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從一百萬年前開始》第131章 星系編號
  第131章 星系編號
  集群意識將那兩艘探索船派往了那個三恆星行星系後,緊接著就將另外的一艘新改裝完成的探索船派向了下方的那個單恆星的行星系。

  除了這兩個距離最近的行星系,距離啟源星系比較近的還有遠離星河中心方向的、距離四光年多的一個單恆星行星系。

  以及上方距離有四點六光年、側前方距離五光年的兩個單恆星行星系。

  除了這些較近的行星系,較遠的就更多了,集群意識簡單的數了數,在六到十二光年的距離內足有幾十個呢!
  從光年的距離來看,星際間還是比較“熱鬧”的。

  雖然這些行星系大多比較貧瘠,有的只有一顆行星,甚至有的恆星就只有它本身,就連一顆稍大的天體都沒有。

  將時間尺度無限的放大來看,恆星是宇宙內最為普遍、也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宇宙實在是太大了!
  想想看,就算是「星河」這種宇宙島,其物質質量的佔比實在是太過於渺小了,就更不要說活躍能了。

  另外,恆星本就是一個天然的高能天體,不需要太多的轉換就能直接收集能量。

  這和那普遍低能(比絕對零度高)的宇宙背景相比,沒有比這更為活躍的物體了。

  如果科技足夠,其實直接將恆星當成能量源是最為合算的。

  身處母星之內的智慧生物感受不了宇宙的孤寂,就好像母星就是智慧生物的第一道桎梏一樣。

  集群意識試過按照啟源星系、太陽系的數據進行計算,計算一下這個星河之內有多少相似的行星系、有誕生智慧生命的概率。

  不計算不知道,一計算嚇了一大跳!

  三千!足足三千多個相似的星球!

  也就是說,在整個星河之內,至少有著三千多顆星球是能夠發展出生命的!
  ——這個宇宙要比想象中的熱鬧啊!

  至於其中能夠發展出多少智慧生命,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根據集群意識的記憶,在這個星河之中,至少有著十來顆星球是有著智慧生命的!
  就好比相鄰信息系的那個天然蟲洞的對面行星系內,就有著一顆原始文明的生命星球。

  “現在的時間點是五十七萬年前,根據計算,那顆生命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應該還沒有發展出文明出來才對。”

  按照人類的話來說,那顆星球上的是原始人、野人,和野獸沒有多少區別。

  憑借著它現在百分之一的最高航速,集群意識只需要花費三百多年,就能夠達到那顆生命星球。

  想到這,集群意識將最後幾艘改裝好了探索船向著其它行星系發射了出去。

  然後便期待起來了三號探索船的早日抵達,它想要看看那顆生命星球五十七年前的樣子。

  或許是因為進化了的關系,集群意識對於這些事情也有了興趣。

  除了興趣的關系,它也想用此來驗證上一世和現在是不是同一個宇宙、又或者是一個相似度極高的平行宇宙。

  按照平行宇宙的一些規則,如果這只是一個相似度極高的平行宇宙,那麽那個單恆星行星系就有極大的概率不會有那個天然的蟲洞。

  就算行星系、星河的天體再怎麽相似,但像蟲洞這種極小偶然概率才會出現的天體,肯定也不會完全一樣的。

  當然了,就算探查到了蟲洞,也不說明這就是上一世的那個宇宙,只能說提高了一方的概率並降低了另一方的概率。

  如果真的有一天弄清楚了這個秘密,那麽到時候集群意識也將會成為一個更高級的存在!
  至少的對於宇宙已經研究的非常透徹了!
  ……

  三百三十七年後,三號探索船成功抵達了臨近的單恆星行星系!
  為了方便記錄,集群意識設定了一套行星系命名規則——星區+行星系的恆星數量+行星系資源情況概述+編號。

  比如,距離啟源星系最近的三恆星行星系的名字、或者說編號為:啟三貧1。

  啟,表示啟源星系的這片星際區域。

  三,表示這個行星系有三顆恆星。

  貧,表示這個行星系內沒有什麽隻得開發的資源。

  1,就表示這是編號為「1」的行星系。

  因為行星系的數量超級多,所以最後的這個編號每個星區、每種恆星數量的行星系、沒每種資源情況的信息系……都是從頭開始編的。

  例如,位於啟源星系下方的那顆單恆星行星系的編號為:啟一普2(蟲)。

  表示這是啟源星區單恆星的、擁有一定資源、蟲洞的2號行星系。

  普,就表示有一般資源的行星系。既,普通的意思。

  (蟲),表示這個行星系內有著一個天然的蟲洞。

  如此,只要在星圖上一看,就可以知道該行星系的大致情況,也可以根據條件在星圖上進行篩選。

  然後每個行星系的詳細數據,就需要“點進去”才能看得到了。

  每個行星系內,每顆星球、每個天體,也有著具體的編號——行星軌道區間+天體種類+編號。

  行星軌道區間,就是第幾個行星軌道的這個環形區域。

  天體種類,就是該天體屬於大行星、還是氣態巨行星,又或者是衛星、矮行星、彗星、小行星……

  其中,生命星球是進行單獨編號的,也是「01」號天體。

  最後的編號就很好理解了,就是第幾號而已。

  不過編號沒有什麽01、001的編,而是直接就從1開始的,得到兩位數了就直接在中間加一個數字就行。

  也就是說,行星系內的天體編號,前四位數字位數是固定的,後面的數字位數是不固定的。

  這一點和行星系的規則是一樣的,最後的編號數字是不固定位數的。

  之所以這樣設定,是為了方便給數量繁多的小行星進行編號。

  例如,啟源星系的啟源星就是一顆位於第二行星軌道的生命星球,編號為02011。

  加上行星系的編號,啟源星在星圖中的名字就是:啟一豐102011。

  而啟源星的那顆熔岩類的衛星,編號為02041。

  表示第二行星軌道第四類熔岩星球的1號星球。

  加上行星系的編號,這顆衛星的編號就是:啟一豐102041。

  如果啟源星還有第二顆同樣類型的衛星,那麽編號就會變成02042。

   本來還想重新設定一下宇宙的通用時間的,但想到重設時間,就要重新設定光速、速度、距離什麽的,所以就算了。畢竟太過影響閱讀了(也影響我的碼字)。

    PS:其實地球上的時間設置在宇宙中根本就沒有什麽用。比如秒,一秒的長短是依據地球自轉為基礎,定義以平均太陽日之86400分之一作為秒的。這和本書前面所提到的脈衝星自轉速度、又或者是根據光的速度反定義時間來說,局限性太大了!

    這還只是“秒”,後面的“分、時”還將就,但“天、月、年……”這些就真的一點用都沒有了!

    PS2:從這一點來說,用水的冰點、沸點來作為溫度的劃分,可就要“科學”“泛用”的太多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