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東北一百二十裡外,一座小小的石頭關城,名為石嶺關,扼守在並、代、雲、朔諸州要衝之間,成為了遼人南下,馳援漢都太原的必經之路。
關城不是很大,方圓只不過十裡之地,建築於群山之間,扼守南北之要衝!
原本,關城周圍,還有一些零散的民居村落,有幾十戶人家,在關城內外,開辟了一塊塊薄田,種上了五谷雜糧之物。
田基貧瘠,所產不豐,一畝地也就能產出百十來斤糧食。
好在周圍比較荒涼,人煙稀少,只要肯吃苦,多開辟些荒地,多種上幾畝,勉強養活一家老小,還是可以的。
只不過開春之後,宋軍大舉北上,一支人數約在五千人左右的宋軍精騎,在三月中旬的時候,入駐了石嶺關,接手了關城防守重任。
大軍入駐,附近的村民,頓時心知肚明,又要打仗了!
打仗,是會死人的!
從唐末到現在,五六十年了,幾乎年年打,月月打!
原本還有幾十戶人家,上百人丁的村落,現在更是只剩下了十幾二十戶人家,而且全都是老弱之流。
稍微年輕點的,要麽已經逃荒,要麽便是被強拉入伍,做了軍漢,可能已經死在了戰場上,也可能還在軍中苟活著!
總之,石嶺關附近的村落,能動的,能逃的,基本上都已經逃亡了,剩下的,就只是些老弱之流。
至於婦孺,在戰亂之時,婦孺那可是戰場上的戰利品之一,特別是對於人丁本來就稀少的契丹遼人,或者漢國來說,婦孺絕對算得上是戰場上的戰利品,而且是最有價值的戰利品之一!
遼人南下打草谷,除了搶劫金銀財寶,糧草輜重外,婦孺兒童,也是他們掠奪的主要目標之一!
當然,若是有成年男丁,那就更是難逃毒手了!
成年男丁,那可是勞動力!槍,上得了戰場!
因此,若是在打草谷的時候,遇上
漢人勤勞,不僅僅能種地,而且還會各種生活技能,鐵匠、木匠、泥瓦匠,應有盡有!
更主要的是,成年男丁,還能拿得動刀成年男丁的話,遼人就更不可能放過了!
石嶺關扼守衝要,南下北上,皆從此過!
立關建城十數年,大小戰事數十次!
每次大戰,關城附近的村落,便會遭受一次滅頂之災,十室九空!
兵過如篦,匪過如剃!
大戰一起,石嶺關周圍,便會化作修羅戰場,屍山血海,繼續留在村子裡,只有死路一條!
因而,在察覺到大軍北上,進駐石嶺關後,石嶺關附近的村民,能逃的,全都逃了,不能逃的,也都找了個深山老林,躲藏了起來,只等大戰之後,再重新下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山下的莊稼田地,毀了還可以重新開辟,重新種植莊稼,等上幾個月,依然還能有所收成!
可若是性命沒了,那可就真的什麽都沒了!
因而,在大軍入駐石嶺關後,關城內外,就只剩下了五千宋軍,以及押送軍需物資,糧草輜重的民伕徭役!
清晨,一輪紅日,從崇山峻嶺間,躍升而出,掛在了東邊天際,晨光傾灑,照耀著晉北大地。
石嶺關城樓上,晨風吹過,旌旗獵響,大纛之上,一個大大的“何”字,若隱若現!
入駐石嶺關的,是大宋河東禁軍精銳,雖然只有五千人,但卻全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
統兵大將,更是河東名將何繼筠!
何繼筠,現在不過四十九歲,正當壯年,卻已是久經沙場,戎馬幾近三十年,身經百戰的百勝將軍!
宋軍北上伐漢,何繼筠被任命為石嶺關都部署,擔負起了阻擊契丹遼軍南下的重任!
石嶺關乃是契丹遼人,南下救援漢都太原的必經之路,也是太原城的東北大門!
石嶺關一破,契丹遼人,便能長驅直入,大軍直抵太原城下,宋軍便將會面臨腹背受敵,為漢軍、遼軍內外夾擊的困境之中!
宋軍雖眾,太原城下,三十余萬宋軍集結,十倍於太原城內守軍!
可一旦腹背受敵,想要再獲勝,那可就難了!
而太原城中的守軍,得知遼國援軍抵達之後,也勢必會軍心士氣大振,想要再攻破太原城,那可就更難了!
因而,石嶺關內的何繼筠所部,便成了阻擊遼人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又是最後一道防線!
何繼筠率軍入駐石嶺關的時候,趙匡胤才剛剛圍困太原!
如今,何繼筠已經在在石嶺關內,駐防十幾天了,關城內外,包括關城城牆,都被他修葺一新,用巨石重新加固了一遍!
城頭上,更是從關城內外,采集了大量的滾石檑木,堆集在城頭上,如一座座小山似的。
城頭的城牆垛子後面,每隔幾步,便架設有一座床弩,比軍中所用鐵槍還要長上一些的鐵箭,就放在床弩旁邊,只等用時,十余人合力,推動弓弦,放上床弩,便成了一件殺人利器!
