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奇遇
出來妮可家之後,安迪和仙蒂又去調查了一個還在深夜站街的妓女,才算完成調查回漢普頓宮。
根據三家五個妓女的調查報告,現在倫敦的妓女,大多數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結婚,才走上這條職業選手的道路。
其中,家庭影響和被強奸懷孕佔據了不低的比例。
可是,反過來想,一個紡織廠的女工,能夠反抗老板的強奸嘛,當然不可能。
安迪自己做紡織廠廠主的時候,能控制自己不在紡織廠亂搞兩性關系,但是怎麽能控制別的紡織廠老板在自己的廠子亂搞呢?
就算法國西班牙那樣的天主教國家,燒得最多的也是女人,因為女人戰鬥力低社會地位低,你要是像燒個戰鬥力直追延邊老棉的爺們,最後誰死還不一定呢。
第二天上午十點,喬治街才開始有妓女們打開門出門買菜買飯,經過倫敦大火之後,倫敦每家每戶都設置了上下水系統,入戶自來水,出水下水道。
不然每天這個時間,大家起來之後,就要打水和倒馬桶。
所以倫敦大火固然是災難,但是也給以前陳舊的倫敦城帶來了新生。
以前的小巷都沒了,最窄的街道也是六車道加上人行道。
十一點半,一輛四輪馬車停在了喬治街溫妮家的門口,車上下來一位管家,彬彬有禮的敲開了房門。
伊麗莎白一身睡衣打開了房門:“請問您是?”
管家:“我是維克多先生的管家,我家太太翠西小姐,邀請您家的伊麗莎白小姐和安妮小姐去她家喝下午茶。這是請帖。”
伊麗莎白看了看請帖:“我就是伊麗莎白,能不能幫我念一念,我不是全認識上面的字。”
管家:“親愛的伊麗莎白小姐,安妮小姐,如果下午三點有時間,請來維多克商社的後院,來參加一次茶會。翠西。”
安妮這時候也穿著稍稍寬松的睡衣下來了:“是哪個維克多商社?”
管家:“恕我直言,倫敦只有一個維克多商社。在南區的布丁巷一號。”
安妮:“我說的就是這家維克多商社,我去那裡買過香水。不過,我們不認識你家太太把。我印象中是如此。”
管家:“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這封請帖,是我家太太讓我送過來的。”
伊麗莎白:“那好吧,請帖我們收下了。”
管家微微鞠躬告辭。
管家也不知道女主人為什麽要來請兩個妓女回去做客,可是,這是上面的命令,自己也不好多問。
管家走後,溫妮也買菜回來,看到兩個女兒正研究一張請帖。就上去問了一下,還是溫妮年紀大,知道的多,很快想起來,這個維克多商社就是現在英國皇帝的親戚家,簡單來說,現在維克多商社店主的夫人翠西是現在英國皇帝的姐姐。
雖然維克多和翠西不是貴族,但是他們能隨時和英國的皇帝聯系,仍是英格蘭貴族圈子裡最熱門的人物之一。
要見現在英國的女皇和皇帝有些難,但是要見女皇和皇帝的親戚,還是很容易的。
溫妮只是奇怪另一件事情:“來人沒說瓷器的事情?”
