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1368》第五十章:徐老爺子
  蘇擇東說的話不無道理,幾個推薦他的大老爺們也不好多說什麽,隻好暫時將負責的人選放下,等到晚上,十九名選出來的管理層新人都到期了再議,現在先討論下行動的具體時間以及行動時具體的措施、應對方案等。

  蘇擇東本來的打算是等選出人後再將這些東西拿出來討論的,但是現在時間緊急,除了要安排人到大都及其附近散播傳聞外,還要以此聽取二十位鬼兵隊小隊長的工作反饋和經驗的交流,散會之後,自己也要單獨留下劉振明、蘇兩三,詢問他們有關於火器製作的事宜。

  劉、蘇二人進行的三眼火銃的製作,其製作的流程、方式、方法等他們已經大致了解且走過一遍了,但在今天的會議開始前,劉振明才告訴蘇擇東前段時間設計出來圖紙有一個致命的漏洞——太過於現代化,現在手頭上擁有的材料和工匠的水平根本達不到。

  蘇擇東當時只是點點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指示,因為這次開會的人基本到齊了,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還是要放在討論前往大都辦事的人員選拔以及具體的方式等討論上,至於火器研製中所遇到的問題則屬於東振公司內部開發的事情,不適於攤在台面上來說。

  再者,技術的研發就應該交給技術部門的人來做,蘇擇東這個做總經理的,除了要做好資金、材料以及人員上的準備外,還要做好保密的工作,雖然現處於元末,在技術上和思想層面上已經領先了元末人的一大步,很難提及會有競爭對手提前將其製造出。

  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別人製造不出來就不可以讓自己也製造不出來嗎?特別是別人未必就是公司之外的人,也有可能是自己的人看不過眼或怕被搶了功勞而誤了大事。

  盡管現在東振公司尚處於發展階段,事業正處於錚錚向榮的階段,每個人包括管理層的人看起來都像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樣子,但人心都是隔層皮的,難以揣測。

  不過劉振明也說了,三眼火銃畢竟不是什麽自動化武器,現在在材料以及工匠的水平達不到是因為他想在歷史中的三眼火銃原有的基礎上,加一些創新和自己獨到的東西,若是這些創新和獨特都無法實現,將這三眼火銃百分百的還原還是沒有問題的。

  劉振明的這句話成了蘇擇東的定心丸,他讓劉振明組織人來弄這三眼火銃,是因為其在明朝的中後期實在是太有名了。

  所有研究明史甚至是對歷史有點愛好,又或者只是在電視中的《百家論壇》中看到過這個兵器,且與它同負盛名的關寧鐵騎聯系在一起後,心中的熱血便會油然而生。

  蘇擇東算是半個“明粉”了,他喜歡明朝的火器的研發以及明初的海洋文化,但對陰暗的政治噗之以鼻,這便是由愛生恨,非要來元末,打算奪得明朝以為百姓求得光明,帶有後世及跨時代意義的光明……

  在討論前往大都的細節的時候,管理南北貿易的宋此文可謂是最有發言權的人,在他的管理之下,無論是位於北方大都的聚義堂,還在現在為處於南方高郵城的東振公司,南北的鹽運、糧運以及軍火等運輸業基本沒有出過大的問題。

  在宋此文看來,運輸的人多,就有人多時的管理法,人少的時候也有其統籌治理的方法,再加上自己自從跟了蘇擇東創辦了鬼兵隊、東振公司之後,在獲得民心、取得下級的信任及與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乃至友誼方面,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所以在南北的運輸方面,在其方式方法,還是人員的調動等方面,宋此文都是得心應手,他就提出了,這一次派人到大都,走的還是已經打通好的南北商道,且在為了掩人耳目,必須在五日之內出發,不然過了五天就到了十月,那個時候排查就嚴格了許多。

  因為凡是有大的戰事發生,朝廷都會讓各地的各級官員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這包括迎接大軍、準備好充足的軍糧甚至是以一個行省中的一個或多個路(後世中的市或者鎮)的力量,保證軍隊後方的後勤工作,還有便是途徑的各個行省、路都要做好排查的工作;
  以防止有奸細從中作梗,或者有人乘機造謠生事,以亂軍心等。

