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1.68 清溪橋樓
第一座建成的清溪橋,為單孔木拱廊橋。橋長五丈余(12米),寬一丈余(2.5米),單孔跨五丈,拱跨五丈有余。橋面至水面高約二丈余(5米)。橋足圍砌青石,橋面以鹽漬木為梁。此橋隻架橋梁,卻未建橋屋。
還需在它的左右兩側,再建橋梁。三橋再以木梁串聯,形成穩固的十字梁結構。如此橋梁飛架,遍布整個溪面,形成綿延的十字梁架,再上建橋樓,供順陽衛九族居住。
於是‘清溪橋樓’,又成為樓桑一景(可參見芷江侗族風雨樓)。
聽聞劉備又廣要鹽漬木,遼東田氏喜不自勝。
船渡勃海(渤海),逆入淶水,如此水陸並進,將遼東巨木源源不斷的送到樓桑。樓桑寢墊亦隨車船返回,販賣全國。
木拱橋梁,建造極快。
其實,所謂橋樓,和村中樓閣並無本質區別。唯一不同,重樓建在地基之上,橋樓則建在橋梁之上。水面濕氣大不易點燃,鹽漬木又能防火,劉備還設有防火水缸,只需小心提防,橋樓自是安全無虞。
十字橋梁的好處就在於,不僅橫向,縱向也可承重。只需以十字交叉點為軸心,足可建起一座面積頗廣的五層高樓。余下的十字梁臂可前、後、左、右,各建一座三層矮樓,皆為穿鬥式構架,雙坡頂。
每個橋樓,各由五座樓閣組成。前後為門樓,出門便是街巷。左右為附樓,正中才是主樓。
雖省去了院落,卻可勝在緊湊。待建成,村中遍尋不見清溪,只有綿延無盡的重樓飛架南北。蔚為壯觀。
順陽衛多有職務在身,劉備給的俸祿豐厚,足可養家。所以有沒有院落,院中有無豬圈、雞塒,桑園水田,都不重要。重要的事,舉族定居樓桑後,再無後顧之憂。鄰裡守望,也不懼順陽豪強前來尋仇。
立冬前,樓桑水稻開始收割。
這可是舉族的大事。老族長一聲令下,全族老幼皆為收割奔忙。
打谷場堆滿了金黃的稻穗,即便是磚石鋪就的街巷,也被臨時擠佔。
大漢連年災荒不斷,官逼民反。而樓桑卻能季季大熟。說到底,都是麒麟子帶來的福瑞。畝產雖沒有八石,卻足有五石!顆粒歸倉,舉族歡騰。
除去稻谷,稻田中的魚蟹鵝鴨,也可稱豐收。
宗人各有良田照看。劉備家的百畝水田,便交由順陽新來的附民照料。
一年只收一季,饒是劉備也不敢大意。
直到稻谷收歸倉樓,這才松了口氣。金黃的稻草堆在村中大大不妥。如此易燃之物,遠遠的堆放在田間地頭才算安全。當然,最好是把它們用掉。充作肥料直接還田,是最好的解決之法。
搶在落雪前,橋樓大建又起。
這日,一匹快馬奔入村口。
馬上騎士舉目四望,不由大驚。本以為是個小小村落,不曾想卻如此繁華。重樓高閣,鱗次櫛比。街巷樓上,人聲鼎沸。好不歡騰。
村口闕樓上,有人出聲詢問。騎士這便衝頭頂抱拳一禮,問劉備家在何處。
答曰:村東五丈桑旁便是。
騎士這便下馬,沿路向村東走去。
一步一景,景隨身行。路上行人皆面露喜色,神采飛揚。
便是縣裡,也沒有此地繁華。
沿大道轉右,一株冠蓋如雲的老桑便立在樓閣林立的街道遠處。
旁邊的深宅大院,正是劉備的祖屋。
開門的是個半大少年。問清來由,這便請騎士入內。
黃忠在校場練兵,白天多半不在。黃敘整日撒歡野跑,也不在家中。只有蘇雙能耐住性子,窩在後院養馬。今日正在前院井欄為馬駒洗澡,聽到鋪首被人扣聲,便開門詢問。
又聽聞是從華縣來的官差,這便把他迎入院中。
劉備都是上夜課,白天多半在家。聽蘇雙喊有客來訪,這便出堂迎接。
見到劉備,官差納頭便拜。
劉備這才想起,他便是那名賊捕。
見他無礙,自然欣喜,便請他堂內說話。
來人名喚臧戒。本是一名賊捕,那日在范縣亭舍捕殺了琅邪賊酋勞丙後,已擢升為華縣獄掾。獄掾是獄曹的屬吏,縣獄的典獄長。能領百石俸祿。聽臧戒說,其余幾名賊捕也各有升賞。感劉備恩義,這才托臧戒前來,奉上百金酬謝。
劉備推辭不受,又盛情留他小住數日。整日好酒好菜,悉心款待。臧戒與黃忠一見如故。切磋完武藝,又去校場看精卒部曲練兵。再聽說劉備收留附民、順陽衛諸事,心中頗多感歎。
臨行前,劉備又送上樓桑鋼刀數把,臧戒深謝而去。
這個時代,木漆無毒。
建好的橋樓,便可搬進居住。再慢慢裝點門面不遲。親族聚集,樓上樓下正好安置。長者居下,壯者居中,子女居上。樓層廊房眾多,皆可安置。即便有拖家帶口,九族齊聚,一座不行,便置兩座、三座。橋樓總能安置。
皆大歡喜。
橫跨清溪堤岸的廊橋,前後兩座門樓,臨近街道,地勢極好。皆被主人改造成了商肆。或租賃,或自營,收入頗豐。於是前後兩條廊街,遂成為熱鬧的集市,與夜市並稱為‘樓桑二市’。整日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登樓而望,遠林近水,盡收眼底;俯瞰鬧市,萬千景物,歷歷在目。後有文人墨客繪此為‘樓桑八景’之一,名曰‘橋樓歸市’。
宗人皆稱劉備少君。順陽衛民卻稱之為,少主。
送走臧戒,女刺客又來。只不過這一次她不再藏身茅廁,而是正正經經的登門拜訪仙居在七層頂樓裡的女道,買英。
買英仙姑,雖客居家中多日,卻孑然而獨立。反正,只需按時把吃喝送上,一切都不用操心。劉備也曾發現雜書被人翻動的痕跡。想必仙姑閑來無事,或借著上個廁所的時間,也順道來書樓裡轉轉。
這些都無妨。
只是讓劉備想不通的是,仙姑究竟是何許人?送飯的公孫氏曾說,她是洛陽口音。舉手投足,自帶仙氣。仙氣便是貴氣。太平道如何要暗中保護一名洛陽貴胄?還有,既要保護,又為何送到劉備這裡,而不是送到太平道盤踞的钜鹿。
反正,裡裡外外全是謎。
送走女刺客,公孫氏目中盡是深意。隨口言道,家中廁所常聞此香。
劉備嬉笑,算是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