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50章 反攻方向
  第450章 反攻方向
  南京城的重建轟轟烈烈的進行著,但是沒有一年半載是無法恢復的。

  楊潮將其交給了白匠頭後,立刻著手軍事問題。

  此時趙康和孫長福已經回到南京,他們沒有趕上戰鬥,三順王在楊潮大軍回援前,成功的逃離了江南,回到了江西據守。

  召集謝飛、呂末和許多男回到南京,開始討論軍情。

  最重要的是下一步的攻擊方向問題。

  “江西,必須打下江西!江西在韃子手裡,我江南側翼始終暴露。”

  呂末的意見很明確,正是跟他防區交接的江西,他說的也很有道理,這裡就是江南側翼,阿濟格、豪格以及這次的三順王,無不是從這裡攻擊過來的。

  “江西可以穩一下,末將以為該馬不停蹄的南下,浙江大半已被我軍攻佔,當乘勢追擊到福建甚至廣東,則長江以南大部歸於我軍!”

  許多男是主張南進的,目的很明確,搶佔地盤。

  他的提議得到了謝飛、趙康和孫長福的肯定。

  隨著楊潮實力的強大,這些手下一個個心思也都不單純起來,考慮問題早就不站在朝廷一邊了,曹操、趙匡胤當年的問題已經擺在了楊潮面前,楊潮心裡很清楚,這些手下們一個個已經升起了楊潮有朝一日黃袍加身,而他們則高官厚祿公侯萬代的心思。

  “可以南下追擊一下,將清軍趕出浙江,但是如果要進福建甚至廣東的話,我軍的戰線就拉的太長了。江西之敵,隨時可以將我軍攔腰斬斷!”

  楊潮歎息到,攻取浙江有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這裡是富庶之地,桑蠶和防治中心,因此可以適當的掌握在手中,而且讓給清軍的話,則江南腹心蘇松就要受到威脅。

  但是要打到福建實在是太力不從心了,而且福建人多地少,而且道路極為複雜,軍隊進入哪裡想要出來可不容易,如果江南預警,浙江還能通過運河調動軍隊,福建就鞭長莫及了,無論是處於軍事考慮,還是政治考慮,經濟考慮,楊潮都不具有將戰線拉到福建的條件。

  “所以還是先打江西!”

  呂末雖然也慢慢朝著站在楊潮立場上想問題,但是他心中還隱隱有一個朝廷的概念。

  “江西!浙江!”

  楊潮默默權衡,他也覺得,非此即彼,攻打這兩地是必然的。

  楊潮甚至就要立刻下決斷了,可是心裡的不甘情緒突然影響了他,他想到這次被洪承疇算計,一步一步始終十分被動,似乎每一步都是被洪承疇牽著鼻子走的,除了在南京最後成功擊退了洪承疇外,其他地方可謂是大敗虧輸,要不是手下新兵以巨大的傷亡穩定了戰線,等到了許多男的援軍的話,南京也是凶多吉少啊。

  換做任何一個大明城市,在城破後,敵人衝進城中,還能堅持抵抗的,也就是楊潮手下的幾率嚴明的軍隊了,其他那些軍隊都靠不住。

  “攻打江西,攻打浙江!這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啊。”

  楊潮歎息一聲。

  手下們點點頭,似乎沒有別的選擇了。

  楊潮苦笑道:“可是我們能想到的,洪承疇肯定早就料定了,洪承疇恐怕有所布置。”

  趙康哼道:“料到又如何,我軍堂堂之師,臨堂堂之戰陣,靠的是兵強,不是詭計。”

  趙康顯然不太在乎洪承疇。

  但是楊潮已經收起了小心,被洪承疇這次玩慘了,他已經不敢小看謀略的作用了。

  或許強大的軍隊可以取得戰鬥勝利,獲得戰術優勢,可是在大局面,在戰略層面,謀略卻不可或缺啊,當年***的軍隊何等囂張,取得了那麽多戰鬥的勝利,可是戰略上的缺陷,最後還不是製他們於死地,所以戰略問題也十分重要。

  經此一戰,洪承疇等於給楊潮上了一課,如果將軍事能力分為三等:最低等的就是隻懂得衝鋒陷陣,靠著兵強馬壯戰勝敵人的層次;中等是精通兵法可以用戰陣製敵的層次,比如戚繼光大帥這種層次;可是最高等的,卻是能將戰術和戰略相結合,明白戰術勝利只是服務於戰略目的人,這種人才是真正精通軍事的軍事家,歷史上只有諸葛亮、薑子牙等區區少數人達到了這個層次。

  楊潮自認也是書讀兵法,自認也是精通戰陣,可是一直只是在第二層面徘徊,而且崇尚戚繼光而忽視諸葛亮,現在被洪承疇玩的欲仙欲死後,才猛然驚醒,真正的戰爭原來並不一定發生在戰場上,戰局之外的戰爭或許更為激烈。

  所以楊潮決定:“不打江西,也不打浙江。呂末負責穩守徽州不得有誤;許多男坐鎮浙江,穩守目前控制的杭州到衡州一線,暫時不要南下。”

  所有軍官都有些迷茫了,他們實在是看不懂楊潮的部署了。

  趙康道:“那我們打哪裡?”

