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67章 收獲
  第367章 收獲
  長崎碼頭上,送行的人簡直是人山人海,有常年在日本做生意的華人,有暫時留在這裡的商人,還有大量的日本官員。

  其中一群裝扮豔麗,美貌異常的女人最為顯眼。

  這群女人一個個神色憂傷,當看到中國人登船後,不由的留下了眼淚。

  她們是一群日本藝妓,董小宛從長崎一直跟著福王到了京都,一路上都被福王的鋒芒掩蓋,但是她絕不是毫無作為,相反每到一地都邀請當地頂尖的藝妓交流。

  這些藝妓極為謙卑,用心的向董小宛學習,學習大明最流行的舞蹈,學習南曲的唱詞,以及樂器演奏技法,她們本就很精通這些,只是跟大明不同而已,但是她們都認為大明的就是最好的。

  於是一個個在日本地位未必比董小宛低的藝妓,都以弟子的身份留在董小宛身邊,從長崎到京都,她們一路跟隨,不但學習,而且侍奉董小宛的飲食起居,每天比董小宛起的早,伺候他梳洗,晚上非得董小宛睡去後,她們才肯歇息。

  面對這樣一群尊敬自己的女子,董小宛其實也深受感動,商船的時候,她也灑下熱淚。

  毫無疑問通過董小宛,楊潮將大明的靡靡之音和江南能將人骨頭熏的酥麻的暖風,吹到了日本。

  但是這不是此行最大的收獲,收獲最大的不是董小宛的文化傳播,不是福王的收獲,而是鄭家的利益。

  鄭家跟日本的關系極為特殊,鄭芝龍的第一個妻子就是日本人。

  鄭芝龍這個人絕對是一個梟雄,他十七歲跟長輩從澳門輾轉到日本謀生,靠著做鞋匠和裁縫戶口,他在日本得到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刀匠的賞識,而且迷倒了這個刀匠的日本養女,娶了這個養女后,鄭芝龍得到了刀匠的資助。

  他開始買了船,招募了水手,投入了當時的大海商李旦名下,並且又得到李旦的賞識,收他做了義子,鄭芝龍從而成為當時頗有實力的一個後勁海商勢力。

  但是少年得志的鄭芝龍野心也隨之暴漲,跟顏思齊等二十八個人結拜兄弟,圖謀做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極為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想推翻幕府霸佔日本。

  事情提前敗露,二十八人只能駕船出海,離開日本,此時鄭芝龍的第一個兒子鄭森剛剛在日本降生。

  之後到了台灣,在台灣海峽打劫商旅,很快就發展成為南中國第一大海盜勢力,而鄭芝龍又得到老大顏思齊的賞識,成了顏思齊的女婿,不久顏思齊去世,顏思齊的手下都歸附了他,總和了李旦勢力和顏思齊勢力的鄭芝龍一躍而起成為中國第一大海盜和海商勢力。

  此時鄭芝龍才二十歲,他從一個貧寒困苦淪落到日本謀生的少年,到成為第一大海盜實力隻用了三年時間。

  鄭芝龍與日本的淵源,讓日本人又恨又怕,既不敢拒絕跟鄭芝龍貿易,看著他一船一船將日本的銀子帶走,心裡也不太樂意。

  但是這次通過福王日本之行,鄭氏改善了跟日本當局的關系,日本幕府對他頗為改觀,竟然允許鄭芝龍以後可以直接在平戶貿易。

  日本近十年間發布了五次禁海令,一次比一次嚴格,此時就只剩下中國人和荷蘭人可以在日本合法貿易,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人都被趕了出去,而荷蘭人和中國人也只能在長崎一地貿易。

  現在鄭芝龍被允許直接去日本最繁華的政治中心平戶,可謂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甚至連鄭家趁機招募了幾百個日本浪流武士幕府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知道他們對人口出海是極為反感的,五次禁海令都有限制日本人出海的禁令,一開始還允許出海五年之內的日本人回國,最後一次直接拒絕所有海外日本人回國,顯然鄭芝龍招募的這些浪人不在此列。

  二月末,出使船隊回到大明,楊潮親自去松江府迎接。

  帶著歉意和感激的心態撫慰了一番董小宛,然後兩人同宿同起坐著船回到南京。

  鄭氏船隊還帶回來下一年的貿易貨物清單。

  看到這份清單,楊潮很滿意,因為他看到雲錦等貨物數量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許多秦淮河流行的小玩意日本人也訂購了,從中式香料爐到最時興茶具,到胭脂盒和銅鏡樣樣俱全,讓楊潮意外的是,還有訂購牙膏的。

