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1368》第四十九章:青年才俊的真面目
  趙家村的惡霸死了,王大貴的心結自然就解開了,他心裡清楚為他解決胡惡霸就是宋此文,那看起來文質彬彬、衣著樸素的中年人。

  只有他,才跟自己聊了那麽久,也只有他,才有能力在不動聲色下,輕而易舉地將惡貫滿盈的胡惡霸給弄死!而且陳三強得知後,居然連屁都不敢放!
  既然人家遵守諾言,幫自己完成了心願,那他王大貴作為牛家村的裡長,自然是不能辜負人家的好意和信任,這看不見天亮的黑夜中居然亮出了光芒啊,現在就是時候要做些改變了!
  在趙家村的惡霸死後的第八天,王大貴趕忙召開牛家村的會議,提議將手上僅有的一百多畝荒地,努力地開墾好;開墾好的十幾畝荒地也不能再閑著了,現在就必須要積極與東振官配合,利用好東振官所提供的新農具,種好每一畝土地。

  關於村民們提出的賦稅的問題,王大貴就說道:“這賦稅重的問題,東振官已將幫咱們想好對策了,由他們出,我們隻用耕好田、種好地就行!而且人家東振官還說了,多勞的人,得到的工錢越多,不老實的、不勤快的,得到的工錢就少!他們可是每天都計算工錢的啊!”

  王大貴邊說邊從腳下的籮筐出,抓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銅板,這是蘇擇東讓宋此文帶來發給牛家村村民第一個月每日的工資的,這些銅幣是剛從煉製場中拿出來的,上邊還蓋著誠王的最新年號……

  得到了王大貴頭口承諾後又見到了銅幣後,牛家村的老少爺們都按耐不住了,紛紛開始行動,怕晚了人一步就少了幾個銅板地趕緊下田耕地去了。

  根據宋此文再進一步地調查,得知之前在陳三強的管制下,牛家村及附近幾個村落的兩百多名壯丁之所以沒有乾活的動力,一是因為工錢少,而且還會被吃回扣;

  二來鐵農具不足,很多都是破爛或者生鏽了的,陳三強跟項鋒一樣,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怎麽賺錢怎麽乾!哪裡懂得種地耕田需要什麽?怎麽安撫民心!

  只是陳三強的資質低些,無論怎麽搜刮、克扣,到頭來也就是壯丁手中的幾兩銀子,則積少成多,一年下來也有幾十兩吧。

  但項鋒就不同了,他有背景、有錢,玩的大生意,他算是計劃好了,花著低廉的價錢去買得土地和外來人員的勞動力,等到時機一成熟了,就以土地荒廢得太久,草都已經生根了等無稽之談的理由,改變土地的用途,蓋房子、做商店什麽的,就能賺大錢。

  這一點上,從他變賣西街的宅院、小型的店鋪等就能看得出來;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項鋒慫了,不敢跟東振公司對著乾,但概率很小;
  還有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是項鋒想要放棄高郵城中心區域的發展圈,甚至想放棄張士信的保護的傘,坐守城北的土地就是為了跟陳三強現在處境一樣,左右搖擺,做兩面派,即無論張士誠能否擊敗蒙古人的進攻,他在這塊地上,都能與漢人或蒙古人做生意……

  對於項鋒心中打的小算盤,蘇擇東也是猜得到的。

  自從宋此文揭開了項鋒這個偽實乾家、偽青年才俊的真面目後,蘇擇東算是真的看走眼了!本以為他只是無能,卻沒想他這般無知啊,所以便不在介意用任何邪惡的眼光,揣摩他任何一個舉動、措施以及其所在著手的項目等。

  這個人已經是被利益熏心了,就基本廢了的。

  項鋒光是知道沈萬三開荒種地而得到第一桶金,隨後富甲天下,卻沒有學到別人踏實肯乾、埋頭專研的心態和精神,他只是在走最為捷徑的道路以獲取最大的利益——剝削。

  雖然這方式快捷便利,利潤空間又大,但沒有剝削的人窮人,即農民、村民、百姓,這就沒有了人性,所以這樣的人,取得了再大的財富也都是廢了的。

  蘇擇東是有良知的後世人,雖然他只是在學校組織社會實踐,以及上級班子需要拍照,樹立形象的時候才會到農田中,脫下西裝革履,穿上樸素的衣服和土到掉渣的帽子,拿著鋤頭跟著真正的當地的農民有樣學樣地鋤上幾把,但他可是不想著推翻一個封建統治而自己做人上人的人!
  既然選在回到元末中,蘇擇東就要懷著自己的作為人的良知和常識,切合實際地展開自己的抱負,他現在要做的可不是只顧著與項鋒明爭暗鬥,在提防小人的同時,他還需要做一些正事,真正為國為民,為了百姓和漢族的事情——散播謠言。

