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漢末定乾坤》第6章 六:謀算
  第6章 六:謀算
  且說李逸迎奉天子詔,便要拔寨而起往青州進發,荀彧進言道:“主公且慢,我料此次改道青州必是董卓一石三鳥之計。而今天下皆知董卓當政,而今不過是借朝廷之名詔封主公,董卓如此恩厚主公加官開府,便是要主公奉命招討青州。主公往青州奉旨,便不可歸京阻礙其把持朝政,若主公回京,便是抗旨不尊。彼時董卓便可下詔罷黜主公官職或是下獄問罪。再則,董卓欲使我軍與青州賊拚個兩敗俱傷,或是就此將我軍葬送在青州賊之手。縱然主公僥幸建功,麾下軍卒也必有損傷,其時董卓已獨斷朝綱,便可借今日升賞之情,招主公為其所用。

  突然李逸長歎道:“可歎某出身低賤,雖得諸公之助,然今不過微末之功,又無落腳之基業所在,今蒙天子下詔暫攝泰山,雖明知是董卓所謀,也不得不奉詔而行。”

  田豐先笑道:“主公不必憂慮,豐有一計或可解此局。”

  “願聞元皓先生所謀”。李逸忙拱手請教。

  “主公,今泰山賊勢甚眾,然其皆為無謀貪財之輩,主公可秘差人往泰山,願獻錢糧之物使泰山諸賊暫且罷兵月余。主公再上表朝廷,隻說泰山諸賊已探知大軍進剿之事,皆已隱匿行跡,暗中布置軍馬,賊眾我寡軍力懸殊如同天壤,我等不敢貿然進軍,奏請朝廷調撥十萬西涼軍,前來歸主公調用剿賊,董卓怎肯授主公十萬虎狼?必然不準。主公可再言今豫州賊勢漸起,請朝廷明詔定奪就此引大軍回京,或是暫舍青州之賊,改行豫州剿賊。料董卓見詔必寧使主公往豫州。主公可請鎮守許昌,若得許昌我軍便有立足之地矣。”田豐侃侃而談道

  “甚妙,元皓此計必可行,董卓此時急於行廢力以立其威,必不使主公歸京徒增其阻礙,主公大可趁機取許昌為根基。今豫州潁川,汝南諸郡,黃巾肆虐盜賊四起,主公若得許昌,可行安民之策,招攬流民鼓勵生產,整頓軍備待機而動,先取潁川汝南,複謀豫州一地,再令一上將取下揚州,待時可攜兩州之力威震荊州劉表,徐州陶謙,或分兵出江東,則大業可成矣。”荀彧也上前道。

  “嘿嘿,文若元皓此言雖妙,不過異想天開耳,”正在此時,沮授卻在旁冷笑道。

  “則注何處此言?”鍾繇開口詢問。

  “諸公視大漢無人否?天下諸侯皆死否?若董卓行廢力之大逆,天下諸侯豈會坐視?待時必大動兵戈天下大亂,豫州四戰之地,必首當其害,又豈容我軍發展生產做大?”沮授開口道。

  “不錯,則注先生此言有理,某早前出京之時,已在都城安置密探,昨日得報,袁紹與董卓惡,這冀州刺史韓馥乃袁家故吏門生,我料袁本初必不日攜家眷出京,往冀州而來。料袁紹出身名門,四世三公之後,待至冀州登高一呼,天下諸侯之輩必然蜂擁響應,若董卓行大逆之舉,虎牢關之東各郡諸侯必群起而伐之,眼下我軍需盡快擇一落腳之地暫且安身,招攬天下英傑,擴充軍馬,以備戰亂四起時有所作為。某之意也是前往許昌,暫且安身。”

  沮授荀彧等齊聲道:“主公明見,請主公即刻下令兵發豫州。”

  李逸立起身來,環視眾人一眼,便下令道:“陳琳,即刻以本將之名表送朝廷,請旨豫州。張遼何在?命你為主將,張頜鞠義為副將,荀攸為軍師,即日起馬步軍三千先行往許昌進發。”

  張遼荀攸等人忙出班領命。李逸又吩咐道:“顏良文醜,田豐沮授,命你四人分作左右兩軍,各引兩千軍卒,高順引三千步卒在後,文若與孔章(陳琳字)正南(審配字)先生隨本將引其余軍馬為中軍,即刻兵發許昌。”

