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48章 慘勝
  第448章 慘勝
  有些人他似乎有某種天分,他沒有過任何經驗,他就單純的憑借想做他就做了,有時候他還做成了。

  曾幾何時,有一個人他不懂外交,但是他背負著使命,義無反顧就衝入敵後,渡大漠,越絕地,只為了給他國家,給他的君王,找一只能夠刺向他們敵人後輩的長槍。他兩次被敵人俘虜,他始終沒有忘記使命,逃出去後繼續出使,十三年後他將出使的結果匯報了君王,完成使命回到了他的國家。

  這個人叫做張騫,史家司馬遷給他的評價是——鑿空西域!
  曾幾何時,有一個人他是個書生,他感慨英雄不該虛度,他扔下了筆杆子,握住了刀把子,隻帶了三十六個人,義無反顧的衝到了西域,他連橫合縱幾乎隻憑一己之力,掃蕩了整個西域,為家國維護了一個穩定的邊塞,經營了一個流淌黃金的道路。

  這個人叫做班超,他經營的道路叫做絲路。

  張騫和班超,絕對不是孤案,在久遠的歷史中,這樣的英雄如過江之鯽,數之不盡。

  中國人就是這樣,創造了一個個奇跡,開拓了一個個領域,從無到有,創下驚天偉業。

  現在又有一個年輕人抱著這樣的目的,踏上了征程,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混亂的局面早讓他迷茫了,他隻抱定了一個初衷,那就是絕不屈服。

  他父親投降滿清,跟他的觀念起了衝突,他離開父親,來到海上,他說服父親的舊部,跟他一起出海,跟他一起抗爭。

  這個人是鄭成功。

  “小侯爺,他們不想來。”

  廈門附近一片海域,一個小船靠上了大船,船上一個年輕的士兵苦惱的匯報。

  “算了,人各有志。陛下可有消息?”

  “聽說陛下駕幸廣東去了。”

  鄭成功歎了口氣:“為人臣子不能得保君王,真是無言苟活於世啊。”

  “少侯爺千萬不敢作此想。不如我們去廣東投靠陛下吧。”

  “也只能這樣了!”

  鄭成功始終沒有辦法說服他父親手下的老弟兄,那些人只聽鄭芝龍的,對他這個“意氣狀貌,猶書生也”的小少爺根本不待見,從鄭成功雖然也被封為忠孝伯,而別人都稱呼他為小侯爺都看的出來,大家把他當成鄭芝龍的兒子,多過把他當成一個獨當一面的大人物,“雖遇主列爵,實未嘗一日典兵柄”的他,現在顯然還無法服眾。

  鄭成功不由朝著北方看了一眼,心中充滿了挫敗感,楊潮那樣的猛將,竟然都敗了,這大明難道真的要亡國了嗎!
  懷著一種絕望中抗爭的悲涼,鄭成功命令手下開船了。

  讓鄭成功慶幸的是,皇帝果然沒有事,已經駕幸到了廣州。

  歷史從這裡改變,或者早已改變。

  原本在福建登基的應該是唐王朱聿鍵,可惜楊潮的出現,讓四個皇子安然無恙的來到江南,結果這個果敢的唐王沒能登上地位,依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藩王,當然也幸運的逃過了被清軍殺害的結局。

  歷史上的唐王,由於幼時屢經磨難,性情堅韌,同時又有些小家子氣,當鄭芝龍逃跑的時候,他也出逃福建,可是舍不得扔下一杆宮女、金銀珠寶,尤其是極大箱子書籍,結果當發現清軍追兵的時候,才開始扔下一切慌不擇路的逃命,但是已經晚了,被清軍看到就逃不掉了,被追上帶去福州殺害。

  跟歷史上的唐王不一樣,朱慈煥這個朱三太子顯然對危險有一種本能的敏銳,歷史上他能東躲西藏,到處暴露身份,直到七十歲才被清軍抓住殺害,證明他對逃命一途有著獨到的能力。

  當鄭芝龍告訴朱慈煥他要撤防三關的時候,朱慈煥就立刻跑了,誰都沒有通知,隻帶著他手下親信馬吉祥,兩人四馬,飛一般的逃出福建,從建寧到延平,到泉州到漳州,最後進入廣東潮州府,這才脫離了危險,喘了口氣,而兩匹馬都累死了。

  因為朱慈煥覺察到危險,立刻飛奔逃竄,逃的比鄭芝龍投降的速度還快,逃的比清軍進兵的速度還快,因此他沒有跟唐王一個結果,他成功的到了廣東,在廣東巡撫丁魁楚的迎駕下進入了廣州城。

  在潮州收到這個消息的鄭成功自然非常高興,但是他更高興的是突然傳來楊潮打退了清軍的進攻,恢復了南京城。

  “小侯爺,我們去廣州嗎?”

