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農家麽妹》第142章 作坊
  第142章 作坊
  一百斤綠豆大約能做出三四十斤的粉條,並且不用再添加其它的材料,加上人工,只要賣出綠豆三倍的價就不賠錢。如今市面上的價大約是綠豆的五倍,因此賺頭還是不少的。

  寧家的第一批綠豆粉條做好了,慶賀時自然少不了要用綠豆粉做菜。

  寧婉因為忙生意頗有些時候沒下廚了,今天十分開心,就用粉條一氣做了許多菜,先是黃瓜拌粉絲、蛋皮拌粉絲兩個涼菜、接著送上螞蟻上樹、粉條炒大白菜兩個熱菜,然後是小雞燉粉條、鱔魚粉絲湯兩個湯菜。

  菜端到桌上,就連做了一輩子粉條的劉老師傅都不禁歎道:“東家小姐好巧的心思!竟能用粉條做出這許多菜來!”

  其實家裡的食材並不齊全,寧婉至少還能做出十樣加粉條的菜來,畢竟粉條這種東西十分地奇怪,既能上最高檔的席面與最貴重的燕窩魚翅同煮,也能在最貧窮的農家與極便宜的大白菜燉在一個鍋裡,偏偏又各有風味。

  就比如眼下兩道涼拌綠豆粉,一道用最細的綠豆粉絲煮熟投涼與切得細細的黃瓜絲放在一個盤子裡,碧綠的黃瓜絲鋪在下面,雪白的粉絲擺在上面,中間堆上一撮細蔥絲和蒜末、灑了鹽和糖,只要再淋上陳醋拌在一處,又酸又甜,十分爽口;而另一道用兩分寬的粉條鋪好,上面放上與煎得黃燦燦再切成同樣寬的雞蛋皮,還有一把香菜末,放入芝麻醬、鹽、醬油,吃起來卻是又香又醇又勁道。

  螞蟻上樹其實就是粉絲炒肉餡,與大白菜炒粉條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火候要掌握好,粉條既要炒得軟了卻又不能糊了,味道還要進入粉條中,使得這些平凡的菜吃起來十分地美味可口。

  至於用粉條燉菜,寧婉一向最喜歡的,寬寬的粉與鮮嫩的雞肉燉在一處,能將農家雞的香味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用細分絲與鱔魚同煮,最後將湯汁全部煮到粉中,那粉變成了油亮的紅棕色,比鱔魚還要好吃。

  大家吃著個個讚不絕口,“劉老師傅的粉真好!婉兒的菜也做得好!”

  劉老師傅喝上一口高粱酒,吃上一口粉,就笑著說:“粉就是這樣奇怪,本來沒什麽味兒,但是與什麽東西一起煮就是什麽味道,甚至比那東西本來的味兒還要好!如今東家小姐菜配得好,將味道烹進了粉條中,又突出粉條的嫩滑,所以盡管都是粉條做的菜,卻依舊每個菜各有各的特點!”

  寧梁“喔”了一聲,“果然劉老師傅說得對!”

  於氏就笑,“畢竟做了一輩子粉,誰也不如劉老師傅明白這粉的好處!”說著將新做好的菜擺到了劉老師傅面前。

  寧婉則拿起了酒杯,“雖然我這菜做得不錯,但是沒有劉老師傅的好手藝,我也做不出這些菜來!所以我先敬劉老師傅一杯!”

  劉老師傅到了寧家已經有大半年了,早與寧家人相處融洽,現在就笑道:“我年紀大了,原不打算再出來做事了,只是望遠樓的掌櫃與我說寧家人十分良善,給的工錢也多,一力勸我再到德聚豐做一年。如今已經在德聚豐住了大半年了,再過了這個冬天,將做粉的法子交給大河,我就回家養老了!”說著將杯裡的酒喝了。

  寧大河見狀也趕緊起身敬師傅,一時之間大家歡聲笑語。

  吃罷了酒,寧婉又端上蘿卜粉條包子、粉絲疙瘩湯兩樣主食,“大家晚上還要做粉條十分辛苦,多吃些。多吃些,”因此時天氣尚不太冷,白日裡還不能上凍,故而大家白天也不過做些準備的活兒,要到晚上才做粉呢。

  “畢竟是遼東,入了夜就能將粉條凍住了,所以午夜前就做好了,倒是不辛苦。先前我在山東,這時候要半夜裡做粉條呢。”劉老師傅笑著拿了一個蘿卜粉條餡的包子吃了,“我最愛吃蘿卜粉條,不只好吃,還能養胃順氣。”

  其余的人倒是對粉絲疙瘩湯十分感興趣,寧婉將幾根細粉絲打了個結成了一個個與疙瘩湯裡的面疙瘩大小相差不多的粉絲團一同煮在平常的疙瘩湯中,於是大碗中在綠色的菜,黑色的木耳丁、紅色的蘑菇片、黃色的雞蛋、白色的面疙瘩中又添了一些半透明的粉團,十分地新奇。

  於氏就問:“婉兒,這粉條是怎麽做出來的?”

  平常的粉條是十分脆而容易碎的,當然不能打成結,但是寧婉自有辦法,“把粉絲泡軟了就很容易地打成想要的結了!”

