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末將請戰!”
“將軍,末將請戰!”
斥候令兵剛剛稟報完軍情,退出大帳,帳中諸將,便有人起身,抱拳躬身,行禮說道。
緊接著,幾乎所有將校,全都起身,抱拳躬身,行禮請戰。
何繼筠微微沉吟了片刻,旋即說道:
“諸位聞敵不怯,求戰心切,勇氣可嘉!”
“然則,此戰關乎太原安危,不容有失!”
“遼人善於騎射,人數雖少,卻也不容小覷!”
“本帥決意,按戰前部署,全力擊敵!”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何繼筠這才又說道:
“來人!”
“將軍!”
一個親衛,應聲從營帳外走了進來,大步走到何繼筠跟前,抱拳躬身行禮說道。
“傳令左右二營,即刻整軍備戰!”
“待我關前戰鼓一響,即刻從山谷左右殺出,合擊敵軍!”
“此戰,奮勇殺敵者,重賞,聞鼓不進,畏敵不前,臨陣退縮、脫逃者,殺!”
“喏!”
營中眾將,包括親衛,一起轟然應喏道。
隨後,何繼筠大手一揮,再次厲聲說道:
“各自回營,整軍備戰,準備接敵!”
“喏!”
眾將再次應喏後,插起何繼筠躬身行禮,退出了大營。
那個親衛也一樣,離開大營後,當即便飛奔出城,將何繼筠的命令,傳達給了關外山谷兩邊,隱藏在山林中的左右二營。
一時間,石嶺關內外三營,五千大軍,便如同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了起來。
關城上,一架架牛弩,在幾十個弩兵的操縱下,已經繃緊了弓弦,一支支長槍一般的鐵箭,被安裝上了牛弩的卡槽之中,只露出了半截黝黑尖銳的箭尖。
操縱牛弩的弩兵,便蹲守在牛弩面前,靜靜地等待著長官的命令。
牛弩旁邊,一個個弓兵弩兵,或靠著城牆垛子,在調整著軍中配發的弓弩的弓弦,或整理擦拭著一支支羽箭。
還有長槍兵,刀盾兵,在擦拭整理著配發的長槍、樸刀,或者幫著旁邊的同袍,整理身上的衣甲。
再旁邊,一堆堆熊熊燃燒著的柴火上,架上了一口口鐵鍋,鐵鍋裡裝著半鍋的金汁,金汁沸騰翻滾,空氣中,開始彌漫著一股怪異的味道來……
鐵鍋旁邊,一堆堆滾石檑木,堆積如山,附近的兵卒,或坐或躺,倚靠在滾石檑木旁邊,靜靜地等待著大戰的到來!
何繼筠帶著幾個親衛,出現在了城頭上,挨個檢查了起來。
牛弩、金汁、滾石、檑木,還有刀盾長槍兵,弓兵弩兵。
所過之處,官兵紛紛起身行禮,叫道:
“將軍好!”
“兄弟們好!”
“兄弟們辛苦了!”
何繼筠也不停地點頭回應道,遇上生病或者有些緊張害怕的軍士,何繼筠還會停下來,細心地問候幾句,安慰幾句。
“別怕,遼人也是人,雖然是蠻子,但也不是三頭六臂,銅身鐵乾,中了刀劍,一樣會流血,會死!”
“跟遼人打了這麽多次仗了,哪一次,他們討到了好處去?”
“咱們現在有高城,有厚牆,居高臨下,關外山谷裡,還埋伏著兩支奇兵!”
“遼人一到,一聲令下,三軍齊出,三面夾擊,遼人必敗無疑!”
“兄弟們,此戰一勝,本將軍親自向官家請旨,大軍狂歡三日,酒肉管夠!”
幾句話一說,圍在何繼筠周圍的軍士,頓時齊聲叫好了起來,城頭上,宋軍的軍心士氣,頓時為之一震!
何繼筠微微頷首點頭,又繼續往前視察去了。
正視察到一架牛弩旁邊時,一個弩兵卻突然指著關外,急聲說道:
“將軍,你看!”
何繼筠轉頭朝關外山谷望去,卻見不遠處的山谷中,群鳥驚飛,塵土飛揚,大地也為之輕微地震動了起來。
何繼筠眼神微微一縮,旋即興奮地說道:
“遼國蠻夷,來了!”
“傳令全軍,準備接敵!”
“喏!”
一個親衛兼令兵,急忙大聲應道,抱拳一禮,轉身飛奔而去。
“嗚!~”
“嗚!~”
沉悶的號角聲,從關城上,傳了出來,響徹在整個山谷之中。
山谷中的飛鳥,更是驚慌起來。
關外,一陣“滴滴答答”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踏得山谷地面,關城內外,全都輕輕地顫動了起來。
何繼筠抬頭朝山谷內望去,卻見山谷的盡頭出現了一隊騎兵,手上擎著一面面旌旗,在山谷中迎風飄揚,獵獵作響。
高大的駿馬,灰色的氈帽,腰上佩刀,身背硬弓,馬鞍旁邊,綁著箭壺,裡面還插滿了羽箭……
一眼望去,數千精騎,如同潮水一般,順著山谷,狂湧而來,眨眼間,就已經出現在了石嶺關的關城外。
石嶺關,扼守要衝之地,乃是南下太原的必經之路!
宋國大軍圍城,包圍太原,遼軍南下,石嶺關乃是必爭之地!
遼國統帥耶律兀烈,能夠想到這一點,宋國統帥,也必定能夠想到這一點!
聽說這次,宋國統帥,乃是大宋的皇帝陛下,禦駕親征!
大宋官家,本就是行伍出身,戎馬二十余年,身經百戰,怎麽可能放棄掉石嶺關這麽重要的要衝之地?
石嶺關中,必定有宋軍重兵防守,這一點,不用任何人提醒,耶律兀烈也能想到。
以往與漢人激戰,遼軍總是驅趕漢人仆從,作為前驅。
漢人重義,若是遇上個不知兵的窮措大,面對這些漢人仆從前驅時,難免會畏手畏腳,不知所措。
遼人趁機攻城拔寨,也能少了許多阻力,可謂是無往而不利!
只不過,此次南下,事出倉促,抵達石嶺關時,也沒能驅趕到多少漢人仆從!
不過,這卻難不倒耶律兀烈!
此次南下的大軍之中,漢人仆從雖然沒有,但投下漢軍,卻是有的,而且人數不少,足足有一萬七千多人!
南下大軍,總共兩萬余人,投下漢軍,便佔據了將近五分之四,耶律兀烈親自率領的遼軍,反而只有區區三千人,而且還不是遼人中最精銳,最驍勇善戰的皮室軍和宮分軍,僅僅只是駐守在南京道,臨時征集的部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