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攀龍化鸞》第475章 東萊郡教育體系3
  第475章 東萊郡教育體系3
  作為一個現代人,居然有給兒子找童養媳的思想,說出來有些好笑,可是,這就是親疏有別。誰讓那是她的寶貝兒子呢?

  也不怪金知蟬,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兒子卜石頭和小兒子卜小猴,這兩個兒子分別三歲的時候,其性格就已經表現出與其丈夫幾乎相同的性格。卜至忠為人忠厚、老實,不見得有多聰明,也多虧了金知蟬在他一旁幫襯著,才能夠坐穩這個郡守的位置。

  有了好的例子,金知蟬也只能未雨綢繆,提前為自己的兒子找好賢內助。人的確是可以通過學習知識而變得更為聰慧,可是,一個人的性格卻很難改變。兩個兒子的性格天生就隨了他們的老子,這是金知蟬都沒有辦法強行扭轉過來的。

  何況,金知蟬也根本就沒有打算扭轉兩個兒子的性格,有得時候,一個人太過於聰明,未必是福氣。在漢武帝當政時期,身邊的俊才可謂多如繁星,其中,像主父偃、張湯更是其中的翹楚,可是,這兩個聰明絕頂的人還不是身死,張湯還有個好兒子張安世,可主父偃直接就被族滅了。

  相對而言,金知蟬的公公卜式也是聰明而耿直的老實人,雖然他到最後因為反對桑弘羊的一些政策而被漢武帝厭棄,卻還是能夠以壽終。

  當然,像李招弟這樣的絕頂天才畢竟只是個特例,沒有到百萬人,就能夠找到這麽一個,已經是非常幸運和不容易了。在這時代,可不像是後世,民智開啟的那麽早,小孩子在幼兒園甚至是一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接受先進的教育。

  在後世,也許十萬人,甚至是幾萬人當中就能找到這樣的好苗子。

  在金知蟬第一次來到東萊郡的時候,整個郡中的教育計劃已經悄然間興起。不過,那個時候,金知蟬讓卜至忠暫時只在各縣、各鄉中,設立了小學。

  究其願因,當時是因為,新遷居到郡中的百姓非常多,大漢又沒有太完善的戶籍制度,而師資力量不足是無法全面鋪開的根本原因。東萊郡中識文斷字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儒生,這些人本來就反對金知蟬,更因為限田令的緣故,就更加不會和金知蟬合作了。

  不過,鄉小學和縣小學招收第一批學員並不完全相同。

  鄉小學從一開始招收學員的時候,就隻招收五歲到七歲以下的兒童入學,自元封元年起,小學普及到裡這一級的時候,就隻招收五歲的孩子進入小學了。

  元鼎年間,凡是超過這個年齡的孩子,只能進入縣小學入學,而且是家長自願把孩子送進縣裡。

  從縣小學建立之初,到元鼎年結束的時候,縣小學接納縣域之內所有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入學。金知蟬也正是考慮到縣城裡各種設施比較齊全,而且,縣小學所學要的房舍,可以征用那些遷離東萊郡地主或者商人們的住宅。

  這是鄉下那些中小地主們比不了的,而且,東萊郡裡真正因為限田令而遷走的人,大多是都是儒生、縣城中的大中地主,以及極個別在東萊郡搞壟斷生意的商人,才被逼著離開。剩下的中小地主和商人們,即便家中的大部分田產被官府強行以市價買走,他們也不肯離開。

  一方面,華夏人重土輕遷,齊魯地區尤甚,而鄉下的這些中小地主就更是如此。

  另外一方面,有見識的商人們卻非常會算帳,金知蟬收走了他們手中多余的土地,可是,金知蟬所在的地區,商業必然會得到極大的發展,東平裡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華夏商人也極為重視土地的作用,可是,其中也不乏有眼光的人,他們知道,只要留在東萊郡,即便無法向那些壟斷商人那樣,大賺特賺,可也能夠在郡中找到其他商機。

  因此,金知蟬在一開始想要在鄉裡鋪開教育計劃的話,除了師資條件之外,學校的房舍也是個極大的限制。

  從小學建立之初,學校裡就一直執行免住宿費、免餐費,而學生家長,只需要給每個學生交一筆並不算是很昂貴的束修費用,他們的孩子就可以入學了。

  擔心這個時代的家長重男輕女,因為束修費不肯把家中的女孩子送進小學學習,金知蟬還特意免除了女孩子們入學時的束修費。

  束修,歷來解釋不同,可以將它理解為“十條臘肉”。可是,在東萊郡中,官府規定,家長送孩子進入縣小學或者鄉小學的時候,送給教師的束修只能是一斤鮮豬肉。

  有了這幾項福利,絕大部分家長,也包括那些陸續搬遷到東萊郡的異鄉百姓們,一斤鮮豬肉的價格並不貴,甚至可以說極為低廉,即便是那些新移民努力工作幾天,也能賺到這筆錢,故此,他們也都會把家中適齡的男孩子送進縣小學中就讀。

  可是,即便金知蟬減免了這筆低廉的束修費,各縣各鄉裡,也還是會很少會有人把家中適齡的女孩子送進縣小學入學。

  相對而言,鄉小學女生入學率就要大大超過縣小學。

  畢竟,五到七歲的小女孩都還乾不了多少家務,送到鄉小學裡,還能節省一個孩子的口糧。

  從這一點,也就能夠看出了李招弟爺爺堅持將她送進鄉小學就讀的可貴之處了。不管是他的眼光,還是他對於金知蟬的盲目信任,亦或單單只是出於為了節省一個孩子口糧的目的,他能夠做主把李招弟送入鄉小學,非常非常難得。

  也因為如此,金知蟬再把李招弟接入府中的時候,也順便把她的一家人全都接進了掖縣,讓其祖父和父親全都進了掖縣的鹽場裡乾活,李招弟的爺爺甚至一去就擔當了一個小頭目。

  金知蟬雖然並沒有著力宣揚此事,因為她這麽做的目的並不純粹。可是,李家只是因為生了一個好女兒,才有了如今可謂是翻天覆地的際遇。

   新作者,老讀者。喜歡本書的親們,不要忘了收藏、訂閱,多投推薦票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