  結在一起的粉條既帶了面湯中的鮮味兒又有面的香氣,吃起來又筋道,石頭最喜歡吃,很快將盛到小碗裡的粉條都吃了乾淨,於氏就將自己的挑出來給他,又說:“娘也學會了,明天還用粉條打了結給你們做好吃的。”

  第二日果然用粉條打了結燉豬肉,肉是紅燒的,味道十分濃鬱,而粉條卻是用最寬的粉,燉得與肉湯一樣的顏色,吃起來香醇至極,綿軟中又有些彈牙,不止孩子氣的石頭喜歡,大家就沒有一個不愛的。

  寧婉在粉條作坊裡一連守了十幾日,見劉老師傅做粉的經驗果然十足,每日裡作坊裡有條不紊地做出上百斤的粉條,而寧大河也慢慢地能在劉老師傅的教導下做些更重要的事情了,才放下了心,重新隨著爹去虎台縣裡了。

  眼下她再去虎台縣,除了賣粉條,還要看房舍。

  粉條的生意倒還不錯,正是望遠樓掌櫃幫寧家介紹的劉老師傅,自然是信得過劉師傅的本事的,第一個開始收寧家的各種粉條,而且他們不只要做成了的乾粉,還會額外要一定的濕粉,也就是做出來但還沒有凍過成形的粉條,因為這樣的粉吃起來更加勁道,做菜十分相宜,只是不能久放。

  除此之外,望遠樓還會要一些特別的粉,比如用大米作的米粉,豌豆做的豆粉,甚至還有用高粱做的粉。寧婉也是第一次見到這許多奇怪的粉,大米做成的米粉雪白雪白的,有些像面條,但是又與面條不一樣,聽說在南方是款待貴客的食物;豌豆做的粉比綠豆粉還要白而透,但不如綠豆粉筋道;至於高粱做出來的粉口感雖然略差一些,但是顏色卻是紅色的,擺盤時十分漂亮……

  除了望遠樓,又有平日裡時常供貨的其它酒家,再加上寧家的兩處鋪子,做好的粉條每日便都送了出去,林林總總算起來也有不少的收益。

  只是在虎台縣裡買鋪子卻一直不大順利。縣裡的牙行收了定銀倒是十分勤勉,每有出售的鋪面都會帶他們過去,但是寧婉看了一個月卻半個也沒看中。

  這些年邊塞寧靜,遼東便越發興盛起來,馬驛這樣的小鎮尚且積累了幾百戶人家,街面一片繁華,虎台這樣的縣城就更熱鬧非凡。原來做生意不過都在東西南北兩條主街上,現在不只兩條主街上商戶林立,就是隔了一排房舍的次街上亦有許多商家,至於散在縣城內各處的小鋪子,便更不知有多少了。

  牙行畢掌櫃帶他們看的便都是次街上的,或者城內不起眼小街道上的鋪子,對比自己在趙家時管過的大鋪子,寧婉著實看不上,幾次之後便說:“下次這些小鋪子我們便不看了,就是次街上的不是靠近十字街鼓樓的大鋪面,我們也不看了,最好是用心幫我們找找主街上的鋪子。”

  牙行的畢掌櫃便苦笑著說:“寧姑娘啊!不是我不用心,如今主街上的鋪子哪裡有向外賣的?只要在這街上做生意,不論賣什麽就沒有不掙錢的!如今就是次街上的鋪子都不好尋哪,寧姑娘還一定要鼓樓附近的,那裡正與主街是一樣的!”

  寧梁在縣城裡走熟的,因此竟也替畢掌櫃說話,“婉兒,如今好的鋪子果然不好遇,我們要麽再等下去,要麽就先在次街上選一個鋪子吧。”

  寧婉怎麽也不甘心德聚豐開在次街上呢?不論是從哪裡來的人,到了虎台縣最先看到的就是主街上的鋪子,最相信的也是主街上的鋪子,最願意花錢的也是主街上的鋪子。德聚豐開在次街上,隻一開業就將自己列入二流鋪面了。因此哪怕是門面很小,也還是要在主街上的好。

  可是沒有鋪子,她又有什麽辦法?最後也只有勉強應了下來,“那也要找次街上寬敞、人流多的地方。”

  這一天畢掌櫃特別讓夥計捎了信來,說有一個特別適合的鋪子,讓他們趕緊過去看,寧梁便急忙帶著女兒趕了騾車過去。

  畢掌櫃一見他們過來,臉上便滿是笑意,“如今正好有個十分難得的好鋪面,我只怕別人訂下,便趕緊去尋你們。”說著急忙帶他們過去看,路上又悄悄告訴他們,“原本如此好的鋪子並沒有人肯賣,但是剛巧趙典史太太嫁女兒陪送的鋪子不要了,卻是因為他家女婿是安平衛的人,賣了錢到安平衛買新鋪子做生意。聽趙太太的意思已經在安平衛看好了新鋪子,因此這個鋪子要的價並不高,只要趕緊賣掉。”

  寧婉心裡一動,“趙典史太太賣的鋪子?”

  “對,就是我們縣衙裡的趙典史家的,”畢掌櫃又絮絮地說:“他家典史這個職位傳了好幾代了,不只有聲望,就是家財也不知道積累了多少,只有買鋪子的,哪裡有賣鋪子的!還是因為剛剛說的,這鋪子給女兒陪嫁了,女婿又在安平衛,趙太太才替她賣了的,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