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明日不落》第83章 讀書人治國論
  第83章 讀書人治國論
  白明修在海口的日子過得不錯,原本他還準備了清軍跨海來襲,自己用大明復國軍的飛剪艦隊直接將他們全部擊沉在海上,但實際上雖然瓊州府陷落於大明之手一事,已經傳到了大陸上,但是清廷並沒有很快做出反應。

  據白明修佔領瓊州府已經有數周的時間,南明已經徹底控制了整個海南島,島上的清軍也基本上被清肅了,白明修在執行了複土三策之後,海南地面逐漸平靜,而且又開始繁榮起來。

  收納南明反抗人士、投誠清軍以及海南本地丁口,白明修在海口又開設了一處大明復國軍的訓練中心,總數有一千余人在此接受復國軍的武裝訓練以及思想改造。同時,白明修還張榜招攬賢士,不問出身納人才,經過選拔的人才也被他送進新開的瓊州府幹部學校進行深造。

  包括之前在南沙群島投靠白明修的周慎思也正在這處幹部學校學習,幹部學校的老師基本上都是澳洲的官員,白明修此次是整體將他的南明理政院也帶到了海南,因為接下來他會佔據更多的省份,需要有更具體細致的施政問題。

  海口幹部學校中甚至是有現任內閣官員授課的,不過這也就是當前才有這個可能了。畢竟現在瓊州府人口不過四十萬,大部分都是農民,沒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所以內閣成員們也能抽出一點點時間來,身體力行地教導一下未來大明的新官員幹部們。

  周慎思穿著一件書生長衫,有點辛苦地擦了擦腦袋上的汗珠。他們所在的書塾是以前瓊州府的府學,現在用作了幹部學校。周慎思以為自己投靠太子殿下,當即就能獲得任用,卻沒想到他居然被扔進了現在這個所謂的幹部學校。在進入幹部學校的第一天,周慎思就領了一厚摞的教材,還被學校的教員告知在一段時期學習之後,他們還要進行分科。

  周慎思手中拿著一隻鉛筆,有些絞盡腦汁地在計算著面前的題目,嘴裡念念叨叨地道:“這到底是什麽勞什子的學校,不教聖人之學,不給學生解經講義,卻要讓學生搞這些術數,題目還都這樣難。”

  他雖然這樣說,但實際上他性子是不甘於落後的,此時並不是上課的時間,周慎思自己在學校的自習室在額外加練題目。

  只是他剛才的牢騷卻被一個人聽見了,這人走進了自習室,表情如常。

  周慎思看清了來人,大驚不已,連忙起身想要作揖,但是想起了學校裡教導的新禮儀,連忙向來人鞠躬:“閣揆大人。”

  來人正是現任理政院總理大臣唐北廬,他隨白明修北歸,也順便在海口的幹部學校當一下老師。

  唐北廬擺擺手,說道:“無需多禮,在學校裡稱呼我做校長便可。”

  在周慎思的眼中,大明朝廷讓太子殿下給改的已經有些奇奇怪怪了,比如很多東西都需要一個非常長的名詞,而以前的一些稱呼也都給改掉了。這海口幹部學校,在他眼中其實就是國子監了,是專門為聖朝培養官員的。可是他進了學校之後第一堂課,總理大臣唐北廬就告訴所有人,這裡培養的是幹部而不是官員,大明朝廷需要的是為民請命的乾吏能臣,是有操守和氣節的幹部。所以,他們所有人第一要務就是要會搞好乾群關系,能夠聽到民聲民怨,更能苦民所苦、憂民所憂。

  於是這位周慎思眼中的當朝宰相和國子監祭酒,當天要求所有的幹部學員,走到瓊州城的大街上,走到鄉村田野,去用良好地態度問老百姓,他們有什麽煩心的事情,憂心什麽。

  那一天有人自持身份,認為讀書人不該與賤民為伍,唐北廬當即請這位學員離開了。

  當時唐北廬說了一句話,讓周慎思之後每每都會想起:“認為自己人高一等的,在大明做不了幹部,因為太子殿下有言,入我國者,無論出身,人人平等,皆是同胞兄弟姐妹。你要是想做那樣的官,不如去北面韃子清廷,那裡你可以讓小民做你的奴才,同時你也是那些韃子的奴才。”

  周慎思總是沉思唐北廬的話,他認同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的社會關系已久,但是從某種角度看,下級也確實是上級的奴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不想做其他人的奴才,那也不應該讓其他人做你的奴才。

  周慎思認為唐北廬是一個很有德行的官員,從唐北廬治校之上,他能想象唐北廬治國是什麽樣的。

  唐北廬總是不苟言笑的模樣,但是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嚴肅,他對周慎思道:“怎麽,周學員,你對學校的課程有不滿嗎?”

  周慎思連忙低首道:“學生不敢。”

  唐北廬搖頭道:“無妨,在我們的學校裡,你首先要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如果有什麽想法你都不能誠懇地向殿下或者你的上官指出,那如何讓殿下去信任你呢?”

  周慎思咬了咬牙,說道:“學生愚鈍,只是幹部學校所教授一切,與平生所學大異,重實務,但又似是而非。古有聖賢治世,靠得是德行教化,現在我們在窮究細枝末節,做蠅頭小利的計算,總覺得落了下乘。”

  “嗯,你的想法其實在很多學員心中都存在。你們中很多人都是滿肚子的學問,寫了一手好文章,可是你們這樣的讀書人,難道真的懂治國理政了嗎?如果按照你這麽說,東林複社的君子們,應當都是一等一的治國人才。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周慎思也是知道東林黨那些人究竟搞了多少么蛾子,他搖了搖頭歎道:“那些恐怕不過是偽君子罷了,太子殿下檄文中說今人僅重私利而無大義,這才是要節。”

  “錯啦。”唐北廬突然打斷了周慎思。

  “天下人億萬,上數數千年,追憶先賢,又有幾人是完全不自私的呢?大明某種程度上是亡在重私利無大義的偽君子身上,可是如果大明人人富裕,錢貨流通,人又所居而溫飽小康,幼子有人教化,兵革精銳,即便是人人自私,那又怎麽會有李闖作亂,大明又怎麽會被清狗打進關來?”

  最終唐北廬下了一個結論:“歸根結底,決定一國能昌盛興旺的,不是有一群懂得四書五經的君子們用仁德教化子民,而是國家殷富、百姓安居樂業,且這個國家仍有進一步發展的前景——而這也是我們太子殿下希望大明能夠實現的。”

   有沒有小夥伴還沒收藏本書啊,給個收藏吧,白臉叩謝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