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深度之談
當晚,王璿獨自一人,去了洗水巷丁謂的府邸。
丁謂聞王璿到來,頗為玩味,請入奉茶後,談些無傷大雅的閑話,無非是朝野嗅事,當然也少不了河西。
“這個馮子衡倒是有趣,汴京新聞上風聞刊,竟拿我說話,談什麽大用府庫,中飽私囊,使朝廷數十年存儲一空,即將被官家罷免,真是焦頭爛額啊!”
王璿細品丁謂之言,他非常在意權貴們對報紙的反應,禦史連連彈劾,言小報舌動官場,肆意菲薄,唯恐天下不亂。
但是,一些真正掌握大權的重臣,對汴京新聞的態度,卻出乎意料的平靜,不支持也不打壓。
丁謂雖是說笑,卻有些不滿,他淡然一笑,道:“大人一心為公,何必在意嘩眾取寵,引人眼球之言論。不過是一些人,賣幾篇稿子,賺幾文辛苦錢,養家糊口罷了。”
“在下倒是聽了,此時卻引起一番爭論,天子都出面為大人正名。”
丁謂撚須微笑,道:“雖朝廷不禁言論,汴京新聞風聞版,確實有些過了。”
王璿忍不住翻個白眼,平心而論,對丁謂等人而言,汴京新聞風聞版爆料,反倒是他們得了好處。
如今,俸祿逐步優厚,本官在郎中之上的大臣,根本不需伸手,便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如丁謂、王曾等有志之士,有著讓大好前途,根本不需為幾百貫錢,毀了自身。
風聞先潑髒水,又被關防澄清,不僅名聲遠播,還得了好名頭,他們心底毫不樂開了花。
“這個馮子衡,倒是做的過分,朝廷應出風聞言事管制法,約束一二。否則,萬一哪天,他們泄露軍機,可不好辦了。”王璿順勢把他的想法說出。
他原本也擔憂,新聞報紙是雙刃劍,做的好利在千秋,做的不好,破壞力極大,很可能會遭遇打壓。後世也有新聞法,既然在他的影響下,私營報紙提前幾十年問世,他就有責任規范,使之真正成為輿論監督工具。
丁謂卻一笑,道:“有利必有弊,我到聽說,開封周家也要辦小報,汴京新聞算棋逢對手。”
王璿一怔,倒是沒聽說,周家自要兼並他的鋪子,吃了一鼻子灰。還在他正冉冉升起,周立成又連反吃癟,周家卻不敢報復,連反國事,區區周家早就被他拋於腦後。
不想,周家竟要辦報紙,實在出乎意料。
“竟還是那位花花太歲,可笑至極。”丁謂玩味一笑。
“浪子回頭金不換,周立成老大不小了。”王璿語帶雙關,一眼而過,他並不想多談。
行業若良性發展,必須要有競爭,不然便是一潭死水,既然周家介入,豈不更好,他懶得過問。
“話倒不錯,不過,周家的小報,倒有呂家大哥的影子。”丁謂笑眯眯,有一絲玩味。
呂從簡,王璿一怔,但他立即掩飾內心驚詫,笑道:“強強聯手,卻是經營之道。對了,大人,在下所走二十八條,不知大人有何指教。”
王璿把話轉到正題,今日拜訪丁謂,卻有爭取支持意思,畢竟丁謂乃計相。二十八條中涉及工商條款,得到丁謂認可,必將減少阻力,至於密奏九條,暫時尚未傳出。
丁謂早知王璿此行不善,他那話擠兌王璿,卻不想對方不接招,一帶而過轉入正題。不禁一笑,道:“善莫大焉。”
四個字的評價,放在丁謂口中尤為可貴。丁謂是幹嘛的啊!玩經濟的高手,能入他法眼,絕對有可行之處。
王璿既然拿出明面上二十八條,也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並未對當今法令進行顛覆性挑戰。而是,在承認肯定之下,用後世的理論和成功范例,對之完善補充,竭力照顧到方方面面利益。
其中,還有後世王安石變法中,提出的常平給斂法改良版,明代一條鞭法及清代的攤丁入畝完善版本。
常平給斂法改良版,在原常平給斂法之上,在每年夏秋兩收前,農戶可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商人亦可在官府借貸,補助資金不足,也可請官府作保借貸。
借戶貧富搭配,農家10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30貫,末等戶1貫,當年借款隨春秋兩稅歸還,借1貫每期取息1分,借款越高,利息越高。但留利息有最高限額,最該借貸者,利息正常為2分,最高不得超過2分半。
