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43章 新兵
  第143章 新兵
  這個問題,楊潮無數次想過,最終卻感到絕望。

  楊潮不由長歎:“什麽都做不了啊。也不該做什麽,維穩才最重要。”

  崇禎繼位,本來就是一副爛攤子,崇禎又太著急了,當了十幾年皇帝,換了五十多個內閣輔臣,其中首輔就十幾個,平均下來一任首輔不到一年,只有周延儒和溫體仁兩個長久,可是這兩人在後世都被評為奸臣,因為他們能當首輔,不是因為能做事,而是因為善於蒙蔽皇帝。

  崇禎皇帝還喜歡殺人,派文官領兵就不說了,勝利了固然好,失敗了就殺人,殺掉的帶兵文臣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這些人本來就沒有帶兵經驗,失敗也是他們的資本,好歹能積累經驗,殺掉後還得派一個新的去繼續積累經驗,完全是拿國本在浪費。

  總共殺了兩個首輔,十一個巡撫,撤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還不算懼怕畏罪自殺的,這樣的朝堂怎麽看都不像穩定的。

  朝堂都不穩,天下能穩就怪了。

  如果換了楊潮,肯定不會殺文臣。

  在楊潮看來,崇禎皇帝殺文臣,泄私憤的要可能大於嚴國法。

  要說打了敗仗,最有責任的,是那些帶兵的將軍,可是將軍們手握重兵,尤其是明末軍隊嚴重私人化,最有戰鬥力的往往都是將領的家丁私兵,普通兵士一般只是炮灰。

  因此皇帝不敢殺武將。

  但是他敢殺文臣,所就殺了,這不是泄私憤是什麽。

  明朝積重難返了,但是任何時候,都有最正確的選擇,顯然崇禎皇帝沒做出正確的選擇來。

  在錯誤的時候,做了錯誤的事情。

  要是換一個人當皇帝,能夠懷柔,保持一個穩定的指揮機構,先將民亂平息下去,然後在談改革。

  雖然崇禎皇帝接手的攤子很爛,但是大明朝這麽大,科舉選拔制度一直都很完善,人才還是層出不窮的。

  比如熊廷弼,此人就有能力,只是性格太不讓人喜歡,史書評價,如果有此人在,遼東不會丟,但此人被皇帝殺了。

  還有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人都是精通軍略文武雙全之人。

  可惜洪承疇戰敗投降了,盧象升死於內鬥,孫傳庭也差點被皇帝殺了,實在沒辦法了才從牢裡把他拎出來,臨時受命的孫傳庭後來死於戰場。

  除了這些人,死於戰場的文官成百上千,許多還是很有氣節的。

  局面不好,手裡有人卻沒用好,這才是崇禎皇帝最後只能吊死自殺的原因。

  楊潮的感慨,讓李香君和顧湄都不說話了,天下的大局,她們多少知道一些,但是讓她們彈琴唱曲可以,讓她們評價國事,就沒有那個眼光了,她們也感到一陣陣無奈,只能被動的期待天下出一個英雄,能夠一掃頹勢,中興大明。

  當然兩人也只是感歎國事多艱,卻根本不相信大明朝會亡國。

  這種心理很難理解,也很好理解,明朝滅亡前從百姓到皇帝給人的那種淡定,讓人疑惑。

  大概跟大明朝遭遇過不止一次這種情況有關吧,當年瓦剌大軍包圍京師數月,被俘了一個皇帝,大明朝也沒有滅亡。

  因此大家都不懷疑大明朝會度過這次危機,重新成為鼎盛的天朝上邦。

  楊潮自然知道大明朝大劫將至了,也許相信的人就只有自己一個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有緊迫感,滅國的緊迫感。

  下午楊潮就回到軍營。

  “大人回來了!”

  胡全喊了一聲,突然呼啦啦一聲,一大群穿著各色衣服,看起來稍顯瘦弱的青壯跪倒了一大片。

  楊潮隨即讓大家都起來。

  這些人都是胡全招回來的新兵,此前三三兩兩坐在地上,聽著胡全給他們講軍營的規矩。

  前幾天招兵文書下來,楊潮就打算把兵額招滿,這兩天準備了下,就讓胡全等人去招兵。

  “招夠了?”

  楊潮看了看,大概有一百多人。

  胡全點頭道:“招夠了。”

  今天早上胡全才出去,下午回來就帶回來一百五十個兵,這效率可不低。

  楊潮道:“沒有遇到困難吧。”

  胡全笑道:“沒有。到哪裡都跟大爺似的供著,生怕不招他們的兵。”

  又跟胡全了解了一下情況,楊潮這才明白過來,楊潮這次讓胡全在長江邊的水軍衛招兵,但是沒讓他去上次自己招兵的那三個百戶所,而是在其他的百戶所、千戶所招兵,楊潮不想自己軍中出現大量的小團體。

