來得更快,不半日功夫載蔡母的小船就進了吳家園的私港,跟著蔡母徑入梨溶院,進了屋子後,蔡巧珠把不相乾的人都打發了,便見蔡母滿臉歡喜道:“這事是真的了?光兒真的得官了?還是那個比知縣老爺大三級的大官?”

  蔡巧珠笑道:“真,珍珠都無咁真(粵語俗語,珍珠都沒這麽真)。”

  蔡母哈哈笑了起來,老懷大暢:“乖女啊,你可不知道,我剛才進門的時候,吳達成跟著我小跑了一路,又把我奉承了一路,往日我來,什麽時候他這麽狗腿過?看看,看看!我說的沒錯吧,這就是人心世情!”

  蔡巧珠道:“這都多虧了阿爹阿娘,那中間人也要好好謝謝。還有那五萬兩銀子的冰炭敬,回頭我會湊一湊——這事內裡的因緣,我還沒跟昊官說呢,不好動家裡行裡的錢,這筆冰炭敬,我看看私底下能不能湊齊吧。”

  “不說這個!”蔡母道:“咱們家準備買房子的錢還沒動,正好先挪一塊來填這個口子。只要我外孫出息了,這些都是小事。”不知不覺間,蔡母的口氣也大了不少。

  蔡巧珠聽得點頭:“我已經跟昊官說了,擇個良辰吉日,開祠堂給列祖列宗報喜。要不阿娘你回大興街的時候讓風水黃幫我看個日子吧,他的日子挑得最好了。”

  蔡母又說:“應該,應該。”母女倆又說了一會梯己話,蔡母便回去了。

  吳六送了蔡母上船,回來就見到吳七,笑吟吟道:“哥哥,蔡老太太來了啊,怎麽不留梨溶院吃飯。”

  吳六道:“老太太是聽說光兒封了官來歡喜的,現在要將喜氣帶回大興街去,讓親家也歡喜歡喜。”

  哥倆一邊說話一邊往回走,吳七隨口道:“光少得官這門路,是蔡老爺幫忙找的吧。”

  吳六被他突然衝了這一句,差點就要脫口而出,硬生生忍住了,但這一來不免神情有些僵硬。

  吳七常說吳六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他的想法沒法瞞住吳六,其實他兄弟倆的“蛔蟲效應”是相互的,吳七瞞不過吳六,吳六也瞞不過吳七,所以見了吳六這神色,吳七就知道自己詐對了,不等吳六出口便笑道:“哈,我就知道!”

  吳六也知道這時遲早會泄露,反正現在大事已成,就沒再遮掩,卻也沒有多說。

  ——————

  吳七得到了他要的消息,直回日天居來,對吳承鑒道:“沒錯,是蔡老爺走的門路。”

  吳承鑒大怒道:“蔡士群要搞什麽!”因蔡巧珠的緣故,他已經很久沒直呼蔡士群之名了,此刻顯然是怒氣極盛:“去,給我把這條線給挖出來!我要知道他走的是什麽門路!讓老顧去!”

  事情有了個針對性的方向,再打聽起來就能將各種若隱若現的線索都給拚起來。當天晚上,老顧就把消息給匯總過來。

  吳七道:“顧叔打聽到,最近蔡老爺又見了那魏老實,還見了不止一回,第一次見,大概就在先前大少奶生了病、蔡老太太來探病之後。”

  吳承鑒氣得當場砸掉了一個杯子:“所以……這事還是大嫂弄出來的!大嫂她……”想起白天的時候,蔡巧珠和吳六的神色,吳承鑒一下子都明白了:“她們知道!她們全知道!”

  他一時失態,聲音就大了。

  葉有魚在外頭一邊守著,聽到了聲音,趕緊進來道:“他爹,你小聲點。”

  吳承鑒怒道:“小聲什麽,我這就去梨溶院!”

  葉有魚拉住了他:“你這麽怒氣衝衝的,是打算去找大嫂吵架嗎?”

  “我,我——”吳承鑒我了好幾聲,忽然坐倒在椅子上,又是憤怒,又是無奈,又是傷心。

  他和蔡巧珠一個從少年到青年,一個從少女到少婦,那段很重要的成長期可以說是一起長大,名為叔嫂,實同姐弟,因此吳承鑒當紈絝的時候出了什麽差錯,蔡巧珠從來不客氣的,而吳承鑒對蔡巧珠也從不見外,感情深厚如此,但這種親密,最近似乎有些變了。

  一想到蔡巧珠竟然瞞著自己,去為光兒謀官,這裡頭為的是什麽,吳承鑒之前只是不願意去想,這時再騙不了自己了,自然是一轉念就很明白了。想起與蔡巧珠之間竟然生了罅隙,吳承鑒不由得心裡發苦,這苦味從肚子裡一直湧到嘴邊來。

  葉有魚看丈夫如此難過,心中也跟著難受,說道:“要不,我過梨溶院一趟?”

  “現在晚了……”吳承鑒道:“明天再說吧。”

  葉有魚道:“只是,明天要怎麽說?”這是要問吳承鑒此事處理的方向了。

  吳承鑒心道:“事情既然牽扯到魏老實,那就牽扯到潘有節。啟官想做什麽,我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那必定是有後手的!”

  想到這裡,吳承鑒更是煩躁——這就是此事最麻煩的一點:他若不阻止,任由事態發酵,和珅一定順水推舟,吳家將更陷入即將到來的那場危機漩渦中去,若是阻止,若是蔡巧珠不能理解,三房與大房就要結仇了——不但蔡巧珠要發他的火,只怕光兒長大之後也要深恨自己,這豈是吳承鑒所願?
  而一旦一切攤開來說,如果事機不密,那與和珅的關系,就要提前破裂了!
  如今和珅風頭正勁,勁到天下人都以為和珅的權勢能天長地久下去,這時候如果跟和珅決裂,那是找死!
  忽然他心裡一凜:“莫非,這就是和珅真正的目的?他在逼我做選擇!”

  這時葉有魚道:“要不,這事就順著大嫂的意思吧……”

  吳承鑒心頭一震,脫口喝道:“不行!別的都還好說,這事萬萬不行!朝廷給了封誥,我們不能不接。但接了之後,卻還可以辭。回頭我就讓人鄭老師找個由頭,擬表讓光兒向朝廷辭官。”

  鄭老師就是光兒的啟蒙老師,周貽瑾失蹤之後,吳家的一些文書事宜便由他來處理。

  “你這樣決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葉有魚道:“我就怕大嫂她……不能理解。”

  “不管理解不理解。”吳承鑒道:“這是生死存亡的事情,她要恨就讓她恨吧,時候一到,大嫂總能明白我的苦心,總好一時苟且,讓全家萬劫不複,那時候再後悔就遲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