伊麗莎白:“沒有,或許人家是真的看不上。”
事實上也是如此,就算不算剛剛入住的漢普頓宮,安迪伯爵時代家中的瓷器就有兩千多件——開宴會用的。這也是貴族必備。
一般商人家庭備上幾套瓷器用在重大場合節日,貴族就要備上幾百套瓷器甚至更多。
午飯後,伊麗莎白和安妮梳妝打扮之後,換上了美美的新衣服,雇了馬車來到維克多商社,這裡早有女仆在等待,直接接了二人來到後院的茶會所。
這裡早等了兩個女人,一個是翠西,另一個是翠西的姐姐貝蒂。
四人通報過姓名後坐下喝茶,茶會雖然是喝茶來的,但主要目的還是來聊天的。
聊天的過程中,作為議員夫人的貝蒂說道:“我們姐妹在你們這個年級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並沒有比你們好多少。我們姐妹兩個從小一起玩大的朋友,也有因為家貧去作妓女的,或者因為家中貪圖錢財,將十幾歲的少女嫁給五六十歲的老鰥夫的。
我弟弟的事情,大約你們也聽說過,從他病後開竅的那一刻起,我們全家人的命運都被改變了。”
貝蒂其中隱瞞了一些沒有說的就是,貝蒂姐妹和父母,甚至家中的管家和波斯女仆們都前後分別乘船去過新大陸的兩界洞。並且在那裡奪取了兩個海盜的一切美好,成功的延續了壽命和其它美好的一切。
除了社會的地位和財富,這才是她們最大的改變。
以年級而論,貝蒂比伊麗莎白的母親溫妮也就是小個三四歲,兩個人如果住在一個街道上,應該是按照姐妹相稱。
可是現在青春照人的貝蒂和翠西,看著也就是比伊麗莎白和安妮大個一兩歲的樣子,這當然不僅僅是養尊處優能帶來的。畢竟貝蒂翠西姐妹,年輕的時候,也是吃過苦的。
貝蒂繼續笑著說道:“從一個馬車夫家庭的女兒,到成功的商人家庭的女兒,以及貴族家的親戚,乃至現在的大英帝國皇帝的姐姐。我對於命運的理解就是,我命由天不由我。”
說完客套話,貝蒂從身後貼身女仆身上拿過兩張名帖來,相當於後世名片的放大版本。
“這是我丈夫的名帖,他是下議院的議員,還是有一點能量的。如果還有這張名帖擺不平的麻煩,可以讓人帶著這張名帖來找我。”
從英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從人治走向法治之後,就是警察也要給這樣的大律師幾分面子,不然告你個貪汙瀆職,那真是一告一個準。
現在不僅僅是倫敦,整個英國和歐洲的警察,人人都有黑色收入,如果一個一身正氣的家夥加入現在的歐洲警察部門,那才是真正的害群之馬,會很快被此時黑色的警察部門排擠走,這是最輕的下場。
伊麗莎白就是傻,也知道這個名帖的價值不低,也問道:“為什麽是我們呢?”
貝蒂沒說話,端了一杯紅茶,指了指天空。
其實貝蒂和翠西也是奉命行事,給出這事的是皇宮。
安迪自然也知道,仙蒂給她們家留下的幾件瓷器既是財富也是麻煩。
當一個人獲得和他的社會地位不匹配財富時,財富就會變成麻煩。
何況是東區的紅燈區那麽麻煩的地方,倫敦的警察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調往東區,那邊油水多,沒人有後台。其次是南區,那裡也有不少沒什麽後台的商人。
至於倫敦西區,警察哪敢對有私人軍隊的貴族敲詐勒索的。如果真有的話,那還真是活膩了,上一個和英格蘭貴族們作對的還是查理一世。死的那叫一個淒慘。
至於街頭的問題,安迪也沒有去管,仙蒂也沒有管一管的想法,因為英國女皇和英國皇帝,並沒有治理街頭黑幫的執法權。
現在立法和監督都是國會的事情,對於社會的底層英國皇帝和女皇能做到的事情有限。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何況作為英國皇帝和英國女皇的安迪和仙蒂,連縣官都算不上。
之所以讓兩個姐姐出面給伊麗莎白和安妮一家一點安全保障,這也是因為商社和律師,其實是最接地氣的。
律師不用說了,維克多商社也是在倫敦傳承了幾代人的老牌商社,隨時都能拉出上百壯漢打架——沒這點實力,在這倫敦根本站不住腳。
例如安迪的新型蒸汽機專利和東印度公司的船用蒸汽機部件的專利保護過期之後,現在整個英國只有三家商社開始仿製這些蒸汽機並且出售。
其中兩個是英國西非洲公司和英國新大陸公司,以及維克多商社。