  呂末道:“還是說暫時不打了。”

  許多男歎道:“暫時韜晦也未嘗不可。”

  楊潮搖搖頭:“打,不惜要打!韜晦是一定要韜晦了,本督只需要三年時間,可是清軍連三個月都不給我,接連攻打,讓我軍民俱疲。如果不打,就是示弱,讓清軍以為我軍無力進取,日後必然更為猖狂。不是繼續攻打我們,就是會放棄我們轉而攻擊其他地區。所以我們必須打,而且要狠狠的打,一下把清軍打疼,讓他們知道我們是一只有利爪尖牙的猛虎。讓他們既不敢輕易來犯我們,還必須分出大半兵力牽製我們,這樣我們既可以安心休養生息,還能給友軍分擔大部分壓力。”

  楊潮把戰略意圖給軍官們好好分析了一次。

  但是這些人心裡並不是很認同,他們的立場不一樣,像趙康還巴不得清軍去打其他地區呢,消滅了哪裡的明軍,尤其是消滅了小朝廷,到時候整個中國淪陷,楊家軍以驅逐韃虜的身份將清軍打敗,就又是朱明王朝開拓的版本,到時候楊潮想當皇帝,沒有任何阻力。

  但是呂末覺得這個戰略路線倒是非常正確,無論是軍事上的,還是政治上的,都正確。

  但是他們有一個疑問:“那我們打哪裡?”

  是啊,打哪裡呢,進攻方向是哪裡,不是浙江,不是江西,還會是哪裡?
  “這裡!”

  楊潮一指通過大明皇輿全圖複製出來的地圖。

  “山東!”

  幾個將領不由驚訝。

  不怪他們驚訝,如果楊潮還是過去的楊潮,也絕對不敢攻打山東,起碼不會這時候攻打,但是通過這次教訓,楊潮知道,如果不抓住戰略的主動權,一味地被動,那就要始終挨打。

  而戰術上的主動楊潮軍隊不可能掌握,在騎兵不及對手的情況下,就不可能通過戰術主動來彌補戰略被動的態勢,那就必須大膽謀劃,直接通過戰略部署,將主動權握在手裡。

  “打山東,作為北伐的架勢,未必北京,讓清軍寢食難安。我倒要看看,如果我軍進逼山東,多爾袞還敢不敢在江南保持一隻大軍,還敢不敢把洪承疇放在我軍的臥榻之側。”

  自己掌握主動,讓敵人被動,這樣才是楊潮喜歡的戰爭方式。

  “北伐!”

  “收取中原!”

  “為何不打河南?”

  幾個將領不由蹦出這幾個字。

  北伐和收取中原這兩個詞匯,在當年南宋時期愛國文人不知道在詩歌中表達了多少次,陸遊、辛棄疾這些人終生都沒有看到希望,就是老百姓也一心盼著能夠北伐中原回到老家,可惜南宋朝廷一直到滅亡也沒有給他們這個希望。

  這兩個詞似乎是深入江南百信心中的,因此軍官們對這兩個詞非常敏感,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收復家園的情結,而且是一種建功立業的強大刺激,因為這兩個字讓他們可以聯想到一個千古英雄,在民間聲望崇高,已經封神世代建廟祭祀的嶽飛,嶽王爺!
  但是北伐的話,似乎河南才是中原,才更有歷史意義。

  但是河南不是政治中心,沒有太大的政治意義。

  楊潮道:“北伐還沒到時候。大山東也不過是擺出一個戰略態勢,給清廷表達一個態度而已。清軍至少十五萬部署山東,其中八旗主力就有五萬,我軍是無法出動十五萬人北伐的,真的全軍北伐,失敗的風險是我們承擔不起的。”

  “那派誰去?”

  這個問題才更讓他們關心。

  明軍的第一次北伐啊,誰指揮可關乎到功業的問題,相信帶兵將領會立刻名動天下。

  “我親自去!”

  楊潮態度很堅決,他必須親自出擊,才是對清廷這次偷襲江南的最好回饋。

  趙康不由有些失望,隨即問道:“那末將請命一起去。”

  “末將亦請命!”

  “末將同請命!”

  “末將也去。”

  其他軍官紛紛表態,沒人想錯過這個機會,這個揚名的機會,和進史書的機會。

  “呂末、謝飛和許多男留陣江南,防備江西清軍。趙康、孫長福與我一同北上,在南京留下一萬騎兵策應。共五萬人,會同李五六三萬大軍,從王璞處抽調兩萬大軍,攻計十萬,攻打山東!”

  十萬人的北伐才像點樣子,少於十萬人,沒什麽氣勢,根本不可能震動清廷。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