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稱雄》第633章 定西伯
  第633章 定西伯

  大漢天子以赫赫武功取天下,曾經小小的武生如今卻北面稱尊,因此在大漢朝,武將們的地位便比前朝之時大大提升。

  無數武將封侯拜爵,引得無數的讀書人棄筆從戎。對於許多讀書人來說,天下讀書人太多了,數百萬讀書人,要經歷無數場考試,可每三年卻僅有幾百個進士名額。而且就算金榜題名,仕途之路也不會輕松。

  但帝國肇建,正是武人立功之時。軍中武人奪取功名之路要簡單的多,只要有戰事,就有機會立功,就不必按年遷轉,不須一步步的慢慢往上挪。今天還只是個小兵,也許一戰過後就成了個士官,或許再打一仗就成了一個軍士長,再打兩仗,可能就成了六七品的中階武官。

  大漢百余萬軍隊,其中武官無數,許多武官的晉階都是非常迅速的,許多提督、總兵們,都年輕的不像話。

  看著這些年紀輕輕,卻都高居一二品高位的年青武將們,許多讀書人都毅然的轉投軍界。在明朝之時,這種現象是難以想象的。可在大漢,這卻似乎成了一個十分正常的現象,武官在大漢地位超然,雖然武官也受限,一旦成為武職,如果不脫下戎裝轉業,也許一輩子就只能在軍中打轉。

  而如果退役轉業,按例是得降階使用的。不過這也降低不了讀書人的火熱之心,尤其是那些年輕讀書人的心。年複一年的寒窗苦讀,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去的,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壓力極大的普通人家特別是貧苦人家的讀書人來說。

  投身軍界,這是當官的終南捷徑,雖然他們身體條件也許差些,但他們是讀書人,就算是去了軍中,也還是一項極好的條件,憑此,能夠迅速出頭。

  當張煌言在青海定西堡大破漠西蒙古軍,以一標部下,孤軍做戰,不但守住了昆侖東山口,抵擋住了一萬蒙古騎兵的進攻,還在蒙古人撤退時,出奇不意的率部出堡,暗夜襲擊,打了撤退的蒙古人一個措手不及。

  張煌言虛張聲勢,製造迷障,讓蒙古人誤以為漢軍大部來襲,結果蒙古人倉惶敗退,被張煌言領兵一路追殺,大殺特殺。

  最終張煌言不但守住了昆侖東山口定西堡,還將那一萬蒙古軍斬殺千余,俘虜八千余,一萬蒙古軍最後逃走的不過數百人。

  被俘的蒙古騎兵關滿了定西堡。

  當飛鴿帶著張煌言的捷報飛到青海西寧時,西寧總兵震驚了。他沒有馬上上報,而是立即飛鴿傳令距離定西堡最近的一個兵站的士兵前去查詢。

  很快,捷報被確認,還送回了詳細的戰鬥經過。

  殺敵一千余,俘虜八千余的大捷,張煌言所部戰死居然不過三百余,戰死的主要還是當地招募的牧民。漢軍傷亡居然不過百!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青海總兵飛信陝甘總督、提督。

  新上任的陝甘總督洪承疇接信,確認過後,也立即向京師報捷。

  洪承疇的捷報奏到京師時,劉鈞已經通過錦衣衛早就知道了這個捷報,甚至連寧西堡的詳細戰鬥經過都知道的很清楚了。

  定西堡中有錦衣衛系統的密探,大漢百余萬大軍中營以上單位基本上都有錦衣衛的人,他們潛伏在軍中,有可能是士兵也有可能是軍士、軍官,嚴密的監視著這支強大的軍力。各級部隊裡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錦衣衛就能通過這張大風迅速得知,密奏天子。

