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德貴的銀針渡穴術下,昏迷的曹璨很快便醒了過來。
親衛又喂他喝了一碗湯藥後,曹璨的精神也恢復了一些,到下午的時候,曹璨甚至都可以下床了。
不得不說,當兵的,身體素質,就是不一樣!
曹璨作為將門虎子,那身體素質,就更不一樣了,恢復起來,也比普通人,要快得多!
而張德貴,在給曹璨開了方子後,當即便又被趙德昭給強拉了去,給第一營的其他軍士,瞧病去了。
張德貴認識趙德昭,趙德昭自然也認識張德貴了!
翰林醫官院的副院使,趙德昭怎麽可能不認識?
更何況,之前張德貴給曹璨施針,三兩下就讓曹璨清醒了過來,已經表現出他非凡的醫術了!
既然來了,趙德昭又怎麽可能輕易的放過他?
嗯,不僅僅是張德貴,還有張德貴帶來的那些禦營的醫官,以及那滿滿的兩大車的藥材!
這可真的是及時雨,是雪中送炭啊!
自己的便宜老子,也就這件事,做得還行!
知道自己在屋簷下風吹雨淋了一整晚,竟然將身邊的禦醫,都給派了過來,還帶了這麽多珍稀名貴的藥材!
甚至還有一顆蘿卜那麽大的人參!
那人參,得多少年啊,才能長這麽大?
應該是野生的吧?
這個時代,應該還沒有人工種植的土蘿卜參吧?
不管了,先收起來再說!
等過些天,軍中的兄弟們病都好了,再把這顆人參給燉了,熬上一大鍋湯,大家一人一口,全都補一補!
還有那板藍根、柴胡、當歸、茯苓、荊芥、防風等等等等,趙德昭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大堆的各種藥材!
反正有張德貴在,劉敬之也在,讓他們把這些藥,撿了能治感冒的,挑出幾味來,大鍋煎了,給軍中的兄弟,全都灌上幾碗!
他奶奶的,老子還不信了,區區感冒,還能難倒一營的五百兄弟不成?
於是,之後的幾天裡,張德貴就沒有離開過城隍廟,離開過第一營的駐地半步!
軍中將士,身體素質都還不錯!
第一營雖然是下軍,屬於禦營和上三軍挑剩下的那種。
不過,在趙德昭每天早上跑步鍛煉的要求下,這些天堅持下來,第一營將士的身體素質,也隨之提高了不少。
軍中將士嘛,身體素質不錯,抵抗力也強。
在喝了張德貴和劉敬之等醫官開的藥方後,隻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就差不多全好了。
在灌了大量的板藍根和柴胡湯後,後續發病的人就更少了。
這本來就是因為淋了生雨,又在外面風吹雨淋了一晚上,受了風寒引起的感冒,雖說發病的人很多,差不多有近百人,但畢竟不是流感,也不是疫症,沒有傳染性。
治好了這近百號的感冒病人後,事也就過去了。
原本,張德貴還以為,治好了這些普通的軍士後,自己就可以解脫了。
可沒想到,大皇子卻又讓他帶起了徒弟!
準確地說,也不算是徒弟,用大皇子的話來說,叫做衛生員。
人數還不少,足足有五十八個!
第一營五個都,每個都十個,然後大皇子又派了身邊的幾個親衛,參與了進來,說是要學什麽戰場急救,傷口包扎之類的創傷處理方法!
剛剛好了些的曹璨曹衙內,看見大皇子派了身邊的四個親衛,來做這個衛生員,竟然也將身邊的親衛,派了四個來。
加在一起,總共就是五十八個了!
張德貴是誰?
他可是翰林醫官院的副院使,身份尊貴!
至少,在杏林中,絕對擁有一席之地!
想要拜入他門下,學習他醫術的人,可以從開封府的新鄭門,排到新宋門外去,甚至可以繞整個開封府一圈!
想要他收徒弟,先準備好三五十貫的束脩再說!
當然,這是別的人,想要拜入張德貴門下的束脩錢,至於大皇子,卻是借張德貴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跟大皇子要什麽束脩啊!
好在,大皇子也不是真的要讓這五十八個衛生員,全都學業有成,成為張德貴這樣的國醫聖手,只需要他們學會戰場急救,傷口包扎就行。
還有就是能夠記下常用的幾副藥方,以及藥方上所寫的那幾味十幾味的中藥材就行。
乾的藥材要認識,野生的新鮮的藥材,同樣也要認識!
大皇子的要求,就這麽簡單!
雖然,中醫講究對症下藥,同樣的病症,同樣的症狀,病因不同,開的藥方也就不同,並不是一張藥方,就能夠包治百病的!
也就是說,大皇子想要讓那五十八個所謂的‘衛生員’,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強行記下幾副藥方,認識幾味中藥,然後通過這種法子,治療常見病,比如這一次的感冒等等。
從中醫理論上來說,這其實並不正確,至少,真正的杏林醫手,是不會提倡這種教學方法的。
不過,張德貴寫的那些方子,都是經過無數杏林國手驗證有效,甚至流傳了幾百上千年的方劑,按圖索驥,治治普通的感冒病,還是可以的。
趙德昭也不用這些衛生員,真的學成什麽醫國聖手,成為一代名醫什麽的,只要能夠治治感冒,能夠包扎傷口,那就行!
軍中嘛,普通的小病小痛,也就感冒發燒了。
真要上了戰場,受傷掛彩,那可就不是小病小痛這麽簡單了!
只要這些衛生員,能夠包扎傷口,進行戰場急救,傷亡率,絕對會直線下降!
趙德昭記得,在另外那個時空中,有個外國妞,叫南丁格爾,就是利用戰場急救,救助了大量的傷病員,甚至被譽為‘最美天使’,就連國際護士節,都是用的她生日這一天。
從‘國際護士節’這個節日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外國妞,還只是個護士!
一個護士,而且還是個女人,利用護理專業,進行戰場救護,都能夠在戰爭中,給戰場上的傷病員,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慰藉,減少戰場損傷,更何況是軍醫了!
當然,大宋軍中沒有專門的軍醫,隨軍的醫官,那都是從翰林醫官院臨時挑選的,等仗打完了,還得回開封,繼續做他們的醫官,做他們的禦醫!
對於趙德昭來說,直接在軍中設立專門的軍醫,甚至配備到營一級,現在還不現實。
第一營中有個專門的營醫劉敬之,那都是因為趙德昭在第一營的緣故,在其他營,甚至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營醫。
就算有,那也是幾個營,甚至是一個軍,一個廂,才有那麽一兩個營醫、行醫!
設立專門的軍醫,現在還不現實!
要從頭培養一批軍醫,那就更不現實了!
不過,選上幾個識文斷字,學過三字經、千字文的‘讀書人’,跟著張德貴和劉敬之他們這些醫官,學學戰場急救,傷口包扎,死記硬背幾副治療感冒發燒的藥方,會抓會認藥方上那幾味藥,應該算不上很難吧?
畢竟,又不是真的讓他們去改行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