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渡河1
原本趙恆已決定去北城犒軍,恰巧王欽若的奏章到了,極力反對趙恆冒險北上。
李繼隆也上書說北城太小,連班直衛士都容納不下,契丹大軍近在咫尺,無法保證安全,他再次猶豫起來。
趙恆試問隨駕大臣的時候,王璿頗有興致興致地看著寇準,又看了看王繼英、馮拯,嘴角上掛著淡定自若的微笑。
王欽若上書倒不是反對反擊契丹,而是建議請趙恆留在南城即可,不要去涉險去北城。
但是,寇準卻認定,不去北城實在無法鼓舞軍心,王繼英、馮拯卻持反對意見,爭辯一番後,由於兩府執政空前一致,寇準卻無法與兩府抗衡,無可奈何出去。
沒走多遠,卻剛好遇到統率禦營各部的高瓊,他心中一動,有了計較,迎著高瓊,厲聲道:“陛下看了王欽若的奏章,是進是退又猶豫不定了,高太尉受朝廷厚恩,還請能再次勸諫陛下?”
原本,高瓊見寇準迎面而來,正要上前見禮,卻聽寇準當先說了,當即就驚愕地不知所措,既然上次幫著寇準,打消趙恆南逃意圖,再多一次又有何妨。
何況他也有一份殺敵報國的心思,當即笑道:“寇相公尚如此奮勇,高瓊一介武夫,累蒙官家超擢,豈能滅了良心。末將也認為在南城耽擱太久,前方軍心不穩,不妨一並進奏天子即日渡河殺敵,必效死力!”
寇準見高瓊說的非常順他心思,大喜之下,連連點頭,連忙拉著高瓊轉回去。
你兩府隨駕執政不是很牛嗎?我把殿帥拉上,看你們如何應付。這一次,他決定要說服趙恆徹底拋開雜念,至少也讓趙恆禦駕登上北城。
再次進來後,他厲聲道:“陛下,若聽王定國之言,大事去矣,陛下既然已到了南城,又在我軍大勝之際,不過大河實在冷了將士之心。再說李繼隆身為武將,怎能知道大局,如陛下不過河,我軍士氣必然低迷。”
王璿正在伴駕,說些北城軍中瑣事,順便賣給周文質點好處,引的趙恆龍顏大悅,笑罵不已之際,卻見寇準與高瓊連襟入內。
禁不住眼皮子亂跳,暗自信道:這老西,還挺拽氣,又把高瓊拉來頂缸。不過,寇準說的,正和他心意,趙恆不去北城,宋、契丹還玩個鳥,大家不如回去洗洗,明年再打。
當趙恆無言以對之時,寇準斜眼向高瓊使了個眼色,高瓊會意,立即朗聲:“陛下親征、驅逐外患,救國救民、功在千秋,而今聖駕到了南城,天下軍民無不歡欣鼓舞,摩拳擦掌要上陣殺敵,早日驅除胡虜建立奇功。”
頓了頓,又抬高嗓門,道:“此正是士氣高昂大好時機,所謂機不可失,請陛下渡河抗戰,激勵軍心、揚天威在此一舉!臣雖老邁,卻願為先行。若用王欽若奏請,必成千古之恨,不僅前功盡棄,恐怕還會出大亂子,陛下萬萬不可猶豫,倘若陛下聖勇,朝廷將帥誰敢不效死力!必讓區區十萬胡虜,粉身碎骨。”
王璿見火候到了,不鹹不淡地瞥了眼寇準,道:“陛下,高太尉所言極是,不登北城不足以揚我軍威。”
寇準淡淡地瞥了眼王璿,露出一絲笑意。
眼看寇準和高瓊都力主過河,王璿也跟著摻和,他們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文武官員的意向,尤其是高瓊,所代表的朝廷禁軍堅決抵抗的決心。
趙恆不能不有所動,他在沉吟半晌之後,有些不甘心地答應下來。
當趙恆一行人來到南岸浮橋邊,一水之隔便是戰場,他又是心驚又是膽顫,再次猶豫起來。
王璿明白趙恆的擔心,如今雖然契丹戰敗一場,但宋軍各路援軍尚未完全抵達,契丹軍在北岸仍然佔據戰術上的優勢,對北岸宋軍形成三麵包圍的態勢,僅僅北城南部通向大河的通道還在宋軍手中,這種態勢讓趙恆過河真的是很難。
前天那場大戰,令他逐漸平靜下來的心,又再次狂跳起來,雙目迸射出興奮的光芒。
暗自在想王欽若的奏請,雖說王欽若懦弱,但關鍵時刻卻有精明之處,當被俘信使張皓被放回大名府,證明契丹人沒有惡意之際,王欽若竟沒有相信,僅僅把曹利用放出來南下和談,再上奏章請趙恆不要過河。
從理論上應該說,王欽若盡了執政大臣的職責,幾十萬大軍如狼似虎的殺到,怎能讓人放心和談,他對王欽若的看法有了些改變,至少不是那麽的不堪。
至於李繼隆不想要趙恆過河,在武將的角度上也是有理由的。皇帝要真的常駐北城,必然讓李繼隆伸不開手腳。
一個優秀的、具有獨立戰鬥精神的武將,在幾乎絕望之下,得到人生最後的機會,是不想讓天子過去添亂。
但話又說回來了,事有利弊,趙恆不踏上北城,就不可能對士氣真正起到鼓舞作用。
卻見寇準催促道:“陛下宜速速渡河,到北城設置行在!否則被契丹人窺見陛下猶豫不定、必然斷定朝廷無抗戰決心,到那時來個渡河迎頭掩殺,我軍難以獲勝是小,失了將士之心是大。人無鬥志,何以懾敵銳氣、取威決勝?怕就一敗塗地、難以收拾了!”
趙恆艱澀地看了一眼寇準,猶猶豫豫地,道:“離城池如此之近,雖眼下看似無甚動靜,若趁我軍渡河之時突然來襲,豈不進退兩難、到時越發沒有取勝的道理!”
寇準不以為然地道:“契丹並不知陛下虛實,他們豈敢妄動,再說更駕前有李繼隆、石保吉率大軍左右禦敵,又有北城正面牽製契丹兵馬,此時渡河必然無虞!”
趙恆默然不語,顯然還在猶豫,他的目光似乎看了王璿一眼。
王璿接觸到趙恆的目光之後,不禁心下一動,他下意識地輕輕頷首一下,又輕輕搖了搖頭。
寇準見趙恆還在猶豫,當即又高聲道:“有臣等保駕,請陛下作速渡河節製諸軍奮戰,能不能戰敗契丹,在此一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