  張煌言的身邊,就有不止一位錦衣衛的人,甚至還有東廠的人。他們的密報,完全驗證了張煌言的報告。

  樞密院總參作戰科很快複盤了定西堡一戰的詳細戰鬥經過,劉鈞看過之後,拍掌驚歎。張煌言一個年輕的中級軍官,一個曾經的秀才,居然有如此膽氣魄力,不但能把定西堡防的滴水不漏,還能主動出擊,打出了一記漂亮的反擊戰。尤其他那故布疑兵虛張聲勢之計,充分的證明了張煌言不僅有勇氣,他還相當有謀略。

  劉鈞下詔,特旨超升張煌言為右將軍師長,晉定西開國伯爵之位,賞銀十萬塊!
  在皇帝的授意下,新聞出版總署和宣傳司這兩大帝國喉舌機構迅速運作了起來,一時間,京師各大報刊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定西大捷和張煌言的新聞頭條。

  各種各樣的讚諡之辭濤濤不絕。

  不但有關於定西堡的詳細經過,有張煌言如何指揮有方,如何膽氣過人。還有許多報紙從全方面開始挖掘張煌言這個人,比如他家鄉在哪,祖上出過什麽名人,他小時候有哪些地方顯現出不同凡響,後來又如何的為大明的腐朽悲憤,又是如何的棄筆投戎,從一個秀才到皇帝麾下一小卒。

  再一步步的南征北征,慢慢成長為如今的一員不世驍將。

  這種全方面的爆光熱炒宣傳,讓張煌言成為了繼黃宗羲這位帝國第一位狀元,第一位連中三元的大才子之後的又一帝國新星。

  一顆耀眼的將星正在冉冉升起!

  張煌言,才二十一歲的金虎將軍,開國伯爵。

  這個年紀,這個官職軍銜爵位,無不讓人驚歎連連。

  許多人都認為,如此秀才張煌言沒有棄筆投戎,那麽他現在可能還只是一個秀才。就算他鯉魚躍龍門,也頂多就是個進士。還得經過四年時間,才能當一個八品小官呢。

  看看當今名滿天下的大才子黃宗羲,複社領袖,新科狀元,連中三元,可如今也不過是個七品而已,還是個在部學習的七品。

  黃宗羲要想做到正三品,起碼還得二十年,或者三十年。而如果想要封伯爵,就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這麽一比,頓時無數的讀書人不淡定了。

  這時有一份報紙出了一期專刊,這只是一家只有銷量不到三千份的小報,他們這期專版,就是專門的統治了一下如今軍界中那些位居軍校以上的中高級軍官的原來身份。

  結果他們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大漢軍界如今中高級軍官中,其中竟然有半數以上都是讀過書的,其中這些讀過書的人中,但只有小部份人中過秀才、童生、貢生等功名的。

  原來有許多人都是棄筆投戎參軍的,真正父祖輩是武職的隻佔少數。

  許多人不但讀過書,還曾下過場考過,有不少人還是童生。

  絕大多數的現在高級軍官們,都讀過點書,但又都沒什麽真正的功名,大多人連童生資格都沒取得。

  連大漢天子,都也僅是一個武生而已。當今的樞密使傅山,也一樣只是一個貢生,舉人都不是。

  他們曾經在科考失意,可卻在軍界光芒耀天。

  許多讀書人,特別是那些拚命讀書,卻始終還在最底層掙扎,連個童生秀才都考不到的學子們不由的想,也許自己只是選錯了路,如果自己投入軍中,也許就能和傅樞密、王提督他們一樣,早就出人頭地了。

  大漢帝國突然就爆發了一股投軍熱,其中還有許多都是名教子弟。不過想當兵,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讀書人自然有些優勢,但並不就能輕易入選。

  劉鈞對於自己一手帶動起來的這股子投軍和尚武的熱潮,很是滿意。朝廷當文武並濟,而不是一味的靠打壓武人。

  雖然劉鈞也認為,為長治久安考慮,朝廷還應當是文人當政的朝廷,但武人卻不能成為完全被排擠打壓的群體。相反,朝廷還得加大軍費投入,始終維持一支戰鬥力強大的常備軍。

  朝廷可以選擇文武分開,軍隊就是純粹的軍隊,大漢的軍隊應當是常備軍隊職業軍隊,軍官們也是職業軍人,他們不能干涉國家政事,文武官員也不能隨意的轉換身份。文官不得轉為武官,武官必須由專業的軍人擔任。