商人借貸比較大宗,需憑借不動財產質押,利息為百貫取1分,千貫二分五,五千貫三分。商人向商人借貸,為保險起見,可向官府申請,由官府出面厘定財產,可確保一定的公正性,並壓製惡意性舉貸,攜款潛逃。
同時,朝廷成立專門的衙門,分別管理農業、工商貸款,並由禦史台排除禦史監督,透明化運作。
王璿深層次的意思,在於培育國家銀行的雛形,如果能順利實施,並根據實情加以完善,很可能使國家農業銀行、國家工商銀行,及國家信貸仲裁機構提前出現。
歷史上,有很多遺憾,華夏錯過很多可能的機會,王璿隨著地位不斷穩固,思想更加成熟,對社會介入力度越來越大。
在他觀念中,科學理論的構建,促進科技部步伐的加快,金融體系的建立,則完善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本不需強製引發紙幣,隨著金融不斷發展,金本位貨幣體系遲早會到來。
一切都要慢慢來,拔苗助長,只能讓社會更加混亂。
“大人,在下所奏各項條陳,需分段試行,一州一路,逐漸完善。一旦被人利用,利國利民,反正誤國害民。”王璿說話時,觀察丁謂臉色。
丁謂心下一動,王璿來尋找支持,他有些詫異,如今王璿在朝內要人脈有人脈,要聲望有聲望,即便是王欽若也對其頗為欣賞,為何要選擇他。
思量之下,不動聲色,道:“侍製所言極是,歷代變法,若無試行,往往半途夭折。”
王璿一怔,立即道:“大人抬舉,在下哪裡是在變法,不過是小有調整,拾遺補缺罷了。”
丁謂笑眯眯看著王璿,盤算良久,卻驚訝地發現,王璿除了有求之外,他竟無法窺得其內心。
“今日去子午書院,卻看到少駁,言及大人甚是推崇。”王璿再變話題,並不深入。
丁謂一笑,道:“六郎機敏,在三司歷練得體,若下科登龍飛榜,必有前途,子正有福之人。當年,收養孤苦義舉,今日方得回報。”
說話間,他不能不承認,王璿的成功之處,不驕不躁,進退自如。該堅持的哪怕斧鉞加身,也要挺下去,卻往往被證明他是對的。該妥協的,如同狐狸一般,變幻莫測,該恨的時候,出手狠辣果斷,令人毛骨悚然,手段之高,令人咂舌。
吐蕃的衰落、回鶻的困窘,拓跋氏的覆滅,王璿手段之辣,令人不吝而寒,無論是對敵人,還是盟友,只要對朝廷有利,無不算計。別人或許不知,寇準的去職,是王欽若搗的蛋,他從中卻嗅出王璿的陰謀。
或許,在別人眼中,趙恆的大造祥瑞,是王欽若的壞點子。但究其內因,王璿決不能獨善其身。
挑動王欽若仇恨,又把王欽若推到前台,使趙恆決意封禪。反過頭來,以被迫順應天子的態度,去竭力挽回朝廷的損失。
不僅,借著天子極力要回面子的心理,成功了以涼州為馬頭,發動了剿滅黨項的戰爭。河西尚未徹底平定,再次拋出二十八條建策,件件切中時弊。
一旦成功實施,整個大宋將有一個極大的發展,天子封禪那點花費,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他有種驚厥之感,拽氣的寇準還蒙在鼓裡,沉浸在西北建功的光環中,聰明絕頂的王欽若,被這小子當槍使了,一切詬病都落在身上,王璿卻成功成為,為天子拾遺補缺,不圖功勳的能臣。
“後輩有前途,那是他們的造化,在下所作,便是向朝廷舉薦良才。”王璿笑眯眯地,一副理所當然模樣。
丁謂壓下心中胡思亂想,他雖看出王璿手段,卻拿不準其心思,卻要謹慎從之,不能被王璿繞進去。如王欽若那般,人家把你給賣了,還傻乎乎的幫著數錢。
王璿見丁謂含笑不語,知其等著他發牌,不覺暗罵老狐狸。卻不能不承認,丁謂之才,在朝野上下絕對頂尖,聰明絕頂的王欽若必知,簡直是狗屎一坨。
面對這位歷史多詬病的名臣,他不能不慎之又慎,甚至做好了大吐血的準備。稍加沉吟後,謹慎地道:“外朝諸公,雖非議較少,但在下所陳條例,卻無一德高望重者掌控,實在為難。”
天子交辦是一回事,人家願意做是另一回事,王璿拿的清楚,他最屬意丁謂,有丁謂壓陣操刀,他推波助瀾,定事半功倍。
只是,他拿捏不準丁謂意圖,畢竟此人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