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夢裡沒好人》第238章
  第238章

  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隻可憐甄家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瓦礫場了。只有他夫婦並幾個家人的性命不曾傷了。急得士隱惟跌足長歎而已
  一把火房子、糧食、衣服、用品.甄士隱一家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全沒了,他喜歡的花草樹木、古玩字畫也沒了,能不跺著腳歎息嗎?也許保命的同時,能搶救出一些金銀首飾、地契銀票。

  隻得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安身,甄士隱只能到農村去當小地主了,古代有了錢就買土地是最常見的投資手段,有土地就有地租,就有糧食,甄士隱家是鄉宦,在城郊有些地產不足為奇。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古代農民種地幾乎是靠天吃飯,連續天災,糧食減產,地主的租金卻不能少,農民和佃戶挨了餓也要生存,為了活命就顧不了那麽多了,這就導致,鼠盜蜂起,,“鼠”是指小偷小摸,“盜”就有團夥作案的意思了,膽子大的拉幫結夥,入室盜竊、搶劫,盜竊團夥再聚集一起就是一窩土匪。

  你們說這些強盜無非搶田奪地罷了,大家注意,說“搶田奪地”並不是真去搶土地,搶來的土地還要耕種才有收獲,又不能直接吃,“搶田奪地”是指搶奪田莊和地主,就因為老百姓太窮了才產生那麽多偷盜土匪,只能去搶那些不窮的。

  這時候,大地主家的日子好過一些,因為家底厚,養得起家丁護院。還有些地主名望很好,遇到天災減免地租,施舍錢財。常說“盜亦有道”,盜匪首領也都舉起“為富不仁者,當劫富濟貧”的正義大旗。

  而甄士隱的慘就是,他掛著一個當地望族的身份,卻沒有給當地百姓帶來一點的好處,不論別人怎麽看,在當地百姓眼裡,這就為富不仁者了。

  這可能也是為啥甄家著火了,卻沒有百姓幫著救火的原因吧。

  甄士隱這等落難搬進田莊的,既沒有養家丁護院,又對當地窮人沒有恩惠,更跟俠盜義匪毫無瓜葛,他就是被搶的對象。

  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被偷被搶,已經民不安生了,就需要官兵來剿捕,官兵一來,卻跟了一句,“難以安身”!按說官兵清剿之後,該有好日子了,怎麽會難以安身呢?

  甄士隱從大火中帶出來那點錢財被搶了,他報了案!官兵來勘查現場、偵訊線索,甄士隱少不了捧茶遞煙、管酒管飯,為了保證官府盡心辦案,必須給領頭的意思意思。捕頭、領隊接了錢,場面話一說,拍屁股走人去抓捕盜賊了。人家是公務在身,還要到其他案發現場好吃好喝、收受財物呢!總不能隻保護甄士隱家吧,再說你也管不起飯啊!這下好了,盜賊沒抓住,甄士隱報案的消息可傳開了,盜賊們恨,還有錢請官兵抓咱們,再搶他一次。官兵想趕緊再搶他一次吧,又有錢花了!

  於是,士隱隻得將田莊都折變了,便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嶽丈家去。他嶽丈名喚封肅,本貫大如州人氏,雖是務農,家中都還殷實。

  一個當過官兒的文化人,落了難,投靠嶽父,嶽父是個勢利之徒,甄士隱在最親的親屬家裡受委屈,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從甄士隱狼狽投靠開始,封肅心中就嫌棄,半哄半賺,見士隱越來越窮便“說些現成話,且人前人後又怨他們不善過活,隻一味好吃懶做”。甄士隱出家後,賈雨村見封肅,送了二兩銀子,他就歡天喜地的回家去了,沒有念及女婿一絲一毫,倒是甄家娘子傷感一回。

  賈雨村說娶嬌杏,給了封肅百金更是喜的屁滾尿流,身上沒有絲毫人情氣息,始終秉承利益至上原則。由此風俗可知作者所處年代人情淡漠、唯利是圖,完全不是禮儀之邦。那風俗是以利益為出發點,滿身銅臭和市儈氣息,投機專營,將利益最大化。

  甄士隱是個性情高雅,樂於助人的謙謙君子,在這種風俗的影響下,儒家大無可奈何,最後跟著道士出家了。

  甄家丟女兒,遭火燒,再遇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之年,硬生生把一個出生於鄉宦望族的甄士隱推向災難的深淵,生活無有他法,只能變賣田產,投靠嶽父。

