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農家麽妹》第141章 學話
  第141章 學話
  紅菇娘兒的錢掙起來很容易,既不必去山林間,采起來又方便,寧婉自己回了三家村,一面收貨一面用驢子運下山,幾天之內便積了小山一樣的一堆。

  高齊兩位客商帶來的馬輛是有數的,可他們既不願意減少先前定下的貨,又要加上紅菇娘兒,因此寧梁便又帶著他們找了趕騾車的老楊。

  家裡先前運貨便常用老楊的車,後來雖然買了騾車,但是忙時也還要用的,因此一直相處極好。眼下老楊聽了這生意,遲疑了一個晚上還是答應了,“我也不只是為了掙這份錢,也是想著能進京城看一看天子腳下是什麽樣的,這輩子也就沒白活了!”

  寧婉最遠也不過跟著趙太太去過安平衛,卻從沒有出過遼東,因此便有了幾分羨慕,“楊伯,你說的真對!”

  高齊兩位就笑,“老楊,京城與遼東可是大不一樣,你跟我們跑一趟絕對不會後悔,而且回來時我們還幫你找了年前給遼東送貨的商家,到時你還能再掙一筆!”

  送了京城的來客,寧婉便與爹娘說:“我們可以在虎台縣看鋪面了。”

  自做生意之初,寧婉就說過將來要到虎台縣裡開鋪子,但是誰能想到會這樣快。

  於氏正跟石頭在炕上翻繩玩兒,就隨口問道:“不是說再等上兩年?現在要買,應該是這一年就把買鋪子的錢掙出來了?”

  自家從三家村做了兩年的生意搬到了馬驛鎮,原本寧婉打算在馬驛鎮上穩穩地做上幾年再搬到虎台縣裡去,畢竟初到馬驛鎮時便有許多不容易,而虎台縣比起小小的馬驛鎮又完全不同,那裡的麻煩事恐怕會更多,基礎打得牢些總會輕松些。

  不料先有賣綠豆的一筆外財,接著又有京城的客商高價收貨,如今家裡竟提早掙夠了在虎台縣開鋪子的錢。其實錢備好了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主要的卻是寧婉覺得做時機不可輕縱,家鄉的這些山貨越是早些送出去便越能早些掙到錢,在虎台縣裡能與大客商見面的機會可比馬驛鎮多得多了,提前幾年與落後幾年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吳二為什麽要搶德聚豐的生意?還不是看好山貨的生意大有可為。雖然這一次德聚豐打垮了吳二,但寧婉知道自己是佔了些先知先覺的便宜的,而將來不會一直有這樣的便宜。要想讓德聚豐不管遇到什麽挫折都屹立不倒,唯有先將生意做大。

  因此寧婉就說:“買鋪子的錢也算是夠的,但是虎台縣可不比鎮子上,那裡的房舍極貴,我們先買一間小鋪子即可,日後生意好了再想法子擴大鋪面。我急著搬過去是看中了虎台縣的地方往來人員多,掙錢的機會也多。”

  寧梁是家裡去虎台縣次數最多的人,因此也道:“可不是?周圍二十幾個鎮的人哪個鎮子每天沒有到虎台縣的騾車?這還只是尋常百姓,至於財主富戶人家,買什麽東西更要去縣裡。至於往來的兵士、安平衛、京城來的人,也不少見。有幾次我還看到了來做生意的夷人呢!”

  “夷人竟然還有到虎台縣裡做生意的?”

  “自然是有,朝廷在邊塞上還有榷場呢,就是專門與夷人做生意的地方。”寧梁的見識早今非昔比,又告訴於氏,“不過夷人進虎台縣裡,卻是要有專門的文書,又有人帶領不許亂走的,早上進城,晚上便要出去……畢竟虎台縣是駐了軍的邊城!”

  寧婉要搬到虎台縣固然是為了做生意,但其實她還有一個對任何人也說出不口的原因,那就是在她的夢裡,幾年後夷人會大舉進犯,那時如馬驛鎮這般沒有城牆的鎮子便很危險,只有到了有城牆和駐軍的虎台縣裡方能保得平安。

  只是那時她正是趙家的媳婦,雖然幫著趙太太管著縣裡典史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卻於軍情知道不多,夷人到底什麽時候入侵?有多少兵馬?又經過哪些村鎮?她得到消息時便已經是被圍在虎台縣城了。而且自那以後的夢境便漸漸模糊了,唯有瘸子將軍那張冷峻的臉清晰地出現在她的面前,似乎在逼問,讓她心裡激凌一下,如今自己與吳夫人、盧二少爺相處都極好,吳夫人是萬事不放在心上的,盧二少爺又是大度之極,想來就算將來就是有些不快亦不會如何,況且寧婉本能地感覺到夢裡的瘸子將軍雖然嚴厲,但其實並沒有惡意,反倒讓她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寧婉便如以前想到這裡時一樣,趕緊搖了搖頭,將那個不大清晰的夢境搖出去,趕緊說道:“虎台縣之所以有這個名兒,就是因為好幾朝以前有一位大將在這裡築台點兵,後來在台上修的城就叫虎台,聽說縣城地勢高便是當年十萬軍士負土堆積而成。”

  於氏便就驚歎,“你們說我們蓋個小房子還要打許多土坯,虎台縣的城牆要多少人才打土坯才行啊?”