  武官如果轉為文職,必須選退出現役,且一旦退出現役,就不能再重返軍隊再任武職。

  靠自廢武功,自我閹割這種辦法,是行不通的。

  劍還是得鋒利,只是得掌控好。

  大漢應當是一個開拓的時代,大漢應當恢復尚武精神,劉鈞希望讀書人把投身軍界為國效力視為一種光榮,希望大漢的百姓把投軍入伍看做是一種榮耀,希望大家把軍人看做是一種尊崇的身份象征。

  “聽說衛拉特聯軍已經擊敗藏巴汗的軍隊,生擒了藏巴汗還佔領了前藏後藏!”

  翰林院裡,陳名夏對黃宗羲道。“漠西蒙古人倒是好迅速。”

  “那是我大漢並不打算出兵雪區。”黃宗羲頭也沒抬。

  眼下時間已經進入了龍漢二年的三月,京師大學在正月十六已經開學,黃宗羲和陳名夏、顧炎武這新科一甲三名也在學校報道入學。不過他們是一甲,受特殊待遇,已經在翰林院授職。他們每周的周末在翰林院輪值當班,其余五天則在京師大學正常上課。

  周末的輪值並沒什麽事,真有什麽事也輪不到他們這幾個新人。因此他們輪值的時候,更多的是在乾私活,做學校教授們分下來的大漢字典的編寫工具。教授們每人負責一部份,然後再給自己的學生分配任務,這樣有京師大學上萬學生的幫忙,字典編纂的速度很快,預計再有三個月,這份獨特的字典就能完成了,到時候就算沒有老師,也能自學。

  龍漢二年,這是一個不安靜的年頭。

  朝廷在大肆宣揚定西堡大捷的同時,衛拉特的主力,和碩特部和準噶爾部的聯軍,在顧實汗和巴圖爾洪台吉的率領下,奇兵入藏,他們攻勢凌厲,迅速的奪佔了前藏大半地區。

  戰敗的藏巴汗率領殘部退守後藏,顧實汗乘勝進軍,活擒了藏巴汗噶瑪·丹迥旺波,將這位一貫反黃教的首領按照處死蒙古貴族習俗裝入牛皮袋裡,投入湍急的雅魯藏布江中。

  至此,統治了西張地方約二十余年的噶舉噶瑪政權正式結束。

  黃教成功的勾結了漠西蒙古入藏,滅了對手,使格魯派成功的坐上了雪區第一教的位置。

  成功佔據雪區的顧實汗,也正式入駐拉薩,成為雪區汗王。雖然康區和青海被漢人奪走,不久前還在昆侖東山口重創了漠西蒙軍,但漢人並沒有乘勝進入雪區,這讓顧實汗松了口氣。

  準噶爾等盟軍幫他們打下雪區後,便如約撤退,將雪區交給了和碩特部。從此以後,和碩特正式遷入雪區,西域歸屬準噶爾部。

  雖然沒能如協議把整個青藏打下,但顧實汗和巴圖爾商議後,還是決定暫時不再去爭奪青海和康區,他們主動的從青海和康區撤出,隻佔據雪區,大有藏漢從此各不相犯的意思。

  準噶爾等部還師,顧實汗立即給自己的老師羅桑曲吉贈給****博克多稱號,這與當年俺答汗贈給索南嘉措大賴稱號一樣。“班”是梵文班智達(學者)的簡稱,“禪”是藏語大的意思,“博克多”的蒙古語中對智勇兼備傑出人物的尊稱。從此後確立了****活佛轉世系統。