  而封肅又是個薄情寡義、見利忘義、奸猾自私、趨炎附勢的小人,對自己的女婿不但不同情、不周濟,反而冷言熱語、半哄半賺,典型的一幅市井小人嘴臉。其實封肅也並不是一個壞人,他同後面描寫的劉姥姥的女婿狗兒、賈芸的舅舅卜世仁、鴛鴦的哥嫂金文翔夫婦一樣,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市井小民,人們討厭、鄙視這些人,但在當時的社會,這種人卻大量存在,除個人品行之外,其實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無奈。

  在這個小農經濟社會,自產、自用、自銷、自養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人們各自為陣,一盤散沙,生存條件非常艱難且存在巨大風險。

  他們視糧食為天,惜金錢如命,既養成了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又存在自私、狹隘的最大缺點。很多人家“節儉”過度,到了吝嗇的地步。

  那些祖上也是殷實之家的人,這種殷實就是靠勤勞、節儉換來的。曾祖、祖父一年勞作,除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祭祖、拜年外,從不休息,秋收農閑後,秋末冬初在寒冷的滹沱河上“背人渡河”,深冬則是“上山馱碳”。

  飲食上正月初一隻吃一頓“雜面餃子”,其余隻吃稀飯窩頭,長工、短工吃白面,自家人吃雜糧,而且是男人吃現食,女人吃剩飯,糧食堆積如山,賣了錢只有兩種用途,一是“放帳”,二是“買地”,年年如此,不斷積累。

  明知錢背不到棺材裡去,但仍然是這樣。缺點遠大於優點的市井小民的典型代表,僅靠老實、勤勞、節儉不一定能夠打造殷實之家,那就再來一點奸猾,和外人打交道少,哄不了外人,那就哄自己的女婿,再不能就哄自己,這種自作聰明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人性的無奈。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女婿都是外人,這些都是古代社會的卑陋觀念,不獨是封肅。

  甄士隱過慣了“仕大夫”的生活,又不懂稼穡,這種生活方式封肅不懂也看不慣,女婿狼狽來投,封肅覺得是對他生活的衝擊,心中自然不樂,“每見面時,便說些現成話,且人前人後又怨他們不會過活,隻一味好吃懶作等語”也就不覺奇怪了。

  封肅最小人作派、最不道德、最讓人鄙視的地方就是對女婿財物的“半哄半賺”,在他身上,我們看不到人間親情,只能看到他的冷漠無情、自私奸猾,只能看到人世的爾虞我詐、落井下石和世態炎涼。

  古代沒有“平等”思想,“等級觀念”在人們心中已經固化,小民自認為就是賤民,富人、鄉宦就是老爺,當官的就是父母官,一切比自己強的人,人們普遍都是讚譽、賞識、羨慕、巴結、逢迎的心態,一切不如自己的人,就是人們揶揄、作踐的對象,甚至鄉鄰、親人也不例外,阿Q是這樣對待趙莊人的,趙莊人也同樣對待阿Q。

  甄士隱是一位鄉紳,是封肅羨慕、引以為傲的“標尺”,也是他自我吹噓、抬高身價的資本,當這隻“標尺”轟然倒下、甄士隱落魄之時,封肅自然會惱羞成怒,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今見女婿這等狼狽而來,心中便有些不樂”。

  胡屠夫對待范進遠比封肅更甚。就如同背叛了階級的人對待原階級的人比階級敵人下手更狠一樣,就是這種思想的集中表現。

  如果說甄士隱的敗落,意味著封肅希望的破滅,那麽,見到賈雨村就是一次機遇的來臨,希望,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封肅怎能不抓?

  你看封肅的表現:聽到差役打門,先是唬的目瞪口呆,見了公差傳喚,忙賠笑啟問,等見了賈雨村,知是女婿舊交,又送了二兩銀子給他,豈能不歡天喜地?

  以至次日,賈雨村又送了兩份銀子,四匹錦緞,又遣密書一份,專要丫鬟嬌杏作二房,對於封肅,真是時來運轉,自然喜的屁滾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兒前一力攛掇成了,乘夜隻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了進去。

  至於外孫女英蓮的下落,自己女兒如何傷感痛心,封肅早已忘之腦後。封肅的做法,雖然動機不純,被人側目,但從結果上看,還算皆大歡喜的事。

  甄家娘子雖然少了幫手,更加寂寞,但從封肅的角度看,家裡少了一個人的吃穿用度,更主要是巴結上了權貴,又能在世人面前揚眉吐氣了。最“僥幸”的要數嬌杏了,“誰想他命運兩濟,不承望自到雨村身邊,隻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載,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將她扶側作正室夫人了。”正所謂“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了。這個結果的安排是對社會的譏諷,命運的調侃。

  可惜出來混的,早晚要還的,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從來也不是一句空話。

  一個收拾了女婿起了家的人,萬萬也沒想到,有一天被女婿的女婿收拾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