  這時候手下問道。

  鄭成功堅定有力的搖搖頭:“不去了。陛下無礙就好,既然楊伯爺已經恢復了南京城,我們也殺回去,收回福建,保我天子無憂,這才是英雄該乾的事情。”

  說完又命令船隊掉頭往北,向福建駛去。

  此時已經是清軍進入福建第十天了。

  時間回到十天前。

  清軍一到南京,分三麵包圍城池,除了西面迎著見面的一側,其他三面都有清軍包圍,可惜南京城太大了,三萬清軍顯而易見是不可能圍起來的,甚至他們做不到堵住每一座城門,於是只是在東南北三座城門遠處扎營。

  楊潮分派五萬士兵守城,楊潮不打算帶著這些新兵出城跟清軍野戰,那樣跟找死沒什麽區別,但是他有足夠的信心讓清軍在南京城下撞的頭破血流。

  可是誰想到,一到夜裡,突然南門聚寶門發生爆炸,城門被炸開了一個大洞,清軍數百騎兵尋機殺到,接著猛打猛衝硬是佔領了這座城門,接下來大量的騎兵湧入南京,在街上見人就殺,見房子就放火。

  屠殺!大火!南京恐慌了!
  楊潮承認一刹那他自己都有些慌亂,但是多年浴血奮戰之下養成的精神意志不是那麽容易崩潰的,他第一時間派出了身邊大部親兵回家保護家人,他是有私心的,國破家亡之時,他最想想到的還是家人。

  但是他自己沒有回家,先是製止附近新兵的騷動,然後騎著一匹火紅色的高頭大馬,帶著章惇李良等少數幾個老親兵在城牆上飛奔,打出自己的旗號,讓每一個士兵看到,然後親口傳達命令,讓各部穩守防區。

  一時間等於是放棄了城裡,任由南京城在清軍的鐵蹄下悲戚。

  穩住城上新兵之後,楊潮才開始組織反攻,讓士兵有建制的走下城牆,在每一個城門下跟清軍爭奪。

  清軍進城後沿著大街殺人放火製造混亂,同時還殺到各個城門下,只有城門兩側才有通向城牆的階梯,清軍佔領這上下城的通道,就將整個南京城的守兵鎖在了城牆上,除非他們跳下來,否則就只能待在城上眼看著城中大亂,一步步瓦解他們的軍心。

  楊潮剛好相反,先是穩定軍心,接著才開始跟清軍爭奪城門要道,反覆的爭奪,死傷慘重,一直到天亮才佔領了一半城門,而城中許多街道已經被燒成了白地。

  接著楊潮傳達命令,讓士兵不要慌亂,跟清軍逐街逐巷爭奪,依托地形殺敵,不要強行衝鋒!

  又是殺了一整天,才將南城一帶奪回手中,繼續向著北方推進。

  一連戰鬥了三天,才將清軍打退到運瀆以北,楊潮當即沿著這條城內運河布防,毀掉所有過河的橋梁,將南京城最繁華的南城保護起來。

  此時損失慘重,五萬新兵只剩下了三萬,兩萬人不是戰死了,就是潰散了。

  南京,這座大明朝最繁華的都市,自從建成後還從沒有見過敵軍,可誰能想到有朝一日會有兩支軍隊分據南北對峙廝殺,南京的百姓沒有遭受兵禍的經驗,心裡更沒有這種準備,因此表現的格外驚慌,各種出逃的,亂跑的,哭喊的,也有趁亂鬧事的,劫掠的,報仇的,將人性中最醜惡的那部分徹徹底底的暴露了出來,此時的南京就是一座地獄之城。

  楊潮據守運瀆以南,當即停止進攻,不但兵力不夠,而且從運瀆往北,南京城就擴散般展開,北城比南城大了五六倍,就算能夠攻進北城,說實話楊潮也沒有兵力把守。

  因此只能收縮兵力在南城狹窄的城區,連北邊的皇城都讓給了清軍。

  一直等到四六天,許多男才帶領兩萬主力,從杭州方向趕回。

  這時候楊潮才下令向北方進攻。

  許多男的主力部隊開路,已經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新兵跟在身後衝殺,猛打猛衝,一條街一條巷的將清軍打的節節敗退,隻用了三天時間,就將清軍徹底趕出了南京城,但是卻無力追擊。

  立刻開始穩定南京局勢。

  在自己親自防守之下,竟然還被清軍衝進了城,看著一片殘垣斷壁,甚至皇城都被敗逃的清軍臨走放了一把火燒毀了一大半,雖然最後打退了清軍,但是這樣的勝利真的算不上什麽勝利。

  從楊潮到手下的士兵,沒有一個人有大勝仗的喜悅,每個人都心情沉重無比。

  “追擊!追擊!”

  “命令謝飛、呂末殲滅尚可喜部後,立刻朝著南京城方向掃蕩,路遇清軍一個都不要放過。”

  “命令浙江部隊,放棄守城全面出擊,接敵既戰。不求收復城池,只求斬殺韃虜!”

  “命令趙康立刻帶騎兵回援。”

  “命令孫長福即刻南下。”

  “命令李五六、王璞戒備北方敵情,在江北空虛期間,不要給敵軍任何可乘之機。”

  一連串的命令傳達下去,但是楊潮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不把這個場子找回來,他眼不下這口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