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從一百萬年前開始》第130章 星系坐標
  第130章 星系坐標
  根據集群意識的理論模型,在這個宇宙中,除了必然會出現的智慧生物外,反物質也是能夠通過亞空間的隔閡而出現在正常宇宙的。

  宇宙是變化的,不管是反物質宇宙的反物質,還是暗物質,肯定在宇宙中存在富集區的。

  例如,天體的質量扭曲了空間,讓正物質宇宙和反物質宇宙有了一個重合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集群意識才決定現在就建造探索船的原因所在。

  因為想要通過超光速航行,就得擁有強大的能量。

  要想擁有強大的能量,目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反物質才是這個強大能量的來源。

  而想藥製造反物質,以集群意識目前的技術,隻得利用粒子對撞機去製取。

  耗費龐大的能量,只是為了製取一點點的反物質,如果只是為了研究還好說。

  但是使用這種方法方反物質成為艦船的主要能量來源,估計集群意識就算將整個啟源星系的產出全都用來製取反物質都是不夠用的!
  所以,去探查宇宙間自然存在的反物質“噴泉”,才是最為恰當的方式。

  畢竟集群意識的科技都能打穿正物質宇宙和反物質宇宙之前的亞空間,那進行超光速航行就更不是問題了。

  根據天體的質量會引起空間的扭曲的理論,只要擁有足夠大的天體的地方,那麽反物質應該會比較容易獲取才是。

  至少要比在正常空間中貫穿亞空間來到簡單。

  距離啟源星系只有三光年的那個三恆星行星系,那三顆龐大的恆星對於空間的扭曲應該足夠的大。

  因此,改造好的兩艘探索船,全部被集群意識派往了這個三恆星行星系。

  集群意識為了方便記錄星圖、記錄整個星河的數據,它按照星河的運轉方向設定了一個坐標系。

  以星河的中心為原點,以整個星河的兩條旋臂為橫軸(X軸),指向方向為靠近啟源星系的這邊。

  在水平垂直於橫軸的就是縱軸(Y軸),同樣的指向方向是靠近啟源星系的這邊。

  而垂直於星河平面的方向的第三軸(Z軸),其指向方向為啟源星系的“上方”,也是整個星河的“上方”。

  建立了這個龐大的坐標系後,集群意識當即就計算出來了啟源星系所在的坐標位置——(76534,135623,785)!
  在這個坐標系中,個位的每個數字都代表了一光年的距離。

  也就是說,啟源星系距離星河的中心有著155732光年!

  根據計算,啟源星系所在的這個星河的直徑近三十萬光年,如果算上受其引力影響的小型星河,那麽這個距離就還要增長無數倍。

  而星河的中心厚度大約在兩萬光年,銀盤厚度大約有五千光年。

  星河的中心地區恆星、黑洞密布,行星倒是沒有多少,所以中心區域也可以說是生命的禁區。

  只有星河外面的一圈五千年光年的區域,才是生命真正的發源地——至少以集群意識現在的模型所推出來的結論。

  這樣龐大的坐標系,對於剛剛才進入星系文明的集群意識來說,理論用途多余實際用途。

  所以它又根據啟源星系為原點,建立了一套實用的區域坐標系——「啟源區域坐標系」!
  相對於以星河中心為原點所建立起來的「星河坐標系」,啟源區域坐標系更加方便和適用。

  啟源區域坐標系是以啟源星系為原點,X軸是指向星河中心的方向,Y軸是垂直於X軸並指向本旋臂末端的方向,Z軸就是向上了。

  也就是說,啟源星系在啟源區域坐標系中就是(0,0,0)!
  那個距離啟源星系三光年的三恆星行星系的區域坐標是(3.035,0.342,0.121)。

  下方有著一個天然蟲洞的單恆星的區域坐標是(0.117,-0.153,-3.206)。

  同樣的,個位上的每個數字之間都一光年的距離。

  另外,除了啟源坐標系這種區域坐標外,還有星系內部的星系坐標系,用來標注各個行星、天體的具體位置。

  原理嘛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每個天體的坐標都在時刻變化著,畢竟星球是在繞著恆星預轉的。

  其實,除了星系坐標系的具體坐標是在變化的外,區域坐標系和星河坐標系都是在變化著的,只不過沒有星系坐標系變化的那麽快而已。

  如此,三種坐標系結合使用,一個天體、行星所在的具體位置,就能在星圖中完整的表述出來。

  探索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收集每個行星系、行星、天體的坐標位置,以及該行星系、行星、天體的具體數據。

  到時候集群意識只需要打開星圖,就能查看一個行星系的所有數據、有著什麽樣的資源、是否擁有生命星球……

  當然了,想要將這個星圖給充實起來,可是一個長久、永恆的過程,至少目前這個「星圖」中,只有啟源星系這麽一個清楚明了的小點!

  若乾年後,如果將目前的這個星河個探索完畢了,那麽到時候估計就還會誕生出一個「星河群坐標系」了吧!
  集群意識在它的意識網絡中建好了星圖之後,不由想到之前幾個空間通道對面的人類。

  然後結合上一個空間通道對面的雙星文明,集群意識不由有些懷念起了人類來。

  雖然人類的科技水平都沒有突破進太空文明,但是在理論上,卻是很多太空文明、星系文明都不及的。

  不說其它,就說對於相對論、物理理論模型、微觀粒子的探索……這些,在雙星文明內有很多都是沒有的。

  特別是「大統一理論」,更是讓人類在理論上有了進入星河文明的巨大可能性——雖然這個理論人類都還沒有完成就是了。

  大統一理論,集群意識也正在想辦法攻克中,也是它目前在理論研究的重點方向。

  只要有了完全形態的大統一理論,到時候電磁力就能夠轉換成引力,反之亦然。

  也就是說,黑洞也是可以製造出來的——理論上!

  但更多的應該是用在反重力和人造重力上。

   PS:寫到現在,突然發現,與其說我在寫“科幻小說”,還不如說是在寫一個有著一定現實理論基礎的“有關未來的諸多設定”。-_-
    希望以後這些設定還能用得上吧!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