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日不落》第198章 士風漸複(下)
  第198章 士風漸複(下)

  “究竟是些什麽大玄機,鄧兄快與我等道來。”在此的基本上都是有些學問,或者身負功名的,要說不想出仕為官,肯定是不可能。在這個文化下,大家都認為家中有人做官,身份地位就不同了,尋常家族立即飛黃騰達為名門望族,門檻都會給人踏破。

  太子新政有千頭萬緒,江南士子們隱約聽說過,與崇禎之前的大明舊製不同,一方面有人急切找到能夠做官的門路,另一方面大家也關心究竟利益一事上,能有什麽變化。

  鄧伯鋆笑道:“這國子監,其實還有一個本名,喚作幹部學校,幹部這詞興許是太子自己創的。太子反感父母官之類的稱謂,主張官民一體,這也是符合殿下四民平等的理念的。所以殿下創了兩個詞,一個是幹部,指的其實就是官員;一個是群眾,指的就是老百姓。縱觀太子新政,其實有兩大主軸,一為民本,一為科學。科學我等會與大家說道,這民本實際上從春秋就有聖賢鼓吹,但是越到後來,更多只是流於形式,沒有哪個帝皇願意真的將老百姓作為國之根本。但咱們這位太子爺卻不同,他顛覆了治民理政的概念,官員乃至朝廷不再是牧守一方,百姓也不再比作牛羊,而是比之國家之主。”

  一群士子們聽著都感覺聳人聽聞,那帶著青色幅巾的書生說道:“這……豈不是自己將自己給拉下來了嗎?天子受命於天,代天治天下,太子這麽一弄,豈不是綱常道理全亂了嗎?”

  鄧伯鋆道:“舊的道理行不通,自然就創設新的道理啊。其實近幾十年來,類似的東西不是沒有,自比異端的李贄,還有王夫之、顧炎武這些人,無不是逐漸推崇民本這事,太子是在這些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番發展。說起來,太子有一位老師,名叫馬恩,其著述已經轟動嶺南,從他的書中就能看出來,太子受這位馬恩大師的影響非常重。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君王以及官員所行之事,僅是利天下萬民,保護百姓福祉。”

  一個士子立即尖銳地指出來,“這學說雖然不是不通,但卻毀了君王坐天下的法理,上三千年,君王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君王是受天命認可的。太子這麽一改,天命不管用了,那便要受民意的認可,那民意駁雜,千口萬口各執一詞,又怎來的認可呢?”

  “好問題啊,弘葆兄!這個事情也困惑了我許久,直到不久之前,我閱覽國聲雜志,上面就提到了這事。民意或許繁雜難斷,不可具現琢磨,但有些東西卻能夠清楚,那便是庶民吃飽穿暖,且安居樂業,不畏懼天災兵燹,有所教化、有所醫療、有所贍養,按照太子和那位馬老師的思路,君王亦或朝廷如能對外使國家不受外敵侵略,對內百姓安康,強國富民,那百姓自然認可;如做不到,那百姓就不認可。”

  “什麽?這豈不是胡鬧,若是遭了天災,或者有別有用心之人鼓動,按照這套理論,豈不是只要朝政不平,草民起來鬧事就是合情合理的了嗎?”

  鄧伯鋆飲下一杯酒,歎道:“沒錯,咱們這位太子爺,氣魄太大,他就是自信新政後的大明能顧好天下人,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我先前也是不信的,直到我學懂了太子兩條主軸中的另一個——科學。”

  “所謂科學,大體是來自格物致知一類的舊知,馬老師的著作中談論,凡世間萬物皆有其運行道理,不論星辰運轉,或者天時農事,君子探析事物真理,則可善假於物,即事半功倍。舉例來說,以前明軍遇到滿洲兵,難以勝之,是勇氣不足,戰法不利,更也是武器不佳。如今清兵在復國軍面前,土雞瓦狗而已,這是為何呢?就是因為有賢人窮究火器之法,精研出威力巨大的連珠火銃、巨炮等物,攜此利器,明軍馳騁戰場,清軍如何是對手?能懂得事物運行道理,使人善假於物,可致兵精器盛,百姓多產而多能,是為生產力也。

  馬老師甚至還提出來,衡量文明君子與粗莽蠻夷的最根本的標準,就是生產力之高下。我泱泱華夏何以貴於建奴這類蠻夷,是因我華夏生產力強,能耕田水利,能製造各類器物,而蠻夷隻懂得茹毛飲血、燒殺搶掠。蠻夷何以勝我,自是因為其掌握了一定的生產力,如祖大壽等人為其獻火器,擄走關內百姓為其生產,再加上我大明自甘沉淪,才有這幾十年的天下大亂。如今太子重奪南京,大明勢起,正是因為大明引入各類科學技術,生產力進步了,地少人缺而錢糧足,兵少將寡而戰力大,這就是生產力的差異了。”

  一眾士子們聽得都覺得暈了,但是裡面似乎還真的有些道理,只是一時還難以抓得住。

  鄧伯鋆大笑道:“我算是明白了,大明重盛,是太子革新聖賢之理,以此論而治軍治政,從而取得成功。所以這裡說回新政的事情,現在朝廷取官,雖然也是科舉,但形製非常不同。學子們要進入那叫做幹部學校的國子監,去學習這些東西,我聽一位朋友說,太子管這一套理論為‘明學’,說白了以後就是我大明國學了。想要當官,不懂明學那肯定是不成,所以就得要在國子監讀書了,這裡面不僅是明學這類聖賢至理,還有教授各種細微辦法,裡面教授們稱之為學科,包括農學、商學、工學,乃至行政學,不一而足,我也借了幾本書看,也是茅塞頓開。真是學的越多,越感覺這明學,真是救世奇說。”

  他看了看眾人,從這些人的表情上就能夠推斷出他們的接受程度。一些比較務實的家夥已經非常熱切,恨不得早入國子監;但還有一些人則更冥頑不靈一些,覺得變革祖宗之法要不得,更多還有取消八股取士後對自我的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平穩過渡到一個新的時代的,沒有辦法自我變革,最終其實也就被時代變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