  當然還有一方面就是,要穩定民生,確保物價不飆升,畢竟在亂世的時候,被封建等級制度所壓製的商人也是有蓬勃發展的機會的。

  資金少、經驗缺、圈子也小的人,可以弄些資金流轉快、回報也快服裝買賣和小吃小食的買賣,再不行的去弄運輸業、走私業等,反正一些不起眼卻缺人來做的行業,雖然賺得少,但只要肯乾就能存活,運氣好也有點積蓄,這樣做的成功典型就是張士誠……

  但人家張士誠所處的地段好,就在江浙行省,且又從事的算是“家族企業”,就倒騰私鹽就能賺錢,不過做這些的受限制挺大的,所以“十有九輸”,想養活自己不成問題,想賺大錢,想富甲天下還是要靠運氣和底蘊的積累。

  資金多、經驗豐富、圈子也夠大的人,就可以從事古代最為賺錢的海運了,無論在哪個朝代,只要有能力和道路“走出去”的商人絕對會富有,且還是巨富,富可敵國。

  元末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沈萬三,估計他家的聚寶盆就是那一條海運的道路,只要不遇到大風大浪,穩賺不賠。

  而這兩人算是“自食其力”,靠打拚的。

  但更多的商人是喜歡走捷徑,發“戰爭”財的,他們一聽說準備要打仗了,就開始屯集糧食、鹽巴等大宗產品了,等戰事一起來,百姓對這些產品特別是糧食的需要就增多了,那些商人就使壞了,私自抬高糧食、鹽巴等大宗產品的價格,弄得物價上漲、民不聊生。

  所以這些商人物價飛漲不定都是官府的錯誤,也有事不良的商人自己搗騰出來的,當然了,最終也要怪到朝代的統治者上,若不是他們弄得戰亂連連、監督制度形同虛弱,又或者縱然這樣的事情發生的話,也不會弄得物價飆升,滿大街都是乞討、餓暈、餓死了的人。

  則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每一件平凡的事件背後,都有其內在的因素與秘密,封建的統治者對商人恨之入骨,無情地打壓除了為了將百姓、農夫束縛在土地上外,也還有統一物價這一方面的原因,其根本還是維護統治者的統治。

  除了明確地提出了這出發的時間要在五天之內外,宋此文還指出本次行動要確保人員的安全送達,所以在這商道線路的選擇上,一定要走最隱藏,人煙少的同時也要確保盜賊、山賊少,畢竟安全第一,所以他的意見是要走卒中,經驗最為老道的徐老爺子帶路。

  宋此文的這個意見得到了會議廳內在座的每個人的同意,大家都一致認為,身經百戰的徐老爺子一定能將散播謠言的隊員們安全地送達。

  至於前往北方的人員構成的選定工作,蘇擇東還是安排到晚上,等鬼兵隊的二十位小隊長都到齊了再就選定人員的職能大致劃分、工錢等方面,進行集中地討論,現在還是再說說這前往北方的方式選定的工作。

  宋此文提議按照往常那樣,走著去,這樣引起的懷疑較小;而蘇擇東則是希望能夠快些趕到大都,畢竟時間在人的一生中就是金錢、就是生命,且在戰場上就是戰機、製勝的關鍵所在啊!這樣走著去,即使是全員平平安安地到達了,戰事已經打起來了。

  要知道,想到要去大都造謠生事的人,可不止東振公司一家啊!

  人家張士誠口頭上雖然托人在口頭上,將在高郵城做買賣的所有生意人而除了東振官以外的都罵了一遍,說他們怎麽怎麽的不好,他又是如何如何的悲涼無助,這些都是激勵人心的老把戲了,為的就是鼓起你做事的乾勁,在他自己做好了分內的事後,有巴結你一起跟他乾。

  所以並不能說明東振公司就一家獨大了,別人也會派人前去,亂說一氣;但要是說得不離譜、一致了,那問題不大,但沒有什麽準備就到那裡亂說一氣,說得就連說謊的人都不信了,他們都沒有底氣再說的話,那就是純屬誤了事!
  等他們說得誰都不會信的時候,所有的謠言傳聞都不會再被任何人相信……

  蘇擇東拿不準的是等到了那個時候,被各種謠言充斥滿的大都城內,誰還會在乎哪句是真話,哪句是假話。

  蘇擇東所指出的問題不無道理,但宋此文就說了,脫脫帖木兒因其自身的緣故,一直都是朝廷中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謠言越多,朝中權貴能打壓脫脫的條件和借口就越多,再加上脫脫推行的貨幣、錢幣的改革失敗,所謂的謠言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罪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