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財大氣粗
翌日清晨,沈安起了個大早,芙蓉餓了好幾天,昨天一次吃的太多,到了夜裡,腸胃就開始不舒服,翻來覆去睡不著,又是吐又是拉,沈安伺候了她一宿,自己也沒睡好。
辰時初刻,他守在禦井旁,默默注視著沉靜的井水。
井水中的臉,瘦削,兩腮都凹陷了,但還是可以看出,本主沈安,是個很清秀的長相。
井水幽深,澄淨,沒有一點雜質。
這在長安城裡是非常難得的。
自漢朝開始,長安城區就已漸成規模,至今,已經發展了幾百年,在漫長的歲月中,城市的水源漸漸被汙染。
水質慢慢變差,這口水井到了貞觀年間還可以保持這樣的質量,實屬難得。
他打了滿滿一桶水,舀起一瓢,正要送到嘴邊,芙蓉尖利的聲音就傳了過來。
“郎君,你瘋了!”
她跑了過來,一把搶走了水瓢,把水又倒回了井裡。
“你這是做什麽?”沈安氣哼哼,想把水瓢搶回來,芙蓉說什麽也不依。
“郎君,這是禦井,我們不能喝,喝了是要掉腦袋的!”
瞧把她緊張的,看在她忠心耿耿的份上,沈安暫時作罷。
這時,門外響起了清脆鈴鐺聲,他打開房門一看,果然是前來打水的人。
他們似乎已經知道了沈安家的情況,帶了許多內侍,親自動手汲水,沈安記得,這以往都是沈全的活。
那時,府上還有十幾個幫工的人,沈全只需要在場指揮,真正動手的活也都是小廝們的。
可現在,他身邊是一個可用的人都沒有,總不能讓芙蓉動手吧。
負責出宮運水的,都是內侍省出來的差官,嚴格說來,就是太監,沈安這人對太監倒也沒有特別的歧視。
尤其是貞觀朝的太監,行事都很規矩,也沒有形成強大的勢力,與他們交往,井水不犯河水是最好的狀態。
挨到了中午,他便帶著芙蓉上街閑逛。
長安城一百零八裡坊,呈條塊化發展,裡坊有大有小,繁榮程度也不同。
越是靠近皇城的裡坊,人員越是聚集,人氣也就更旺,反之,距離皇城較遠的裡坊,就算是朝廷著意發展,很多時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仍是人跡荒蕪,住家寥寥。
除開專門售賣商品的東西兩市,很多裡坊也相當熱鬧,聚集各種店鋪,酒家、茶肆、邸店林立。
為了能夠更好的領略長安城的風貌,沈安特地租了一輛馬車,在街上緩慢行進。
第一個目的地,就是財貨聚集,商賈交錯往來的西市。
坊門附近,一個胡人組成的雜耍團,已經開始表演,刀架子山都架好了,幾個壯士正摩拳擦掌,舒展身體,等到時機成熟,就要表演絕技。
兩個身著輕紗的胡女,站在初春的冷風之中,賣力的招攬客人。
這一招很有用,已經有不少年輕漢子駐足停留,想來,錢袋子是敞開了的。
沈安對這些沒有興趣,他是要賺錢的,不是想花錢的,他徑自走入了一家店鋪,芙蓉一看,竟是賣畢羅的。
各式畢羅都是剛出爐的,放在四四方方的擱架上,有的還冒著微微的熱氣,看起來就酥脆香甜。
芙蓉站在架子前就走不動了,一雙眼睛骨碌碌的轉,看哪個都喜歡。
“想吃哪個?”沈安走過來,問道。
“櫻桃的,還有林檎(蘋果)的。”
都是水果餡的,果然是小娘子。
看到生意上門,店家也迎了過來,沈安說道:“十個櫻桃畢羅,十個林檎畢羅。”
“好嘞。”
店家拿了塊軟紙,將畢羅一個一個的夾起來,沈安注意到,他並沒有用手接觸畢羅,這說明,老板已經有了初步的衛生知識。
“還有這個,羊肉餡的,也要十個。”
“郎君真是好口福,這可是用肉餡和了上好的麻油烤的,您嘗嘗,絕對是唇齒生香。”
他麻利的把畢羅包裹好,見沈安還未走,便繼續推銷。
“客官要不要嘗嘗本店的新品,什錦雜果餡子的。”
這什錦雜果餡的畢羅,就在沈安的手邊擺著,每一個圓圓的餅子上都烙了褐色的十字花紋,顯得小巧精致。
“這個好,都是哪幾種果子做的?”
“那可就多了,這餡子呢,是用桔子、櫻桃、梨子,甘蔗汁調和而成,娘子且吃去,保準還得再來買。”老板已經把沈安和芙蓉看成了一對小夫妻,篤定小郎君不會讓娘子失望。
這餡料還添加了桔子,恐怕價格不菲。
“就是吧,價格上要貴一些。”見兩人沒說話,老板就開始給自己找台階下。
“多少錢一個?”芙蓉怯生生的問,有些打退堂鼓了。
現在雖說是有錢了,可那到底是沈安的錢,她可不能隨便揮霍。
“櫻桃的林檎的,便宜一些,一文錢五個,羊肉餡的一文錢三個,這什錦餡的,兩文錢一個。”
“兩文錢一個!”芙蓉長大了嘴,拉著沈安就想走,沈安笑道:“你這是怎麽了?”
“區區兩文錢,我們又不是買不起。”
“可這也太貴了,畢羅不過是小吃,又不能飽腹,一口一個而已,兩文錢都夠我們花一天的了!”
“郎君不是說要賺錢的嗎?”
“這錢還沒賺到手,你就開始大把大把的花錢,這怎麽行!”
芙蓉的小臉氣的通紅,沈安笑笑,知道她是好意。
他把她又拉回了櫃台前,對她說道:“你記住,只有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
“老板,我要五個!”
他們之前已經買了不少各式各樣的畢羅,這什錦餡的也就少買一些。
“客官真是爽快!”
“娘子好福氣啊!”
闊綽的出手,迅速的拉近了主客之間的距離,沈安指著老板背後的木格架說道:“老板,你那架子上放的是輕高糖嗎?”
架子上有一排布包,都是製作畢羅所用的原料,放在這裡,一來是為了取用方便,一來,也是個展示的作用。
老板順著沈安的視線看過去,右起第三個架子上,確實是用了一半的輕高糖。
“確實是輕高糖,客官問它做什麽?”
在大唐以前,是沒有“糖”這個字的,唐人用來調製甜味的食材是飴、甘蔗等。
這種所謂的輕高糖,是從印度傳播過來的,也就是今人常見的綿白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