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強勢手段
王獒投降意味著豫章全郡皆降,著實令王旭有些頭疼。
豫章郡位居要道,東北邊與廬江郡隔江相望,東邊與丹陽郡和會稽郡相連,地域非常遼闊,比荊南四郡加起來也小不到哪裡去,只是人口不多,尤其是南部,好些地區方圓幾百裡都沒有人煙。
如果全部接手,意味著引來揚州群雄猜忌,失去緩衝屏障,且還要處理難纏的山嶽百族。
依荊南目前的實力和處境,幾乎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肉無論多香,吃不下就是吃不下,王旭最終只能選擇最肥的一塊。
他在郭嘉和沮授建議下,劃分出新的豫章郡。
東邊由北自南以柴桑、海昏及郡府南昌為邊界。
南邊以宜春、漢平、新淦三縣為邊界。
考慮到這個區域是豫章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又新設西安、宜豐和陽樂三縣。
全郡總計十五縣,佔地大約是原豫章郡的五分之一。
為了讓百姓安然接受,不落人口實,王旭很快起草奏書,分別傳給九江郡的揚州刺史陳溫和長安朝廷,同時表奏王獒為武陵太守,賴恭為豫章太守。
如今名義上的武陵太守還是金旋,王旭打算讓他名正言順地卸任,而表奏也只是形式,眼下小皇帝沒有實權,諸侯各自為政,不管朝廷批不批,吃進去的不可能吐出來。
若是不批,便推說董卓禍亂朝綱,不聽他號令就是,至於豫章其它地區怎麽搞,王旭沒有多管,他內心希望朝廷不管不問,任由這些縣自給自足,免去任何威脅,但這種可能性明顯不大。
這件事辦完以後,王旭開始收編豫章軍隊。
他按照荊南士卒的標準進行嚴格篩選,最終留下一萬零九百多人,其余人則按照豫章郡原有的規矩發放遣散費,允許他們返鄉,也鼓勵他們遷居荊南,由將軍府協助安置,用於充實民戶。
此外,陣亡將士的家眷都得到撫恤。
一是為收攏民心,盡快穩定豫章。
二是王旭已經當著數萬將士的面答應要厚待豫章將士。
接二連三的舉措讓戰爭的陰雲很快散去,豫章郡漸漸恢復往日的寧靜。
半月後。
賴恭帶著親信隨從趕至南昌,正式接任豫章太守。
王旭把收編的萬余將士全都留給他,並令他自行擴充至一萬五千人,務求守好荊南東邊的門戶。
荊南大軍隨之踏上歸途。
臨行前,蘇飛也挺過來了。
早前他傷口迅速感染,高燒不退,王旭都開始考慮如何安置他的家人,哪知這個堅強的漢子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卻憑借強大的求生欲望找到回來的路,再次創造奇跡。
此次征伐豫章,各部兵馬戰功赫赫,王旭返回臨湘便大開府庫,撫恤亡卒,厚賞有功將士,其中表現最突出的蘇飛被提拔為校尉,而周智也終於得償所願,晉升假中郎將,暫時統領青龍騎士。
與此同時。
為應對越來越複雜的局面,王旭再次發布征兵令,意圖把主力兵馬擴充至八萬人,青龍騎士也要補滿萬人,且宣布治下各地從今以後禁止交易能充當戰馬的馬種,不管外地還是本地商販,只能把戰馬賣給將軍府,將軍府按市價的兩倍收購。
私人若確實有需要,必須向將軍府申請,得到批準後從將軍府購得。
這條政令是張靖給的建議,理論上不可能真正實施。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能買戰馬的都不是尋常人,他們完全可以不在荊南境內交易,可目的不在這裡,這個政令是想表明將軍府對馬匹的持久需要,促使有能力搞到戰馬的人知道將軍府是穩定的買家,他們只要能搞到,便穩賺不賠。
利益是最強大的驅動力。
無數人會各顯神通,千方百計去搞戰馬,哪怕每次交易的量少,但耐不住積少成多,也不只是荊南的人參與,其他地方的能人也會參與,甚至聯合起來找到穩定交易的辦法和渠道。
這遠比將軍府派人到北方購買戰馬來得安全,至少不用擔心被別的諸侯搶走……比如劉表。
擴軍和買馬的事遭到劉闔、龐季和韓嵩等文臣強烈反對。
他們認為目前水軍在建,荊南府庫撐不起這麽大的開支,但王旭還是堅決予以實行,明確表示,若府庫不夠便向百姓借,定下還錢日期,然後連本帶息償還。
眾人看他心意已決,便要求略為提高稅率。
想到荊南逐漸繁榮,提高稅率在情理之中,王旭也是欣然應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