  寧梁便笑了,“城牆可不是用土坯堆起來的!”他服徭役時便修過城牆,因此倒是知道,“是直接用木版夯土建的,本朝以來又在裡外兩面砌了磚。我聽人說,當初建虎台縣時,用了五萬兵丁,修了三年才成,砌磚又用了兩年多,聽說燒磚用過的桔杆灰就堆成了山。”

  一家人不知怎麽就說到了這裡,可是隨著他們的對虎台縣的了解,心裡便升起了十分的景仰,這樣一座用了無數財物、費了無數人心血的城,他們將來也會住進去?

  因此倒是都充滿了想往,一家人議論了半晌。

  這天早上吃飯,石頭拿了一個饅頭咬了兩口,突然放下饅頭說:“我們家要搬到虎台縣裡住了,爹和三姐有空就去看鋪子呢。”

  這時已經進了冬天,天氣已經涼了,鋪子裡活兒少,幫忙的人也少,幾個夥計們在後院吃飯,因此隻寧家四口加上寧清一家七口人在一處。

  大家面面相覷之後便都突然大笑了起來,於氏就說:“難為他一個小孩子倒什麽都記得,這話學得得倒是一點也不錯。”

  原來家裡人一處說話從不避著石頭,他便記住了,不知怎麽當眾說了出來。大家都當是好玩的事,紛紛笑道:“石頭好聰明!”

  唯有寧清顧不上笑,卻趕緊問:“我們家果然要搬到虎台縣去嗎?”

  寧婉其實也不是真要瞞她,到了此時就說:“是打算在虎台縣買鋪子,但不是都搬到虎台縣裡,馬驛鎮的鋪子也要留人守著。”

  寧清便不語了,瞧瞧劉五郎又低頭吃飯。

  寧婉知道寧清夫妻二人心裡一定在轉著什麽如意算盤,卻隻當不知道,吃了飯就去了粉條作坊,“劉老師傅說這兩天夜裡已經能凍住粉了,今天要做一些粉條呢。”

  今年春夏時綠豆賣到了天價,又有瘟疫之事,因此遼東這一帶綠豆比先前多種了許多,到了秋天,價竟比往年低了兩三成。寧婉利用這個好機會又收了許多綠豆,準備做上大批的綠豆粉條。粉條這東西有一樣好處,放上幾年都不會壞,正與家裡先前經營的山貨完全不同,因此正適合德聚豐擴大生意。

  做粉說起來十分容易,將綠豆挑選後洗乾淨,再泡上十幾個時辰,然後用石磨成生豆漿裝入冷布袋中,將綠豆粉乳濾出。濾出的粉乳倒入大缸裡沉澱,倒去濾出的水,再加清水攪拌洗滌沉澱,再取出曬到半乾。

  這半乾的綠豆粉就是做粉條的材料了。劉老師傅用一個盆子盛了粉加上冷水調成極均勻的粉水,然後又拿了一個裡面盛了半杓沸水的大銅杓,把粉水徐徐地倒入混勻,然後再加乾粉,一直到成為似流非流粘稠的粉糊。

  看著粉糊達到了想要的樣子,劉老師傅就將粉糊倒入了“叩”內,“叩”是劉老師傅自山東帶來的銅皮大杓子,杓子像一個大漏鬥,高有一尺許,底足有半尺多寬,杓底部有許多小圓孔。一手執柄拿著“叩”,另隻一手就叩打著綠豆粉糊,粉糊就經過底孔成為粉條出來了。劉老師傅帶來好幾個“叩”每個叩底孔的粗細都是不同的,這樣漏出的粉就有粗有細,各不相同。

  從叩裡漏出的粉條直接落到下面的沸水鍋裡,看著粉條凝成了形,劉老師傅就讓寧大河用長長的竹筷子夾出來浸到一旁的冷水缸裡中片刻,最後掛在木杆上放在外面凍著,等到第二天經過冰凍成形才參是真正的粉條!

  不過,什麽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最開始濾粉到做粉條中粉糊攪到什麽程度;如何叩出又長又勻的粉條來;還有粉條在沸水鍋裡和冷水缸裡分別放多長時間,掛在木杆上的粉條多長適合,每一處都要靠劉老師傅多年積累的經驗,只要有一點差錯,粉條就不能成功,所用的綠豆也就全廢了。

  因此被寧婉派來向劉老師傅學做粉的寧大河眼睛連眨也不敢眨地看著劉老師傅的手,就連寧婉也不禁屏住了呼吸,看著粉條掛到了木杆上,一顆心也沒能放下,直到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見粉條做成了才不由得歡呼一聲,“今天打酒加菜!”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