  根據東振公司最開始制定的三步走的計劃上來看,第一步便是要在高郵城扎根,與張士誠合作。

  而要想取得張士誠的信任,與他有著共同利益是關鍵,之後才會有為了守住自己與他的共同利益,就能順理成章地成為他的人,甚至是親信。

  在高郵城做買賣,幫張士誠賺得一定的銀兩後又受其欽點,取得東振官的職位,又在這裡買房子、扎根柱腳,這就是跟他捆綁住了共同的利益。

  之後要為其守住這共同利益,就要守住張士誠的根基——高郵城!

  守住高郵城的第一步就是鑄造大量的銅幣、銀兩等,目的是讓宰相脫脫一手推行的貨幣制度、錢幣制度落空,這樣便可在元朝廷的內部製造一定的輿論,隨後就只需要在朝野煽風點火,說脫脫要統軍造反,或說他是禍國殃民的主要元凶等。

  這樣一來,元末的一代名相、將才就要隕落在自己人的手上了。

  第一步鑄造銅幣、銀兩的工作已經順利完成了,與張士誠和何真的通力合作下,第一步做起來並不算什麽難事,且張士誠自己也在其他地方設有銅幣的製造點,反正江浙行省的銅礦資源很是豐富。

  這一來,一切在冥冥之中,便是真的有天意存在般,不想讓元朝宰相脫脫推行的政策奏效,無形中,他的失敗與元王朝的滅亡就像是天注定了一樣!
  至於在北方製造輿論,且還能傳到大都,甚至皇宮內院,那些當權者、得勢者及利益者的耳朵內,對一直生活、起兵於南方的張士誠來說,的確是一件難事,但對一直生活在北方,且還有明教的勢力在背後撐腰的蘇澤東就不同了!

  利用好蘇擇東的能力,這是為什麽張士誠看重他,在他來到高郵城的第二個月就給他高官的重要原因!

  至於為什麽一開始沒有給他好臉色看,這就是張士誠在玩弄著自己的權術了,在沒有明確蘇擇東來此的意圖,也不知道他的底細之前,張士誠可是稱了王,跟元朝廷公開叫板了,豈能輕易地信任一個素未謀面的年輕人呢!

  在確信了蘇擇東的確有跟他合作的意向,且又主動將其自身的利益與自己利益捆綁住了,那自然是信得且是唯一能信的人,此時的他對項鋒及其他從黃河以北、江西行省等全國各地來的商人聽風就是雨而撤資,做中間人甚至是臨陣脫逃的行為,簡直失望透頂!

  得到了張士誠身邊的親信的親口告知希望製造些輿論後,蘇擇東便立即召開管理層的全體議會,不過新進的管理層的二十人除了張興德外其余的任務都更偏重於對四百多好新兵的訓練,以及對請來的郎中考核、入職培訓等。

  這一次會議,蘇擇東向眾人傳達了張士誠派人所指示的具體任務及其精神,然後大致地講述了現在東振公司與誠王的利益直接掛鉤的具體形式,最後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出的結論是——東振公司要幫助張士誠,全力守住高郵城,才能進行下一步具體的發展。

  根據東振公司製作的會議流程,接下來就輪到按照輩分和年齡各自闡述觀點的環節了。

  出席本次會議的劉振明、宋此文、蘇兩三等人以此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且都一致同意蘇堂主提出的全力支持張士誠的觀點。

  隨後,會議的討論的重點為這次行動派誰來負責帶隊前去,然後在大都及中書行省境內散播消息,最後安全地返回。

  蘇擇東認為負責這次行動的人,其人品是關鍵,只有品行端正的人才能服人,才能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從而完成好這次任務,其次才到能力。

  而就這兩點,坐在會議廳的每個人都很符合,特別是曉七兒的呼聲最高,劉振明、宋此文等老資輩都推選她。

  但蘇擇東認為曉七兒是一名女生且年紀太小,在高郵城附近蕩還行,但此次任務時要去到大都,太過於危險,則即使她的能力夠,經驗又足夠豐富,但還不是最佳人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