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護國大將軍》317章 事情的結局
   沒想到李昊也是機警異常,洞房裡的侍女居然也是李昊的人。

   刺殺失敗,李九妹帶著自己的兩個丫環小柔和小婼,在西夏一些反對李昊的大臣,以及百姓的幫助下。九死一生,費盡了千辛萬苦,這才逃到了大鄭的上京。

   她隱姓埋名混入教肆坊,很快就成了當家花魁。她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說動一個大鄭的朝中重臣,率兵攻入西夏,誅殺了西夏的皇帝李昊。

   經過李九妹的敘述,大家才知道,李昊的暴行簡直是罄竹難書。他鴆母佔嫂霸媳殺子、聽信謠言腰斬重臣野利遇乞,就是沒藏黑雲的前夫。然後霸佔沒藏黑雲。

   他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導致西夏內部日益腐朽,眾叛親離。

   他是西夏的開國之君是不假,他前期英明神武屢戰屢勝,為西夏開疆拓土也不假。

   他仿效大鄭,開創年號、設百官、定服製儀等等舉措,也確實使西夏,像是一個正規的帝國。

   可他的暴行太甚,他的帝國肯定不會長久。

   王錚還模糊記得,歷史上,李元昊因為霸佔了兒媳,其子寧令格心中憤恨,受沒藏黑雲的哥哥沒藏訛龐的挑唆蠱惑後,誅殺其父李元昊不成,卻砍掉了李元昊的鼻子。

   第二天,李元昊即鼻創發作而死。

   而西夏王朝,也在數十年後,被元朝所滅。

   聽完李九妹的訴說,王錚恍然大悟。

   怪不得李九妹當初,說的話那麽高傲。原來,文武雙全蓋世姿色的李九妹,竟是西夏的長公主。

   西夏也是自稱為華夏的正統,她這個長公主,看不上大鄭的汝陽王鄭樂,也就可以理解了。

   她和李昊雖為兄妹,還竟然有這樣的深仇大恨。怪不得她費盡心思,想要誘惑王錚進她的閨房一敘,哪怕是自薦枕席,也想讓王錚幫她呢!
   殺母殺未婚夫和企圖霸佔她的深仇大恨,她寧願獻出自己的身體也想要報仇,也就可以理解了。

   只是,她當初找到的是王錚,王錚粘上毛比猴還精。即便他是個超級大色狼,在他沒弄清楚柳十娘的來歷之前,也是不可能中她的美人計的。

   換句話說,除了王錚,別的也沒人能幫她報仇雪恨。她也只能低下頭顱,以自己的身體為條件打動王錚,期盼王錚在得到她以後,可以為她所用幫她報仇。

   一個女人在萬分無奈時,以自己的身體做籌碼或者武器,也是無可厚非的無奈之舉。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她對王錚有救命之恩。最主要的是,她即便什麽也不做,王錚明年,本也就打算滅了西夏誅殺李昊。

   兩人的所思所想,算是不謀而合。

   唯一的區別是,王錚是要剿滅了西夏,世上從此,再也沒有西夏這個國家。

   而柳十娘希望的是,僅僅是誅殺了李昊換一個西夏王,她還想保留西夏國。她是西夏的長公主,她不可能為了一己私憤,而讓大鄭滅了整個西夏,滅了黨項全族。

   但李九妹也知道,西夏偏居一隅,四面有大鄭、蒙遼、西州回鶻、黃頭回鶻和吐蕃諸部等,大量的強敵虎視眈眈。

   西夏土地貧瘠物產極少,人口包括近二百萬的漢人,也僅有四百萬左右,土地大都是荒漠和稀疏的草地。

   西夏假如沒有一個明主,想要在這麽多強敵中生存下去,是極其艱難的。

   因此,李九妹想要保留西夏,但卻要依附大鄭做大鄭的屬國。

   就是說,大鄭打下西夏誅殺李昊後,還是由西夏的貴族治理西夏。

   大鄭是西夏的宗主國,每一任的西夏國主,皆由大鄭的皇帝任命。

   西夏每年都要給大鄭朝貢,給大鄭的皇帝請安。西夏的國土,也算是大鄭的版圖。

   類似後世的一國兩制,或者是自治政府。

   這個可以有,王錚也讚成李九妹的辦法。

   西夏的周邊區域,少數民族多達數十上百個,大鄭打下西夏以後,也並不好管理,還收不了多少賦稅。很可能,還要倒貼錢糧給西夏。

   王錚很清楚,大漢朝的漢武帝和隋唐時期。打下西北的土地是不少,疆域可謂遼闊。

   可漢朝和隋唐,在那片土地上建立的政權,當時叫都護府。

   每個都護府卻僅有不多的兵力,沒辦法,距離朝廷太過於遙遠,道路不通暢,錢糧物資難以輸送,將士太多了就養不起。

   並且,都護府還經常性地,會被不甘屈服的異族部落攻打。

   西域的其他地區,也是打來打去,得而複失失而復得,就沒有個安生的時候。

   漢武大帝名垂千古,可他卻因為和匈奴的打生打死,耗盡了他祖父和父親,辛辛苦苦數十年為他攢下的家業。

   有人還說,自漢武帝窮兵黷武,把匈奴打的遠逃歐洲以後,大漢朝也因此開始衰敗,後來才導致漢朝,被分為了東西兩漢。

   這一點王錚不讚同,他覺得,漢武大帝一代天驕,他的功績,任何人都不能抹滅。

   他的強硬,也是王錚一直效仿的對象。

   陳湯的那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王錚一想到就會熱血沸騰。

   如果不是漢武大帝那個時期的強硬,哪還會有後來的大漢族?哪還有華夏後世的長盛不衰,屹立於世上兩千年而不倒,一直是世界各國效仿的對象?
   秦始皇和漢武大帝的功績,每一個漢人都應該牢牢記在心頭。