  羅桑曲吉是五世大賴的老師,也是他主張引顧實汗入藏。

  經此一戰,黃教得以成為雪區第一大教,而顧實汗也以黃教保護者的身份,成為雪區世俗的最高統治者-汗王。

  顧實汗先贈羅桑曲吉****博克多稱號,然後讓大賴掌管前藏教務,****掌管後藏教務,而他自己則是統治整個雪區的汗王。通過這種安排,黃教裡有了兩個活佛轉世系統,形成了兩個中心,這樣他就能更好的掌控雪區了。

  顧實汗坐鎮拉薩,從此和碩特部移駐雪區,顧實汗大封功臣,將那些隨他攻佔雪區的蒙古和藏族貴族在這個新的世俗政權裡佔據高位,封他們為貴族,賜他們莊園和農奴。

  “和碩特部攻下了雪區,他們接下來會不會來報昆侖山之仇?”

  “只怕現在顧實汗派來京師的使者都已經在路上了。”

  “什麽使者?”陳名夏問。

  顧炎武在一邊道,“肯定是求和的使者,昆侖山一戰,聽說那被殲滅的一萬人馬多是和碩特部的。一下子損失了一萬人馬,這可是有點傷筋動骨,更何況,滅他們的還只是我大漢一個標,不到三千人而已。相信顧實汗肯定已經知道我大漢兵強將猛。現在準噶爾等部既然已經返回西域,那肯定就說明顧實汗不打算再跟我們開戰了,要不然準噶爾等部現在就不是西返而是東進了。”

  “顧實汗就這麽算了?”陳名夏有些驚訝。

  “對顧實汗來說,能夠保證剛打下的雪區控制在手,總比惹怒大漢,雞飛蛋打什麽都不剩要強。如果能夠與我大漢和議,那他也能安心做他的雪區汗王了。往東沒法再爭青海和康區,他還可以往西把阿裡高原打下來,甚至往南打啊,那裡還有尼八剌、印度等國可以打嘛。”顧炎武笑道。

  “那你們說朝廷會同意議和嗎?”

  “有可能同意,也有可能不同意。”黃宗羲抬起頭,他背往後靠了了靠,換了個舒適的姿勢。

  黃宗羲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繼續道,“如果顧實汗真的老實了,那朝廷有可能接受請和,畢竟西南那邊如今出了點意外,而東面征伐日本之戰又要開打了,如果和碩特部肯放低點姿態,那朝廷暫時放他一馬,維持住西面安穩,先把東南兩邊解決了,也是上策。”

  顧炎武在一邊補充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朝廷剛拿下西康、青海,又新設了甘肅,這些地方還沒有完全佔穩,這個時候深入雪區,我們並沒太大優勢,別忘記了,雪區的氣候可是非常麻煩的問題,而且,運輸和補給也是大問題。另外,雪區現在的黃教,跟顧實汗那是打的火熱,黃教又偏偏是現在蒙古諸部相當崇信的教派,如果我們用蒙古諸侯去打雪區,可能會有意外。可不用蒙古諸侯,我們的士兵卻還不適應雪區氣候。”

  黃宗羲也點了點頭,“我覺得沒必要著急,解決雪區問題有很多種辦法,總會有一種最合適的。”

  幾個年青才子,雖然在外頭風光無限,可真正踏進仕途後,他們才發現,他們只是一群新的不能再新的人,別說指點江山,談論天下時勢沒人聽,就是再簡單的一些小雜務,都沒有交給他們做。

  他們現在只能老實的看著,聽著。

  今天這裡也沒外人,三人倒是不免借機指點起江山來。

  說到最後,三人也不免談起如今風光無限的張煌言來。

  “這個真是走運,一戰功成。”

  “是啊,才二十一歲,已經是正三品的右將軍了。”

  “休止啊,還封開國伯了呢。”

  說到這裡,三人話裡都不免有點泛酸。他們已經算是讀書人中運氣最好的了,可如黃宗羲那也是三十多歲了,但張煌言,今年才二十一歲,兩年前還僅是個秀才。論起來,那是他們的晚學後輩,現在卻銜加三品,爵封伯。

  “等京師大學兩年學習期滿,我想申請外任邊省巡按禦史!”

  黃宗羲突然說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