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李世民的心結
李世民這句話說的沒頭沒腦,可林輕塵卻明白他的意思。
齊王那邊的動靜,以李世民之能,定是早有所察。
可他卻一直按兵不動,其本意除了想釣魚,多半還希望兒子能夠迷途知返。
玄武門事件是他的身上一塊抹不去的汙點,也是一道橫在心頭、怎麽拔都拔不掉的痛。
他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們和自己一樣,在下一輪的皇位爭奪中,重蹈覆轍他這一代的人倫慘劇。
這些年他為了做一個合格的、能讓世人稱頌的明君,可謂是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不敢行錯半步。
他登基十一年,就讓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變成如今這樣的盛世,除了本身確有能耐,未嘗沒有像世人證明,玄武門事變不是他的錯之意。
當年他除了是被逼到懸崖邊、不得不自衛之外,他也確實是高祖的一眾兒子中,最合適坐這個皇位的人。
沒有他,大唐就不會有今天這樣政通人和,萬邦來朝的局面。
沒有他,這個國家的百姓也不會擁有現在這樣安穩的日子。
這些年,他除了克制自己的欲望,兢兢業業的做好一個明君應該做的一應事務之外,對幾個兒子的管教安排也是費煞苦心。
為了斷絕其他兒子們的念想,他早早立下聰慧過人的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並為太子配備了最強的後援團。
在中宮這一塊,他全力維護他的原配妻子-長孫皇后的尊嚴和權威。
登上皇位這些年,除了長孫皇后,他從來沒有偏寵任何一個有兒子的嬪妃。
身為一個皇帝,在后宮平衡這一塊,能做到這個地步,除了與皇后夫妻情重之外,也是為了不給妃嬪們其它的念想。
他偏寵皇后,敬愛皇后,對皇后所出的一應兒女也遠比其它的兒女們好。
亦因如此,他其他的兒子們心裡對他頗有微詞。
只不過鑒於他的強勢和威嚴,沒有人敢表達罷了。
李世民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他與皇后是少年夫妻,青梅竹馬,本就夫妻情重。
加上皇后是正宮娘娘,她的兒女們是正統,他為了維護正統,維護皇權的穩定,偏愛皇后所出的兒女們一些,又有什麽不對呢?
對於其他的兒女們,他亦並非沒有感情,不聞不問。
這些年來,他對膝下的諸多兒女都很寬容,除了警告他們別生不該有了妄想之外,其他屬於皇子公主的尊榮,他一樣沒少給。
他給兒子們的封地都是美麗富饒之地。
如齊王李佑,因李家和陰家的特殊恩怨,他對這個兒子的感情比較複雜。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在李佑年僅十三歲的時候,就勒令他遷往自己的封地-齊州。
從這一點來看,李世民對他這個兒子確有些不近人情。
可齊州這地方地大物博,是山東的文化經濟中心,也是諸多歷史聖人的故鄉。
李世民在明知道陰弘智居心叵測的情況下,還把這樣的地方封為他的封地,心裡未嘗沒有對這個兒子的補償之意。
結果呢,他這個兒子去封地沒幾年,毛還沒長齊呢,就準備造他老子的反。
林輕塵身為臣子,雖然明白李世民的話中的意思,卻不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全是對的,也不覺得自己合適回答這個問題,為此只能閉緊嘴巴當木樁。
李世民剛吐出這句話的時候,只是單純的想發泄一下內心的憋悶,沒有必須讓林輕塵回答的意思。
可他說完這句話後,眼尖瞧見林輕塵撇了撇嘴,似乎對他這句感歎頗有些不以為然,不由大為惱怒的瞪著她:
“崔六,你有什麽話就說,別憋在心裡撇嘴。”
“陛下,你的這個問題按理來說,不是做臣子的應該回答的,不過陛下非要臣回答,臣就說了。”
“臣的性格陛下是知道的,臣不會說假話,若有什麽冒犯不妥之處,還望陛下恕罪。”
“說吧,論說話不好聽,你難道還能比得過魏征,朕連魏征都能容,還能聽不了你的幾句真言。”李世民瞟了她一眼,淡淡的開口道。
“既然如此,臣就放肆了,陛下問人心,而人心的複雜,想必陛下比任何人都清楚。”
“關於人心,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先賢剖析過,研究過,單是警世名言就留下無數,可卻沒有一個聖賢敢說自己總結出的言論合適天下所有的人心。”
“這世上有善有惡,有淡泊名利,知足常樂、視功名利祿於浮雲的超脫之士,自然也不缺欲壑難填,永遠也不會滿足的人。”
“生來就超脫和生來就欲壑難填的人都只是少部分,這個世上大多數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是根據其所處的環境而不斷的發生變化的。”
“比如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大家一開始所追求的不過是饑有果腹之食,困有可歇之榻。”
“可一旦脫離了這個階層,讓他們接觸到了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們心裡的追求和渴望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普通老百姓如此,王公勳貴,士子豪族,乃至帝王將相同樣如此。”
“離權勢越近的人,看多了權勢所帶來的便利和榮耀,自然對權力的渴望之心也遠比一般的人強。”
“若沒有合適的土壤,大多數人也只能隱藏著這份野心和欲望。”
“可一旦遇到合適的時機,再加一點外力的推動,這種野心和欲望就會野草一樣瘋漲,最終埋葬自己的理智。”
林輕塵移抬目看了李世民一眼,緩緩開口道。
“你的意思是說,齊王野心悖逆的是被朕給逼出來的?”李世民盯著她的目中布滿了寒意。
“臣沒有這樣的念頭,是陛下讓臣說實話,臣就把心裡話說了出來。”林輕塵鼻觀眼,眼觀心的回答。
歷史上李佑到貞觀十七年才反,現在足足早了六年,這中間除了自己這隻蝴蝶之外,也和皇帝脫不了關系。
那位莫先生的身份來歷,以及他在京城所做的一系列的事,李世民不可能一無所知,但他什麽動作都沒有。
這裡面除了某種特殊的感情之外,李世民大概還想給他一個機會與自己較量,然後正面擊潰他。
讓他從根本中認識到彼此的差距,也讓他明白當年的玄武門,錯的不是他李世民。
只是他這麽縱容下去,也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對自己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後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