   直到王錚穿越以前的後世,他每每看到今日頭條上,有強漢征服西域的文章,也是從來不落,每章都會看。

   王錚不好評價漢武帝以後,三國以前的漢朝,他對那一個時期的歷史不太了解。

   但他卻知道,打下西夏容易,管理那一片區域卻難。

   如果如李九妹所說,把李昊的朝廷消滅,再扶植一個心向大鄭的傀儡政權,也未嘗不可。

   這樣一來,西夏境內不服大鄭管束的異族,皆有西夏的藩王去對付。

   而他王錚,也還能以西夏為根據地,把其他的區域,如吐蕃、西州回鶻等,也收歸大鄭,成為大鄭的版圖。

   這麽做的話,西夏成為了大鄭的屬國,擴大了大鄭的版圖。

   而大鄭卻不用浪費國庫的錢糧,也不用派將士去戌守。

   是對大鄭,對西夏,甚至是對西夏的所有百姓,都很有利的好事,可以試試。

   萬一不行的話,再打回來就是。

   他王錚的職責,就是率領將士打仗的。

   沒仗打的話,他這個上柱國也就沒啥用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兩個成語,用在他身上也就不遠了。

   此時的正堂裡沒有幾個人,還在場的,就是鄭妽和錢明珠以及翠姑。其他人,在王錚和李九妹剛開始談及正事,就已經退場。

   “你說的辦法我會重視。不僅是為你的救命之恩,而是確實也還可行。只不過,我一人說了不算,還需朝堂上商議之後,讓皇上定奪。”

   李九妹起身對王錚盈盈一禮說道。

   “多謝大將軍成全,只要誅殺了李昊,只要能讓西夏的百姓,不長期受戰亂之苦,只要能使百姓們以後的生活,能像大鄭的百姓這樣富足,我李九妹和所有西夏的百姓,對大將軍的恩德,必會世代銘記在心。”

   “柳十娘···李九妹無須多禮,西夏自古以來,本就是我中原地區,漢家王朝的領土。是他李昊有不臣之心自立為帝,假如他李昊有仁慈之心,善待百姓也就罷了。可他橫征暴掠荼毒大臣和百姓,弄得西夏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我大鄭代天討伐李昊,本就是份內之事。”

   吃過早飯,王錚和李九妹一夜未睡都甚是疲累,就分手各自歇息。

   李昊和沒藏黑雲,終歸還是沒有抓到,但黃姚和汝陽王鄭樂,卻受到了牽連。

   數日後,黃姚因泄漏軍機,和企圖謀害朝中重臣,罪同謀逆,和他的正妻、嫡子,一同被斬首示眾。

   他的三個親朋和兩個手下,均也多次接觸過沒藏黑雲的朝廷官員,同樣是沒藏黑雲的裙下之臣,泄漏的軍機較少,就隻斬了主事者一人。

   他們的正妻和嫡子,被發配到嶺南蠻荒之地,這輩子估計是回不來了。

   其他因黃姚的牽線搭橋,和沒藏黑雲有過接觸的官員,罪行較小,被罰沒家產撤職罷官,貶為庶民永不錄用。

   
   這些官員的小妾,和庶出的子女等等親眷,凡是被牽連到此事的,充軍的充軍,發賣的發賣,部分長得標致的小妾和女兒,還被衝入教肆坊成了官妓。

   六個家庭數百口人,因為男主人貪戀沒藏黑雲的美色,被她所用引出事端,最後導致家破人亡。聞者不僅唏噓感歎。

   大鄭十數年來,黃姚一家還是第一個被斬於街頭的官員。

   他泄露軍機,導致火藥的配方和霹靂炮等,軍國利器的製造方法被西夏掌握。大鄭自開國一來很少有的連坐,也使他的正妻和嫡子死於非命。

   一般犯了大罪的,基本上就是被賜死,至少也會留個全屍,並且也很少會有官員,被抄家滅族。

   這一次,李昊針對王錚的行動,動了皇上鄭成的逆鱗,他天子一怒血流五步,斬了黃姚一家和另外五名官吏。

   李昊和沒藏黑雲始終沒有抓到,算是死無對證。

   黃姚受刑不過全盤托出了實情,汝陽王鄭樂可不像黃姚那麽傻。

   他咬死了嘴,死也不承認和沒藏黑雲有染,甚至都不承認和沒藏黑雲認識。

   但李昊和沒藏黑雲,卻的確是從他的王府裡殺出去的,王錚也是在他的密室裡被救出的。汝陽王再是狡辯,也是鐵證如山,難堵悠悠之口。

   後來,皇上心疼他的兒子,皇后也是尋死覓活地為兒子求情,就保留了汝陽王的爵位。

   但他的王府和城外的私宅卻被收回。全家被押往他的封地汝陽縣監視居住。不奉召永不得回京。

   自此以後,皇后的兩個兒子一死一犯錯,她就更是心灰意冷,隻管吃齋念佛不問世事了。

   因為此事,有人歡喜有人恨。恨的自然是汝陽王鄭樂,這件事以後,太子之位已經徹底和他無緣。

   他因為貪戀沒藏黑雲的美色,卻因此丟了一個大好的江山。他恨得痛不欲生。

   喜的是淮陽王鄭崇和皇長孫鄭諒,以及其他的幾位,有機會染指太子之位的皇子。

   沒了汝陽王這個嫡子的勁敵,太子之位,就只能傳給庶子和皇長孫,他們的機會就更大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