  結果雖然沒在那些軍所中招過兵,可是楊潮名氣竟然都傳了過去,不是因為楊潮是南京的名流,不是因為楊潮在十裡秦淮名氣很大,那些窮軍戶們哪裡會管什麽秦淮河,哪裡會管你風流不風流呢,他們之所以聽過楊潮的名字,是因為楊潮的兵總能領導軍餉。

  楊潮幾個月前招的一百個兵,都是水軍右衛的軍戶,自從他們走入軍營,從沒有被克扣過軍餉,每個月都按時發放兩錢銀子,這些兵吃穿住都在軍營中,因此有錢也無處花,就全都轉交回家了。

  水軍衛所在長江兩岸住了兩百多年,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個村子、鎮子,但是互相之間的聯系緊密,以親戚、朋友的關系,編制成了一張網絡,通過軍營中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屬,給楊潮當兵能拿到足夠軍餉的消息早就傳遍了。

  這麽好的待遇,自然是讓人眼紅。

  此前還發生過水軍衛所的軍戶,托楊潮的士兵向楊潮說情,希望楊潮能招哪個親戚進軍營,被楊潮拒絕了幾次後,就再也沒有人求情了,怕得罪了楊潮,把他們都趕走,他們可是聽過,楊潮曾經趕走了幾十個孝陵衛的兵的。

  許多衛所都巴不得加入楊潮的左司呢,因此胡全這次才那麽容易招到了那麽都兵。

  只是看著胡全招來的兵一個個面黃肌瘦,看來又得很長一段時間的修養,身體才能夠恢復過來。

  胡全早早回來了,可是另外一隊卻還沒有回來,這次楊潮有三百五十個兵額,讓胡全去招一百五十個,另外呂末和趙康一組,招兩百個兵額。

  胡全回來了,呂末和趙康卻還沒有回來。

  一直等到了太陽西沉,才看到兩人帶著一大隊青壯,吆喝著走回軍營中來。

  顯然呂末和趙康的效率比胡全差了很多。

  但是看到兩人招的兵後,楊潮就改變了想法,因為這兩人招的兵,一個個都更有精神,更強壯。

  “大人,標下幸不辱命!”

  趙康非常積極的報告道。

  本來楊潮是沒打算讓趙康去的,這段時間一直冷著這個表弟,讓趙康產生了一種危機感,眼看年底就要到了,他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論練兵他的兵一直是中流,論功勞,王璞已經斬殺了九個江匪,而他運氣不好,連江匪的影子都沒見過,論讀書識字,他也大字不識幾個。

  楊潮早就說過,年底會升幾個旗總,現在看來,王璞肯定能佔一個,許多男也許也能佔去一個,呂末可能也會佔一個,這就已經三個旗總了,營中還有陳寬和李富兩個旗總,如果沒有特殊的表現,趙康覺得自己機會渺茫。

  此前一直悶頭練兵,可怎麽也練不上去,因為別人也憋著勁頭練兵,大家半斤八兩,根本就顯現不出差異,所以當楊潮派人招兵,且隻讓胡全和呂末去的時候,趙康坐不住了,再次主動找楊潮,要求自己也去招兵。

  楊潮這次見了趙康,聽了趙康的話,對他能主動要求做事,也很滿意,因為表弟終於有緊迫感了,不再像以前那麽有恃無恐,以為自己是楊潮的表弟,升官理所應當比別人更有優勢。

  楊潮其實也想提拔自己表弟,怎麽說親戚都更容易相信,只是一直沒有機會。

  表弟要求後,楊潮略微思索就答應了,不過讓他跟呂末一隊,一塊去招兵,並且告訴他,要他嚴格把關,這次千萬不要給自己丟人了。

  趙康得到這個機會之後,確實爆發了以往沒有的積極性,招兵的時候,他一個個挑選,嚴格淘汰,胡全一個人走了三個百戶所就招夠了一百五十個兵,而他硬是拉著呂末走了五個百戶所和一個千戶所,才將兵額招滿,結果就是,他的兵都是真正的青壯。

  回營後,看到胡全招來的兵,趙康大舒一口氣,自己總算是把別人比過去了,因此才敢積極的向楊潮表功。

  楊潮看了看,滿意的點點頭:“你們做的很好!”

  趙康自然面露喜色,呂末也很滿意,廢了比別人多了很多的精力,總算沒有白費。

  楊潮又問道:“文書兵冊核對過了?”

  之所以本來只打算讓胡全和呂末去,就是因為只有這兩人識字,而招兵中需要簽畫文書,不識字可不行。

  呂末道:“核對無誤,幾個百戶、千戶都畫過押了。”

  招兵後,名字登記造冊,然後讓當地軍所的百戶、千戶簽字確認,但是軍戶一般都不識字,就是百戶千戶識字的也不算多,因此很多時候畫個押就行。

  這些兵冊會交給兵部去入冊,就成為在冊的營兵。

  楊潮點點頭:“好,先帶這些兵熟悉一下兵營,告訴他們規矩,然後解散吧。”

  手下有四百五十個可用之兵了,把總兵額也滿額了,如果再要擴張,那就得升官了,升到千總,可以下轄兩個把總司,有八九百到一千兵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