  中國人刷牙的歷史比後世想象中的要早得多,也不是從西方傳進來的,當然普通大眾的刷牙習慣是現代之後才培養起來的,但是刷牙確實從春秋戰國起就有了。

  從隋唐時期開始,刷牙之風在上層社會中流行起來,刷牙叫做揩齒《處台秘要》記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唐朝時期是用楊樹或柳樹的樹枝,將一頭咬松之後來刷牙,此時已經有牙膏類的藥物,同時也有用鹽來刷牙的。
  到了宋代,《太平聖惠方》詳細記載了牙膏的配方: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同時也有了專用的牙刷,宋代周守中《養生類纂》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明代沿用的牙膏配方,正是來自於宋代,而且加上一定的改進,不過刷牙習慣依然僅限於少部分人,普通老農起來能漱漱口就算是講究人了。

  但是董小宛這樣的人物肯定是會刷牙的,明眸皓齒這個詞不是平白無故來的,古代的美人天天刷牙自然牙白,不然一口大黃牙豈不是倒胃口。

  南京出售牙膏的商鋪就集中在秦淮河一帶,雖然規模都不算大,但是頗有幾家是有自己獨特的配方的。

  這次董小宛去日本,飲食起居都有藝妓服侍,這些藝妓也就從董小宛這裡看到了中國的牙膏和牙刷,雖然日本也有刷牙的慣例,但大都是從唐朝時期傳過去的,用的方法依然是楊柳枝,尚沒有專門的牙刷,牙膏更是唐代時期的藥粉很不方便,於是才有了這次牙膏訂單的情況。

  楊潮相信這只是一個開頭,很快日本人就會風靡用大明牙膏刷牙的習俗了。

  “你可幫了我大忙了!”

  楊潮簇擁著董小宛,忍不住說道。

  董小宛微微一笑,能幫到楊潮,她也沒有白跑這一趟,更何況她此去也頗有感觸。

  日本的異國情調,見識一番之後,董小宛還是很有收獲的,說到底日本上層文化也是從唐代學過去的,保存了大量的唐人風范,看起來還是頗有古風的。

  鄭氏開拓了平戶線之後,已經決定將去年利潤都投入進去,告訴楊潮他們今年可能會采購七百萬兩的貨物,按照比例,楊潮將得到其中的四百多萬兩,除去貨款後,利潤三百萬。

  相信明年,頂多後年,鄭氏的貿易會達到一千萬兩,楊潮的利潤將達到五百萬兩以上。

  可謂是收獲頗豐了。

  只是荷蘭人有些鬱悶了,本來競爭中就落後鄭家一籌,這次更是被鄭氏拉開了。

  據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代表積極求見幕府,希望得到跟鄭家一樣的待遇,但是被幕府言辭回絕,還威脅了一番,要是荷蘭人不老實,就斷絕他們的貿易。

  荷蘭人只能咽了這口苦水。

  誰叫人家大明一個藩王親自去了日本呢,除非荷蘭人也派一個藩王去,可是荷蘭是共和製,哪裡有什麽藩王,這是一個商人國家,況且就算荷蘭人派一個藩王去,日本人大概也不會認可,你一個蠻子的藩王能跟大明的藩王相比嗎?

  荷蘭人也不敢觸怒日本,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有三十五個據點,日本據點的獲利排名第一,接近總收益的四成,這些收益折合成黃金大概有六噸左右,第二名才是台灣,收益佔到兩成半多一些,折合黃金四噸。

  這兩個據點佔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收益的一大半還多,尤其是日本都快小一半了,荷蘭人打死都不敢得罪的。

  當年為了留在日本貿易,荷蘭可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們跟傳教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信仰完全不一樣,而且絕對保證不再日本傳教後,才被允許繼續貿易的,他們可不敢冒險失去日本,那樣東印度公司的古董能活吃了巴達維亞的總督。

  所以他們除了羨慕鄭芝龍外,真的沒有其他好辦法。

  回到南京已經三月了。

  弘光元年三月,中國古代王朝有慣例,新君登基第一年沿用老年號,去年是崇禎十七年,今年才是弘光元年。

  還是弘光,歷史上福王登基是弘光,朱慈烺這個根正苗紅的皇太子登基,大概是因為皇帝雖然變了,但是文臣並沒有改變,還是那一撥人,所以朝臣依然定了一個弘光。

  這段時間南京非常熱鬧,因為春闈剛剛結束,江南科舉的書生齊聚南京,很是讓秦淮河紅火了一把。

  但是當楊潮回到南京的時候,卻是一片哀鴻,因為放榜了,每次放榜都是除了個別勝利者外,其他人都是心情最差的時候,估計秦淮歌女的懷中又要多一批哀歎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哀歎書生了。

  此時有四個很低調的書生,戴著鬥笠冷眼看著金榜,心裡充滿了怨毒!

  其中一個恨恨道:“奸佞當道,嫉賢妒能。”

  其他人哀歎一聲。

  此人接著道:“弟去意已決,去武昌左平賊麾下,定要匡正朝綱!”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