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終究要有個交代,李世民對李建成並非沒有處置,玄武門那場變故中,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都被殺了。
李世民登基之後,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追諡“隱”,但無論是“息”還是“隱”,都不是什麽好字眼。
他還將宗室子李懷仁過繼到李建成這一脈,讓他繼承了息王的封爵。
這也算是一種措置,旁人也就再難說些什麽了。
李建成貴為皇太子,在大唐朝廷不是沒有他的勢力,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之後,東宮和齊王府薛萬徹和謝叔方等將領帶著二千兵馬猛攻玄武門,玄武門的守將敬君弘和呂世衡等盡皆被斬殺,薛萬徹還要攻打秦王府。
要不是秦王府的人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割下來示眾,秦王府會被無雙猛將薛萬徹鏟一遍的。
所以雖然事情最終還是平息了,但這樣的處理結果,並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只是也沒人敢提,即便是魏征和王珪這種所謂諍臣,也只是去拜祭了李建成,最後還是沒敢提恢復李建成正統身份的事情。
李世民自己也知道,這個問題是如何都躲不過的,所以他才會討好褚遂良,希望能夠修改皇帝的起居注,以免將來留下千古罵名。
在禮部尚書這個職位的調動上,從他對待李孝恭和王珪的態度,其實有心之人應該能看出些什麽來。
只是他們沒有李崇道的“未卜先知”,所以沒法及時洞察李世民的心意。
李崇道正是掌握了這一點,所以才敢大鬧國子監,原本想著讓孔穎達帶他去朝殿上告禦狀,這樣一來他就能見到李世民,從而借題發揮,沒想到李世民親自來到了國子監,反倒少跑了一趟。
李世民面色陰沉,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李崇道也不著急,全場一片死寂,李世民一言以決生死的時刻,一道略帶怯懦又不失頑強的聲音響了起來。
“臣,駱賓王,附李崇道之議,懇請皇帝陛下複其籍,正其名,為隱太子蓋棺定論!”
駱賓王果真沒有讓李崇道失望,關鍵時刻,就怕無人響應,但凡有一人附議,說明就有討論的價值。
李崇道趁熱打鐵,朗聲道:“昔二帝三王之治,後世莫能及者,順人之道,盡乎仁義也……”
“陛下倡義靖難,撥亂反正,定天下於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極,又任於仇讎,起於疏遠,委之以政,責之以功,諫無不從,謀無不獲,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必能締造個貞觀盛世出來……”
“陛下勵精圖治,披肝瀝膽,必能成就千古功業,名垂千史,若能歸複隱太子之名聲,便是效仿前聖,兼顧家國,順人之道,此乃錦上添花,懇請陛下準奏!”
李崇道此番言語說出來,眾人難免又想起了他送給紇乾承基的馬屁詩,但不得不說,這樣的話語,雖然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但令人極其受用,李世民恨不得再次裱起來掛在內書房進行深刻的批判!
李崇道擲地有聲,可謂振聾發聵,與照壁上這首打油詩的氣度截然不同,彼時再看他,聽得他的言語,誰會想到他只是個市井小老板?
即便是魏征等老辣的文臣,也未必敢在皇帝面前如此理直氣壯地奏稟此事,而且李崇道站在了道德製高點。
他的潛台詞是,皇帝也是人,是人就要順從人道,要講仁義,追封李建成,恢復李建成的合法身份,反而更能彰顯你李世民的偉大,如果你不這麽做,反倒顯得小氣,更容易留下千古罵名。
來去就是一句話,你如果聽從我李崇道的建議,那就是名垂青史,如果不聽,那就有可能遺臭萬年。
李世民是皇帝,試問誰敢道德綁架他?
此時他的神色陰晴不定,李崇道便再度拉上了李孝恭:“河間郡王忠心耿耿,雖因身子抱恙遠離朝堂了幾年,但心中一直記掛著陛下,也以堂兄的身份心疼著陛下,我想河間郡王也該是同樣的想法。”
李孝恭原本就已經瑟瑟發抖,心說這小子要把天都捅一個窟窿,誰能想到這死孩子竟然還把他李孝恭給拉下了水!
如果李孝恭知道李淳風的經歷,此時應該手牽手唱一首同是天涯淪落人了。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孝恭也明白這個道理,當即抬頭,顫聲道:“是,臣也是一般的想法!”
他眼眶通紅,朝李世民道:“二郎……這孩子雖然胡鬧,但……他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
“陛下見人之善,若己有之,見賢者則敬,不肖者則憐,正直之士,比肩於朝,尚且未嘗黜責一人……”
“陛下,縱觀歷朝歷代,自古皆貴中華而賤夷狄,可唯獨陛下愛之如一,可謂一視同仁,這些異族是以盡皆依敬陛下如父母,陛下連這些異族都能待之如斯,心懷天下,胸藏寰宇,複建成之名,同樣也周全陛下千古聖皇之名也!”
如果說李崇道只是賤人微言,駱賓王只是個菜鳥監生,二人毫無分量可言,那麽李孝恭不惜搭上全副身家的這番話,就足夠震驚全場了。
整個長安城,誰不知道他李孝恭躲在王府裡,裝瘋賣傻韜光養晦,如何都不願意重回朝堂,是為了什麽?
但關鍵時刻,他竟然跟著李崇道這小子,做了這孤注一擲的舉動!
李世民微眯雙眸,看著李崇道和駱賓王,又看了看李孝恭,意味深長。
他轉頭看向了身後的朝臣,褚遂良手裡捧著小本子,就等著李世民表態,回去就打算記在起居注上,無論他如何表態,最終都會在史冊上留下一筆!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李世民終於是發話了,但他並未表態,而是將問題拋給了隨行的朝臣。
“這小子就是個災星啊!”文武大臣們心裡已經把李崇道的祖宗十八代都感謝了一遍。
這本就是刀刃上跳舞的事情,若是李世民同意,當然皆大歡喜,成就寬愛之名,但這本來就是李世民的逆鱗,如果李世民最終否決,所有表態的人都會被牽連!
原本只是李崇道胡鬧,駱賓王自己要附議,那是他自個兒尋死,李崇道拉李孝恭下水,已經是個“坑爹”玩意兒了。
現在倒是好了,李世民又添了一把火,還將所有朝臣都架在了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