其中英國西非洲公司和英國新大陸公司是得到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技術支持,而維克多商社是得到了安氏鋼鐵廠的技術支持。
也僅僅是技術支持,除了技術,煉鋼高爐等、軋鋼設備、鋼鐵的機加工設備等都是要花掉大價錢去建造或者購買的。這還不包括同樣要花很多錢的工人培訓。
煉鋼和機器製造這一套,在工業上已經是重工業了,一般人玩不起重工業的。維克多商社在得到技術支持後能玩得起,那就不是一般人,雖然維克多商社的高爐群,每年也就是煉製出幾千噸鋼水的水平。
現在的英國隨著工業化和機器化的發展以及殖民地的擴大,對鋼鐵的需求與日俱增,作坊一樣的鐵匠鋪子能煉出鐵水來,基本就不會賠錢,能直接煉鋼的高爐雖然比不上搶劫,但是加工好之後的鋼鐵製品賣到英國各殖民地也都是有著豐厚利潤的。
伊麗莎白和安妮是暈暈乎乎的坐著馬車回到家中的,這兩天發生的事情,與她們而言,如同奇遇一般。
回到家中,將護身符一樣的下議院議員名帖給溫妮看過,溫妮也是覺得這世界真是看不懂了。
於是溫妮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搬家。在倫敦,溫妮也在其職業生涯中攢了幾百英鎊的私房錢,絕大部分換成了長期債券吃年金,以免人老珠黃的時候吃苦。
伊麗莎白和安妮攢下的私房錢還不算多,但是也都有百八十英鎊——其中安妮雖然進入加入職業選手的時間最短,但是妓女這個職業遇到的客人都是喜歡青春的肉體,並不吝嗇在安妮身上花更多的錢。而出道五年,十八歲的伊麗莎白在客人們看來已經是老姑娘了。
既然要搬家,家中五個瓷茶杯和兩個瓷盤是一定要帶走的。溫妮轉念一想,既然得到了維克多商社和福特議員的做靠山,不如乾脆就把七件瓷器賣給維克多商社。
幾天后,溫妮一家的搬家終於完成了,七件瓷器也換成了1750英鎊。
溫妮一家搬到了治安更好的倫敦南區,但不是倫敦南區的紅燈區。
雖然當時溫妮說了,要和兩個女兒平分這筆錢,但是最後溫妮還是給了兩個女兒每人八百英鎊,自己隻拿了一百五十英鎊,加上自己的積蓄,也有九百英鎊。這筆錢拿去買長期債券的年金收入,也有72英鎊。
這已經是英國中產階級的平均收入。租一間在南區年租金二十英鎊的小公寓,雇兩個仆人,每年也能有不錯的生活。
溫妮也不想看到兩個女兒做一輩子的妓女的,沒前途。
不過,現在兩個女兒經過幾年妓女職業生涯的熏陶,心已經野了。不過相對而言,有著豐厚的嫁妝(近千英鎊),還是能夠嫁出去的——已經開始信奉新教的英格蘭,對於婚前性行為,容忍度還是蠻高的。不會因此燒人或者浸豬籠。
至於英格蘭男性結婚的目標,自然是女方嫁妝越豐厚越好。相貌年齡以及是不是處女,那都是其次。
至於真愛,那隻存在於莎翁的歌劇中。現實是一頓不吃飯餓得慌,一天不吃飯沒力氣,三天吃飯就要死人。
所以,在英格蘭,哪怕是有錢的帶著娃的寡婦,也會成為眾多英格蘭青年追逐的求婚的目標。
如果僅僅有美貌哪怕是維納斯轉世,大家也只是饞你的身子,而不是想和你結婚。
用老馬總結後所說的那就是,資本主義將封建社會那一套田園的,脈脈溫情的,都打破了。整個社會都是一切向錢看。
現在英國流行的最新段子就是,某青年有兩個結婚目標,一個是有豐厚嫁妝的老寡婦,另一個是美貌且無錢的青梅竹馬,青年的選擇自然是和老寡婦結婚,然後拿到老寡婦的錢包養美貌的青梅竹馬。
溫妮將新房子租在倫敦南區的非紅燈區,自然是希望兩個女兒能夠和過去割裂,有一段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可不是這麽容易的,自從溫妮一家搬到倫敦南區,時不時的就會遇到三個人的老客戶們。僅僅遇到老客戶還沒什麽,不過老客戶們帶著家人和她們碰到,那真是相見尷尬了,而且這個時代,宅在家裡是不可能的,每個星期總要去教堂,而且幾乎是人人都要去,不可避免的要碰上前客戶們一家子。
她們以前的客戶,主要也是居住在倫敦南區的,卻沒有足夠財力包養情人的中產階級,她們租的房子是這個消費水平的,最後碰到一起,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