百步穿甲,無堅不摧!
關城不大,城頭上駐守的宋軍,僅有千人!
關城外山谷兩旁,崇山峻嶺之中,還隱藏了兩千宋軍,只等遼軍一到,一聲令下,便能從山谷兩邊,衝殺而出,對山谷中的遼人,形成合擊之勢!
除此之外,石嶺關關城之中,還有兩千精銳,作為機動隊,隨時補充、增援城頭上的守軍,或者在城外兩支宋軍夾擊遼人之時,衝殺出城,給城外遼軍,致命一擊!
三面合擊,城頭上又有弓弩助陣,守住小小的石嶺關,將契丹遼人,阻擋於關城之外,何繼筠信心十足!
朝陽初升,石嶺關外山谷之中,突然驚起一群飛鳥!
山谷中的泥土小路上,一騎快馬,飛奔而來,飛快地朝著石嶺關關城衝去,身上還背著一面小旗,小旗上面有一個大寫的“令”字!
快馬令兵,很快衝到石嶺關關城前,翻身下馬,亮出身份牌後,爬進了關城外的一個吊籃裡,拉著吊籃繩索,搖晃了幾下。
城頭上,幾個宋軍,一起用力,將吊籃拉上了城頭。
剛一上城,令兵便跳出了吊籃,朝著城下飛奔而去,在城中一路狂奔,衝進了城中大營。
城中駐軍大營中,何繼筠已經穿戴整齊,聚將點卯。
令兵一路狂奔,一路大聲叫道:
“報!~”
衝進大營,衝到了何繼筠的主營之中,單膝跪地,抱拳稟報道:
“啟稟將軍,斥候營甲隊稟報,石嶺關東北山谷,三十五裡外,發現遼國大隊人馬,人數約有兩萬!”
“其中真蠻約有三千,投下漢軍,一萬七八!”
“蠻軍統帥耶律兀烈,投下漢軍統帥為南院副樞密使郭鄖!”
兩萬人!
營中諸將,聽聞南下的遼人,有兩萬之眾,臉上不由得全都浮現出一絲激動、興奮的神色來!
石嶺關中諸將,皆是宋軍精銳,百戰精兵,聞戰不懼反喜!
雖然石嶺關中,只有五千宋軍,遼軍是其四倍之眾,敵眾我寡,但營中諸將,卻沒有任何人,表現出恐懼和害怕的神色,反而覺得有些失望!
就連何繼筠也一樣!
聽聞南下的遼軍,竟然只有區區兩萬人,而且還只有三千遼軍,其余的全都是投下漢軍,何繼筠心中,其實隱隱感覺有些失望的!
大宋傾國出動,發兵數十萬,北伐漢國,目的當然不僅僅只是撮爾之地的漢國了,而是漢國背後的遼國!
放眼天下,也只有遼國,才算得上是大宋真正的敵人!
原本,何繼筠是做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的!
他手下這五千宋軍,扼守津衝要道,遼軍南下,石嶺關首當其衝!
漢國乃是遼國盟國,宋遼之間的緩衝之地!
宋國伐漢,唇亡齒寒,遼國必定來救!
南京道原本是中原的幽雲十六州之地,漢人居多,遼人擔心漢人作亂,駐扎了十數萬重兵防守,光是宮分軍,就有三個帳,駐防南京。
其余的部族軍,投下漢軍,那就更多了,足足有二三十萬之眾,幾乎佔據了遼國兵力總數的三分之一!
然而現在,出現在石嶺關外的遼軍,卻只有區區兩萬人,比何繼筠預料中可能出現的遼軍,足足少了三四倍!
即便是事出突然,來不及集結整個南京道的所有宮分軍、部族軍和投下漢軍,集結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也是有可能的吧?
七八萬,十來萬援軍,南下救漢,出現在石嶺關外,那都不稀奇!
反倒是現在,只出現了區區兩萬人,倒是件稀奇事了!
遼漢唇齒相依,唇亡齒寒,這個道理,遼人不懂,遼人朝堂上的南面官,總該懂的吧?
南下救漢,那是必須的!
可問題是,現在遼軍出現了,人數卻比何繼筠預料中的,少了許多!
這,可就奇了怪了!
難不成,這只是遼軍先鋒?
可若是先鋒,也不該是這樣的組合吧?
三千遼軍,一萬七八千的投下漢軍,這……
這幾乎是以投下漢軍為主了啊!
而遼國的投下漢軍,戰鬥力,在遼國大軍之中,絕對屬於墊底的那種,完全沒法跟大宋禁軍相提並論,最多也就跟廂軍、鄉兵差不多!
有些甚至就是遼國軍中的民伕徭役,專門負責後勤輜重運輸的!
這樣的一支軍隊,人數再多,又能濟得了何用?
一個衝鋒,也就垮了!
真正有點戰鬥力的,也就那三千遼軍了!
而那三千遼軍中,有多少宮分軍,有多少部族軍,還不好說呢!
若全是宮分軍,那還有點戰鬥力。
可若是部族軍……
三千遼軍,也根本不夠給宋軍塞牙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