  “諾!”眾人躬身領命。

  “元常先生,你可引十余隨侍親丁,往常山郡,替本將尋訪一少年將軍,此人姓趙名雲,字子龍,乃常山真定人士,某已探知,這趙雲有萬夫不當之勇,勇武不下洛陽呂布,我軍若得此人,則得一無雙先鋒大將也。切記,此人乃仁人之輩,信義無雙,先生無論如何,皆要設法將其為某招攬而來。”

  鍾繇見主公如此鄭重,心知此人必有過人之處,忙躬身領命選了十余精壯小校,往常山去了。

  次日陳琳差信使奉表飛往洛陽,同時大軍依次開拔,先行兗州青州方向,待天子詔書至,便改道往許昌進發。李逸暗中將兩封密信交付信使,一封乃是遞交董卓,一封則是嚴令需面呈太后何蓮。

  李逸統領中軍,揮動大軍行至青州境內,有小校來報,前方張遼被一將引兩千余人所阻,正欲交戰。李逸聞聽,忙命審配統領軍馬,自己親帥百余騎飛馬往前軍趕來,待到張遼軍中,張遼回報:“末將引軍行至此處,遭一將攔住去路,此人行軍布陣頗有章法,先與路上設置鹿角陷阱,複令數百弓箭手佔據左右土山,我軍不敢貿進。”

  李逸聞言,便同張遼來至軍前,李逸單騎突出,朝對面高呼:“某乃朝廷親封中郎將李逸,奉天子詔往青州泰山赴任,欲借貴處行軍,不知何人攔我?”

  只聽一陣馬蹄聲響,對陣突出一騎,馬上一將身披鐵甲,手握長槍,開口答話道:“可是北邙山斬段矽,殺張讓,奉天子聖駕還都,新近剿平冀州匪患之中郎將李孟嘗否?”

  “正是本將,不知將軍何人?此是何處軍馬?”李逸見來將言辭中對自己頗有敬重之意,也開口回問。

  哪知敵將聞言,竟驅前數步,翻身下馬,拜倒在路邊回道:“某姓於名禁,字文則,乃泰山巨平人士,因鄉中多遭黃巾盜賊禍亂,為保長鄰,遂自散家資招攬兩千余鄉黨訓練成軍,今日聞聽有軍馬前來,隻道是泰山賊來犯,不想確是阻擋將軍去路,還請將軍恕罪。”

  李逸聞言心中大喜,知道是前世曹操帳下五子良將於禁到了,忙下馬步行而前,雙手扶住於禁手臂托起,道:“壯士聚集鄉勇,保護鄉黨,實乃忠勇之士,所謂不知者無罪,只是壯士眼下不過兩千鄉勇,若要剿除這泰山賊又如何成事?眼下朝廷諳弱,本將奉詔暫攝泰山,正是用人之機,文則何不投在軍中,與本將一道剿除賊寇保境安民?日後剪除不臣匡扶朝廷,立下功勳,也可不負文則一身本事,光耀門楣?”

  於禁早知這新晉中郎將李逸雖出身行伍,不過數月便屢立功勳,深得朝廷太后與少帝信任,且聞此人愛兵如子,與麾下同甘共苦,所領之軍軍紀嚴明,賞罰分明,與民秋毫無犯,更是禮賢下士之人。今見李逸有意招攬,也不再思慮,便複拜倒在地,口稱“於禁願憑主公差遣。”

  李逸大喜,便命於禁為點軍司馬,整頓本部軍兩千,皆換了衣甲號令,仍由其統領,並入中軍,複令張遼填平陷阱,在前行軍。

  眼見便到泰山郡,朝廷天使趕到,果然如田豐等人所料,董卓假朝廷之名詔命中郎將李逸即刻移師豫州,領潁川太守,並領汝南軍事,剿除豫州黃巾盜賊之禍。所部軍馬皆由李逸統製調遣,一應將校皆聽憑李逸任免。並賜金千兩,調撥糧草萬石供其支用。

  當即李逸將詔令傳及諸人,令張遼引軍在前,即刻改道許昌,複令後軍高順,經由兗州陳留直赴許昌取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